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得真相志存高遠(二) 文 / 七天之樹
木氏說:「記得。」
伊百川說:「那鄭宮主對我說道:『我知你與那昌百山是世代至交,那逆賊受到魔王蠱惑,心魔大熾,竟然陣前通敵,公然叛國。當時邪惡三護法本來皆已重傷,漸漸抵我們不住,就要魔力崩潰,突然他以玄力催動開陽劍法,邪氣大盛,突然反水,致這次行動前功盡棄,要不是如此,敵人焉能逃離,我部鬥士個個義憤填膺,紛紛劍指逆賊,又是一場大戰,這逆賊堪堪與我部下斗平,我施展擒龍手手到擒來。咳……咳……慚愧慚愧,我如此擒他不是光明行徑,卻也是無奈之極。待到擒他之後,本想審問明白,這狗東西或許自知難逃法責,趁我不備,跳下深不見底的虎跳峽,真是罪有應得。』」木氏哭得更加傷心,昌亞也是驚得眼也直了,想哭卻哭不出聲,他萬萬想不到自己的父親竟是叛賊,畏罪自殺,他的開陽劍法用在了對付人族。此時太陽高高昇起,照在灌木叢中,昌亞如坐火盆。伊傛輕輕搖晃一下他的肩膀,撫摸著他的背。同他一起難受,只盼自己父親再也不要說下去。
那邊伊百川說道:「弟妹勿怪,要不是你問起,我也不想學出這一段難聽之極的話來。只是亞兒,武功……武功自是不能學了,這『早行禮』還是讓他去做的,這也不違背上頭命令,弟妹你意下如何?」
「這個,這個族規,自是聽伯伯的安排,只盼我孩兒他……他能有緣改變自己的……自己的命運。」木氏道,「可是今晚,今晚卻叫我如何對他說明。嗚……嗚!」說畢,傷心情急之下,哭出聲來。
昌亞聽到母親哭聲,完全忘記自己所處何地,流出淚來,口中不自禁地說道:「媽……媽媽!我……我們……」伊傛想阻止,哪裡還來得及。索性牽了昌亞的手走出灌木叢,喊了一聲爹,又叫了一聲嬸娘。
伊百川喝一聲:「小兒不乖。」訓斥女兒怎麼躲在背後偷聽。伊傛把自己和昌亞**迷路的過程說了一遍。伊百川跺足歎道:「天意如此,想避也是不能夠。」
木氏早已摟過兒子,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雙手顫抖著替兒子揩去淚水,自己也早已是涕淚漣漣。「兒啊!媽媽好生對你不起,隱瞞了你一十五年,只是你爹……你爹……」泣不成聲,說不出話來。
昌亞跪在木氏跟前,哭道:「媽,我會尋到我爹的遺骸,不管他是惡人也好,善人也罷,我一定讓他回家。如果我爹是惡人,孩兒當謹記他的過錯,不再走他的路,如果他是好人,我定當讓事實大白於天下。」說罷,緊握雙拳,再也不發一語,山風吹來,頭髮飄飄,伊傛看到他英俊的臉龐一陣發白,眼睛雖被擋住,卻知道此時他眼中定是盛滿了堅定和無奈。
這邊,伊百川拉住女兒,剛想對女兒說:「你武功修習好了,要好好照顧亞兒。」聽得昌亞如此說,和木氏互相望一眼,兩人均想:昌家已經被禁武,原本這樣也好,讓昌亞做一個與世無爭的普通人,快樂一生,平安一世。不想昌亞說出這一番話來,這如何是好,怎麼想法與他說明。想到昌亞從今往後將有一番風風雨雨,不禁為他的前途擔憂。
等他娘倆情緒稍好,伊百川咳嗽一聲,溫言說道:「亞兒,今日是你和傛兒的生日,時候不早,伯母已經準備好飯菜了,你扶好你娘,我們這就下山。」
離開折鷹崖,下得父山,就到了籐橋,走過亭橋,就到了母山,橋頭便是「連理亭」,木氏止步駐足,淚盈盈地望著亭柱上的亭聯,那亭聯上下是:
紅楓情布父母山,
鐵鏈緊鎖連理枝。
