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極品小農民

《》第一卷 第537章 青壯回村 文 / 漢唐風月

    第537章青壯回村

    劉向福給村民們承諾的獎勵還是很有誘惑性的,確切的來說,是對村裡留守的老頭兒老太太們很有誘惑力。{請在哈,}

    也就這兩天的功夫,離家不是太遠的青壯年在各自父母的威逼利誘下往村裡回的可不少。

    但基本上所有人都還是帶著各種疑慮回家,他們就跟那日回家的徐峰一樣,很難相信沒過一年,家鄉就會發生父母口中所說的大變化,還什麼村裡開辦旅遊,一個黃金周就賺了好幾千,村裡種的菜會以幾倍的價錢賣到省城。

    他們都算是見過一些世面的人,都知道神農架山清水秀風景秀麗,久居鋼筋水泥城市的城裡人現在就喜歡往這些地方跑,可因為距離太遠就是林區的旅遊這麼多年來也一直沒有火起來,更不用說青峰村還遠在神農架大山深處,誰閒得蛋疼跑這地方來旅遊啊。

    再說說村裡的蔬菜,要說味道那自然是沒得說,山泉水澆灌養成的蔬菜清新爽口,讓他們在城裡日思夜想。可味道好並不代表就可以以數倍的價格賣到省城。

    這個生意頭腦靈活點兒的年輕人也不是沒想過,可總得讓人認可你的蔬菜吧,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更重要的,就是運輸,這裡山高路遠,運一車蔬菜過去運費高昂,如果一旦賣不出去,那絕對是虧的褲子都沒得穿的。

    有幾個年輕人也曾經合夥嘗試過,也沒敢運太遠,就把家鄉收的山貨和新鮮蔬菜運到林區鎮上銷售,可他們一沒路子二沒經驗,林區本身就是山區,對這些山裡來的東西不說司空見慣吧,也絲毫沒有大驚小怪。

    一直銷售了兩周,還是靠著不停降價,才算是把山貨處理完,可蔬菜算是爛了大半,最後算了算賬,幾個人平攤,還要打工一兩年才能把這個窟窿填上。

    從此以後,村裡最能幹的人也算是死了這條心,還是出去打工掙錢穩當,只要勤儉節約,工頭不拖欠工資,一年下來在外面也能存上個幾千塊,養活一家老小不說,還能供孩子上學。

    可這次他們的老爹好像是鐵了心一樣,在電話裡把話說的很死,如果不回來,過年也不用回來了,等他死了才能回來,磕頭也不稀罕。

    話都說這份兒上了,天知道是那個混蛋給老頭子灌什麼**藥了,就算心裡再不樂意,但那個還敢繼續跟自家老爹硬抗?

    要知道在山裡,你可以讀書不用功,也可以不是種田的好手,甚至也可以整天游手好閒無所事事,這些都沒多少人說你。

    但你要是不孝順,那你就慘了,在大多還是以宗族治家的村寨裡,那可是真是有家法的存在的,就算給你打死了,只要沒人說,警察也不知道,你就算一白死。除非你永遠不回家鄉,那你不用怕。

    可又有那個人不想家呢,那怕家裡再窮,那怕家裡再遠,可那裡有自己的爹媽,還有自己的娃。

    思來想去,不敢違抗父母意志的打工一族們也只能咬咬牙,反正還有兩三個月就要過年了,也想孩子,就當提前回家過年,也幫父母幹幹農活,如果實在不行,過完年再出來就是。

    紛紛處理完在外的家當,跟工頭辭了工接賬,這村裡出去打工很多都是約著一起在一個工地上,十幾人集體辭工把工頭可是嚇了一跳,難道說這幫農民工也想和白領一樣要跳槽?

    著急回家的村民們的解釋可是扎扎實實讓工頭以及其餘的農民工們笑了好久,他們的父母竟然逼著他們回去種菜賣錢,這是都得妄想症了嗎?要是種菜能賺錢,**的誰還願意背井離鄉出來打工啊。那以後這高樓大廈都城裡人自己來蓋嗎?

    青峰村的名氣現在也僅限於城裡人,也只有他們才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什麼華南虎,什麼保護動物,也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青峰村這麼個村落。

    可對於這些在城市裡討生活的農民工來說,他們哪有精力去關注這些,每天高強度的體力活兒讓他們整天疲憊不堪,下了班吃了飯就想睡覺,電視什麼的,對他們來說,注定只能是奢侈品。

    嘲笑村民的工頭和其餘工人們一定不會想到,到十幾年後,他們再聽說誰回家種菜做生意了,絕對都會心生羨慕。因為種的地不僅有國家補貼不說,菜價也都高的離譜,賣菜掙的錢可不比在工地上干體力活兒少,而且還能在家裡陪伴家人。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你得有地,十幾年中,城市規模在不斷擴大,周邊農民的土地都被迫賣掉,建成了一座座高樓大廈,農民兄弟們都過上了悠閒的城裡人的生活。

