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望族閨秀

正文 第四十九章 怡貴妃 文 / 楚容

    小貴子在一旁不停給她眼色,上前撞了大安子的肩頭說:「你就別打趣謝大姑娘了,誰不知道,最先去拜的應該是怡貴妃。」

    大安子這才一笑,四下看看無人,攏了手湊去流熏耳根神秘道:「怡貴妃是六皇子的生母,眼下若是六皇子若是做了新太子,日後就能登基繼承大統,怡貴妃就該是太后娘娘了!」

    「哦,原來如此。多謝公公指點!」流熏恍然大悟。

    丹姝卻不解地問:「那怡貴妃若是太后娘娘了,宮裡的太后娘娘如何呢?」

    「那是太皇太后娘娘。」大安子認真地指點。

    流熏和丹姝都頻頻點頭稱是,只是流熏心裡暗笑,這些奴才怕是打錯了如意算盤。

    大安子得了她們的好處,又有小貴子在一旁幫襯,他們一一叮囑她們規矩:「不是奴才多嘴,得叮囑姑娘幾句。姑娘這性子,太過憨直了。若是見了怡貴妃娘娘,要記得低頭示弱,那眼神是要望著自己的鞋尖。娘娘不問,不要多言;娘娘問話,要恭恭敬敬的。娘娘說什麼,就應一句『娘娘英明』,可不興回嘴的!」小貴子矯揉造作的學著女子聘婷婀娜的姿態,蘭花指在頰邊一比,流熏被逗得忍俊不禁,低頭強壓出了笑意。

    「就是娘娘指了一匹狼說,『呦,這狗可真溫順呢,』,姑娘也須得接了說『娘娘聖明,這狗汪汪的都在吠著娘娘千歲千千歲!呢。』」

    噗嗤一聲,丹姝忍不住笑出聲來。流熏瞪她一眼,丹姝訕訕地說:「這不是指鹿為馬嗎?」

    也不必見這怡貴妃的尊榮,但憑小貴子公公三言兩語的描畫叮囑,流熏心裡就知這位怡貴妃是個什麼人物了。再想想刁蠻任性的謝展顏,果然同姨母同出一轍。可是同是姐妹,繼母封氏可是個溫淑謙和的性子,真是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一路來到怡貴妃的萬安宮,流熏隨大安子低頭徐行繞過長廊,來到殿門前。

    大安子去通稟,一位宮娥出來,打量了流熏幾眼傲慢地說:「隨我來吧。」

    萬安宮,果然富麗堂皇。

    且不說滿眼珠光寶氣,金粉銀裝的殿堂,就是略低頭看到炭火盆裡嗶啵作響的紅炭,那甜甜淡淡清幽的香氣,令流熏心頭一動。這不是沉香木嗎?早年聽說富貴豪門奢侈得粉了沉香取暖,昭示貴氣。如今才是親眼得見。不由感歎。

    流熏候在殿裡立了依約一盞茶的功夫,也不見怡貴妃的身影,她心裡有些不耐煩,天色漸晚,後面還有端妃娘娘沒有拜見。難道怡貴妃是要給她下馬威?或是她哪裡得罪到了怡貴妃?大安子和小貴子也不見了蹤影,她隨身的丫鬟也不許跟進來,聽著西洋鐘滴答滴答的響聲,四周寂靜下聲響更是令她不安。

    但她強壓了心頭的焦躁,透出一股無心的模樣垂頭靜立,直到窸窸窣窣的腳步聲衣履聲夾雜環珮聲叮咚而來,宮娥甜甜的通稟聲響徹殿堂:「貴妃娘娘駕到!」

    流熏忙跪地拜迎,口呼:「臣女謝流熏給貴妃娘娘千歲請安,恭祝娘娘福壽安康。」

    大殿裡肅靜無聲,許久,寶座上才傳來一聲長長慵懶的「嗯~」

    流熏謹慎的不敢抬頭,聽到上面傳來悠長的聲音問:「你就是謝家那個丫頭?聽說你今兒在恆春殿出盡風頭呀?」

    流熏一聽她言辭犀利,便誠惶誠恐地答:「回娘娘的話,臣女憨頑,幼時就調皮,膽量比諸位姐妹略大些罷了。」

    「嗯,果然是個傻大膽的。聽你說話倒是清楚痛快,不似她們,如鳥兒似的,哼哼唧唧的,什麼鶯聲燕語……本宮最是厭惡那些賣弄風、騷的賤人!」

    一句話,如一柄刀子戳在流熏的心口,流熏不覺一驚。打狗須得看主人,這話是說給她聽嗎?難道怡貴妃就不機會謝府的顏面?

