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尋找足彩王

正文 第103章 103 三密妙用 文 / 更童

    過兩道小山崗,又爬了一道坡,才來到了那塊獨特的白石巖壁前,那個洞口大約有四扇門那麼大,一位黃衣僧人端坐洞邊,閉目不動,看樣子約五十歲,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鼻頭隆厚,耳垂肥大,頗具福相。

    古靈有些納悶,自己一路上走來,未見這附近有什麼農家寺院,這和尚一個人在這兒,生活問題如何解決?

    正思考間,那和尚睜開雙目,望著古靈,慈祥溫和,古靈疾趨上前雙手合十,「阿彌陀佛!」

    和尚還禮,「外面風涼,施主請隨我入洞吧!」

    古靈將背包放在洞口,隻身跟在和尚身後,洞中巖壁上有幾處凸出的石嘴,上置小碗,碗中裝有酥油之類的燃料,燭光煜爍,洞內一片紅光,洞口五丈之後是一片開闊的大堂,中心有石柱垂下,泉水順石柱滴淌,石柱下方有一方形水潭,長寬約丈許,潭水清澈,旁有一盆一缽,洞內空氣暢通,冷暖舒適。入堂左手邊有一丈方許的青石板,上置一石枕,右巖壁上安置兩碗酥油燈,將石洞照得甚是亮堂,燈燭之間刻有一首詩,繁體字形,筆法雋秀。古靈走近觀看,從左至右上書:

    六大無礙常瑜伽,四種曼荼各不離

    三密加持速疾顯,重重帝網名即身

    法然具足薩婆若,心數心王過剎塵

    各具五智無際智,圓鏡力故實覺智

    古靈捋了捋下巴,「敢問這是何頌?」

    「此乃唐朝時日本空海和尚所造之《即身成佛義》,直述即身成佛之道。」

    「這首頌玄妙精奧,我當年求學時曾聽聞六大緣起,六大無礙,四種曼荼羅之學說,也知曉華嚴宗十玄門中有一因陀羅帝網門,重重無盡,對於法界本源,略知理致,然而對這首頌的究竟奧妙卻無法窺測。」

    和尚笑微微坐石床上,「諸佛宣法,不可意會,只宜體證,佛法妙理,寓解於行,知行合一,定慧交融。」

    古靈斜垂著頭看著那口潭水,「我實在是摸不著成佛的套路,願法師詳述三密加持之義,我以前簡單瞭解過西藏密宗,三密是否為身口意三密,手印、真言、意境,只要照那套儀軌修就行嗎?」

    「呵呵呵,印度正傳密教是由龍樹菩薩在凡間開啟,龍樹菩薩得禪宗祖師位後本已契入般若實旨,繼而持大日如來咒得與大日如來化身相應,於定中感見南天鐵塔現前,入於塔中得見大日如來化身,並蒙受金剛薩埵為其作傳法灌頂,成為人間初祖,並傳出兩部大經做為密宗根本經典,即《金剛頂經》及《大日經》也。密宗教義異常深密,行者若達一乘宗旨,實契金剛般若一切種智,則對此密法心自明瞭,不待解說而知。未達宗旨者,說亦無用,但以汝現在之慧力也未嘗不可比擬說明諸佛本尊三密妙用。」

    古靈恭敬合掌,「願聞其詳,洗耳恭聽。」

    「十方諸佛與眾生氣流交加吾人身心未嘗或斷,如磁場電波一般。法流清淨細微,氣流染污粗重,所以法流恆被氣流所掩蓋,眾生不能發覺。而氣流之中,近者勢力渾厚,遠者單薄,厚能壓薄,所以眾生能親自接觸的都是距身體較近的事物,以聲音來舉例。同樣的聲響,離身漸遠,所聞漸昏,再遠則無所聞。然而可以有方法加強遠處的聲浪使其清晰可辨甚至比近處的聲音更響亮。收音機、電話等即可以加強遠處氣流,使其不被近處氣流壓伏。依此原理,則諸佛法流亦能以妙法加強,使超出氣流之上,加強聲浪之法,有播音器具可用,加強諸佛法流,何以為之?則有三種妙用,即如來密用身、口、意三業加持行者,令起相當法性,與佛為伍,你可知四種曼荼羅所指何義?」

    古靈想了一下,「呃——曼荼羅義為輪圓具足,即諸佛本尊將一切法界體性加以周備排列,使之圓滿具備無所缺漏,大曼荼羅統攝一切具有靈知性的生命,十方諸佛與眾生盡包括在內;三昧耶曼荼羅統攝一切物質界無一遺落;法曼荼羅統攝一切語言名句;羯磨曼荼羅統攝一切運動變化及事業作為。四種曼荼羅皆法界本有,恆與法界體性並顯,各各不離,不知這樣講恰當否?」

    「呵呵,建立曼荼羅須以相應的佛智為主,此理深奧至極,非的的見性者不能心領神會,徒憑意識討論,索然無味,三密之義,只可大略概說。身密乃羯磨曼荼羅中的特殊符號,諸佛作羯磨度生事業,恆隨機宜,提起相當法性以加持之。法性湧現之際,波動如來色身示顯相當威儀,以手印為主,眼、口、臂、足等姿勢輔之,是為印契。密宗修行者欲得印契傳授,必須要隨有真實傳承的阿闍黎導師入灌頂壇中,如法得之。爾時,諸佛本尊法流加持行者,法性種子即於其神識中開發芽端,日日依法修之,漸漸堅固,終成金剛種性,不被搖動。」

