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三國之最強皇帝

正文 第十三章 自家的籬笆要扎嚴實 文 / 劍花如夢(書坊)

    第十三章自家的籬笆要扎嚴實

    這一日,傍晚時分,尚書盧植自宮中回家,心裡悶悶不樂。今日他在省中接到敕命,說邙山道士史邈教導皇子弁讀書有功,封為都亭侯。盧植當即上疏切諫,奈何漢帝劉宏置之不理。

    盧植不由得想起了漢和帝之時,大長秋鄭眾封侯,開創了宦官封侯的先例,也開啟了宦官干預朝政,專權亂命的弊政。如今漢帝劉宏封一個道士為侯,難不成日後,區區方術之士,也能享分土之封,登公卿之位?那朝廷的官爵名位,豈不是更加濫觴?

    而且,若是讓世人看到,一個道士,也能教導皇子讀書,並因此有功而封侯,那天下趨炎附勢之人,豈不是紛紛而來,藉著講學為名,圍繞在皇子身邊阿諛奉承,以求富貴?

    再者,王者治天下,靠得是聖賢之學,禮樂之道。一個道士,能傳授的,無非是方術、讖緯、求仙等歪門邪道,若是教出一個喜方術、好求仙的皇位繼承人來,那大漢恐怕是真要亡了。

    長子盧愷見父親回家之後,一直神情悵然,不由得問道:「大人今日憂心忡忡,所謂何事?」

    盧植便將前因後果講述一番,長歎道:「子和啊,道士因教導皇子而獲爵位,此真乃我輩儒士之恥辱啊。」

    盧愷安慰道:「前日皇子弁回宮,我曾在路邊望見過他,小小年紀,端坐於車駕之中,從容不迫,甚有威儀,不像是輕浮無行之人。且皇子弁年幼,史道人無非是教他識幾個字罷了,大人不必過於擔心。」

    盧植搖搖頭,道:「今日在宮中,聽人傳言,皇子弁曾在天子面前,親口講述《太平經》,娓娓而談,講了大半個時辰方休。這哪裡是只識了幾個字的程度?如今宮裡人都說,皇子弁聰敏過人,讀書時一目可下十行,經義不二講,舉一能反三,實乃不世之奇才。」

    劉照如果聽到人們對他的這般評價,恐怕,高興之餘,也不由得要感歎一聲「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了。

    一目十行,只不過是因為他穿越前,學的就是史類專業,看各種古代典籍資料看得多了,對於閱讀自然是熟能生巧,速度很快了。

    經義不二講,說的是經義只講一遍就懂,不用重複第二次,這也無非是因為他後世多少接觸過這方面的知識——古代思想史也是歷史學科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學習理解起來,沒什麼大礙,何況,不少地方,他還是本著「讀書不求甚解」的態度,只要大概的意思能融會貫通,他才不會去糾結細枝末節上的經義辨析呢。

    而舉一反三,對於後世的一名歷史系研究生來說,在史知識方面,做到舉一反三,難道是件很難的事情嗎?

    然而,這一切,放在古代一個五歲孩童的身上,便立刻讓他晉身於神童的行列之中。

    果然,盧愷聽到此言,也是訝然難以相信,道:「這恐怕是宮中的人對皇子弁的阿諛奉承之辭罷?」

    盧植搖搖頭,道:「其他的事情,或許可以無中生有,憑空誇大。但是皇子弁在猗蘭殿滔滔不絕的講了大半個時辰,這件事很多人是親眼目睹,親耳聽聞,恐怕,並不是空穴來風。」

    略微停頓了一下後,盧植接著說道:「如此一來,皇子弁天資聰穎,大概毫無疑問了。只是,就怕他頭腦聰敏卻不明禮義,自恃其才,反而比愚笨之人更易為惡。為君者,不貴自己有才,貴在善於任用有才之士;不貴天資聰穎,貴在能以德行自持。昔日的商紂王難道不是聰慧之人?史載他『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嘿嘿,司馬公的這兩句話說得好啊,『知(智)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若是帝王只知自矜其能,恣意妄為,不納忠言,那最終便免不了國滅而身死……」

    盧植說到此處,一時不忍再言。

    盧愷道:「大人勿優,如今皇子弁已經回宮居住,不再由道士教導。大人來日上疏,懇請天子為皇子弁擇名儒授課,矯正其所學,也算是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盧植聞言,以掌擊案,昂然道:「不錯,我也正有此意。自師從季長恩師學經以來,我素以匡正天下,濟世安民為志,豈能對此坐視不理。我這就上疏自薦,親自為皇子弁講經授課。」

