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血火河山

第三卷 鐵血中華 第二百十九章 - 楊度的條件 文 / 西方蜘蛛

    長春收復戰整個戰役並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做為—場沒有付出多大代價就取得勝利的戰爭後世的帝**史上也簡短地這麼寫道「帝國的特工成功策反了偽滿洲國的近衛師團當天下午衝向城門付出了慘重傷亡後近衛師團終於打開了城門帝國國防軍入城長春收復。是役帝國高級特工鄭來福死難。」

    吉林戰役結束後整個東北除了黑龍江外全部重新納入中華帝國版圖。而龜縮在黑龍江的幾十萬日軍缺衣少食處處受到黑龍江民眾地打擊昔日才進入中國的威風已經蕩然無存。

    朝鮮方面國防軍第4集團軍開進漢城李熙宣佈廢除「大韓帝國」的稱呼取消皇帝位仍改舊稱朝鮮國王宣佈與日本斷交驅逐朝鮮境內的一切日本人。隨即中華帝國委派歸國華人原美國紐約唐龍律師樓大律師劉偉弘為第一任中國駐朝鮮監理大臣。90年的最後一天英國人終於出面了。當天英國人聯合美法兩國發表了聲明聲明中對中日戰爭影響到亞洲局勢的穩定表達了極大的關注呼籲兩國政府能夠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談判。

    德國在兩小時後也發表了措詞強硬的聲明認為中國在自己土地上進行的戰爭是為了收復國土而戰是正義的戰爭任何國家都無權干涉。德國將站在中國的立場上再次對日本進行譴責並對三國干涉中國內政地做法表達了德國方面的強烈不滿。而與日本有著深仇大恨的俄國則選擇了沉默他們巴不得中日兩國間的戰爭一直進行下去這樣俄國才有機會重新把手伸入他們已經失去的東北和朝鮮。但是礙於和中國的軍事盟約俄國公使闊雷明還是在私下場合表示了俄國政府的同情和支持只是俄國國內局勢不穩無法幫到中國希望李國勇元首能體諒沙皇陛下的難處。

    日本方面對此的反應是積極的軍人政府除了繼續指責中國人率先挑起戰爭無理地進入東北之外。願意就目前的戰爭坐下來談判並要求中國首先停止在東北的軍事行動同時要求列強出兵干涉。還好英法美三國還沒有昏頭到任由日本人擺佈。拒絕了這個要求。

    中國政府出奇地保持著沉默沒有立刻做出回應這讓列強猜不出中國在打著什麼主意。不過在在907年月號新年到來地這一天。帝國最高元首李國勇在報紙上發表的新年賀詞中敏感的外國政治家們從中嗅出了什麼味道。

    「中國從來都不懼怕戰爭為了維護領土地完整。我們不惜戰鬥到最後一個士兵。任何國家都無法奴役中國中華民族的脊粱永遠不會被打垮!英勇的國防軍士兵們用他們的鮮血書寫著中**人的忠誠和勇敢。台灣我們收回來了遼寧收回來了。吉林收回來了黑龍江我們一樣也不放棄。但中國歷來都是一個愛好和平地民族我們不怕戰爭但不會主動挑起戰爭幾十萬日本軍人在這場由日本挑起的骯髒戰爭出倒在了異國他鄉還有幾十萬地日本士兵在黑龍江忍饑受凍中國政府並不想看到這樣的結局。戰爭的罪魁禍首在日本軍人政府日本人民是無辜的。」

    這篇文章一發表立刻引起了國內外的高度重視說實話國內民眾是很不滿的。直接把在東北殘餘的鬼子滅了不就得了打到現在了還講什麼同情一貫強硬無比的政府怎麼啦?雖然不滿但在國防軍用浴血奮戰所取得的一場場勝利下憑著對元首地無限崇拜對政府的無限信任民眾還是很快把這種不滿驅散了。

