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尋找足彩王

正文 第213章 圍城 文 / 更童

    古靈沒心思去欣賞錦繡南天的勝景了,他在山頂上歇了一會兒便乘索道下山。回賓館的時候,跑到北京路商業步行街買手錶,一個擺地攤的小販弄著一大提包手錶在吆賣。

    「都有什麼表?」古靈踱下去看。

    「正宗的歐米伽腕表,從香港走私過來的水貨,三十塊錢一塊兒,勞力士的要四十五,卡西歐得一百二。」

    「哦,」古靈哭笑不得,他看了看這手錶做工也不算太精糙,「來一塊歐米伽手錶吧,能走一個月嗎?」

    「當然了,這是名牌手錶,上一次發條都能走十幾天,我天天在這兒賣,敢賣假的嗎,這就是地地道道的走私貨,您算揀大便宜了知道嗎,在商場裡都得要好幾百。」小販信誓旦旦的樣子不當演員真有點虧。

    6月14日,古靈早晨吃飯時,聽鄰桌一夥人談論越秀公園今天要舉辦水上趣味運動,於是便想去湊熱鬧。上午天很晴,氣溫也高,雖然這裡植被豐富,但林蔭中仍悶熱無比,在公園裡走一會兒便大汗淋漓,所謂的水上運動也就是一堆單身男女各開一個碰碰船。四十人一組,在游泳池子裡找對,男的追,女的躲,看上誰就去碰誰,碰翻了船或將人碰落入水就算有緣。最後二十位女士全被碰入水中,二十對準情侶又開始玩水上拋繡球,女的拋,男的接,一次性接住才算真有緣,一組一組的來,大約有三百多人報名參加了這個項目,最後幾組男的多,女的少,於是開始競爭,還有幾個人為搶繡球在水中推搡起來。

    古靈眼睜睜看著這些穿泳裝嬉戲的青年男女,心裡也好想快點找到一位紅顏知己,結婚生子,來實踐至人如常的世間準則。他現在對那方面倒沒什麼強烈的渴望,只不過他做為家裡的獨子,傳宗接代的家族責任還是要履行的,自己也不能老這麼蹉跎。

    一個參加對對碰節目的女子就站在古靈座位旁邊,兩人距離約三四米,那女子長得皮膚白暫,身材苗條,臉龐清秀,秀髮披肩,穿一身粉紅色比基尼,宛若出水芙蓉。古靈注視了她兩眼,那女子也扭過頭直勾勾盯著古靈,眼神中都能流淌出秋波來。古靈被瞅得有點不好意思,於是看了看手錶,上午十一點多,該找個吃飯的地兒了,再見啦美女,真想多看你一眼,但飢餓的感覺不是看美女就能徹底解決的。

    從四方跑台遺址處向越秀山頂走,植物都長著巨形的葉子,像臉盆那麼大,到了山頂上小風一吹頓覺涼爽,走這一大圈可真不容易。在金印遊樂場一帶有賣冷飲的,還有小吃店,價格不菲,但吃著還算合口。廣州是中國著名的美食中心,如果在廣州都吃不慣的話,那就只能上天堂吸風飲露了。南方的水果品種豐富,北方有的這兒都能買到,南方水果又正當季,黃皮,山竹、荔枝、火龍果、楊桃、芒果、獼猴桃、榴蓮、檸檬,味道超豐富。另外,廣州的湯特好喝,飯前先喝上那麼一小碗,胃裡巨舒服。

    下午,天空雲彩多了起來,不是那麼曬了,古靈沿著山路向東走。一座高大的絳紅色古建築出現在視野中,此樓就是鎮海樓,五十年代改名為廣州博物館。此樓被譽為嶺南第一勝景,建於明初洪武年間,關於此樓的興建,有著一段有趣的傳說。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後,某日與鐵冠道人同游南京鍾山,遊興正濃之時,鐵冠道長忽然指著南方對朱元璋說,嶺南海面籠罩著一股王氣,似乎要有天子出世了,必須立即在廣州建造一座樓鎮壓住龍脈,否則日後必成大明的禍患。朱元璋聽了遊興頓失,急忙派人到廣東查詢,發現廣州越秀山上現王者之氣。朱元璋立即下詔,命令鎮守廣州的永嘉侯朱亮祖在山上建一座樓將王氣鎮住。聖旨下來,朱亮祖自然不敢怠慢,於是就在這山上興建了這座「樓成塔狀,塔似樓形」的鎮海樓。這座樓是廣州現存最完好,最具氣勢,最富民族特色的古建築,樓高九丈寬十丈,共五層,下面一二層用紅砂岩條石徹成,三層以上為磚牆,外牆逐層收減,似樓似塔,紅牆綠瓦,造型古樸獨特。樓前有一對兩米高的明代紅砂石獅對峙,彰顯霸氣。整個樓身坐北向南,翹簷飛脊,巍峨挺拔,雄鎮山巔,氣度非凡。

