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獨狼突擊隊

正文 第一次長沙戰役 文 / 洛夫斯基

    第一次長沙戰役(又稱為「第一次長沙會戰」、「湘北會戰」,日本稱「湘贛會戰」),指1939年(民國28年)9月至10月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第九戰區部隊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區對日本軍隊進行的防禦戰役。這次戰役是繼「二戰」歐洲大戰爆發後日軍對中國正面戰場的第一次大攻勢。

    日本為達到對國民政府誘降和軍事打擊,集中10萬兵力從贛北、鄂南、湘北三個方向向長沙發起了進攻。第9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岳(1939年10月1日被正式任命為司令長官)為保衛長沙,採取以湘北為防禦重點,「後退決戰」、「爭取外翼」的作戰方針,調動了30多個師和3個挺進縱隊,共約24萬多人參加此次戰役。至10月9日,中**隊第195師恢復到進佔鹿角、新牆、楊林街之線,日軍陸續退回新牆河以北地區;至10月14日,雙方恢復戰前態勢。

    有兩個因素令日軍發動這次戰役,其一是納粹德國與蘇聯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另外日本關東軍剛剛在諾門罕戰役中被蘇聯紅軍擊敗,因此希望在中國發動大規模進攻以恢復士氣。結果中國獲勝。

    日軍作戰計劃:自從1938年10月,中國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日本侵略者不得不調整其侵華方針,對中國實行以政治誘降為主,以軍事打擊為輔的策略;同時放棄其速戰速決的軍事戰略,代之以持久戰,重新整備武力,等待時機,以期一舉解決中國事變。當時,在武漢外圍的中國守軍將近100個師,且對武漢形成了一種包圍態勢。長江以南是陳誠、薛岳指揮的第9戰區,有52個步兵師;長江以北為李宗仁指揮的第5戰區,有35個步兵師。日軍11軍司令岡村寧次指揮第11軍於1939年春夏之間相繼發動了南昌會戰和襄東會戰(即隨棗會戰)。經過這兩次作戰,日軍攻佔南昌並擊退第9戰區軍隊的反攻,獲得了武漢安全圈的東南屏障,並打開了通往長沙的通道;同時,打擊了第5戰區部隊,保住了漢水以東陣地,暫時緩解了江北的後顧之憂。8月底,日軍又把進攻矛頭指向了湖南。1939年9月1日,岡村寧次制定作戰方針:據判斷修水河當面中**為25個師「軍為了打擊敵軍繼續抗戰的意志,決定在9月中旬以後,開始奇襲攻擊,以期在最短期間內,捕捉敵第九戰區主力部隊,將其殲滅於湘贛北部平江及修水周圍地區。」為此,日軍計劃動員了3個師團2個旅團約10萬人的兵力。9月13日,日軍秘密部署完成,日軍第11軍的戰鬥指揮所進駐咸寧,岡村親臨指揮作戰。正式下達作戰命令。主要內容是:為隱蔽主攻方向,迷惑、牽制中**隊,第106師團於9月15日先開始進攻,由奉新以西突破守軍第1、第19集團軍陣地,進出至其側後,殲滅守軍於高安西北地區;第33師團由通城向麥市、渣津突進。打擊當地的中**第27、30集團軍。軍主力於9月23日拂曉發起進攻,其中第6師團由新牆鎮以西向汨水南高地正面突進;其左翼奈良支隊由楊林街以西向浯口、汨水北岸突進;其右翼上村支隊於9月23日拂曉在營田登陸;向汨羅江上游平江地區攻擊前進,這三支部隊協同殲滅該地區中國守軍第15集團軍。整個戰役預計20-30天,10月10日至15日返回原駐地。

