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重生之貝貝的幸福

正文 第九十一章 古寺傳說 文 / 青紫色海貝

    貝貝怎麼也沒有想到,在她忙碌著正在家裡完成上一世自己老爸和叔叔們心裡的遺憾的時候,她的家人也有一個很大的驚喜在等著她,貝貝和王浩偉他們一起把自己老家蓋房子前期要準備的所有東西都準備好了,在他去跟自己的三叔商量開工日期的時候,竟然沒有想到自己的叔叔竟然讓說讓自己今天帶著浩偉他們一起去寺廟看看,回來再商量開工的事情啊!貝貝因為說不過自己的叔叔所以就帶著王浩偉還有自己的表弟和表妹們一起來到了河南的嵩山少林寺。

    在車上的時候貝貝看著去少林寺沿路的風景就想起了以前自己在網上開到的一個關於嵩山少林寺的故事。東漢末年,大乘佛教傳入嵩洛。「乘」是乘載,小乘佛教說的是自我解脫,大乘佛教講的是普渡眾生。除了目的有差異,在修行方式上,大乘也比較簡單。隨著大乘佛經傳入,佛教的影響開始波及民間。三國時期,嵩洛間出了中國佛教史上第一個正式受戒出家的漢族僧人,他就是朱士行。出生於嵩山南麓穎川的朱士行,在嵩洛出家之後,以弘傳佛教**為己任,專心於佛教理論的研究。當時風行的大乘經典尚質簡約,很多觀點實際上沒有講清楚。他因此「誓志捐身,遠求大本」,於魏甘露五年從嵩洛出發,開始他的西行求法壯舉。

    在于闐,朱士行抄取了九十品《般若經》梵本,於西晉太康三年遣弟子弗如檀等十人護送經捲回洛陽。十年之後,由精通梵漢兩語的天竺僧人竺叔蘭和學識淵博的西域僧人無羅叉兩人譯出。稱《放光般若經》,共二十卷。當《放光般若經》在漢地大為風行之時。朱士行仍在于闐,最後以八十歲高齡為求法而客死他鄉。《梁高僧傳》說他死時有異相。火化後,「薪盡火滅,屍猶能全」,後念誦咒語,骨架才散碎,其弟子們聚骨造塔以供養。

    北魏太和二十年,即公元496年,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寂靜的山林中矗立起一座寺院,這便是日後聲名顯赫的少林寺。少林寺是北魏孝帝元宏為安頓印度僧人跋陀住錫傳教而興建的。但少林寺的名揚天下。卻緣於另一位印度高僧菩提達摩。少林寺落成三十多年後,即北魏孝昌三年,菩提達摩不辭艱辛,從南天竺國渡海來到東土,開始了禪宗在中華大地上的傳播。

    人們說起禪宗時,往往會用一派「本地風光」來表達對禪宗的印象。佛教的化淵源在印度,而禪宗是獨具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它的化淵源在嵩山,在被譽為「禪宗祖庭」的少林寺。達摩首先到了金陵。一月之後來到永寧寺,只見那九級浮屠「金盤炫日,光照雲表;寶鐸含風,響出天外;歌詠讚歎。實是神功」,自稱活了一百五十歲,周遊列國。從未見過如永寧寺這般精美的寺院。於是,達摩口唱南無。合掌讚美不停,已經將心許與嵩洛。離開永寧寺。達摩來到幾十里外的嵩山少林寺,落跡於此,終日面壁。

    面壁似乎是一種追根溯源,也似乎是一種等待良機。這時候嵩山有位名叫神光的僧人,聽說達摩大師住在少林寺,於是前往拜謁。達摩面壁端坐,不置可否。神光沒有氣餒。他暗自思忖:「古人求道,無不歷盡艱難險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有何德何能?當自勉勵!」時置寒冬臘月,紛紛揚揚大雪。夜幕降臨,神光仍在寺外站立不動,天明積雪已沒過他的雙膝。達摩這時才開口問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淚流滿面說道:「只願和尚慈悲,為我傳道。」達摩擔心神光只是一時衝動,難以持久,略有遲疑。神光明白達摩心思,就取利刃自斷左臂,置於達摩面前。達摩於是就留他在自己的身邊,並為他取名慧可。少林寺內的立雪亭,便是為紀念慧可斷臂求法的事跡而建。達摩禪師以四卷《楞伽經》授予慧可,慧可就是日後禪宗在東土的第二代祖師。自此,禪宗在中國有了傳法世系。禪宗在其誕生地印度沒有成宗,卻在傳入嵩洛後,成為中國佛教延綿不斷的主流宗派。禪宗流傳久遠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教義和修行方法的簡單易行。教內傳法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教條化、形式化的弊端,只重考據字而不重把握精神,會喪失教義的靈魂。針對這種偏頗的傾向,禪宗提出了「教外別傳,不立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宗旨。所謂「教外別傳」,是指在教典以外別有一種教義的傳授方法。禪宗的簡易性,便體現在「見性成佛」的主張上。禪是「靜慮」,佛教稱安靜地深思為禪定。達摩提出一種新的禪定方法,否定了印度佛教那一套修行的階梯層次和累世修行,主張人人都具有佛性也就是「本性」,人人都先天地具有成佛的智慧也就是「菩提」,人人都能夠通過覺悟佛性而成為佛,儘管何時豁然大悟難以料定。眾生之所以未能成佛,是因為對自身的本性沒有覺悟。一旦「撥開迷霧見青天」,明心見性,自性就是佛,把佛變為舉目常見的平常人。

