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回到明朝之國士無雙

正文 第九十九章 軍械縱橫 文 / 大明七哥

    「多謝神醫!」面具人鄭重的從王閒手中接過那套專屬於他自己的衣服,沉聲說道。

    「七哥,這位是?」朱元璋盯著面具人,微微一愣,問道。

    「這位,就是我親自挑選的錦衣衛統領。」王閒道。

    「錦衣衛?」朱元璋問道。

    「不錯,就是錦衣衛,這就是屬於他們這些人的名稱,而這位面具人,就是錦衣衛統領,八哥以為如何?」王閒問道。

    「好,很好,錦衣衛,很好的名字,七哥深得我心!」朱元璋稱讚道。

    廢話,就算我想不出來,你遲早也會想出來,當然深得你心了。

    「吳楨吳良,你等對面具人這位錦衣衛統領可以異議?」王閒問道。

    「沒有,我等願意接受統領的統帥,聽從統領的號令。」吳楨等人齊聲說道,面具人早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征服了這些錦衣衛們。

    「那好,從今天開始,諸位便是大帥麾下的錦衣衛,面具人就是錦衣衛統領,錦衣衛統領直接受命於大帥,八哥,你以為如何?」王閒問道。

    「好,就這樣定,既然吳楨吳良他們都心服口服,想必這位面具人定然有著過人之處,七哥,我只有一個要求,能不能讓我看看這位面具人的廬山真面目?」朱元璋實在是好奇的問道。

    「大帥想看,自然是可以,不過,你們,敢看嗎?」面具人厲聲問道。

    「回統領,我等不敢!」被面具人那雙隱藏在面具之下的眼神盯住的瞬間,所有人都有一種被毒蛇咬到一口的感覺,使他們不敢與面具人對視,急忙低頭說道。

    朱元璋心中暗暗稱奇,這等氣勢,當真是撼人心魄!

    「既然如此,就各自領了錦衣,聽候命令吧。」面具人說道。

    「是,統領!」吳楨等人應諾一聲,井然有序的進入房間,領取屬於自己的衣服。

    「面具人,本帥已經在大帥府中專門為你們建造了一處營地,名為錦衣府,你這就帶人,先行前往錦衣府,本帥隨後就到,發佈你們的第一道任務。」在其他錦衣衛領取錦衣的時候,朱元璋對面具人說道。

    「遵命!」面具人乾淨利落的丟下兩個字,率領一眾錦衣衛趕赴錦衣府。

    「七哥,快點告訴我,這個錦衣衛統領到底是何方神聖?是不是王家軍的兄弟?」面具人等人一走,朱元璋立馬問道。

    「面具人的師傅乃是王家軍中的封喉冥王那人,也就是和州城外刺殺孫德崖和郭子興之人,而他的身份卻是與八哥你最為親近,不是別人,正是你的義子李文忠。」王閒含笑說道。

    「竟然是文忠!哈哈,這小子變化也是很大,我竟然都認不出來了,七哥,你真是讓我不知該怎麼謝你呢,不知不覺之間,你已經將我的三個義子全部培養成為了可用之才,反倒是讓我這個做義父的感到汗顏了。」朱元璋說道。

    「八哥你稱我一聲七哥,你的義子也就是我的侄子,將他們培養成為可用之才,我也是責無旁貸,更何況,天底下還有什麼人比自己的兒子更讓人放心的呢,有朝一日,等文正成長為真正的軍中柱石,文忠和沐英又分別統領錦衣衛和軍械司,足以保證八哥江山永固了,到那時,我就算歸隱山林,也可以放心了,現在八哥對我和王家軍的依仗還是太過嚴重了一些,我的所作所為,就是讓八哥最為親近的人漸漸的取代王家軍的作用。」王閒說道。

    「七哥真是深謀遠慮、用心良苦,七哥的這份情,兄弟我記下了,七哥,我先走一步,既然錦衣衛已經培養而出,就該是他們寶劍出鞘的時候了。」朱元璋沉聲說道。

    「去吧,別人可以往我軍中安插奸細,卻不知換來的將是更為凶狠的回擊,有些人,是惹不起的,我也要再去一趟軍械司,看看沐英的攻城器械造的怎麼樣了,如果大功告成的話,我們擇日,就可以發動攻城了。」王閒說道。

    「好,那就辛苦七哥了,攻城器械造成之日,我親自去試探威力,一定要看看經過七哥改造的攻城器械該是怎樣的威風,哈哈!」朱元璋朗然笑道。

    遠在錦衣衛投入訓練的兩天後,朱文正就將統鎮將軍姚盛所準備的錢糧和數十名工匠、數百名民夫一同運送到了太平。

    當朱元璋強渡長江成功,一舉佔領採石和太平,鋒芒直逼集慶的消息傳開後,隨之而來的便是姚盛募集工作的極大順利,百姓們都認為朱元璋大有可為,況且平日裡徵收的賦稅本就不多,因為朱元璋佔據滁州、和州,百姓們不用再向元朝政府繳納賦稅了,而朱元璋所徵收的賦稅比起元朝政府來,要少上很多,長期飽受欺壓的老百姓難得過上了安穩以至於富足的生活,因此聽聞朱元璋要募集錢糧,百姓們都是主動前來納糧,姚盛只需要坐在軍營門口監督,間或有老百姓力所不能及,他就派出士兵前去幫上一把。

