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英雄豪傑

正文 六十八:多事之秋叔豪心懷歉意,父母私心英宗為子鋪路 文 / rich

    燕三娘安排過來作陪的女子都被曹立勳趕了出去,心情不佳的他不斷地為自己添酒,後來覺得酒盅太麻煩,乾脆拿起酒壺對嘴灌起來。

    張承嗣知道他此刻在想什麼,也知道曹立勳心情不好的時候是動不得的,所以只好看著他借酒消愁。可是瞿彪卻不知道,本來他是來尋歡作樂的,現在女人都被趕了出去,他發起牢騷來:「立勳兄,來溫柔鄉是找樂子的,你光喝酒不如去酒樓。」

    此話一出,張承嗣忙拉了瞿彪衣袖一下,眼神示意他不要再說。曹立勳抬頭瞟了一眼瞿彪,拿起酒壺就往外走。

    「立勳,你去哪裡?我陪你去。」張承嗣忙站起來問到。

    曹立勳搖搖晃晃的走到門口,頭也不回的說道:「不不用!」說著就走了。

    張承嗣歎了口氣坐下來道:「立勳這回可真是要鬱悶死了。」

    「發生了什麼事?」瞿彪好奇的問道:「我還從來沒見過曹兄這個樣子呢。」

    張承嗣歎道:「看他這個樣子,就知道是為了女人啦!」

    「女人?」瞿彪笑道:「這裡有的是啊!」

    張承嗣搖了搖頭道:「你不知道,曹兄看上的是」

    張承嗣將曹立勳和楚卓瑄的事情一一告訴了瞿彪。瞿彪聽後竟然笑了:「哈哈,沒想到曹兄還是個癡情漢哪!看不出來啊!」

    山花開得爛漫,寧靜的山坳總能帶給叔豪片刻的安寧。他坐在抱琴歸的院子裡,品著茶聽著眠玉為自己奏曲。這是他最喜歡的時刻,可是今天他卻有些心事重重,無心欣賞音律。眠玉也看出了這點,於是撫完一曲變停了下來。她走到叔豪身邊,為他重新沏上一盞茶道:「你今兒是怎麼了?你大哥和楚小姐也已經成婚了,還在擔心什麼呢?」

    叔豪拉著眠玉的手讓她坐在自己身邊。「楚將軍實在是冤枉!明明是他那不爭氣的兒子鬧出的事情,還要被他連累!我想想真是為他不平!」叔豪歎道:「那日婚禮,我看得出來大哥大嫂都開心不起來。」

    「死者已矣,你也不必太過介懷。官場就事如此,不是每戶官家都如你孫氏一門忠孝。大難臨頭,也論不上什麼父子親情了。」眠玉安慰道:「現在至少還是還了楚將軍的一個心願,能看到楚小姐和你大哥完婚。」

    叔豪微微的點了點頭,道:「是啊,大哥大嫂總算是能在一起。」

    「我真的很佩服你爹爹!」眠玉滿懷崇敬的說道:「明明知道繼續履行婚約可能會招來牽連,但還是不背信義讓你兄嫂成婚。這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我爹從小就教我們要忠孝仁義,大難當頭他不會背棄自己的生死兄弟的。」叔豪歎了口氣道:「不說這麼沉重的話題了,這些日子因為這件事我來的少了。應該好好的陪陪你。」

    眠玉淡淡的笑道:「你不必牽掛我,我在這裡很好。」

    「對啦!我告訴你一件事。」叔豪微笑道:「婚禮那日,我看到大哥和大嫂拜天地的時候,你不知道我有多羨慕!我真希望我們的這一天也就在眼前。」

    這話讓眠玉臉上緋紅,她靦腆的說道:「你呀!觀禮的時候還胡思亂想。」

    叔豪想起自己與眠玉的事,就覺得自己對不住她。他握著眠玉的手,內疚的說道:「眠玉,我知道自己委屈了你。要讓你一個人偷偷摸摸得生活在這裡,有時候想起來就覺得心酸。」

    「別這麼說,你也知道我喜歡清靜。」眠玉看了看四周青山環抱道:「我極喜歡這裡,沒有紛爭、沒有喧囂。」

    叔豪明白眠玉這麼說是在安慰自己,他歎道:「本來我想先同我娘說我們的事情,希望得到她的允諾後再向我爹提。但是這些天發生這麼多事,家裡人個個都心事忡忡,所以我也只好暫時擱置。不過皇上已經下了旨意,只將楚劍燾治罪,其他人都釋放了。我想我爹娘也該放心了,我會找機會跟他們說。」叔豪輕輕拂過眠玉的雲鬢道;「我也希望能和你苦盡甘來。」