    由博物館沿鎮海路彎曲而下,便可見到孫中山紀念碑,要想到達碑下得上幾百個台階。碑身高三十多米,全部用花崗石徹成,碑底為方形,向上漸小而尖,碑基上層四面有二十多個羊頭石雕。石碑的正面是一塊長方形的巨型花崗石,上面刻著孫中山的遺囑。全文是:余致力國民革命幾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

    碑體所在平台的四周有鐵欄圍繞,周圍樹木鬱鬱蔥蔥。幾個外地民工赤著膀子坐在欄杆下大侃特侃。

    聽他們的口音像是河南人,一個瘦得渾身都是筋的紅臉民工興致勃勃地大講恆大足球如何如何了得,把銀狐裡皮都請來了,亞冠踢他們沙特伊蒂哈德絕不在話下。

    「得了亞洲冠軍那才叫一個中,看來咱們河南真出人才,以後中國足球振興還是得靠咱們河南人。」一個高個子年輕民工抒發起感慨。

    長得最黑的那個民工嘿嘿乾笑了兩聲,「上次中國隊衝擊南非世界盃失利以後,一幫足協領導跑到咱河南登封少室山腳下找了個周易大師,請教中國足球如何就能雄起,國家隊何時才能再進一次世界盃,俺們現在壓力山大。那個周易大師找來一隻小公雞,用麻線拴住雞腿,小雞一跑就拽線將雞拽倒,雞再跑就再拽,如是拉了八次才鬆開,那小雞就帶著線跑了。結果足協那幫人感動得要哭,說我們明白您的意思,您是說讓我們不要灰心,不要草雞,鼓足勇氣,屢敗屢戰,八年之後肯定能出線!那周易大師說哪兒跟哪兒呀,我的意思是這事拉**倒吧!哈哈哈哈」

    年紀最大的那個民工發言了,他的口音不像河南一片的,有點像東北人,「我聽一個懂風水的球迷說,中國足球之所以邁不開步子是因為台灣還沒回來,中國現在是金雞獨立,等台灣一回來,國足就能跑起來,到時候踢他們日韓不在話下。因此,就算是為了中國足球能邁開步子,也得把台灣那旮瘩給弄回來。」

    從孫中山紀念碑後方下去,沿著小徑向北走走一百多米,就可見到被譽為廣州城徽的五羊石雕。五羊的傳說由來已久,古代南粵一帶有一次遇上災荒,五位仙人身著五色衣服,騎五色羊從南海飄至廣州,五隻羊嘴裡各銜一莖六穗的稻穀。仙人將稻穗送給當地居民播種,並祝福永無饑荒。仙人言畢騰空而去,羊化為石,廣州亦得別稱羊城或穗城。這座五羊石雕連基座高十一米,共用一百三十多塊花崗石雕刻而成。五隻羊大小不一,母羊昂首遠望,口銜谷穗,又似回眸微笑,探視人間。其餘四羊,環繞母羊,親密依偎,或嬉戲,或吃草,或吸乳,姿態各異,造型優美,情趣橫溢。古靈繞石塑一圈,胸中猛然有股能量迸發,眼前彷彿有道光晃了一下,像閃光燈,他突然想起兩年前在五台山石洞中那一幕,師父化灰前留下的偈子依稀迴響在耳畔「妙法難值遇,乘緣復再興,五羊聚首處,濁流本然清。」

    古靈呆望著五羊石灣,久之不願離去。

    第二天,古靈前往光孝寺,提起廣州光孝寺,讀過《六祖壇經》的佛教信徒無人不知。此剎建立於三國時期,是嶺南年代最久,規模最大的古剎,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策源地之一。自建寺以來,常有中外高僧到此駐錫傳教弘法。南北朝梁天監元年,智藥三藏自西印度攜來菩提樹,植於戒壇前,並懸記曰:吾過後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薩於此樹下演上乘佛法,度無量眾,復去尋流上至韶州曹溪。到了唐儀鳳元年,懷揣禪字衣缽的惠能來此聽印宗法師講經,恰逢風吹幡動,一僧說風動,一僧說幡動。惠能曰:既非風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語驚四眾,接著惠能公開自己的身份,當即在寺中戒台前菩提樹下受戒,開闢禪宗南派,稱禪宗六祖。現在寺內有許多紀念六祖的文物,收藏六祖頭髮的發塔就在大殿後。

