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極品小農民

《》第一卷 第626章 米芾手書 文 / 漢唐風月

    古蘭成起身去外間拿來鑷子等工具,就像醫生做手術一樣,小心翼翼地將油布包外面的繩子先弄斷,由於年代已久,其實外面的繩子早已腐朽變脆,用鑷子一拉就完全散開。

    只見古蘭成一層一層將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油布打開,圍觀的眾人們個個屏住呼吸,盯著即將打開的布包眼睛都不敢眨,搞得這麼神秘,會不會真像劉一流剛才所說,這裡面是個藏寶圖呢?那樣的話,那才是真叫發達了。

    翻到最後一層,一本沒有封面的小冊躍然出現在大家眼前,紙質灰黃,第一章就密密麻麻寫滿了繁體文字,讀慣了簡體文字的劉一流和徐峰等人大眼瞪小眼了半天,也只能勉強認出有限的幾個字,其他的就還要有待商榷了,而且文字方向從右至左看著也是極為不習慣,眉頭和側面大大小小的印章蓋了七八個。

    「一流,這不會是人家的族譜吧。」徐峰瞪得眼睛都酸了,終於確定這本小冊子裡面的內容和藏寶圖肯定沒半毛錢關係,這第一頁上面可就寫著什麼介紹呢,第一個字就是米什麼的,後面的字是繁體,不認識。

    就是一本破書,還藏得這麼嚴實,徐峰很是有些失望,五十萬是絕對要打水漂了。

    「噓~~~」劉一流示意他噤聲,古老爺子和徐峰救下的半桶水員外老頭兒這會兒可都是聚精會神,眼皮也不眨一下的正在看小冊子的內容呢,也許他們知道這是什麼。

    如果是那位大家的手稿之類的,也發財了,這個他在鑒寶欄目裡面見過,晉代書聖王羲之的一件拓印手稿在香港的拍賣會上都拍出幾百萬的高價,那還不是人家的真跡情況下。

    只見古蘭成一臉肅穆,拿著放大鏡一會兒仔細看手稿,一會兒拿著資料翻閱,一會兒又出去打電話,來來回回折騰了老半天。

    連他的老友員外老頭兒都等著急了,「老古,這個手稿究竟是不是米襄陽的真跡啊?你倒是快給個准信那。」

    「米襄陽?誰啊。」無敵老頭兒被這兩個比他小十來歲的小老頭兒這慎重不已的行為也吸引過來了,背著雙手在旁邊瞅了半天,也沒瞅出朵花來,聽老宋這麼一說,不由問旁邊的劉一流。

    「老爺子,米襄陽,就是米芾,宋代搞書法的那個,因為曾經住在襄陽城而被稱作米襄陽。」雖然對書法不太瞭解,但這點兒語文的基本知識劉一流還是知道的。

    要知道,這些書畫名家,著名詩人的作品生平可都是高考的考點之一,作為一名曾經要擠過千軍萬馬上獨木橋的高考考生,這些都是背的滾瓜爛熟。

    一聽到員外老頭兒說這個,劉一流的心就更加穩當,米芾因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於一身。他是「宋四書家」(蘇、米、黃、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而米芾最強的,就是書法。

    用腳後跟想,就知道如果是米芾的書法真跡,這本小冊子的價值也要遠遠在五十萬的價值之上。

    「古大爺,這真是米芾的書法真跡?」劉一流也忍不住好奇問道。

    「不是。」古蘭成搖搖頭。

    眾人盡皆大失所望,他們都知道,現在古代著名書法家的真跡在市場上可真是值不少錢,如果這個小冊子是的話,好歹劉一流那五十萬也不算虧。

    抬頭看看眾人一臉失望的表情,古蘭成臉上的表情很是古怪,不知道是笑還是哭,說道:「我說的是這東西不是米襄陽的書法手稿,但可不是說它不是米襄陽寫的。」

    我去,別說特別關心能否挽回損失的徐峰想打他,就連一直很篤定堅信這小冊子絕對值錢的劉一流都想一腳給這個可惡的老頭兒踢個大跟頭,您一句話能連著一起說嗎?

