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尋找足彩王

正文 第224章 文廟 文 / 更童

    學校很快就開始新的學期,古靈安排教五個專業的大一新生,一周八節課,備一次課就夠了。他現在穿衣打扮政常了,上課時就穿襯衣,平時穿休閒衫。寫字也開始寫簡化字,橫排,並且還用上了課件,利用多媒體教學。他主要給學生們講如何看待命運與財富,怎樣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如何規範日常行為禮儀,做一個文質彬彬、溫文爾雅的君子和淑女,還大量結合論語和易經中的內容來論證,學生們居然都挺愛聽。

    課餘時間不用在學校,古靈有更多的時間去誦經打坐,有空也會開上車帶母親去逛逛商場買買菜,自己幫著做飯收拾家務。新一賽季的歐洲五大聯賽陸續開踢,古靈卻不怎麼看球了,他每天都在跟王敬姍打電話發短信,週末還約她出來一起吃頓飯。古靈每次都想帶她去齋菜館,王敬姍說太貴,不肯去,就吃土豆粉和過橋米線,還說母親同意他倆先交往,有時間去正定玩兒,她的家人也想見見古靈。

    古靈現在幸福地睡覺都不踏實,做夢都能給笑醒,回想起這一年的經歷,都不敢相信這居然是現實。

    八月初七那天是個週六,又恰好是秋分,古靈開著車去正定,王敬姍昨天約的他,古靈的父母早就急壞了,特想見王敬姍,王敬姍卻想先讓古靈去見自己父母。

    古靈買了一大堆禮品,從市區體育北大街一直就開到了正定的燕**大街,他將車停到派出所門口,然後走著去王敬姍家。王敬姍的家在鎮州南街上,是獨院小樓,跟正定文廟和天寧寺凌霄塔都很近。

    王敬姍就在天寧寺門口迎接古靈,見古靈大包小包拎滿身體兩側,「哎呀,買這麼多東西幹嘛?我家人不希望這麼破費。」話畢接了兩個禮品箱。

    「一點小心意,我知道都不是外人,呵呵,以後我也許就來吃白飯。」

    「看美的你,哎呀,都買這麼貴重的東西幹嘛?」王敬姍一看那禮品盒上的人參靈芝字樣,略皺眉頭。

    「希望岳父岳母大人能夠喜歡。」

    王敬姍輕輕一腳踢在古靈的腳踝上,「別瞎掰,正經一點!」

    王敬姍的家裡收拾得很乾淨,佛堂就在客廳後面,王敬姍的父母都學佛,都剛退休不久。王敬姍的父親戴付眼鏡,衣著樸素而乾淨利落,溫和文雅。她的母親長得慈眉善目,言談舉止落落大方,親切又熱情,令古靈肅然起敬。在王家待到吃過午飯,古靈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是呀。」因為都是居士,深信因果,又都從事教育,彼此聊起來很融洽。古靈的手腳也算勤快,一直幹這幹那,看得出王敬姍的父母對古靈也挺喜歡。

    中午一點多,古靈提出要四處轉轉,有幾年沒來過了,好讓老倆口中午休息一會兒。

    王敬姍給古靈當導遊,他倆先去的是文廟,正定文廟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雖說就一個小院一個夫子殿,但還是能讓人體會出深厚文化底蘊來的。

    「以前真定府就在這文廟附近,後來搬遷了,聽說是被明末農民起義軍強拆的。這文廟也是遭到好幾次破壞,現在這個夫子殿是清朝康熙年間又重修的。」

    「儒家文化才是中國政治的基因,縱觀中國歷史,社會推崇孔子的年代一般都是治世,天下太平。而孔子一旦遭批,十有**都要動亂,聖人之光輝確實如日月麗天啊。我們的社會應該多出幾個像蔡禮旭、鍾茂森、陳光標、胡小林這樣的善人文士,少一些低俗庸淺譁眾取寵的娛樂節目。」

    「現在台灣有一個王財貴教授在提倡少兒讀經運動,說兒童的機械記憶力最強,學習就像牛吃草似的,先吞肚裡,然後有時間再反芻。應該利用好這個時期多背誦一些經典,既開發語言能力,又能紮好做人的道德基礎,還有助於提高學習注意力與思維水平,你看中國近代那些大師級人物都是民國時候培養出來的。他們小時候受的都是傳統的私塾教育,所以又都是德才兼備。中國現在很難出大師了,大學裡都是大樓,而沒有馮友蘭與陳寅恪。」

