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血火河山

第三卷 鐵血中華 第四百九十七章 - 非洲的主人 文 / 西方蜘蛛

    海斯拉比拿出了一份厚厚的卷宗說道「這份是在美國的猶太人得到的情報裡面詳細的說明了美國的一切軍事力量以及他們正在研究生產的各種武器資料。」

    這讓李國勇非常感興趣猶太人的確擁有著很大的能量在某些方面他們做得甚至比無所不能的中國特工還要出色。有了這樣詳盡的資料中**隊在將來遇到美國的時候在戰場上將會順利許多。

    「好吧。」李目勇接過了卷宗「我感謝大猶太國和中國的友誼做為回報我將接受你們的建議買回九州島並且再向你們提供一批最新式的武器用於你們在戰場上的使用我想你一定會高興的。」

    從海斯拉比提供的情報來看美國人的工業能量確實巨大。按照美國人的生產速度來看到98年美國將擁有超過000輛的各類裝甲車80000門以上的火炮00架的作戰飛機。

    藉著這次大戰的機會徹底解決美國!當李國勇掩上了卷宗之後他已經下定了這個決心。在美國參戰之後李國勇一直在是否與美國人全面開戰中抱著猶豫的態度但現在這份充分說明了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的情報卻讓他最終下定了這個決心。

    也許這將會讓更多的中國士兵犧牲在異國他鄉甚至中國有可能和美國打得兩敗俱傷但世界上只能有一個超級大國存在的想法卻始終支配著李國勇的思想要麼中國要麼美國。而且要打一定要打得這個國家元氣大傷幾十、上百年內恢復不了才行。

    97年7月得到中國資金和武器援助的大猶太國以5萬兵力再度對阿拉伯聯盟發起進攻。阿拉伯聯盟同樣毫不示弱。以55萬軍隊迎戰史稱「第三次聖城戰爭」。

    戰局的開始階段大猶太國的軍隊進展得相當順利。他們在馬薩達大會戰中一舉擊潰了阿拉伯聯盟的軍隊俘虜了不少於5萬人地俘虜並大有取得全面勝利的趨勢。但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意外地情況發生了為了將中**隊的注意力從歐洲戰場轉移。英法暗中策劃埃及以25萬人突襲了大猶太國的年隊猝不及防的大猶太國一下子損失了數萬人的兵力耶路撒冷岌岌可危。而面對這種土法情況地阿拉伯聯盟也有些不知所措雖然他們同樣很想把猶太人從耶路撒冷趕出去但貿然與敵人結盟勢必引起中國的憤怒所以他們採取了觀望的態度而沒有如同協約國預計的一樣。會配合埃及作戰。

    埃及軍隊的進攻非常順利一連打敗了猶太人軍隊的幾次進攻讓大猶太國損失慘垂大猶太國緊急向中國方面求援。

    勃然大怒的中國立刻嚴令大猶太國和阿拉伯聯盟停戰並命令馮國璋之西南軍團開進大猶太國與埃及軍隊正面作戰。

    7月底。西南軍團副總指揮段棋瑞指揮的20萬中**隊到達耶路撒冷並在此處與埃及軍隊決戰。僅僅兩天的戰鬥。埃及25萬人死傷慘重。傷亡達到了8萬之眾被俘超過9萬人一潰千里地埃及殘軍被迫退回了埃及。

    但中國方面並不就此罷休他們一直僅僅追擊埃及敗軍一直深入埃及境內。而復仇心切的大猶太國也隨即組織了力人的竿隊與中國方面組成聯軍聯合對埃及進行報復性打擊。

    到了8月中旬中猶聯軍兵鋒直逼開羅在開羅城外英法埃三國部隊總計50萬人與中猶聯軍00萬人展開會戰這場戰爭被稱為「決定非洲命運的一戰」在兵力上處於優勢的協約**隊一開始採取了進攻的態勢但在中**隊強大的火力面前0天地進攻僅僅往前推進了不超過裡自身的傷亡卻讓人觸目驚心。