    其實只要有叔豪這一句話,眠玉也就安心了。眠玉很清楚自己的處境,她崇敬孫廷敬,但也正因為如此她很明白要讓孫廷敬接受自己這麼一個身份有多難。她不想讓叔豪在父親和自己之間左右為難,所以她早已打算好了一切。她內心深處已經不要求叔豪能給自己什麼名份,她只希望叔豪心裡能有她的存在,能時時來此與她相聚。這有點金屋藏嬌的意思,按眠玉的個性原本是決意不肯的,但是她深愛著叔豪,所以她已經做好了放棄自己信念的準備。

    眠玉淡的一笑,安慰道:「不要急。我只要知道我在你心裡佔有一席就已經足夠了。」說著就靠在了叔豪的肩頭。

    叔豪看著懷裡的軟玉溫香,心中不由得激盪起來。他俯身親吻眠玉的雙唇,他想用他的深吻來告訴他心愛的人,她在自己心中的地位。雖然叔豪和眠玉那一個雨夜在溫柔鄉的繡樓裡已經有了肌膚之親,但在眠玉逃出之後就沒有在眠玉的繡房裡留宿過,他心中愛眠玉敬眠玉,所以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在洞房花燭之夜與眠玉做名副其實的夫妻。

    皇帝聽聞孫伯英成親的消息,一時間還不能相信。於是這一日他便以議事之名叫來了孫廷敬。孫廷敬來到了御書房,一進門行過禮後就被賜坐。

    英宗與他議論了幾件朝事後,就笑問道:「孫愛卿,聽聞朝中有人說令公子伯英已經與楚興南之女成親了?」

    「是的,陛下。」孫廷敬毫不避諱的說道。

    英宗心下有些不高興,自己明明已經暗示孫廷敬退婚,但他卻這麼快就為兒子完婚,這不是和自己對著幹嗎?雖然沒

    有向孫廷敬提及公主的事情,也沒有太多人知道這件事,但是他這麼做還是讓天子的面子上有些過不過去。

    英宗臉上不好看,孫廷敬已經看出來。於是他站起來朝天子一跪,道:「陛下,微臣與楚興南乃是生死之交,微臣不可背棄信義提出退婚!」他抬頭正色的看著英宗,道:「忠孝仁義,孫廷敬從不敢忘懷!當時的情況,微臣若是毀除婚約便是不忠;犬兒若是退婚便會背負悔婚之名,便是對祖宗的不孝;楚家遇難,微臣再雪上加霜便是不仁;微臣不顧兄弟情誼只顧自保,便是不義!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事,微臣與犬兒都決意不會去做。陛下英明,定能體諒微臣的處境。」

    如此忠孝仁義的大帽子扣下來,英宗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說。本來他就是為了自己的女兒才向孫廷敬提出退婚,自己理虧也不好責怪人家。雖然皇帝心裡還是有些不是滋味,但是一想孫廷敬如此忠義,不也是朝廷的幸事嗎?這麼一想,皇帝心裡也就平復了許多,更何況現在木已成舟,就算他是天子也已經無能為力了。於是英宗便笑道:「孫愛卿請起。朕素知愛卿為人,你這麼做朕能體會你的難處。算了,算了。」

    「陛下聖明!謝陛下!」孫廷敬拜道。

    「好了,不說家事了。」英宗說道:「朕已經決定要派兵去四川蜀地剿匪,先前也與眾臣商議過。如今已經時機成熟,朕想借此機會提拔一下年輕的將領,所以想聽聽愛卿的意見。」

    孫廷敬道:「陛下,所謂舉賢不避親。臣以為楊元帥之子楊廣、楚興南之子楚劍熙以及犬子孫仲雄都可以擔當此次重任。」

    「嗯」英宗捋了捋自己的皇冠上垂下的珍珠,道:「楊廣此刻正隨其父在邊塞閱兵。若要召回煞費時日。楚興南之子楚劍熙他父親剛出了事,恐怕」英宗皺了皺眉頭。最後想到了孫仲雄,皇帝心道:仲雄是朕的親生子,怎能去冒險?皇帝對自己的孩子還是有私心的,他不忍心讓仲雄帶兵打仗。

    見皇帝面有難色,孫廷敬便道:「陛下,楚劍熙雖然是楚興南之子,但是楚興南臨終前曾經囑咐過其子,要秉承楚家忠孝的家訓,為國效力,不可心存私心。而且,楚興南也希望楚劍熙能立下戰功,為楚家的抹去曾經的污點。所以請陛下放心,楚劍熙一定會盡力。」孫廷敬這麼做也存有些偏心,他希望劍熙能夠立功為楚家重振名聲。