    此時的劉照,尚無暇理會日後學習之事。他如今被劉宏安置在芳林園崇光殿中居住,正在思慮如何梳理身邊新添的內侍。

    芳林園位於北宮的東北部,也是一處皇家園林,不過規模自然比不上濯龍園和西園。園中有兩處宮殿,一處叫華光殿,一處叫崇光殿,華光殿位於崇光殿之北,劉宏曾經在華光殿聽楊賜、劉寬等人講學。如今,劉宏便把芳林園賜給了劉照居住、學習。

    重回宮禁,又搬入新居,劉照身邊的人員,便免不了有所調整。

    侯振依然是劉照身邊的宦官首領,他如今已經擢升為小黃門。

    不要看小黃門這個官職的名稱中帶了個「小」字,就以為這是個輕微的官職。其實不然,小黃門秩六百石,而六百石在漢代,已經算是中層官員。比如太史令,六百石;諫議大夫,六百石;議郎,六百石;宦官中的黃門令,也是六百石。再看執掌,小黃門「掌侍皇帝左右,受尚書事,上在內宮,為關通中外及中宮已下眾事。諸公主及王太妃有病時,使問之。」赫然是皇帝的秘書兼使者。宮中歷代權閹,如不是擔任中常侍之職,那也至少是擔任小黃門之職。

    因此,從永巷丞升為小黃門,侯振算是如願以償的邁入了「權閹俱樂部」的大門。當然,以他的精明,自然不會忘記這份富貴是依托何人而來,於是他自請繼續照看皇子弁的日常起居。而劉照也覺得侯振總算跟了他這麼幾年,對其為人也多少瞭解了一些,尚可以放心使用。因此,劉照便適時的在何皇后面前表達了自己對侯振的信任和依賴,有了何皇后做主,侯振便輕易的擊敗了其他覬覦這個位置的對手,繼續留在了劉照的身邊,掌管芳林園的一應事務。

    但是,僅僅依靠侯振父子,劉照還不足以掌控身邊的諸般事務。芳林園雖不及濯龍園和西園,但是面積遠勝自己在宮外史道人家所居住的院落,園中所需的各種人員,數目龐大,這樣一來,自己身邊的人員,無疑便複雜了很多。

    皇宮乃是天下第一凶險的居所,想要睡得安穩,就得先把自家的籬笆扎勞。否則,什麼窺探消息,飲食投毒,暗埋巫蠱之類的事情,紛至沓來的話,他還能安生麼?還有,如果身邊的內侍不夠可靠的話,日後他若是與十常侍等一干權閹起了衝突,恐怕他所作的任何謀劃,還在商議之中,就已經傳入對方的耳朵了。

    因此,除了當前要對身邊的侍從人員,細加篩選外,還要加強日後對身邊內侍的「思想教育」。

    明朝曾經在宮中設立「內書堂」來教導宦官讀書,雖然整個明朝歷史上,宦官的名聲也是臭不可聞,但總體來說,當權的宦官若是出身於「內書堂」,受到過嚴格儒家教育,那無論是治政手段,還是「吃相」,都比不是「內書堂」出身,甚至是盲的宦官要好些。

    所以,劉照也準備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先行辦起「內書堂」來,對自己身邊的內侍,進行教導。

    只不過,明朝的「內書堂」,是請翰林學士來上課的,如今的劉照,連自己的老師還都沒有著落,更遑論為自己身邊的內侍,找士大夫來授課了。

    因此,也只能當前的皇宮裡,選幾位有才學有節操的宦官,來為他效命了。

    在東漢末年,節操二字似乎和宦官這個群體,風馬牛不相及,但也不是「洪洞縣中無好人」。漢靈帝劉宏時代的宦官,第一有節操者,首推呂強,史載他「為人清忠奉公」,是靈帝朝中常侍中唯一一個推辭掉封侯的人,也是上疏救了蔡邕一命的人。但是,呂強是中常侍,身份太高,不比侯振這個新進的小黃門,沒有可能來侍奉自己;再者,他為人太過剛直,屢屢上疏勸諫靈帝,彈劾十常侍,令張讓等人對他痛恨不已,歷史上,最終在中平元年(184),呂強被十常侍等人誣告他勾結黨人(黨錮之禍中被禁錮的士人),被逼自殺。在劉照的謀劃中,在自己繼位之前,他是無論如何也不願與十常侍等一干權閹起正面衝突的,所以,如果把呂強放在自己身邊,無異於把火力直接吸引到自己身上來。因為長期浸淫於權力爭鬥之中的權閹們,思維從來不會那麼單純,如果呂強成了劉照的內侍首領,那麼呂強再彈劾十常侍,張讓等人就會疑心這其中會不會有劉照的授意和支持。因此,呂強可以結交,可以日後想辦法救他一命,留下有用之身,但是目前,卻無法納入自己的班底。

    那麼除了呂強呢?很幸運,歷史還是留給了劉照幾名人選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