    光孝寺的建築雄偉壯觀,大雄寶殿面寬約十二丈,進深八丈餘,精壯的稜形柱和層層挑出的斗拱相互襯托,造型質樸,具有唐宋風格。寶殿東北角,即是古菩提樹,樹高幾十米,得四人合抱,周圍有環形石頭台,遊客們可以在這坐著乘涼。

    一位和尚此時正在樹下為兩名女士開示,古靈也湊過去聽。

    年長的一位絮絮叨叨報怨自己婚姻不順,丈夫不知道疼愛自己啦,公婆老是對自己像外人一樣,夫妻現在感情危機重重,不知是該離還是該忍,苦悶死了。

    和尚閉目聽了半天,「世間一切事物都如圍城,外面的想進去,裡面的想出來,人生就是出出進進。唯有這寺院相反,一般人不想遁入空門,而信念堅定者,一旦出了家,沒有什麼特殊因素就不想再還俗。實話如實說吧,無論您嫁或不嫁,離或不離,也無論嫁給誰,將來總會有後悔的時候。愛情的迷霧一旦散去,生活的嶙峋面目就會顯出。戀情之花開得越絢爛,結出的果實就往往越青澀。對於自己的婚姻苦果,您不如隨它任它,再說了,一個巴掌永遠拍不響,您今天的不開心自己果真一點責任都沒有嗎?您要是覺得自己永遠是正確的,錯的總是別人,那您就有不妨出家,出了家才不會有婚姻生活的痛苦。」

    那婦女立刻閉口無言,年青女士淡淡一笑,「我現在還在圍城外,苦於找不到合適的門,大師您看我什麼時候才能找到那個真正適合我的另一半?」

    和尚看了看她眼角的魚尾紋,輕歎一聲,「您可知道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有一次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叫愛情,蘇格拉底帶著柏拉圖來到一塊麥地讓他進去找一株最大的麥穗出來,結果柏拉圖最後兩手空空回來,蘇格拉底說,這說是愛情。」

    古靈覺得這和尚挺有意思,想與他聊會兒,等那倆女士走了,古靈問和尚是光孝寺的常住僧人否,那裡人士?

    和尚搖頭,「我雲遊來此,非光孝寺中常住僧,生於河北承德,現在四海為家。」

    「剛才聽大師講圍城,頗有感觸,其實名利場也真如圍城一般,沒得到之前想擁有,而擁有之後又會乏味無趣,甚至覺得還不如過以前那種平淡的生活。請問法師,在不出家的情況下,如何才能跳出這個圍城呢?」

    「人生之所以有圍城心態,歸結於人性有兩種基本品質,即恐懼與貪婪,因為貪婪,所以想進去,因為恐懼失去以前所擁有的瀟灑與愜意,所以又想著出來。捨得捨得,不捨哪有得?只要能克服貪婪與恐懼,那就能跳出人生圍城。」

    「高論,枉我學佛十餘年,經論讀破千卷,其實仍在隨波逐浪中,不知人生將止於何處。」

    「應該說,心靈若沒有可以寄居的港灣,走到哪裡都是流浪。施主既然學佛十年之久,按理說不該困惑於人生道路呀。」

    「我對出世間目標當然不會困惑,咱們都是志求極樂,最後同證菩提。只是在現實中有些迷失,曾經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但現在卻想過一種安穩的生活。經歷了一番顛沛流離,才發現平淡才是真,只想穩穩當當過這一生。」

    「居士以前是幹什麼的?」

    「在一所學校教書,後來辭了職。」

    和尚喟然,「教書是最穩當最幸福的職業呀。無須社會應酬,又無名利牽掛,傳道授業解惑。多好啊!以前我也教過兩年學,是教音樂的。後來學校倒閉,婚姻又痛苦無比,我才出家。當然我出家不是為了逃避現實,是因為生平特仰慕李叔同,所以才步其後塵。我曾經也有自己的理想,但理想這東西就仿似天邊的晚霞,看起來很美,卻總也抓不著,我現在才算明白了。於是就做個無事之人,天天撞撞鐘唸唸經而已。」

    「哦,原來如此,其實您更適合去當詩人的。」

    「我最初是在部隊文工團待過,演唱、朗誦是我的專長,退伍後去了承德一家私立民辦高中,一幹就是十幾年,前年才出家。」

    「哦,我也是河北人,在此相見也算有緣,受教了。法師在光孝寺內掛單嗎?」

    和尚搖搖頭,「寺內資源有限,不提前預約一般掛不上。」

    「那您住哪兒?」古靈問了這話以後覺得有些冒失,自己怎麼變得婆婆媽媽的。

    和尚爽朗一笑,「到處不住到處住,處處無家處處家。只要心不再流浪,到哪裡都可以是故鄉。」古靈覺得也就這句話還算帶著點佛法的味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