    要求雙方停戰的各國公使興奮起來了這是一個和平的信息轉達了李國勇願意談判的意願。很快出入元首府的外國人一天天增多說客們不斷的許諾著各種條件。月3日在祭奠完了英烈祠的英烈後李國勇轉告英國公使霍必瀾中國政府本著和平誠意以及對各國公使的尊敬願意坐下來和日本談判停止戰爭。霍必瀾大喜過望聽中國元首的的意思這完全是衝著自己面子中國才答應的這可給自己撈足了政治資本。

    經過霍必瀾賣力地來回牽線搭橋中日兩國的談判代表終於坐到了一起在英國公使館開始第一輪談判。中方派出的代表是以楊度為首輔以帝國財政部長王清源經濟建設部長曾道富的奇怪組合;而日本的談判首席代表是從日本國內搭趁英**艦緊急趕到中國的外交大臣加籐高明。

    坐在位置上的加籐高明努力挺直著腰班竭力想在中國人面前保持大日本帝國所剩不多的驕傲。

    「兩位代表先生我們都是文明人希望用文明人的方式來解決兩國間的衝突。」

    霍必瀾用這樣的話當成了開場白「和平是我們每個人都想看到的包括英國、美國和法國在內亞洲需要和平中日兩國英勇善戰的士兵們不能再流血了。」

    楊度冷冷地看了他一眼雖然對於英國的軍事強大他是擔憂的但中國人的骨氣他卻不能丟何況作為談判總代表的他擔負著的是一個政府一個民族的尊嚴「公使先生我想您的話說錯了這不是衝突這是戰爭一場由一個國家率先挑起另一個國家用血肉來維護領土完整國家主權的戰爭!」

    霍必瀾的臉上有些尷尬他咳嗽了幾聲來掩蓋自己的情緒「總理大人您的話太激進了。也許對此事歐洲人和中國人地看法不同希望這不會影響到你們的談判。」

    楊度喝了口水並沒有再說什麼。

    「那麼談判開始吧。」霍必瀾無趣地說道。

    加籐高明清了清嗓子把本就坐得筆直的身軀又努力挺直了些「對於這場戰爭日本政府表達遺憾和不滿為了盡快結束戰爭日本政府提出如下條件中國政府心須向日本道歉。停止前線軍隊的軍事行動。撤出已經進入黑龍江的部隊;釋放日本俘虜歸還聯合艦隊的戰艦;中**隊必須從朝鮮撤軍恢復李熙王室在朝鮮的絕對統治地位;中**隊立即撤出台灣。釋放日本總督兒玉源太郎;中國要為這次戰爭賠償日本億5千萬白銀!」

    瘋子!楊度還沒有怎麼著霍必瀾幾乎從位置上跳了起來。都說日本軍人政府是一幫瘋子組成的看來這種說法一點也沒有錯。日本以為自己是什麼。還是甲午戰爭中的勝利者?為了這次談判自己付出了多大的心血眼看就要被這幫瘋子徹底攪和了!上帝。看在上帝地面子上日本難道不知道在滿洲的數十萬軍隊只要中國人願意隨時都可以把他們徹底殲滅連骨頭都不會剩一塊?

    詹姆斯和巨籟達相互看了一眼不可思議地聳了聳肩。談判歷來都是勝利者佔有主導權。日本做為戰敗一方為什麼還會不自量力地提出這樣的條件?

    楊度倒沒有說什麼。繼續安靜地看著對方地表演。

    「做為回報」加籐高明似乎並沒有注意到眾人異樣的眼光「日本將放棄承認載灃政府並盡快將載灃政府的成員交還給中國方面;日本將承認中國在滿洲地既得領土願意和中國政府就滿洲問題進行另一次談判。」