    禪宗傳到唐代,六祖惠能提出頓悟的主張,連坐禪也免了,認為頓悟並不要求離開現實生活,「舉足下足,長在道場,是心是情,同歸性海」,「提水砍柴無非妙道」,在日常勞動生活中都可以頓悟成佛。少林功夫便起源於僧人的日常生活。相傳跋陀的弟子慧光十二歲時,能在井欄上反踢毽子五百下。在井欄上踢毽子是很危險的,功夫不到家就可能跌落井中。少林功夫的許多招式都是僧人們受日常勞作如挑水、掃地、打柴、燒火動作的啟發加工提煉而成的。最高深的功夫其實也是最普通的功夫。

    被譽為少林功夫之源的《易筋經》,記載的就是一種疏通人體經脈從而強筋壯骨的功夫。菩提達摩採用壁觀的方法參禪,長期靜坐,睏倦是難免的,要時常起來活動筋骨。相傳達摩走後,少林僧人在洞中發現了一個鐵盒,盒上沒有鎖,卻打不開。聰明的僧人用火一烤,鐵盒便開了,原來鐵盒被蠟封住,以防水汽侵蝕。鐵盒中有兩部書,一本是《易筋經》,另一本叫《洗髓經》,都是用梵寫的。當時,少林寺裡真正懂梵的只有二祖慧可。慧可把《易筋經》留在少林,自己拿著《洗髓經》去雲遊天下。寺中也有一些對梵一知半解的僧人,你翻他譯,依法修煉,以致後來少林功夫多如牛毛。後來,有位僧人帶著《易筋經》去峨眉山,見到了天竺僧人般剌密諦。在般剌密諦的幫助下,《易筋經》才有了中版。慧可雲遊歸來,帶

    帶回了他自己翻譯的《洗髓經》。大家兩相比較,才發現《易筋經》和《洗髓經》原來是一體的。自《易筋經》問世,少林僧人坐禪與習武已是密不可分了。

    隋帝開皇20年,即公元600年,一代高僧玄奘於嵩山北麓緱氏鎮陳河村悄然出生。隋唐時期,中國佛教宗派紛紛創立,標新立異。玄奘遍學佛教傳入中國的各家經論,發現了諸家之間的見解差異。這種分歧爭論「凡數百年,率土懷疑,莫有匠決」,玄奘要來決斷。他選擇的也是朱士行西行求法的道路,想到印度求取《瑜伽師地論》來統一諸家異說。玄奘長途跋涉歷盡艱辛,終於到達印度的佛學中心摩揭陀國王捨城的那爛陀寺,從主持人戒賢學習五年,成為精通五十部經論的十大德之一。唐貞觀十九年,即公元645年,玄奘回到長安,夾道相迎者數十萬,爭相目睹唐僧風采。此後,玄奘歷時十九年,共翻譯佛經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一卷。並完成地理學巨著《大唐西域記》。

    唐初,少林寺已擁有一支勇猛善戰的僧侶隊伍。武德年間,少林寺僧13人,在李世民討伐王世充的征戰中助戰解圍,立下了汗馬功勞。李唐立國後,唐太宗李世民後來封曇宗和尚為大將軍,並特別允許少林寺和尚練僧兵、開殺戒、吃酒肉,以後各朝各代相沿成習。廟內有一塊《唐太宗賜少林寺主教碑》,記述了這一段歷史。由於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發展成馳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天下第一名剎」的稱號。宋代,少林武術又有很大提高,寺僧多達2000餘人。元朝初年,少林寺方丈富裕曾被武功蓋世的元世祖忽必烈封為晉國公。在明朝,少林寺到達鼎盛時期。

    王浩偉聽完自己家貝貝講完了這個故事以後說道:「丫頭,你是在那裡看到這個故事的啊!看來你對於咱們國家的千年古剎還是很瞭解的嗎?」(。)

    ps:有人說我的書上面和別人的寫的一樣,我只能說這是巧合,因為我在心目中的草原就是那樣的啊!我的家就在大草原的邊上。但是我還是謝謝大家對於我的支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