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韻

正文 二十四 傾談(上) 文 / 國王令狐

    辛棄疾不由手忙腳亂,自己一個罷官在家閒居十餘年的老人,竟有人如此尊重,心中十分歡喜,他卻哪裡知道,李烈從小就喜愛詩詞,最是敬仰這位先賢,還專門研究過他的詩詞,曾洋洋灑灑地寫下一篇名為《論蘇辛詞》的文章,對辛棄疾的詞風極為推崇。能夠親眼見到這位偉大的愛國詞人,卓越的政治家,心情激動非筆墨可以形容,本來李烈最是討厭跪拜之禮,不過向辛棄疾跪拜,卻是完全心甘情願的。

    兩人客套一番,這才在桌前坐下,沏上一壺茶,攀談起來。

    李烈對蘇辛詞曾下過相當的功夫,自然對辛棄疾的詞作十分熟悉,如今李烈又刻意討好,老少二人相談甚歡。談到詩詞,賞析還算可以,作出一兩首來,李烈卻是辦不到的,古人作詞用典故極多,尤其是辛棄疾,更擅於在詞中用典,李烈哪敢班門弄斧,然而老人興趣極高,非要李烈吟上一首,李烈無奈,只得將毛偉人的《卜算子。詠梅》抄襲一番,博得老先生高聲喝彩,直說李烈詞作比之陸游陸放翁的詠梅在已經上更高一籌。李烈心中慚愧,連忙轉換了話題,「伯父,您可還記得當年的耿京掌書記嗎?」

    辛棄疾一怔,思緒一下子回到四十年前那崢嶸的歲月,想當年他是何等的意氣風發,揮斥方遒,隨同耿京起兵抗金,轟轟烈烈,正是風華正茂之時,「氣吞萬里如虎」,那段歲月永遠留在他記憶的深處,聞聽李烈提起耿京,不禁感慨萬千,「我如何能忘記那段日子啊!」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吟罷輕聲一歎,神情蕭索。

    李烈看在眼中,緩緩說道:「伯父,小侄曾秘密去過山東,聯絡義軍志士,更見到了掌書記的兒子耿永峰,現在他正在梁山軍的旋風狼騎擔任統制,正與金人繼續頑強作戰!伯父可還記得他.」

    辛棄疾低頭想了一會,終於想起了一點:「那小傢伙叫什麼我已經忘了,不過他父親遇害時,他才十來歲,好像也被抓進金營,怎麼,那孩子沒有死?」

    「不僅沒死,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在領著一支義軍活躍在山東境內。他叫耿永峰,可不是孩子了,今年都五十來歲了。」

    辛棄疾聽說故人之子不但沒有死,還在堅持抗金,十分高興,連忙問耿永峰的具體情況。

    李烈將耿永峰當時所處的困境添油加醋的講給辛棄疾聽,本來山東的義軍處境已經十分危險,經李烈誇大,辛棄疾更是憂慮。辛棄疾雖然身處南宋後方,但無時無刻都想朝廷能振作起來,抵抗金兵並收回失地,所以他很關注山東及金國各地的抗金情況。三十多年前,在湖南潭州任知州並湖南安撫使的辛棄疾編練了一支名為「飛虎軍」的隊伍,名義上是為了維護地方治安,實質上辛棄疾的打算是為了震懾金人,為北伐積蓄力量。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辛棄疾被彈劾罷職,心血空流。

    聽說耿永峰的義軍也要覆滅,辛棄疾萬分著急,也很痛惜。南宋朝廷軟弱,投降派把持朝政,堅持抗金的義軍們看不到希望,得不到幫助,已經有很多義軍潰散或被消滅。

    李烈將當時指揮手下將金兵消滅,救出耿永峰等人的情況細緻的講給辛棄疾聽。辛棄疾聽得很認真,當場稱讚了李烈,口氣中親熱了許多,「賢侄好手段,可謂智勇雙全。」

    「我們先說說義軍吧!」李烈侃侃而談,「義軍在山東的發展很不樂觀,為什麼呢?原因有三點:第一在人心,金人佔領山東不過幾十年,大多數百姓還是心向大宋的,但朝廷在幹什麼?除了戰敗就是議和,還有賠款。人們看不到希望,能堅持下去的人當然越來越少,義軍當然要逐漸消亡。老百姓沒有過多的想法,只要能吃上飯,一家人安定生活就夠了,這一點上,金國統治還是南宋統治對他們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第二是戰略戰術,義軍身處敵後,開展抗金鬥爭,首先就處在劣勢,加上各自為戰,一盤散沙,很容易被各個擊破。如果每支義軍都是以失敗告終,誰還敢加入義軍?那和找死也沒有什麼區別。而且在戰術上,大家只憑一腔熱血,抱著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的想法去拚命是遠遠不夠的。在敵後開展鬥爭,戰術很重要,這我和耿永峰也講過,我們要打運動戰、游擊戰,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最大限度的消滅敵人的同時保證自己的損失最小。堅持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不做無謂犧牲。採取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的戰術不斷騷擾打擊敵人,這才是根本。第三就是經濟實力,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如何讓隊伍成員吃得飽穿得暖?如何能買到優良的武器和戰馬?沒有戰馬又如何保證強大的機動性?說不定哪次被敵人咬住,就憑兩條腿是無論如何跑不過對方的騎兵的。武器和戰馬光靠搶奪是遠遠不夠的。」

    辛棄疾定定的看著李烈,努力思考李烈的話,良久辛棄疾站起來,對他深施一禮。

    李烈忙站起來去扶,口中說道:「您這是做什麼,可折殺小侄啦!」

    辛棄疾正容道:「老夫自詡才華過人,不過聽賢侄一番話,當真受益良多,尤其你說的那個運動戰和游擊戰,讓我大開眼界,老夫雖作了些詩詞,不過是發洩心中激憤罷了,到老都是一事無成。賢侄胸中有溝壑,一席話讓我明白很多,理當拜謝。

    李烈忙謙遜幾句,堅辭不受,當真要受得辛棄疾這個心中偶像的一拜,李烈還是不能接受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