這連理枝說的就是兩山纏繞的古籐。木氏心裡苦痛怨恨:古籐相纏,又用鐵鏈緊鎖,可說是萬世相愛,永不分離。要說人間至愛至情,又有誰能比得過這父山和母山的情深意重。百山啊百山,你一去十一年,你號曰百山,你……你……你又如何與這小小的父山母山相比?父山母山情比金堅,萬年同心,你百山卻……卻怎地……想到此,眼淚撲簌簌流過臉頰,滴濕了衣襟。
昌亞伊傛兩人正要上前勸解,伊百川使一使眼色制止。不如讓她痛痛快快地哭出來也好。十年的苦熬,還不知何時才有盡頭,雖說木氏心中尚存有一絲絲僥倖,苦望丈夫那虎跳峽那縱身一跳有奇跡,可是,可是那奇跡在哪,其實心中早已確定丈夫死了,死後又禍及自己和兒子,木氏心情複雜了十年,苦痛怨恨了十年,盼丈夫不死,終有一天百山能回來親自向自己說明情形,可是他卻甘願做魔王的走狗,可總是希望他能說出另一番曲折情由,辨白自己的清白,又怨恨丈夫的無情,離開後便杳無音訊,怨恨自己是婦道人家,不能追隨他找尋他。
如此一頓飯的功夫,木氏漸漸平靜,回轉身來。一行人下山,到得伊家。湯夫人嗔怪丈夫去得太久,一眼瞥見木氏眼睛紅腫,又見昌亞臉繃得緊緊,就在後堂輕輕問伊百川:「川哥,這是……」伊百川把今天的事說了一遍,兩人一陣歎息。原來湯夫人今日叫伊百川去廟裡為伊傛求籤。伊百川歎氣說:「我百山兄弟和我親如兄弟,他留下這弱母子,當年他和他的義兄失蹤之後,我把這弱母子從紫金帝都接回來已經整整十年。如今亞兒他人小志氣高,夫人你看,這小亞雙目靈動,真真是一棵好苗,卻不能有好的發展,真真是可悲可惜。」你說這伊百川為什麼希望昌亞有好的發展,原來昌百山當年被推舉為鎮長,倉促間被傳去虎鬥關阻敵,那虎鬥關離家萬里,此一去沒有一年兩年如何能夠回轉,便向鎮的人們說明,把鎮長一職由伊百川擔當,伊百川品德武功不在百山之下,這暫代一職也深得大家擁護。伊百川能把這一職給回給昌亞,所以希望昌亞有好的發展,可是這一希望不是泡影又是什麼。這湯夫人名叫曼紅,聰明伶俐,這時聽丈夫連說兩個「真真」,笑一下,撲到丈夫耳邊輕語一陣,說得伊百川不住點頭微笑。
席間,伊湯夫妻熱情更甚,伊百川又問起:「小亞,這些日子在學校學了什麼?」
昌亞說:「黃先生說了,近期
母藻河飛魚繁殖,教我們用繩箭捕飛魚,讓我們有多餘的送去給石溝的獠人。」
伊百川說:「很好,石溝的獠人不和暗無天日溝的獠人一樣,我們助人為本那是應該,嗯。那又念了什麼書?」昌亞一一說來,是聖人教導之書,還說學會捕飛魚之後就要學習經理。
伊百川微笑點頭,說道:「這經理可是大有作用,凡是我小昌鎮之人都要懂得理為治世之道,無理則世無序,小亞,你讀了之後一定要用以理律己,要去除那心急焦躁。」
昌亞站起為伊百川和湯夫人各倒一杯酒,忽然跪倒在地,說:「多謝伯父伯母教導,不敢忘記,小亞一定銘記於心,不做那無禮無識之人。就算將來一無所成,也必要兢兢業業、坦坦蕩蕩、無愧於心。」湯夫人望了丈夫一眼,見伊百川眼中有些許淚光,知道丈夫半生為小昌鎮操勞,只願家鄉和平興旺,便是最大心願,由此一心創辦堂和武堂,只望小昌鎮弟子個個能能武,謙和恭馴,外不畏魔人的凶殘,內可以抱團友好。偏生他世兄昌百山出此大事,培育了鎮中百千好弟子,卻唯一不能培育世交兄弟的兒子,成為十幾年來最大的遺憾。丈夫與她談及此,眼見昌亞漸漸長大,卻不能成材,每每皆是一聲歎息。湯夫人見昌亞玲瓏乖巧,加上膝下無兒,更是喜歡,和伊百川一般,都把昌亞當作兒子看待,忙牽起昌亞,按回座位,說道:「小亞真懂事,好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