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韻

正文 一四五 摩尼教(上) 文 / 國王令狐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正是一年春最好,太陽將光影透過濃密的槐樹映在花梢上,色彩斑駁,煞是好看,幾隻黃鶯兒在柳條間嬉戲著穿飛跳躍,落英繽紛,遍地花瓣,柳絮輕輕飛舞,揚起如細雨般迷濛。欄杆邊垂楊千絲萬縷,搖曳在和煦的春風裡,精巧的窗簷下掛了一串小巧的風鈴,微風過處,灑下一片細碎的悅耳鈴聲。

    方雪晴憑欄遠眺,耳聽著隱約傳來的那句紅杏枝頭春意鬧,不由微微地歎了口氣。

    一陣輕盈的腳步聲響起,一個大概只有五六歲的小女孩歡快的跑上樓來,紅撲撲的小臉蛋上,有一雙水靈靈的眼鏡。小辮兒朝天翹著,粉紅色的髮帶在頭上一顛一顛的,像兩隻飛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愛的,是她那張伶俐的小嘴。此時正正張開小手,歡笑這蹦跳過來,「娘!娘!簾兒要娘抱抱!」

    方雪晴白皙的臉上綻放出慈愛的笑顏,蹲下身將女兒抱起來,用手帕擦了擦她滿是汗珠的額頭,柔聲道:「簾兒,娘不是告訴你了嗎?不要在樓梯上跑,萬一摔倒可怎麼辦?」

    簾兒清秀的小臉上綻放出天真的小臉,奶聲奶氣的說道:「簾兒記得娘的話,不過烈叔叔來了,簾兒才跑過來叫娘的!」

    方雪晴聞言一愣,不由直起身來,正見李烈執著崔婉的手走上樓來,見到方雪晴母女倆,立即發出爽朗的笑聲,「你家的小簾兒實在可愛,遠遠地見了我就跑了,卻原來是來報信吶!」

    李烈現在已經留起了鬍鬚,短短的鬍子緊貼著嘴唇,顯得成熟了很多,身上由於長期身處高位,自有一個不怒自威的氣勢,而他身旁的崔婉則沒有太大變化,仍是那樣的美麗,只是多了些雍容華貴。

    方雪晴連忙施禮,「大人您怎麼來了!」

    李烈看了崔婉一眼,崔婉會意,拉過簾兒的小手,「乖乖簾兒,走,跟姨姨到那邊去玩!烈叔叔要和你娘親說話!」

    簾兒乖乖的點點頭,被崔婉抱下樓去。方雪晴目送一大一小兩個身影走遠,這才道:「大人,找雪晴有何事?」

    李烈笑道:「韓大哥還沒回來嗎?」

    方雪晴微微一笑,「還不是你那個強軍計劃給搞的?說什麼要野外生存訓練,這都去了兩個多月了,一點音信也沒有,哪像您現在這麼清閒吶!」

    李烈呵呵一笑,「都怪我,下次一定讓韓大哥好好在家陪陪你!」

    「大人說笑了!」方雪晴淡然一笑,「您還是說說到底找小女子幹什麼吧!」

    李烈面色凝重起來,搬過兩個繡凳,示意方雪晴坐下,這才說道:「雪晴,其實你也應該明白,對於你為宿州作出的貢獻我時刻銘記於心,沒有你給我的那幅藏寶圖,只怕宿州的發展根本不會這麼快,這裡我要謝謝你!」

    見方雪晴要說話,李烈揮手阻止了她,「對於你是方臘後人這件事,天下應該沒有人知道,現在你可否能拿出一兩件信物,來說明自己的身份呢?」

    方雪晴渾身一震,「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

    李烈道:「不要緊張,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不過有些事情卻與你有些關聯。」

    方雪晴一驚,卻沒有說話,靜靜聽李烈說下去。

    「由於去年湖北鄂州地區發生大面積蝗災,造成大量百姓流離失所,加上地方官吏不顧百姓死活,橫徵暴斂,南宋朝廷賑災不利,所以民間的摩尼教死灰復燃,有人自稱方雲天,乃是方臘後代,自任摩尼教教主,利用宗教裹挾大量饑民發動叛亂,由於朝廷賑災不利,進剿也手段孱弱,緊緊半年時間,摩尼教教眾就已經聚集了二十萬人,盤踞在鄂州、咸寧、黃石一代,攻擊州城,殺害官吏,幾成燎原之勢,現在朝廷莫名其妙的下達了一道命令,令我率軍到鄂州剿滅這股叛賊。這次我來,就是要確認一下,令祖當真沒有另外的後人遺留下來嗎?」

    方雪晴心中一黯,緩緩說道:「據我父親曾言,先祖並沒有留下別的血脈,只有我們這一支隱姓埋名留了下來,應該是摩尼教假借先祖之名行事吧,畢竟先祖也是利用摩尼教才展開起事的。」」

    李烈暗暗點頭,其實他也是這樣想的,自古以來這種托名叛亂起事的事極多,根本不足為信,他只是過來向方雪晴證實一下。其實李烈擔心的到不是什麼所謂的方臘後代,而是對這個摩尼教很感興趣。

    摩尼教,也叫明教,波斯摩尼創立,也叫未尼教、明尊教,在唐代教傳入中國。摩尼教教義的核心,是在世界的一開始,就有光明和黑暗時刻對壘,黑暗魔王使惡魔生下了人類的祖先。因為人類是黑暗之魔的後代,光明力量為了拯救人類,大明尊便派遣光明使者,用光明分子來拯救人類的靈魂。

    這個教派基本上屬於白蓮教之流的邪教,利用災民希望活下去的心理,裹挾百姓,發展迷惑教眾,從而達到建立政權的目的。

    對李烈來說,這次叛亂根本不值一提,手無寸鐵的災民拿起木棒鋤鎬也還是老百姓,在正規軍隊面前根本不堪一擊,關鍵是宋庭為什麼會在沉寂了三年之後,會突然發來旨意,指名要自己率軍前去平叛呢?這才是李烈現在還琢磨不透的問題。

    三年來,兩淮路處於平穩的發展時期,由於李烈以及屬下官員的努力,兩淮地區在和平的環境中發展的很快,雖然前年還是出現了較大的水災,受災人口多達兩百萬人,不過由於先期各地囤積的大量糧食,各級官員齊心合力,共抗災年,所以並沒有出現較大的饑荒,災民的生活很快被妥善安置起來,對兩淮如火如荼的建設風潮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