    「沒了?」楊度問了一句。

    「沒了。」加輳高明很認真地回答道。

    「那麼還聽聽中國方面的條件了。」

    楊度看起來不那麼生氣好像早就料到對方會這麼無理「日本必須承認為戰敗國立即撤出在中國的所有軍隊否則國防軍將毫不留情地予以消滅;日本政府必須下台;懲辦戰爭罪犯以山縣有朋、乃木希典等人總共477名戰爭罪犯名單我們會另外附上;日本將為此次戰爭賠償中國方面損失2.3億白銀分五年償還;日軍陸軍不得擁有超過5萬人的規模。海軍戰艦最大排水量不得超過5000噸;必須承認中國對朝鮮無可動搖的宗主國地位;必須從硫球全部撤軍重新承認硫球王國對硫球地統治地位!」

    這次輪到加籐高明要跳起來了中國的要求簡直是對日本**裸地挑釁尤其是賠償上2.3億兩白銀正好是當年甲午戰爭大清地賠款數目。

    「哦我還忘記了一點;」楊度淡淡地說道「雖然戰爭是由你們的政府挑起的但日本士兵也必須為他們的侵略行為付出代價。釋放俘虜可以必須交付中國贖金每名士兵000兩白銀軍官的價格另外算職務越高價錢越大付消一筆我們放一個人;如果你們還要陣亡日軍的骸骨價錢可以減半。」

    他的口氣輕描淡寫簡直像在菜市場購買物品。

    「戰爭戰爭!」

    加籐高明瘋狂地叫囂道「你們將挑起另一場戰爭你們會面臨大日本帝國最瘋狂地報復!」

    楊度平靜地說道「以前我曾經送給過日本上海領事小田切完壽之助一句話『你要戰那便戰。」廈門戰役我們取得了勝利東北戰役我們取得了勝利台灣戰役我們還是取得了勝利!不要拿武力來威脅中國中國不會畏懼任何挑戰!」

    會場上僵持在那沒有人說話。

    三國公使覺得不知道如何調解才好日本的條件過於無理不自量力中國的條件也過於強硬很難讓日本接受。況且在他們看來這也是他們不願意看到地要求。

    好一會霍必瀾說道「兩國的分歧太大我建議暫時休會三天後再重新召開談判。」

    南京元首府裡當李國勇聽到談判過程後大笑起來「皙子我李國勇服你了用錢贖俘虜的主意你都能想出來我怎麼沒有想到?你走後我還在考慮要求日本的賠款太少了你就來了個雪中送炭看來我得嚴令前線將士不得殺害日本俘虜了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楊度淡淡笑了下「我也是看到英國人才想到的歐洲人對於用金錢贖俘虜認為是件很平常的事只是咱們中國人不習慣而已。」

    「英國人的態度怎麼樣?」李國勇收起了笑容問道。

    「左右搖擺不定」楊度說道「他們既反對日本的條件也不贊成我們的條件這些洋人調和是假想從中獲取自己的利益才是他們最大的目的。」

    李國勇點了點頭「英國人先暫時不理會他們的態度日本軍人政府裡的當權者一個個都是冥頑不靈的死硬份子想讓他們屈服於我們的條件看來困難很大得給它換個政府了。要讓日本徹底崩潰從此後再也恢復不了元氣!皙子你繼續在談判桌上和日本人耗著我在這裡鬧點動靜出來。」

    很快李國勇一連串讓人眼花繚亂的組合拳打出了。先是月8日一個叫安優忙三的日本人自稱是西園寺公望的弟子宣佈日本的「.兵變」為非法兵變在中國南京成立了流亡政府由自己擔任首相立見尚文擔任陸軍大臣發誓要保衛天皇推翻日本軍人政府。

    接著日本各地大規模要求政府下台立刻解決戰爭的反戰示威遊行此起彼伏。最後李國勇別出心裁的讓一部分日本戰俘給家裡親人寫信哭訴戰爭帶給他們的傷害訴說想念家人的哀傷這下更讓日本亂成了一團。

    隨後李國勇就召見了硫球王子尚文。來到中國有一段時間的尚文可能是最近舒適的生活讓他看起來胖了不少而復國有望也更加使他顯得精神煥發。

    「尊敬的元首外臣尚文叩見。」

    雖然來到中國那麼長時間了但尚文卻始終改不了這個習慣李國勇倒也見怪不怪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