    古蘭成繼續說道:「我剛才查了半天資料,又專門給故宮博物院書畫院專門研究字畫的金老師打電話請教了下,終於能確定這本小冊子的身份,它可比米襄陽的書法作品的價值還要高多了。」

    「真的?那古大爺,這本書能值多少錢?」剛才還擔心劉一流胡亂花錢的胡大小姐那個興奮,這真是叫峰迴路轉那,只要能值五十萬,劉一流別被人說是敗家子就行了,聽老頭兒這麼一說,就忍不住問出聲來。

    古蘭成眼睛一瞪,雖然現在古董都在古玩市場上流通,大家要麼是以物易物,要麼是支付錢財,但對於他們這種以欣賞和研究為前提的收藏家來說,連古董的來歷都不問問,直接問價格,實在是讓他有些生氣,不過看在胡玉就是一小丫頭的情況下,他忍著沒有怒斥出聲,只是轉換話題。

    「你們知道這小冊子為什麼要比米芾的書法真跡價值還要更高嗎?」

    眾人盡皆大搖其頭,反正都是他寫得,是不是因為這本書上的字數多點兒,現在不都是流行按字收費嗎?劉一流不由自主的想起後世看網絡小說時都是按字付費的這個原則,敢情古人早就開始了啊,不過這話自然是不敢說出口的,有時候搖頭裝不知要遠比說真話要強,尤其是有人在好為人師的情況下,做老師的自然是瞭解老師的。

    「米芾的書法所有人都知道,流傳於當世的也都是他寫的字。後人所推崇的「蘇、黃、米、蔡」宋四大家中,流傳最廣。米氏(世稱大米)可謂首屈一指。米芾學書法異常勤奮,他自己說:「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片刻廢書也。」他的兒子曾經說他父親無日不臨所藏晉唐真跡。米芾的書法法度非常嚴謹,而又流暢飄逸,富有力度。所以米芾的書法哪怕是寸紙數字,人爭購之,作為一件珍品珍藏。」

    眾人聽了,一個個瞪大了眼睛,露出神往的表情,再看那個徐峰,哈喇子都快流出來了:「可是,古大爺,你方才不是說不是他的書法真跡嗎?」

    古大爺睥睨了他一眼,繼續說道,「事實上米芾在繪畫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畫山水不求工細,多用水墨點染,創造出煙雲朦朧,天趣高遠的「雲山」之景,被後人譽為「米點山水」的新畫風,開創了獨特風格,展示了畫史上的新一頁。只不過不知道什麼原因,他的畫作未有留世,真乃一大遺憾。」

    說到這兒,古蘭成搖頭歎息,讓不是很懂書法字畫的幾人又一陣嚮往,這畫要是流傳下來了,那又該值多少錢啊。

    「您是說這小冊子和他的畫有關係吧。」胡玉眼睛一轉,問道。

    「呵呵,小丫頭挺聰明,說對倒也對,但也不完全對。米芾的畫跡不存在於世,可是他留下了一本《畫史》,這本書記錄了他收藏、品鑒古畫以及自己對繪畫的偏好、審美情趣、創作心得等等。應該是研究他的繪畫的最好依據。」

    「那老古你的意思是這個所謂的《畫史》就是米芾對繪畫搞得一個經驗之談吧,這樣的東西那些大文豪們好像都有,我記得和他同時期的蘇軾好像也有,雖然夠珍貴,但也算不上絕品吧。」員外老頭兒好奇地問道,這些知識他還是知道一鱗片爪的。

    「呵呵,老宋,這你就有所不知了,米芾這個人,了不起啊,他意識到改變傳統的繪畫程式和技術標準來達到新的趣味的目的。究其原因:米芾首先是一個收藏宏富的收藏家,鑒定家,對歷代繪畫的優劣得失瞭然於胸,更多考慮的是繪畫本體的內容;而和排名在他之前的蘇軾首先是一代文豪,然後才以業餘愛好者的身份來發表他的繪畫觀,較多地以文學的標準來衡量、要求繪畫,固然不乏真知灼見,但終究與畫隔了一層。

    所以後人多是把米芾當作畫家,把蘇軾當作美術理論家來看的。心中叨念的是蘇軾的畫論,而手中實踐的卻是米家雲山,儘管蘇軾有畫傳世而米芾一無所有。作為歷史研究,不能不指出米芾的美術思想遠比蘇軾超出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

    對於眾人的疑惑,古蘭成洋洋灑灑說了一大通,盡顯他對米芾的仰慕以及對他的研究之深,聽得眾人皆是歎服,果然,搞鑒定也是要有大學問,隨便看個東西都要講出一個故事。

    「您是說,這本小冊子就是您說的米芾的那個「畫史」?」劉一流心裡大喜,臉上不露聲色。

    臉色古怪的看看劉一流,古蘭成歎息一聲:「不錯,這本小冊子,就是米芾手書的「畫史」,國內流傳的「畫史」有十幾個版本,但那都是米芾之後的後人們重新根據內容刊印的,這本才是他的手書,也算是一個筆記吧。沒想到它竟然藏身於一個佛像之中,要不是今天把佛像摔爛,也不知道它想要重見天日展現於世人面前還得多久。」

    古蘭成沒辦法不古怪,自己想五萬賣掉的東西,竟然被人像傻瓜一樣以十倍的價格買了,更離奇的是,現在他有種自己就是個超級大傻蛋的感覺,因為他心裡萌發了一種想再以他價格的十倍給買回來的衝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