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卷 狩獵妖魔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天庭尋因 文 / 凰女
第五卷狩獵妖魔第四百五十八章上天庭尋因
胡延平見龍飛歎氣,便上前說道:「天越來越冷了,這些災民不知能否挺過去。」
龍飛抬起頭望向天空,不知天庭在搞什麼,人間這樣的慘事他們就看不見麼?他越想越氣,騰的站起身來說道:「我倒要看看天庭在做什麼,為何如此對待百姓。」說罷,化作一道金光直衝雲霄,胡延平見狀頓時跪地叩頭,口中喃喃:「神仙顯靈了……」
來到天際,龍飛便看見一個鬚髮皆白的老頭,他穿著一身紅袍,手中拿著萬縷紅絛正愁眉苦臉的望著下界。他見到龍飛先是一怔,隨即說道:「大膽,哪裡來的小妖,壞不快快下界去?」
龍飛打量了一下那老頭,脫口說出倆字:「月老?」
月老一怔,問道:「你找我?」
龍飛搖頭,指著下界說道:「我是想來問問,為何人界的百姓正在遭受危難,而天庭卻不管不問?」
月老歎了口氣說道:「唉,人間的事,你這小妖還是莫要管了,他們有好日子不過卻偏偏要打仗製造殺戮。本來大旱就是在提醒他們,可是,誰知他們竟變本加厲起來,所以天庭決定給他們點懲罰。」
龍飛冷哼:「懲罰?可這懲罰都落到了誰的身上?是那些無辜的百姓,如果真的要懲罰,為何不去教訓那些罪魁禍首?」
月老望著手中的大把絲絛歎了口氣,說道:「唉,我這萬縷情絲怕是無法完成任務嘍。算了,反正天庭已經對這地方不管不問,完不成也不怕有人說,罷了,喝酒去……」
龍飛望著月老遠去的身影笑了,至少他是個好神仙,否則就不會給自己暗示了。既然如此,那麼就由自己來搬弄些是非好了,直接殺了那些人反而便宜了他們。
返回人界,龍飛思量了一下走進了城裡最氣派的大門。牆上的水墨山水,細緻的屏風,精雕的桌椅,整個大廳佈置得十分雅致,不愧為涼州第一大戶。龍飛注意到他家裡已經出現桌椅。本來這個時代與漢代一樣,是席地而坐。但涼州地處中原最西北,受西域影響,桌、椅、凳這些高型坐具已經開始流行。
龍飛正在以專業眼光打量周圍時,看到一個儒雅的中年男子跨進屋,眼光敏銳地掃視,微微作揖:「在下便是李暠,這位公子不知找在下何事?」
他的聲音沉穩,衣著考究,唇上留著精心梳理的髭鬚。眉庭開闊,盡顯英武之氣,舉手投足間卻是雅量十足。此時的他仍然保持著很好的身材,看得出平日定是勤習武藝。
我拱手一拜,開門見山地告訴他,「在下特為賑災一事來此與李公子相商。」
他沒立刻回答,先請龍飛坐下,讓僕人上茶。慢慢抿一口,然後看向他:「在下略有薄財,也願為流亡百姓盡心。只是一己之力,終是杯水車薪。而涼王平叛不暇,李某此舉無人賞識啊……」
看他頓住,又抿口茶,龍飛即刻明白。賑災對他來說,是政治資本,他是個典型的商人兼政治家,要看成本與回報之比。龍飛笑一笑,緩緩說道:「若是在下沒記錯,李公子可是漢代令匈奴聞風喪膽的飛將軍李廣之後?」
龍飛知道他不光有個名垂千古的祖先——李廣。他的祖父是前涼張軌的將軍、侯爵。父親也很有名望,可惜死得早,李暠是遺腹子。不過這些與他的後人相比,也不算什麼。因為他的後人,兩百年後,將開創中國歷史上最恢宏的盛世——大唐!(註:李唐建立者李淵自稱為李暠七世孫,到底是不是,學術界仍有爭議)
提起祖先,他露出一絲自豪的微笑:「在下確係飛將軍李廣十六世孫。先祖在漢初奉命到隴西征討羌人,不幸戰死。後世前來奔喪,將先祖葬於隴西,並遷全家於此。已歷四百餘年。」
龍飛點頭,正色道:「李廣將軍一生征戰卻不得志,終不得封侯。年六十兵敗,因不能復對刀筆之吏而自刎,實在令人扼腕。只是……」
龍飛停頓下來,引得他有些好奇,對我抱拳:「李某願聞公子高見。」
「在下冒犯,萬望李公子恕我直言。」龍飛欠身一鞠。
龍飛看他臉色並無不妥,繼續說:「李廣將軍愛兵如子,身先士卒,兵士甘效死力,故而軍中威德甚高。可惜自負其才,不講謀略,一人神勇,卻非統帥之能。心胸狹窄,公報私仇。又喜歡鋌而走險,雖能立奇功,卻也易招至大敗。而最致命的,乃是不聽調令,不為上司所喜,更與衛青甚至武帝處惡。李廣難封,固然是命運作弄,卻也是自身之過啊。」
龍飛一邊說,一邊觀察。他終於忍不住了,沉下臉,想說什麼,又頓住。再喝口茶,不一會兒面色便恢復如常,微微頜首:「公子見解深刻,李某受教了。」
龍飛心下讚歎,果然是個能成就大事的人,輕易不動聲色,城府很深。而且器量極大,能屈能伸。史書記載他文武雙全,喜好結交名士。性格沈敏寬和,年輕時便被人一致看好會有所作為。這樣的人,在前秦還有呂光統治時期,一直蹉跎青春,鬱鬱不得志,必定是件痛苦的事。
「李公子不為我一番胡言亂語動怒,這般肚量,難怪李公子早負盛名,只是可惜了……」龍飛故意吊他胃口。
龍飛斜眼看看他。對這樣有雄心又有城府的人,要讓他心甘情願地拿錢出來賑災,必得分析利益,用民心所向以及日後的歷史發展來打動他。
「哦?可惜什麼呢?」他挑眉,語氣依舊沉穩。
龍飛微微一笑,朗聲說道:「李廣將軍一生令人扼腕,但若李公子能吸取乃祖之過,自可更勝一籌。李公子心思機敏,雄才大略,若是張氏前涼仍在,李公子出身名門,必會如令祖父一般,封候進爵。可惜呂氏乘大秦混亂,相機行事,佔得涼州。李家未曾對呂氏做過一絲貢獻,呂氏父子自然不會將李家納入心腹。『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本是好男兒之志。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