    古靈忙問,「灌頂之事為何意義?」

    和尚曰:「行者先從眾多佛菩薩中,選定一尊為自己所欲承事者。隨即求本尊加持之功德水由頂灌入自心,俾成道種,由是以三密之力滋潤發展,日就月將,自心開敷等於本尊。應諸外跡,本尊妙相亦可流現,斯乃灌頂之妙用也。學者功行,非深入寂滅平等之境。原本無自行求佛灌頂之能,故需求阿闍黎作法加持之。阿闍黎必有法脈傳承,且功行愈高,法種越強。凡修任何本尊,若未經灌頂階段,雖勤苦修持,終無效果,因心中無真實法種,猶如種植作物,必先播種,無播種而徒澆水施肥以求苗木,無有是處。」

    「那口密呢,是否為諸佛本尊宣說的咒語,可以傳達佛力?」

    「口密乃法曼荼羅中的特殊符號,一一印契既各提起相當法性,若加強水大以開敷之,則波動諸佛色身示相當言音,是為真言。此是諸佛自然法音,眾生本來具有而不能啟發,須假諸佛加持力提起,行者欲得真言傳授,亦必須從灌頂壇中由傳燈阿闍黎口口相傳,發音為梵音,絲毫不能亂,得法之後,每念真言一次,即受法流之水滋潤一次,法性種子次第開敷,如蓮苞漸放,終成千葉莊嚴之花。」

    古靈神往而歎,「實在是太奧妙了,對了,我前些日子從一道人處得到桃花符咒,可以驅鬼治病,此種咒語能否使人得到昇華?」

    和尚的表情頓時嚴肅起來,「佛教秘法宗旨是與金剛波羅蜜相應,未達此旨者,任持何種密咒,縱能驅鬼役神,乃至有肉身飛昇之效,皆非正宗。本旨未明,或逞其異說,或誇其神驗,總屬枝末,徒增戲論,所以真正學佛者應知抉擇。昔釋迦牟尼佛住世之時,印度婆羅門外道多有籍咒語以顯異能者,其咒多與鬼神精怪之類相感通也,日益與鬼怪相感應,習氣漸相熏,臨終恐墮入鬼趣與之為伍,不可不慎,故釋迦牟尼佛曾禁弟子習外道咒語,佛菩薩真言清淨微細,一旦相應,法力殊勝,非外道咒語可比。」

    古靈暗自心驚,忽又想起一事,「那阿彌陀佛的聖號屬不屬於真言範圍?佛經上多有讚歎阿彌陀佛之語,曰聞其稱其名號即是功德,但我念佛幾年未得成就是否因為未受灌頂的緣故?」

    「凡夫成就菩提有兩種途徑,或憑自力或仗他力,憑自力研磨本有佛性使之輝發無礙須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方可,若仗佛菩薩力加持則可速登彼岸。十方諸佛度生恆以法流護念,若能相應一分則得一分功德,世尊**,實質上是入某種三摩地,以三摩地功德加持會眾,相應者即證入某種果位,或得某種成就,離此法流加持,則與凡夫開會講話無異。阿彌陀佛亦是如此,恆以法流加護十方,若有能如實相應者,所得功德與《佛說無量壽經》中法藏比丘四十八宏願無異,如此理解為依義不依句,十方諸佛,絕無虛妄之語,應當從法流的層面上來信解佛經。」

    古靈恍然大悟,「法師如此一講,我心中所有疑惑頓時解開,《金剛經》云:『若有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如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原義是若有善知識能與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並能以金剛般若法流加持別人,則功德不可思議。明白了,原來如此!」

    和尚微然一笑,「善知識難遇,如優缽曇花,時時乃一現,真言行道難,復倍甚於此。」

    古靈唏噓一陣,「那意密有何妙用?」

    「意密乃三昧耶曼荼羅中之特殊符號,密宗行者依仗身口二密加持力,受持不斷,終能如量開發,於無相中受用清淨法樂,若欲彰為莊嚴淨相,則須依寶部三昧耶法提起妙質以開發顯現。如來不落意識,惟隨意樂。密提建構之力,自能現出莊嚴淨相。密宗行者得如來加持,最初要憑借意識來觀想種種淨相,待三昧耶力堅定之後,則捨去意識,將此三昧耶力引入神識,即可受用有相之莊嚴法樂矣。」

    古靈搖搖頭,「此屬於修行所達的境界,不懂,不懂。」

    「佛法本來不提倡以意會之,欲證此道,非實踐不可,三密齊施,行之有恆,則諸佛法流日盛於心,漸脫眾生氣流籠罩,終則泯除氣流,諸佛妙境自在現前,是為大成就。」

    古靈撲通跪下,連磕數頭,「我今聽聞如此妙法,甚為殊勝,懇請法師慈悲,為我灌頂授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