    「嗯,對,這是因為課程設置的原因,中國九年義務教育白耽誤學生們八年時間,其實小學階段什麼都不用學,就是背誦四書五經,還有禮儀習慣,武術、音樂、書法等。到了初中再學點數學四則混合運算與計算機、科學常識就夠了。歷史、地理完全可以自己看書,語文乾脆就可以廢掉,改成經科,過去的人讀四年書就能吟詩作對寫文章,現在大學生畢了業還淨念大白字。」

    「那科技與各項專業技能呢?」

    「高中階段搞呀,其實科技這玩意由少數的天才與人才推動就夠了,根本不需要人人普及,英語也是,有兩千萬人學就夠了,沒必要十三億人都跟著耽誤那麼多時間。對大多數人來說,最需要的是具備合格公民所應有的文明與修養,此外再掌握一門生存技能。因此高中完全可以按興趣劃分,分成理化中學、外語中學、醫藥中學、工藝中學、人文中學、宗教中學、藝術中學、體育中學、法律社會中學、金融管理中學等等等等,當然也可以保留綜合學科及常規的普通高中,課程也可以由學生靈活選擇,可以用網絡函授模式,然後大學根據專業對口招生,自主考試,憑專業本事上,畢業要通過專業技能考評,這不就不拘一格降人才啦。人家只要有某些方面的天賦,那就充分挖掘,使其成為各行各業的專家能手,而不必非得照一個應試高考模式把人削足適履。過去的各行各業都是學徒式,那些中醫老專家身邊跟兩三個徒弟,從小手把手傳授,五六年時間就能出徒,十七八就能開藥鋪看病,而且水平還很高,現在的中醫學碩士他也未必會針灸把脈,都是讓英語給耽誤的嘛。至於說那些天才們,就更應該悉心專門培養了,像馮友蘭這樣的,三十歲就可以寫中國哲學史,那就讓他從小搞專項研究。像郎朗這樣的音樂天才,小學畢業以後,練琴就行了,別的什麼科目都不需要涉獵,數字只需要認識一二三四五六七就行了,找個好老婆來照顧他的生活,別弄得跟肖邦一樣生活不能自理。這樣一來不就人盡其材行行出狀元啦,還怕中國出不了頂級專家!」

    「你的設想挺好的,就怕實施起來太難,有點不現實。我還是從現實出發,招一批小學生,每天教他們讀半個多小時的《弟子規》、《孝經》、《論語》、《增廣賢文》什麼的,引導學生們端正做人講文明講禮貌就行了,你有時間也可以來幫我,十一長假以後就開始。」

    古靈喜形於色,「好呀,我願意贊助經書讀本,這個項目實在是好的很,如果能夠實現蒙以養正,讓孩子們受益終身,那真是功德無量!」

    「現在很多家長也都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有個學佛的家長就跟我談,其實知識與技能本身並不一定給孩子帶來財富與尊敬,能換來社會尊敬的最終還是品德與修養,傳統經典教育就好比是打開富貴之門的鑰匙,能讓人變得高貴。」

    「那是,忘了是宋朝哪個皇帝講的啦,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車馬簇,書中有女顏如玉,書中自有萬鍾粟。說的雖然功利了一點,但也是實情,我對此確信不疑。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瞧你那搖頭晃腦的樣子,真像個老夫子。」

    古靈聽了這話忽覺心花怒放,看了看東邊的木塔,「走吧,我們去登塔。」

    天寧寺的凌霄塔為純木結構,高十丈,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從塔內旋轉的木梯可登至塔頂,半個正定縣城可盡收眼底。

    兩人一前一後上了頂層,透過木窗向外望,古靈的興致又勾了上來,隨口吟出一首詩:「中丞不解了公事,到處看山復尋寺。尚為妻孥守俸錢,到今未得休官去。三月開先兩度來,寺僧倦客門未開。山靈似嫌俗土駕,溪風攔路吹人回。君不見富貴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醒須五斗,未妨適意山水間,浮名於我跡何有!」

    本書源自看書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