    必須得悠閒,地沒了,手裡又有拆遷補償,又沒有知識文化在城裡找不到太好的工作,只能天天玩了。

    這些本來都憂心忡忡的村民們算是在同伴的嘲笑聲中打包著行李回到了村裡。青峰山還是那座青峰山,村子還是那個村子,和自己記憶中的一點兒也沒變。

    可等他們走進村口,還沒回自己家,想尋找答案的他們還是發現了變化,首先,果然有背著包挎著相機的遊客在村裡晃悠,看到他們背著大包小包回來也沒有太過驚訝,友善的朝他們微笑,並舉起手裡的相機給他們拍照,搞得他們還有點兒手足無措。

    他們在城裡幹活了也有一兩年了,可他們感覺自己從未溶進那座燈紅酒綠的城市,偶爾出去逛逛,那裡的城裡人們根本就不拿正眼看他們,就連坐公交車,那怕擁擠不堪,也沒多少城裡人願意和他們擠在一起,也許,他們是不願意聞到他們身上就算洗澡了也彷彿洗不乾淨的汗酸味兒吧。

    城市又大,有時候下了車都不知道東西南北了,也不好意思跟城裡人問路,所以他們更多的時間,都是窩在工棚裡和工友們打撲克,賭點兒小錢,那座城市,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他究竟美在那裡,因為他們雖然在那兒,但卻和他格格不入。

    這些情況,劉一流怎麼能不知道呢?在那個時代,打工幾乎就是低檔次工種的代名詞,自視甚高的城裡人,那怕是下崗工人,窮的幾乎都沒飯吃,也不願意去工地上幹活勞動。連他自己,名牌大學畢業,大學教師,也是花了好幾年的功夫,才算是在都市裡紮下了根,算是成為了所謂的城裡人。

    隨著時光的流逝,直到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進入自主擇業階段,體面的公務員,所謂的鐵飯碗相對於數目龐大的學生群體來說只能是杯水車薪,也只能選擇進入私營企業,人們的觀念才逐漸發生改變,那句「勞動最光榮」才終於在經濟改革浪潮掀起二十幾年後不再是一句掛在牆上的口號,在外打工的人們不再飽受歧視的眼光,可地位仍然還處於社會的底層也是不爭的事實。

    也許,這需要更長的時間去改變,這個世上沒有誰比誰更高貴,頭翹的越高,就越容易摔跤,不看路都會付出代價,不是嗎?

    其次,村裡竟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什麼時候村裡還建起了小學了?難道老爹說的真沒騙人?要知道他們走的時候,家裡的孩子上學一直是他們極為頭疼的事,學校都在山的那邊另一個村裡,離青峰村有著十來里山路,一來一回就需要三個多小時,而且這裡山高林密,還有大型猛獸,孩子一直是他們內心深處最大的牽掛,這次回來恐怕最大的原因也是因為這。

    再其次,碰到的幾個叔叔嬸嬸臉上的笑容多了不說,臉色也很紅潤,和自己當初離家的時候木然的乾笑完全不同。

    「老李叔,幹嘛呢?」領頭的三十來歲的劉青山同背著手低著頭正在想什麼事情的李大叔打招呼。

    「喲,青山,大河,你們回來了,哈哈,看兒子媳婦兒回來了,老劉頭兒晚上保準得多喝幾碗酒。一路上累著了吧,來,抽支煙解解乏。」

    李大叔抬頭一看,十來個背著包提著行李的後生們站在自己面前,臉上登時湧起一片笑容。顯然,劉村長的獎勵見效了,這算是第一批回來的青壯勞動力了,村裡搞活的人可多不少了,以後再也不用每次都讓他們這些五十好幾的老頭兒們出大力了。

    「抽我的,抽我的。」劉青山一看老李大叔準備從荷包裡拿煙,忙從褲子口袋裡掏煙盒,自己好歹還在外面掙錢,那能抽在村裡留守的老頭兒的煙呢,他們可沒多少錢,抽他的煙那多對不起老人家,自己這煙是回來的時候專門買的兩包「金龍」,一包要五塊呢,是用來裝點門面的。

    「臭小子,讓你抽你就抽,還怕把你叔抽窮了是咋的。」李大叔一瞪眼說道。

    直到看劉青山他們不掏煙了,這才又笑著把煙拿出來散了一圈,其實也沒幾個抽,畢竟這是個費錢的事兒,好多人就算想抽,還是多少有些捨不得。

    看著手裡的煙卷,幾個抽煙的青壯年,不僅嚇了一跳,這李大叔是抽風了還是怎麼的,竟然還抽上了「黃金龍」了,要知道那煙一包可得十塊,自己等人在城裡也只干抽兩塊的「老白條」還得省著抽,要不,一個月也得大幾十塊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