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回到明朝之國士無雙

正文 第二十章 忠魂不滅入夢來 文 / 大明七哥

    行完結拜禮之後,幾人又聊了一陣,才依依不捨的分別,眼看著天已經很晚了,朱五四夫婦犯了愁,要把王閒和陸雲珂安排到哪裡去睡呢?

    王閒早已觀察過朱八八的家裡,說是家徒四壁一點也不過分,都是睡在柴草上的,而且如果真和朱八八一家人睡一個屋子,王閒還不習慣呢,剛想要拉著陸雲珂去外面睡,就聽到了陸雲珂的聲音:「七哥,今天的月亮好美,你陪三三去看月亮好不好?」

    王閒轉過頭去,正看見陸雲珂調皮的朝自己眨了眨眼睛,會意道:「好啊,我也正有此意,今晚,七哥就陪三三看月亮。」

    「好啊,我也最喜歡看月亮了,我陪七哥和三三姐一起吧,正好還想聽七哥你講故事呢。」朱八八道。

    「誰要你,小細棍兒,我要和七哥過二人世界,你不要摻和。」陸雲珂拒絕道。

    王閒本來也想拒絕,轉念一想,還是點了點頭:「來吧,正好一起說說話。」

    陸雲珂幽怨的瞪了王閒一眼,朱八八卻是大為高興,跟朱五四夫婦打過招呼,三人就去了離家不遠的槐樹下,彤雲馬也在樹上拴著呢,三人躺在槐樹下,望著今晚的一輪圓月出神。

    「三三,八哥,七哥給你們講個故事吧。」

    「好啊好啊,三三最愛聽七哥講故事了。」

    「我也是,七哥講個什麼故事?」

    「講個漢高祖劉邦的故事吧,漢高祖姓劉名季,人稱沛公……」王閒將自己所知道的劉邦的故事向二人娓娓道來,他這是在熏陶朱元璋,在他的心裡種下起義造反當皇帝的種子,為朱元璋做好心理準備。果然,朱八八一下子就被劉邦的故事吸引了,聽得津津有味,一直到後半夜才沉沉睡去。

    在隨後的幾天裡,王閒每天晚上都要給朱元璋講一個故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五霸七雄,反正就是挑些有名君主的故事來講,講故事的同時穿插著王朝興衰成敗之理,純粹就是在按照明君的標準來培養朱元璋,王閒的苦心當然沒有白費,朱元璋這輩子就兩個偶像,一個是劉邦,一個就是李世民,學的就是李世民的狠和劉邦的毒……

    白天的時候湯和、周德興和徐達來找王閒玩,王閒就給湯和講蕭何、張良、商鞅、魏征的故事,給周德興和徐達講孫臏、白起、韓信、秦瓊的故事,並且將《孫子兵法》講給他們聽,對於這三個人來說,王閒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為他們打開了通往另一個世界的窗戶,所有王閒的努力,都在三人心中生根發芽。

    不過此時此刻,當朱八八和陸雲珂進入夢鄉,王閒也同樣做了一個夢。

    ……

    王閒的夢始於萬陣軍前的鐵馬金戈,一聲聲殺喊,一聲聲悲鳴,一幕幕站起和倒下,都在王閒眼前一一掠過,他發不出聲,也說不出話,只能徒勞的張牙舞爪,在這場夢裡,他只是一個局外人,心是熱的,眼也是熱的,可夢,是冷的。

    數萬軍隊在蒙古鐵騎的瘋狂踐踏下化為飛灰,血染山河,蒙軍一路南下,沿途燒殺搶掠,百姓生靈塗炭,流離失所,痛苦,無助,絕望的眼神一次次刺痛王閒的雙眸,觸目驚心,悲痛欲絕,然而,無能為力,下一秒,一個在逃亡中跌倒的老者再也沒有爬起來,被踩踏成一灘肉泥,就死在王閒的腳下。

    德祐元年三月,元軍元帥伯顏攻下建康,臨安近在咫尺,唾手可得。蕪湖決戰之後,元軍陳兵皋亭山,虎視臨安,宋王朝一片混亂。文武百官一見大勢已去,惶惶不可終日,各自盤算著逃生之路,樹,還沒有倒,可一眾猢猻,已經散了。

    時任大宋右丞相的陳宜中聽說伯顏要他去談判,擔心被拘,連夜逃亡溫州。文天祥被臨時任命為右丞相,去和伯顏談判,果然被扣。走投無路的太皇太后謝道清領著五歲的宋恭帝趙顯帶著宮院人等近七千人,拱手把宋王朝的最後一塊殘山剩水送到伯顏手上。

    宋亡。

    但是有一個人沒有隨著請降的隊伍北上,城陷之際,他南下了,他就是陸秀夫。

    太皇太后謝道清並沒有能夠一籮筐把宋室宗室拱手交給元軍,或許是因為太匆忙,太狼狽,根本就顧不上,這一年,益王趙是七歲,廣王趙昺四歲,在伯顏斬草除根的追剿鐵蹄下,存留了下來,逃到了溫州,一批不肯附逆的宋室文臣武將也隨之懷著東山再起的夢想,集聚而來,這一批人物裡,就有成為股肱之臣的張世傑,陸秀夫。