    在大量消耗了敵人地兵力和士氣之後馮國璋親自指揮地軍隊居中段棋瑞的軍隊居左猶太人軍隊在右從三路向協約國反起了反擊。在兩天地戰鬥中先是正面的英**隊被擊潰接著側翼法埃軍隊在段棋瑞的連續突擊下徹底崩潰殘部逃進了開羅。

    這次會戰50萬協約**隊死傷達到了孩人的80餘萬中猶聯軍也損失了近十萬的士兵其中猶太人方面傷亡為4萬之多喪失了戰鬥力的猶太人軍隊退出了戰鬥行列。

    隨後50萬的阿拉伯聯盟軍隊主動到達戰場配合西南軍團作戰。戰場上出現了奇怪的一幕同在一個陣營的猶太人軍隊和阿拉伯軍隊在遇到的時候總是怒目相視還不時地發生不大不小的衝突。

    8月2日阿拉伯軍隊率先對開羅發起攻擊但在協約國的死守下苦戰數天卻寸功禾建攻擊主力再次換成了中國士兵。

    在勒令開羅投降無效之後馮國璋命令炮兵連續轟擊開羅達一周之久整個開羅的軍民在如此密集長久的轟炸下死傷狼籍城頭和城下到處都可以看到屍體。而炎熱的夏天讓這些得不到及時處理的屍體很快腐爛發臭大規模的瘟疫開始在開羅城裡流行。

    到了這個時候協約國在得到歐洲總部的同意之後決定向中**隊投降但卻為時已晚馮國璋拒絕了開羅投降的請求他告訴前來談判的協約**官「不是你們想什麼時候投降就什麼時候投降的我給過你們機會但你們自己卻放棄了這樣的機會現在開羅除了毀滅以外你們別無選擇!」

    馮國璋的這一命令是對是錯在事後引起了很大的爭論有人說如果當時的總指揮換成是張孝淮元帥的話那麼將不會出現拒絕投降的情況而馮國璋也因此得到了「不仁將軍」這一不太雅觀的稱呼。不過帝國元首李國勇卻給了馮國璋極大地支持他告訴那些有疑問的人「馮將軍地這一做法雖然從道德上來說不太說的過去但從戰場上來看無疑是最明智的想法。如果他在當時接受了敵人的投降。那麼會給對手造成一個錯覺在戰場形勢稍稍處幹不利地時候。完全不予不理會中國人的投降要求只有到了實在無法支撐的時候才向中國人投降反正中國人一定會接受。這樣做法的後果是將直接造成中**隊的攻擊難度增加中國士兵的傷亡。通過開羅之戰我們將告訴協約國的所有軍隊。在強大的中**隊面前要麼選擇投降要麼選擇毀滅而開羅則選擇了後者!」

    得到元首支持的馮國璋信心大增以更加猛烈地炮火對開羅進行毀滅性轟炸開羅軍民在投降要求被拒絕後全城都陷入了恐懼和絕望之中他們膽戰心驚的等待著末日的到來。

    9月日炮轟終於結束了。中**隊對開羅進行了最後的總攻。一小時後西南軍團徐子棟部擊潰東城守軍全師上萬人突入開羅內城;幾乎在同一時刻霍雲龍部也打敗了南城的敵軍與徐子棟部會師於城內。

    總攻發動後到了下午戰鬥就已全部結束協約國70萬人潰散。

    在炮火轟擊中僥倖倖存的士兵大部成為了俘虜英法埃聯軍總司令英國人塔曼上將戰死。

    最淒慘倒霉的恐怕要數埃及蘇丹侯賽因.卡米爾了。這位在94年推翻了他地侄子阿拔斯二世而登上蘇丹寶座的君王。僅僅過了三年君主地癮頭就因為錯誤聽信了英國人和法國人地話。貿然干涉大中華聯邦的內部戰爭而被中國人一腳踹下了蘇丹地位置。