    gmd軍的防禦部署:中國第9戰區所轄範圍主要是湖南及鄂南、贛省一部。戰區跨湘、鄂、贛三省邊區,東西以贛江、湘江為天然之境界,兩翼又各有一湖,東為鄱陽湖,西為洞庭湖,恰成為整齊對稱形之戰場。日軍大迂迴之戰法無從施展,只能進行正面作戰。而且在湘、鄂、贛三省相交的地區,群山縱橫,地形複雜。長沙以北的湘北地區,大多數也是山嶽地帶:湘北不僅多山,而且多水。以粵漢鐵路為分界由北向南劃一直線,其左側有洞庭湖及澧水、沅水、湘江三大河流,右側有新牆河、汨羅江、撈刀河、瀏陽河,從而形成天然的防線。這樣一種多山、多水的地形對部隊行動會產生較大影響,尤其不利於日軍的機械化部隊行動。第九戰區代理司令長官由薛岳認為,只要利用這些良好的地理條件,再加上正確的戰略戰術,完全有可能打退日軍的進攻,化被動為主動。戰區的作戰方案大體如下:敵似在9月中開始南犯,將以主力由湘北南趨長沙,於贛北、鄂南施行策應作戰。戰區擬予敵以嚴重之打擊而開第二期抗戰勝利之先河,決誘敵深入於長沙以北地區,將敵主力包圍殲滅之。贛北、鄂南方面,應擊破敵策應作戰之企圖,以保障主力方面之成功。薛岳將這一戰略部署的核心之點總結為八個字:後退決戰,爭取外翼。隨著大戰的臨近,薛岳也開始調兵遣將,部署兵力。當時,第9戰區共有21個軍又3個挺進縱隊,共52個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配屬4個軍(第4、第5、第99及新編第6軍)又1個師(第11師),總計25個軍63個師50萬人,投入作戰序列的部隊有21個軍49個師又3個挺進縱隊(實際參戰兵力為35個師又3個挺進縱隊30萬人)。至9月中旬,其兵力具體部署情況如下:第1集團軍第58、第60軍守備靖安、奉新以西張家山、麻下、會埠一線陣地;第19集團軍第32、第49軍守備蓮花山、馬形山以及錦江右岸陣地;第15集團軍以第52軍主力守備新牆河陣地,第79軍守備南江橋至麥市間陣地,第37軍守備湘陰以北湘江亙汨羅江右岸陣地;第27集團軍第20軍前出咸寧、崇陽地區,第73軍集結於渣津地區;第30集團軍第72、第78軍共4個師守備武寧以西蒲田橋、琵琶山一帶陣地;湘鄂贛邊區挺進軍位於通山、大冶、陽新地區;第4、第70、第74、第5、第99、新編第6軍和第11師共15個師為戰區總預備隊,分別集結於長沙以南、以東的湘潭、株洲、衡山、衡陽、瀏陽及贛北上高、宜豐、萬載等地。另外,防守洞庭湖與湘西方面的為第6戰區第20集團軍(轄第53、第54、第87軍等部),為了便於協同作戰,該集團軍配屬第9戰區指揮。第9戰區司令長官部位於長沙。

    贛北方面支作戰

    1939年9月14日,贛北的日軍第106師團中井良太郎部率先發動了牽制攻勢。在這個方向的華軍3個集團軍7個軍在前敵總司令羅卓英指揮下抵抗。

    羅卓英對高安方向的佈防是:滇軍第一集團軍第58軍守高郵市至祥符觀一線;第60軍守祥符觀至故縣線;19集團軍32軍(原晉軍)守錦江口至高郵市、錦江南岸線;東北軍49軍和中央軍第74軍控制上高附近。附近還有30集團軍(川軍)王陵基部2個軍。

    日軍於9月14日夜首先向駐會埠的第60軍第184師的陣地發起進攻。次日,便突破了第184師的陣地。日軍攻佔會埠後,第106師團兵分兩路:一路向陰山村、羅坊西進,一路則向渣村、水口甘南犯。一路由高安以東的大城、鼓樓鋪向第32軍陣地進犯。17日,南犯日軍先後佔領水口甘、樟樹嶺;西進之日軍則進佔羅坊、治城,隨後也轉向南犯。18日,日軍佔領了高安北部的村前街、斜橋和祥符觀,從三面完成了對高安的包圍,並與在會埠一線的日軍,形成了對第60軍和第58軍的包圍。在情勢十分危急之時,第60軍遂從前街衝出日軍尚未完成的包圍圈,向宜豐方向集結。第58軍則且戰且退,18日晚渡過錦江,向西往凌江口方向轉移,與在宜豐集結的第60軍從南到北形成一道新的防線。第32軍則棄守高安。19日,日軍佔領高安。薛岳得知高安失守後,嚴令第32軍奪回該地,同時派第74軍前往增援。

    20日,日軍第11軍命令第106師團在消滅高安附近之第9戰區守軍後,以一部掩護左側背,主力進入修水、三都附近,切斷第30集團軍和湘鄂贛邊區挺進軍的後路。據此,日軍第106師團即以佐枝支隊在奉新西南地區實行防禦作戰,以1個旅團開赴武寧,主力則在上富附近集結,準備西進。第32軍一部則乘機於21日乘夜北渡錦江,擊退日軍,並於22日收復高安。