    陸秀夫和陳、張等人經過磋商,一致主張重建宋室王朝,倣傚趙構的做法,擁立益王為天下兵馬督元帥,廣王為副元帥,發佈檄文,號召各地忠義之士緊急勤王,光復九州。1276年五月初一,趙是由陸秀夫等人擁立,於福州正式登基稱帝,改元景炎,是為宋端宗。晉封弟弟趙昺為衛王。母親楊淑妃為太后,垂簾聽政。組成了以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為首的內閣,重整旗鼓,意在驅逐韃虜,中興大宋。

    趙是流亡政府是特殊歷史背景下的產物,強大的元帝國壓迫得它已幾乎沒有藏身之所,內部臣僚之間在團結的旗幟下各懷彼此。這個短命政府,像一個最後的舞台,讓一班人說打念唱,酣暢地表演一下自己而已。

    面對這個群魔亂舞的荒唐朝廷,陸秀夫慷慨陳詞:度宗皇帝還有一子衛王尚在,怕什麼?古時,少康能憑借五百人馬、十里方圓中興夏朝。如今我有司百官具在,兵馬數萬,如天不滅宋,難道我們不能復興大宋三百年帝業?

    然而,退朝回家的陸秀夫卸下了慷慨激昂的偽裝,他已經太累了,在自己的書房內眉頭緊皺,坐立不安,來回的踱步,良久,他站在窗前,望著窗外的明月,長歎一聲,此時,王閒就站在陸秀夫的窗外。

    老天爺!你當真要這麼殘忍嗎?當真要將大好的河山交到韃虜手上嗎?我陸秀夫,自幼聰慧穎悟,飽讀詩書,七歲能詩善文,十九歲金榜題名,為的就是回饋家國,報效朝廷,可你,怎麼就給了我這個一個大風飄絮的爛攤子,君不君,臣不臣!

    我有潛龍教數萬教眾,我有大宋三百年巨額寶藏,我有帝王家世代修習的真龍罡氣,可這一切又有什麼用呢?

    仰觀天文,大宋帝星已暗,俯察地理,大宋龍脈斷絕,這是天要亡宋,君實(陸秀夫字君實)又能如何?唯有以身殉國,一死而已!

    王朝興衰,國運更替,本是天道,豈敢逆天而行?可天下,是我漢人的天下!蒙狗何德何能!

    再黑的夜晚,也終有黎明到來的時候,天若有眼,留我一縷忠魂,見證我中華民族新一輪日出!

    陸秀夫猛的轉過身去,在書房中央,跪倒在地,將一塊青磚搬起,原來,是一方暗格。暗格中安放著一本秘籍和一張地圖。

    陸秀夫珍而重之的將秘籍和地圖取出,打開,又合上,將青磚恢復原狀。

    君實可以死,漢祚不能亡!蒙狗雖盛,運不久矣,他日真龍出世,潛龍戒自會感應天時,指引有緣人知曉這一切,君實雖死,亦可瞑目。

    說完,拂袖而去。

    不久後,陸秀夫與群臣商量,擁立衛王趙昺為帝,改元祥興。在危急存亡之際,毅然受命接任左丞相,與太傅張世傑撐持危局。

    崖山保衛戰,是宋元的最後一戰,從此宋元無戰事。這次海戰,也是中國歷史上極其悲愴的戰役,趙宋王朝最後滅亡。

    戰場之上,陸秀夫臉上,儘是坦然,他盛裝朝服,手仗利劍,催促著妻子投海自盡。接著,來到幼帝趙昺面前,雙膝跪下,滿臉凝重,恭恭敬敬三叩首:「臣等不才,中興之路絕矣。我大宋江山的徽宗、欽宗、恭帝因投降受盡了北人的屈辱。陛下不應重蹈舊路,當為國死難。」

    驚恐萬狀的幼帝似懂非懂地搖搖頭又點點頭。陸秀夫淡淡苦笑,再次跪下向幼帝三叩首,趴在地上,讓幼帝爬上他的後背。

    陸秀夫站起來,用白色的綢帶把幼帝和自己的身軀一遍又一遍緊緊地纏在了一起,然後,一步一步地走向船舷,走向舵樓,環顧煙雨,縱身一躍,消失在海天蒼茫之中,永遠地消失在海天蒼茫之中……

    楊太后聽說兒子趙昺死去,也悲痛地縱身赴海。

    夜幕下突圍而出的張世傑聽說陸秀夫縛帝殉難的噩耗後,悲痛不已。他步履沉重地登上舵樓,俯視殘損艦船,焚香告天:「我張世傑為宋室江山,亦鞠躬盡瘁死。一君亡,復立一君,如今又亡。事已至此,天意嗎?天意啊。」說完,縱身入海。滾滾波濤,又接納了一位忠魂。

    崖山一戰,宋室將士及宮人赴海殉難的超過十萬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