    被從王宮裡揪出來的侯賽因.卡米爾被中國方面宣佈廢除蘇丹頭銜改由斯梅爾.福阿得繼任蘇丹位置史稱「福阿得一世」。

    而侯賽因.卡米爾則被押解到了一個荒島孤獨的過完了他的餘生在那個島上他失去了所有曾經擁有的東西金錢、權利和美女陪伴他的只有兩個年老的警衛和一條忠心耿耿的狗這些都只是因為他的一念之差。幾年後侯賽因.卡米爾病死在在那個島上。

    斯梅爾唱瀝;福阿得上台後的第一天就宣佈埃及戰敗退出了協約目並與中國方面簽訂了殖民性質的《中埃友好條約》埃及地處歐、亞、非三洲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侵入埃及結束了麥木魯克王朝。

    79年埃及麥木魯克軍團驅逐了土耳其統治者宣佈埃及獨立。798年拿破侖率軍侵入埃及建立起法國殖民統治。

    80年英國乘埃及人民反法鬥爭高漲之際夥同土耳其軍隊打敗法軍。法國退出後英國勢力乘虛而入但讓土耳其總督統治埃及。805年埃及平官穆罕默德.阿利發動兵變趕走土耳其總督打敗繼任的麥木魯克貴族奪取政權。

    807年英軍侵入埃及但被阿利領導的埃軍打得落花流水。

    到了882年7月日英國人捲土重來英國分艦隊炮轟亞歷山大港。經過激烈交戰埃及傷亡2000人英軍5萬人登陸佔領海港並大肆洗劫。

    9月5日首都開羅陷落阿拉比將領被俘大量軍民救屠殺。英軍攻陷開羅後迅速佔領了整個埃及戰爭以埃及的失敗而告終。埃及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現在埃及的主人從英國換成了中國歷史就是這麼簡單和殘酷國和國之間沒有什麼道德和仁義可談你不去殖民這個國家勢必有其它勢力強行介入並從殖民地上大肆搜刮好處不斷的強壯自己。所謂的善良和容忍帶給國家的沒有任何的好處只會眼睜睜的坐視它國的強大而讓機會從自己身邊溜走。

    我們不要公正和公道我們需要的只是刺刀和鐵血!

    不管英國也好或者法國也好所有的這些列強的強大史都是一部血淋淋的殖民史從殖民地上殘酷地剝削而後不斷的充實自己國力再殖民再強大……

    《中埃友好協議》的簽訂讓埃及淪為了中國的殖民地協約國在非洲的一個重要戰略要地終於失去了。而以埃及為基地的中國西南軍團開始了征服全非洲的艱苦征途。

    為了挽回在非洲的敗局協約國竭盡全力在非洲拼湊出了一支超過兩百萬人的雜牌軍隊!這支軍隊中什麼國家的士兵都有英國人、法國人、跑出埃及的敗兵、埃窘俄比亞人、阿爾及利亞人或者是剛果人……這樣的軍隊毫無戰鬥力可言西南軍團僅僅動用了50萬軍隊在大炮和坦克的協助下經過連櫝兩次會戰將協約國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

    在屢次的失敗面前非洲內部也產生了動搖英國人、法國人還是中國人他們面對的是一樣的統治又何必在戰場上白白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許中國人成為非洲的主人他們的日子還會好過一點。

    在這樣想法的驅使下他們不再聽從英法軍官地指揮士兵們三三兩兩的開起了小差。逃兵越來越多到了後來發生到整團整團的非洲人在軍隊的帶領下大逃亡英法指揮官們卻對此一籌莫展。

    隨後馮國璋對協約國非洲最高指揮官發出了限時投降的命令英國人和法國人親眼看到了開羅拒絕投降後面對的悲慘命運在艱難地抉擇之後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放下武器。

    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在戰爭中倖存了下來並且親眼見證了非洲大陸上主人的更換。

    馮國璋將軍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維護了已逝的張孝淮元帥的英名他維護了西南軍團的驕傲。而他自己本人則在戰後和段棋瑞一起順利晉陞為了帝國的元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