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傳說 文 / 炸肉丸子
相傳上古時期,東勝洲仙靈之氣充裕,遍地奇花異草,實乃仙家寶地,大能之士輩出,上天入地,移山填海,皆有通天徹地之能。
萬年前的一日,不知為何,空間瞬間紊亂,一處魔界結點突然打開,大批魔界人士湧入,自古仙魔勢不兩立,一場仙魔大戰就此展開。
戰爭持續了三百餘年,雙方死傷數千萬,數十億凡人死去,無數大能之士損落,整個東勝洲被大能們戰鬥時散發出的恐怖力量催慘的是滿目瘡痍,先前的仙家寶地早已不復存在,到處都是空間亂流,萬里無蹤。
最後,幾十位東勝洲絕頂大能之士,以犧牲自己為代價,合力將那結點封死,戰爭這才結束,只是東勝洲無數修仙門派被滅,元氣大傷。經過了兩千餘年修生養息,這才有所起色,到距今兩千年時,又達到頂盛,只是靈氣早已稀薄,修仙之士修練變得無比艱辛,飛昇之士寥寥。儘管如此,卻也難以撼動眾多修士修煉之決心。
經過無數年的發展,東勝洲大小門派已有數十個,其中以長生派,寒劍門,荷花派和仙藥門居首。
七百餘年前,突然一日天現七彩霞光,直墜大地,落於凡人朱庾國西北方石峽山中,朱庾國中有書記載:廣豐三十六年四月初五辰時,攀龍城西北天空忽現霞光萬道,直落於西北方石峽山中,聲震千里。猶似萬獅齊吼。攀龍城中萬人空巷,眾人爭相觀看,有愚民道天神降臨,至大批凡人席地跪拜,以求保佑。
眾多修仙門派見天現異象,卻知是有重寶出世,一時間,東勝洲各派好手,無數散修,蜂擁而至,修士們駕各色法寶齊聚石峽山,那法寶飛行時散出的點點光華,雖沒有剛剛七彩霞光那般壯麗,卻也聲勢浩大,讓剛剛站起的愚民以為又有天神降臨,慌忙跪倒繼續膜拜。
無數人將石峽山翻了個底朝天,卻連根毛也沒有找到。反而由於各派猜忌,大打出手,折損了不少精英子弟。尋寶活動持續了幾年,各派才陸續散去,還有個別門派不死心,派了一小隊人馬日夜堅守,以便一有異動,能立即向門派報告。
轉眼又過了一百餘年,那石峽山上堅守的各門派監哨早已撤的不知蹤影,一日,一名散修四處雲遊,來到石峽山,見石峽山山勢陡峭,人跡罕至,便在山中找了一處山洞修行,誰知三年後的一日,那散修突然出關,縱聲長笑,原是參破玄機,走上修途正道。
從此那散修在石峽山中開宗立派,將石峽山改為落霞山,以一百餘年前那七彩霞光降落於此為意,建立落霞派,廣收門徒。
建派伊始,其他各門派以為被那散修得到重寶,便以四派為首,前來阻撓,命那散修交出重寶,那散修極力解釋,卻無人信,一言不合,落霞山下比武定論,那散修手持長劍,盡敗四派好手,更將寒劍門主打的口吐鮮血,這才無人敢再多言。
從此落霞派聲名鵲起,直接躋身名門大派之列,與長生,寒劍,蓮花和仙藥並稱東勝洲五大修仙門派,卻隱隱位於五大派之首。
餘下幾百年裡,落霞派各代掌門兢兢業業,將落霞派治理的一派興旺景象,如日中天,無數凡人國家依附於派下,落霞派繁榮一直持續到二百餘年前。
萬餘年前仙魔大戰時,由於數位大能將結點封死,導致無數魔界人士留在了東勝洲,雖然經過無數次血腥清洗,卻還有相當一部分魔族潛伏了下來,在暗中一代接一代地繁衍生息,經過萬餘年發展,雖然各門各派全力打壓,只要發現有魔族蹤跡,便趕盡殺絕,不留活口,卻也還是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暗中勢力,魔族殘餘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有朝一日能夠重新打開魔界結點,但是,他們沒有輕舉妄動,他們在等,等待一個機會。
七百年前落霞山的七彩霞光引起了魔族注意,他們比那些修仙門派更清楚,這霞光,絕對不是普通重寶所散發出的光芒,那是仙家至寶。有了那至寶,打開結點易如反掌。
當各門派蜂擁而至落霞山時,魔族也在暗中尋找,卻也沒有找到,但是作為打開結點的唯一希望,他們沒有放棄,但不放棄並不代表事情可以如願,那仙家至寶似乎早已消失,也許已經被哪個門派發現,悄悄拿走,直到那散修突然開創落霞派,魔族才意識到,那個散修已經的得到至寶!
有了至寶下落,瘋狂的喜悅後,魔族還是沒有輕舉妄動,他們還在蟄伏,直到距今二百年前的一個夜裡,魔族殘餘突然大舉進攻落霞派,落霞派突然受襲,卻也不愧為五大派之首,沉穩迎戰,將那魔族打的節節敗退,眼見魔族即將敗亡,卻突遭變故,魔族中竟有一名元嬰老怪潛伏於一旁,突然出手,何人能敵,一時間,落霞派好手死傷無數,連掌門都在那場大戰中損落,雖然最後其他門派趕來支援,將那股魔族大部殺滅,那元嬰老怪也重傷而逃,落霞派卻是傷了元氣,從此一蹶不振,經過二百餘年修養,才慢慢有些起色,只是再也不復往日風光,徘徊在修仙門派中下游之列。
當今第五代掌門名為宋清,為能重現落霞派之輝煌,廣收弟子,每隔十年便命屬下各凡人國挑選有靈根之少年送到落霞派收為弟子,各凡人國趨之若鶩,只盼若本國弟子中能出一個萬年不遇的奇才,本國聲望在其他凡人國中必定水漲船高,一步登天,在各國分派資源時也可以佔盡好處,畢竟眾多凡人國全需仰仗修仙門派才能生存下去,今年恰逢第十個年頭,各國挑選身懷靈根少年之事早已開始。
朱庾國也不例外,只是今年蠻人族領兵犯境,戰事吃緊,各地選出來的有靈根少年受難民影響,遲遲不能按時到達京都攀龍城,不免令朱庾國主有些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