    因為有了一萬船夫被納入正規編製,而且還是由朱元璋的義子親自率領的先例,在朱文正率兵前來的兩天時間裡,招募現場便是湧現出一片火爆,大家都把投入朱元璋麾下做工當做是一件很有前途的事情,所以,被運送到太平的工匠和民夫都可以說是經過朱文正精挑細選的,技術過硬,身體健康,有很多是祖傳的工匠。

    王閒為朱元璋選定的軍械司統領便是朱元璋的另一個義子——沐英,王閒曾多次親自教導沐英有關器械方面的知識,因此沐英的思想可以說是十分先進的,而在武藝上,沐英則是拜了鐵膽冥王梅二為師,學了一身硬功夫,鐵骨錚錚,頂天立地。

    王閒時常和沐英還有前來投軍的優秀工匠一起討論關於攻城器械方面的問題,並且親自執筆繪製草圖,關於器械的問題,王閒已經考慮很久了,要說火炮,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投入使用了,拋石機、沖車等等更是早已有之,自己又不是搞化學的,對歷朝歷代具體的器械尤其是火器的發展也沒有做過什麼深入的研究,唯一的依仗,還是從網絡小說裡看來的那點東西。

    曾經有一部小說中說到了火藥的原料配比,應該是74.84%的硝、11.84%的硫和11.32%的碳,王閒生怕作者瞎掰,倒還真請教了一下化學專業的同學,一問之下,的確是這樣,非常簡單的配方,不過這可是經過無數次的實驗之後得出的最簡單有效的配方。

    在當時其實的確是有火炮的,但是配方並不科學,雜七雜八的一大堆,並不的其法,所以導致火炮的威力極其有限,再加上製作火炮的成本高昂,攜帶運輸起來又極不方便,就連操作也是十分困難,一不小心就是炸膛,炮彈別說是轟到敵軍那面了,連炮筒都飛不出去,直接在原地轟隆一聲,先把自己人給干翻了,因著這些原因,其實很少有人願意用火炮。

    王閒大喜,沒想到自己這點膚淺的知識還真能用得上,當即向朱元璋說明情況,弄來了幾樣在當時比較通用的攻城器械,實地觀摩了一番,一看之下,便是連連搖頭,太落後了太落後了,自己的學識不僅僅是用得上,簡直是大有作為啊!

    當天晚上就奮筆疾書,將自己所知道的能用得上的東西全部寫下來,其中就包括火藥的合理配比和拋石機的改良方法以及破城弩和火炮的製造原理和模型。這也多虧了王閒平日裡看的網絡小說,尤其是歷史軍事類的小說,裡面有很多介紹軍事器械的,王閒當時是沒怎麼深入研究,但是憑借記憶復原一些簡單的東西還是完全可以的。

    王閒的改革當然不是順風順水的,一看到那簡單的配方,就有人嘲笑了,人家都加入十七八種原料,你就放這三種,不是扯淡嗎?扯淡不扯淡,一試就知道,第一顆試驗品炸響的瞬間,所有人都是驚呆了,紛紛用看怪物的眼光來看王閒。

    可不管怎麼樣,打響了第一炮,王閒的威望就徹底的建立起來了,然後就是改革拋石機,很簡單,運用槓桿原理,再裝上一根彈簧,一下就將射程提高了數十米,這也就意味著,兩軍對陣,你能打得到別人,別人卻只能乾著急,打不到你。王閒甚至還想過,到時候就看對面是誰了,高興的話就拋拋石頭算了,不高興就給你拋火球,拋炸彈,實在不行,就給你拋屍體,讓你全城染上瘟疫,看你投降不投降,當然了,這些都只是想想而已,還要看具體情況而定。

    為了改造火炮,王閒可拆了不少當時的現成火炮,那可都是花大價錢搞來的,被王閒三下兩下就給搞壞了,朱元璋心裡那個疼啊,不過也不好說什麼,畢竟錢是人家自己而,而且萬一真的能搞出東西來呢?

    王閒沒有讓朱元璋失望,王閒拆卸火炮只是為了搞清原理,看看能做多大程度的改良,最後經由王閒改造的火炮就是兩個輪子,架起一個炮膛,輕便的多了,而且行軍之時,直接推著跑,也很方便,與此同時,在炮筒上加了一個簡單的瞄準裝置,底部加一個底座,這樣就會避免巨大的後坐力造成的炮身搖晃導致落點不准,將火炮架的穩穩的,一打一個准,換句話說,就是炮台!

    至於這破城弩,是從六道的小說《唐寅在異界》裡面看來的,體型龐大,足有一米多高,兩三米長,光是一個弩弦就有一指粗細,當時就把眾人給看傻了,搞什麼啊,這弩弦能拉開?王閒淡笑一聲,靠人力當然拉不開了,可咱不是有馬嗎?套上四匹馬,看能不能拉開!眾人恍然大悟,高!實在是高!連馬都算進去了!

    其實王閒也知道,人家明朝的火器是非常發達了,朱元璋手下有個神機營,每一營五千人,配備霹靂炮三千六百桿、大連珠炮二百桿、手把銃四百桿,這是何等豪華的裝備啊,就拿沐英來說,後來當上了雲南王,玩火器就很有一套,只不過王閒沒那個水平,也沒那個精力,真到那個時候再說吧,反正現在這點東西已經夠了,畢竟,原本的歷史上沒有自己的這些小改造,人家朱元璋還不是把天下打下來了,自己只能稍微小小的催化一下,搞得動靜太大,原本要半年才能打下一座城,你一炮就解決了,那還得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