    她故作糊塗的喏喏稱是,心想我只聽著,中聽不中聽的,左耳進,右耳出,出了你這萬安宮,這些話就被大風刮走了,我自不去過心。

    誰想怡貴妃輕呷一口茶,頗有些尋味地望著她又問:「聽說,十二皇子也去你府上提親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十二皇子也是皇上的愛子,若是六皇子也屬意於你,你更心儀哪個呀?」

    流熏又是被她一刺,這話問得毫無遮擋,鋒芒畢露。若是喜姨娘之流口不擇言出言不遜她也不計較,只是這殿堂上端坐的女人可是後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貴妃娘娘。

    流熏以不變應萬變,誠惶誠恐道:「回娘娘的話。臣女的婚事,自有父母做主,哪裡敢專擅?」

    「哦?你倒是會說話,我只問你的意思。」怡貴妃咄咄逼人。

    流熏誠惶誠恐地應著:「臣女哪裡有什麼主張,橫豎自有家中高堂比臣女見多識廣,定然為臣女的日後安排一樁好姻緣。若說宮裡皇上和娘娘們的賜婚,那更是皇恩浩蕩,為人臣子的,哪裡敢妄議?」

    怡貴妃只剩了笑,笑過一陣,則是歎息。竟然如一針針扎去了棉花裡,不痛不癢毫無感覺,令她這操針的人都沒了興致。

    「哎!」她長長一聲歎,低垂了眼打量她問:「謝閣老和謝中堂父子,可都是天下人的楷模。想必謝大姑娘也是飽讀詩書的才女吧?」

    流熏的眼兒更是低垂,應著:「臣女略識得幾個字,不至做睜眼瞎罷了。」

    「嗯,既然是讀過些書的,你可曾聽說過唐朝唐太宗的那位楊妃的軼事?」怡貴妃問。

    若是古人軼事,必定是野史,提到野史,是謝府不許子弟枉讀的。雖然流熏私下也看閒書,但怡貴妃面前,她還是要故作糊塗的說:「臣女孤陋寡聞,望娘娘賜教。」

    怡貴妃唇角一勾,眉峰中更透出一抹凌厲的笑意娓娓道來:「據說,那位楊妃娘娘本是隋煬帝的女兒,也是前朝大隋金枝玉葉的公主。當年唐高祖李淵滅了大隋,唐王的次子李世民和四子李元吉都中意了這位公主,可這位公主眼拙,偏偏相中了四皇子李元吉。也不知如何一時眼拙,棋錯一步,步步皆輸呀。後來,李元吉玄武門事變被李世民所射殺,這位前朝的公主,只能弟媳委身給二伯做了妾,就是楊妃,一女事二夫,不止她被世人恥笑,就是她所生的兒子蜀王少年才俊,也受她這娘的牽連。生母名聲狼藉身份低微,空負他滿腹才華被皇上鍾愛,卻與皇位無緣,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慘死。唉!所以說,這女人最是不能糊塗,瞎了眼,日後貽害終身呀。」

    怡貴妃徐徐端起一盞茶,低眼打量那縷熱騰騰的輕煙徐徐雲霧般飄散,娓娓絮絮地道來,說得津津有味。一旁的嬤嬤和宮娥陪笑著隨聲附和,一唱一和的,都是說給她聽。是勸她要當機立斷,不要跟錯了主子。話是說給她,明裡暗裡是要她轉告給祖父和父親吧?謝家要當機立斷保定新君,看來六皇子對奪嫡一事志在必得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