    23日,日軍第l06師團主力開始向修水方向西進。25∼26日,日軍第106師團一部攻佔上富、橫橋、甘坊,另一部經九仙湯、沙窩裡突進至修水東南約30公里處的黃沙橋。展開對中國第30集團軍王陵基部的攻擊,30集團軍且戰且退。同時,羅卓英急調第60軍和第74軍對西犯的日軍分別進行堵截。繼而,雙方在上富、冶城、甘坊一帶展開了拉鋸戰。中**隊以攻為守,調集幾個師的兵力向甘坊一帶反擊,以達到消耗該部日軍兵力,阻滯其西進鄂南、呼應湘北的目的。25日至27日,第184師由南向甘坊攻擊,第15師在甘坊西與敵戰鬥,第183師在甘坊西北的九仙湯、劉莊一帶與日軍激戰。這3個師的攻勢遇到頑強抵抗,未能收復甘坊,但也拖住了日第106師團不能遠行。薛岳想再創一次萬家嶺大捷,吃掉這個當時險遭全軍覆滅的日軍特設師團,遂令羅卓英增調第72軍和第74軍的第57師,連同第183、第184師,將日第106師團包圍於甘坊。但是,該師團居然於10月3日衝出重重包圍,並繼續西進攻下大瑕街、石街,達到預定的贛北西行最遠點。這時,主戰場的日軍已經開始後撤,106師團牽制贛北**的任務已經完成,5日,薛岳再次電令羅卓英、高蔭槐、王陵基督飭所部,務必將日第106師團全殲。結果,當中**隊發起進攻時,該師團以反突擊衝出中**隊的重重包圍,撤回武寧據守,贛北作戰至此結束。

    鄂南方面支作戰

    9月21∼22日,集結於湖北通城的日軍第33師團,在師團長甘粕重太郎中將指揮下,在鄂南發起攻勢。其目的是從東邊避開gmd軍隊沿新牆河、汨羅江設置的兩道防線,在平江地區與湘北日軍主力夾擊部署在新牆河、汨羅江防線的gmd第15集團軍。日軍第33師團是1939年2月才在日本仙台編成的警備專用三單位制師團,第9戰區對鄂南方向進行防禦的是楊森的第27集團軍。日軍第33師團由通城南犯後,首先以一部兵力向第79軍正面陣地南江橋進行佯攻,同時,另以一部兵力準備繞過幕阜山東側,經白沙嶺向長壽街推進。楊森很快判明日軍是企圖切斷第79軍退路,然後加以包圍殲滅。他立即向薛岳報告,同時急令通城以南的第20軍由西向東側擊日軍。薛岳接到報告後十分震驚。這股日軍若是與湘北日軍會合,那麼部署在新牆河、汨羅江防線的第15集團軍就會受到夾擊,後果不堪設想。於是,他急忙調第8軍前往增援,同時命令湘鄂贛邊區游擊總指揮樊崧甫,以大湖山、九宮山方面的部隊由南向北尾擊和由東向西側擊敵人,對日軍構成南北夾擊和包圍的態勢。

    22日,日軍佔領麥市西北的高沖、塘湖市、鯉港;23日,又圍攻麥市。第79軍第140師因傷亡過重,撤出麥市,隨後,在麥市以南地區與趕來增援的第20軍第134師並肩戰鬥,繼續阻敵南下。日軍在攻佔麥市、桃樹港後,繼續向南攻擊前進。第20軍第133師在苦竹嶺、南樓嶺、葛斗山一帶設防。但因兵力單薄,在日軍的進攻下被迫撤走。次日,第140師1個團經過反攻,奪回南樓嶺、葛斗山兩高地。日軍第33師團被阻止於大白段、雞籠山、磐石、箭頭、麥市之間,不能前進。乃改向苦竹嶺攻擊,然後進入修水縣之桃樹港,向長壽街方向前進。途中又遭到第20軍第133、第134師在白沙嶺堵擊,第79軍第82師及第98師在右側面的側擊,到桃樹港時,又被第140師側擊,傷亡較大,進展緩慢。30日,日軍第33師團攻佔朱溪廠,主力進入長壽街、龍門廠、獻鍾一帶,在獻鍾以西三眼橋與奈良支隊先頭部隊會合。日軍兩條戰線聯成一線,但預計包圍的中**隊15集團軍已經後撤。2日,第33師團開始後撤。後經渣津東攻修水策應第106師團撤退。第79、第8、第20軍及第30集團軍互相配合,多次對撤退的日軍進行截擊、夾擊。10日,撤退的日軍退回通山、通城一帶原防地。

    湘北方面主作戰

    第一次長沙會戰在湘北主戰場打響的時間是9月18日。日軍投入進攻的部隊是第6師團、奈良支隊和上村支隊約5萬人,向新塘河以北的中**前沿陣地發起攻擊。在湘北方面擔任守備的gmd軍隊是由關麟征指揮的第15集團軍。其部署是:第52軍扼守第一道防線,即新牆河防線,配置在右起楊林街、左至洞庭湖東岸的九馬嘴一帶;第37軍守備湘陰以北至洞庭湖東岸的江岸;第73軍控制著汨羅江地區,構成第二道防線。

    日軍在攻下第52軍兩處警戒陣地的同時,也攻佔了第52軍在新牆河北岸下燕安、馬家院等前進陣地的重要據點。第52軍部隊被迫撤退到新牆河南岸。關麟征在接到第52軍在新牆河北岸全部警戒陣地和前進陣地失陷的報告後,立即命令第37軍除留下1個師守備營田外,余皆調至新牆河南岸,協同第52軍守備新牆河南岸陣地。第37軍原防線交給前來增援的第70軍守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