    「呃這讓朕好好想想。」英宗還是有些不放心楚劍熙。這時他突然問道:「對了,孫愛卿,令郎伯英曾經立下戰功,不知他是否合適?」

    孫廷敬說道:「伯英沉著冷靜,的確能帶兵。但是犬兒仲雄熟悉兵法,善於研究戰勢地形。這次是去蜀地作戰,那裡群山疊嶂、地勢複雜,所以臣以為仲雄比伯英更加適合。」

    孫廷敬如此推薦仲雄,讓英宗及其為難。他揉了揉太陽穴,道:「愛卿的意思朕已瞭解,朕會好好思量。今日就到此吧。」

    深夜,英宗還是難以入眠,在挑選年輕將領的事情上他甚為頭疼。現在看來最適合出征的便是孫仲雄,但是仲雄特殊的身份又讓英宗不捨得。英宗背著手踱來踱去,仔細考量著朝中是否還有其他人能夠勝任。

    這時,皇后又端著夜宵來了。近日皇帝一直忙朝務到深夜,皇后擔心皇帝的身體便天天親自為皇帝準備夜宵。「陛下,來吃點東西吧。」

    英宗抬頭見到皇后,便笑著說道:「梓童,難為你這麼晚還送夜宵來。」

    「伺候陛下是臣妾的分內之事啊!」皇后將盛著燕窩粥的玉碗遞給皇帝。「聽聞皇上正在為出征四川之事勞心?」

    「唉!正在為派何人出戰而費心呢。」皇帝說道。

    「楊元帥、孫將軍不行嗎?他們都是身經百戰的將領啊!」皇后問道。

    英宗搖了搖頭道:「楊元帥、孫將軍有更重要的事情。而且大小戰事都要倚重他們,實在不妥。他們也漸漸有了年紀,不能事無鉅細的親歷親為,所以朕這次要派一些年輕的將領,一來是鍛煉選拔新秀,二來也是希望能減輕老將的負擔。」

    皇后坐進皇帝身邊,道:「陛下,既然您想鍛煉年輕人,請陛下也不要忘記自己的兒子。」

    「嗯?」英宗抬頭看著皇后。

    「顥兒也出來處政一段日子了,可是都是些閒職,難以凸現政績。所以,臣妾想借此機會,希望陛下能為顥兒安排一個職務。」皇后說道:「並不需要他帶兵赴前線,只要能讓他有點政績就行了。」皇后明顯是在為自己的兒子鋪路,希望他能在朝中有戰功有政績,將來繼位也能服眾。皇后走到皇帝身後,為他按摩頸部的肌肉,輕聲道:「陛下,顥兒是陛下的長子,您也希望他成才吧。」

    「嗯朕會考慮的。時候不早了,梓童你也早些休息吧。」皇帝說道。

    皇后走後,皇帝耳邊一直環繞的皇后剛才的話。自己的兒子,為父母的都希望他們能成才。既然仲雄有這個能力,他這個做父親的為什麼要太過護犢呢?再想想自己那個不成器的兒子趙顥,原本趙顥是自己的嫡長子,年齡最大。英宗覺得自己已經沒有選擇,只能傳位於他,所以一直對趙顥嚴加管教希望他有出息,但事實卻讓人失望。正當自己為此擔心的時候,上天卻賜給他一個這麼能幹的兒子,可能列祖列宗都覺得趙顥不適合做接班人。想到這裡英宗忽然萌生了一個念頭:認回兒子,加以栽培。

    但是並不是說認就認的,在此之前要做很多功夫。而這次出征就是個好機會,只要仲雄能立下戰功,他就能在朝中贏得聲望。認回一個有才能的皇子,總比認回一個庸庸碌碌的皇子更能讓人接受。英宗想到這裡,心境突然就明朗起來。兒子一定要認,但不可操之過急,要循循漸進,這也是為仲雄鋪路。

    &nbs

    p;英宗提起了筆,想寫下出征將領的名字,第一個就寫了孫仲雄。英宗想了想,畢竟打仗的是自己的兒子,還是要以策萬全,於是他又寫上了孫伯英的名字,孫伯英作為長兄一定會在戰場保護自己的弟弟。但是孫伯英剛成親,就派他出征有些說不過去,於是英宗又寫下了楚劍熙的名字,這樣孫伯英就出師有名了。表面上好像是英宗還了楚興南心願,但不放心楚劍熙,所以讓妹夫孫伯英一同前去好有牽制。事實上確是為了保護親生子孫仲雄。

    唉∼∼英宗這個父親,也算得上是為孩子煞費苦心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