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 驚世東坡判案傳奇

正文 第二十五章 出人意表 文 / 麥田行者

    潤林卻不為所動,續道:「大人面前,小的不敢誑論。日間,淨安大師已跟蘇大人講過了錢家寶藏的故事。還提到二十年前,杭州府有人尋得寶藏。大人可知此人是誰?」

    蘇軾早已猜到,卻道:「願聞其詳。」

    潤林朗聲:「便是家父。」眾人本來早知道這一節,但戚潤林親口在蘇軾面前說出來,還是吃了一驚,一時都不知道潤林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蘇軾仔細打量起戚潤林,心中暗道:此人確是不簡單啊。

    潤林對眾人的反應似乎很滿意,道:「二十年前,正是家父在山中採藥時,無意間撞破了這個天大的秘密。拜上天所賜,我家也自此發跡,有了今日這般光景。」眾人一聲不響,凝視著戚潤林。

    「不過,幾十年來,家父口風很嚴。從未向任何人吐露過關於寶藏的隻言片語。即便是對我們兄弟倆,也從未吐露過半個字。想來,家父是怕我們知道了秘密,招惹殺身之禍。不過,昨晚家父卻不得不將這個秘密吐露給了我們兄弟。」

    淨安擔憂地問道:「令尊是老衲的故友,戚老先生偶染貴恙嗎?」

    潤林黯然道:「昨夜,家父仙逝而去,臨終前將這個寶藏的秘密交給了我。大人請看,這本經書就是尋找寶藏的關鍵所在。」從懷中取出經書,「寶藏就藏在這其中,只要解開經書之謎就能找到寶藏。」

    眾目齊盯著經書,神色各有不同,有的疑惑、有的垂涎、有的憤怒、有的淡然。

    潤林又道:「家父原本將這經書留下來,是要我們兄弟倆繼承這寶藏。不過在下也想過,這寶藏本非我家之物,能偶遇已是極難得的緣分。要想永遠佔有卻是不妥,何況我們家也並不缺錢,家父勤苦半生,為我兄弟倆置下偌大的家業。只要勤守這份家業,我兄弟倆也溫飽有餘。人再富有,吃的不過是一碗飯,睡的不過是一張床。古人云: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這寶藏對我兄弟只怕也並非有什麼好處,說不得,到最後還會招致殺身之禍。所以今日蘇大人在場,眾位朋友做個見證。我兄弟倆要將這寶藏全部捐獻給府衙。蘇大人,請收下經書。」

    所有人都大吃一驚,料不到潤林竟然會捐獻寶藏。

    蘇軾也是一怔,隨後讚道:「賢侄少年,竟然深明大義,實在是難能可貴。好,我便代表府衙受領。這寶藏本是從百姓中搜刮而來,我定妥善處置這些寶藏,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潤林笑道:「那就是最好了。了此心願,我們兄弟倆也少了一個大負擔。」

    淨安雙掌合十:「阿彌陀佛,近百年來,為這寶藏而死的人不計其數,卻沒有一人有戚公子這般胸襟。公子年少便頗有慧根,能看淡名利,將來必有一番大作為。戚老施主在九泉之下也會倍感欣慰。」

    眾人見事已至此,雖然心裡極不情願,不過面子上不甘落後,紛紛表示此舉最妥。對潤林的大義也是極盡讚許之能事。潤林自是談笑自若,寶山卻一直陰著臉,一句不說。

    打道回府,眾人沿著來路返回法緣寺,心中各有滋味,除了潤林誰也沒想到結果竟是如此。一眾人來到木板橋處,準備過橋,此時天上突然落起了雨點,毛毛細雨雖不大,卻把帶來的幾隻燈籠中的燭火全澆滅了。夜空中本來烏雲沉沉,暗無星光,此時四下更是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眾人登時有些慌亂。

    漆黑中蘇軾喊道:「大家不要亂動。此處離法緣寺已不遠。過了前面的木橋,就是石板路了,沿路就可回到寺中。」

    一個聲音道:「這橋面濕滑,長滿綠苔,沒有燭火可不好過。腳下一不留神踩空,就要跌下山澗。」是金昌的聲音。

    蘇軾吩咐道:「祥叔,你尋一下木橋的方位。」

    蘇祥應聲。伸手在四周摸了一遍,觸到一支樹枝,折了下來,用來探路。腦中依稀記得剛才燭火熄滅時,橋的方位。用樹枝不停點探。少頃,終於找到木橋所在,喊道:「少爺,木橋找到了。在這裡。」

    蘇軾又命眾人手拉手,小心往橋邊移去。泥路雖濕滑,但是眾人攜手,互相攙扶,走得又謹慎,終於到了橋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