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章 關於意識的實驗 文 / 世如
第四十章關於意識的實驗
「如果夢中的意識可以影響現實的行為,那現實的行為反過來可不可以影響夢境呢?」
賈寶玉開始對這個問題猜想起來,這樣的聯想馬上讓他回到那個曾經纏繞在他心中的疑問上來,如果夢能夠改變人的行為,那只要給夢裡創造一個想要的情景,那會不會就可以讓人的大腦產生出希望的結果?
如果可以的話,就要先從如何去造我們想要的夢著手。可是夢如何才被製造出來?有什麼方法可以人為的製造一個夢境,或者有什麼儀器可以創造一個特定的夢?這是個很大的問題。
寶玉關掉了遊戲,開始上網搜索有關造夢的信息,在一大堆信息當中,有一部本世紀初拍攝的名叫《盜夢空間》的電影引起了他的興趣,那上面關於造夢的概念讓他感到非常有意思。
寶玉搜索了電影的相關資料,發現還是那種用膠片拍攝的平面電影,連3d的效果也沒達到,更不用說三維的了。但電影的畫質還算可以。寶玉還是看了關於電影的有關資料和影片的重放。
《盜夢空間》又名《奠基》。是那個時候大導演克裡斯托弗?諾蘭繼《蝙蝠俠:黑暗騎士》後再次帶來的驚喜,那部影片將帶觀眾遊走於夢境與現實之間,被定義為''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
影片講的是:影片主人公道姆?科布是一個經驗老道的竊賊。在人們精神最為脆弱的時候,他可以潛入別人夢中,竊取潛意識中有價值的信息和秘密。
在一次任務中,科布和他的同伴亞瑟,因科布的潛意識——科布的亡妻茉兒的阻擾,未能成功竊取僱主所需要的資料,從而面臨著兩天之內被殺的危險。
為了保命,他們的另外一個同伴把他們出賣給了之前他們竊取夢境的對象——齋籐,齋籐找到科布和亞瑟,希望他們能夠為自己服務,也就是找到全球壟斷巨頭的兒子費捨爾,在費捨爾的頭腦中植入遣散公司的意念,從而消滅自己的競爭對手,如果成功,將帶他回國。
由於科布迫切地想回家見自己的兒女,他答應了齋籐的請求,找到了「偽裝者」埃姆斯、「藥劑師」優素福、「造夢師」阿里阿德尼。買下了整個航空公司,讓費捨爾的私人飛機故障檢修,然後在費捨爾飛往洛杉磯的途中實施了這個計劃。
科布等一行六人將費捨帶入了事先造好的夢境,對費捨爾進行意念的培養,然而費捨爾先前曾受過防止在夢中被襲擊的專業訓練,於是在第一層夢境中,他們受到費捨爾潛意識保衛隊的猛烈攻擊,齋籐受傷。
但最後,成功地將遣散公司的意念植入費捨爾腦中,化解了費捨爾與其父親的矛盾。在這中間,科布又受到了愛妻茉兒的阻撓,使計劃幾乎失敗,但科布最終戰勝了自己,擺脫了自己頭腦中亡妻幻影的誘惑,堅強的度過了永遠迷失在夢裡的危險,並從潛意識的邊緣救出了迷失的齋籐。
影片中有一個情節讓寶玉非常關切,就是科布在教導他的新來的助手瑪拉如何造夢的細節,他通過一個和她腦部脈衝相連的儀器,共同進入到一個相同的夢境當中,並且在夢境裡隨意的改變裡面的物體和環境,那種隨心所欲、超越現實的改動,讓寶玉開始心中一震。
幾十年前的人們,就已經有了這樣的構思,這不得不說是奇跡。雖然只是一部藝術作品,但誰又能說在現在的今天,不能夠將電影變成現實?
還有一個情節讓寶玉也有興趣,那就是電影中所描述的是,人在夢中的時間,八小時相當於人在現實中的一個小時,也說是說人在做夢時做八個小時的事情,而他只相當於睡了一個小時的夢。如果可能的話,這樣的時間差,不知道可以讓人做多少有益的事情,想想都讓人興奮。
關於人的意識和潛意識,寶玉又搜索了網絡上的信息,那些信息或者介紹,都是一些關於意識的概念性的東西,而且對於意識的定義也只有一些模糊的理念,讓人看得艱瀉難懂,讓他不得不放棄想在網絡上尋找答案的想法,他也知道,一些研究機構分析的結果和數據,是不會輕易的放在網絡上讓人查閱的。
但既然有了突破的方向,寶玉說什麼也會緊緊地抓住,知道人的意識和潛意識可以改變夢境的形成,並且是構成夢境的主要因素,那就來開始研究人的潛意識吧,沒有太多的信息,就自己來做實驗,做關於意識的實驗。
昨天已經有了做夢和現實的聯繫的經驗,寶玉想還是從訓練自己的大腦接受不斷重複的刺激開始,看看能不能夠再讓自己從做夢的過程中來提升現實的能力。要想有不同的感覺,寶玉決定從另外的項目上來進行新的體念。要想讓自己和從前有一個明顯的比較,寶玉選擇了一項自己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的體育項目來進行實驗--「網球」。
如果可以通過遊戲和做夢讓自己的網球技術在現實中得到很好的體念,那就說明對於夢境的利用可以讓人的能力有提高,以後人如果想要學習東西就不用那麼辛苦了,只要睡上一覺,就能夠掌握想學的知識,那該有多好。
人類學習知識的途徑,幾千年來一直都是看、聽、讀、寫,就算後來發明了計算器、電腦,也只是方便了人們學習的條件,增加學習的趣味和方法而已,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原來人類攝入知識的路徑,那就是用眼和用耳,除此之外,沒有第三個途徑。
你可以說你用的是腦,但準確的說你是在用腦子來記憶你所聽到和看到的知識,並對這些聽到和看到的知識進行分類、整理和理解消化,大腦並不是知識的途徑,學習的途徑就是聽和看。
這樣的學習注定了知識得靠一點點的積累,才能夠成為有系統、有結構的有用知識,也就是說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才能掌握得了有用的才能,所以我們要讀小學、中學、大學,有些領域還要求我們讀碩士不、博士甚至於院士,才能有所成就,這實在是消耗了我們太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