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一章 贗品(3) 文 / 木易成冰(書坊)
「一千五萬!」
「一千八萬!」
「兩千萬!」
······
「一億!」
葉雲木呆呆的看著一個穿著黑色西裝的男買走了所謂書聖印鑒。
榮光最後還是找了向浩然。不過他們不能單純憑借葉雲的一面之詞,就召回印鑒,那樣就是欲蓋彌章了。向浩然囑咐一個向家的手下也在現場競拍,希望以人不知鬼不覺的方式先將印鑒收回仔細查看,如果是真以後自然不愁交易,如果是贗就絕對不能讓其毀掉向家的信譽。
卻不想半殺出一個程咬金。這個西裝男在價格達到了七千萬時,直接報了一個一億的報價,壓倒在場的其他人抱走了交易。向浩然這邊一下拿不出一億的流動資金,只能看著別人買走印鑒。
最重要的是,向家從未保證是這件是王羲之印鑒,買家真的有什麼問題也是自己打了眼。不能強行把錯歸結到向家身上。
「葉雲,你說說你是怎麼看出那枚印鑒問題的。大家都不敢相信出現王羲之真跡,但也沒看出什麼瑕疵。」
交易會結束後,向浩然、榮光、宋逸、榮成和宋明和葉雲留在同一個工作間內,向浩然終於有機會提出在心中困擾許久的問題。
因為榮光的提醒在後期價格飛昇放棄競拍的榮成與宋明,也一臉期待著葉雲的解答。雖然一億的成交價已經超過他們的承受能力,但是對葉雲判定假貨的原因還是很有興趣的。
葉雲早在心中想好對策,這時被眾人灼灼目光看著也能從容不迫。
「這個是我在看印鑒的時候發覺有很細微的沁色變化。千年時間,一般物質都可進入玉器肌理。這個印鑒玉表面不透光,有白色水沁,估計是地下千年才有可能。但是仔細看就能看見略裡面的沁色泛著朦朧藍綠盈光,只有淨水幾年內才可在玉器表面形成這種澄潭水現象。」
看著現場的人都陷入了若有所思的狀態,葉雲繼續將結果與理論結合找出自己判斷的理由。
「由於封門青本身的淡青色,會讓人以為那個沁色是玉石本身視覺效果所致或是其他沁物。但光的朦朧又要說到薄霧沁,沁入之物剛入玉皮,時間只有年之餘。這也排除了其他沁物造成的可能。我推斷這是新玉置於古玉之中才有了現在這枚印鑒。」
「那向家已用一些儀器檢測,為什麼看不出這種合成玉?」
下面眾人一番煥然大悟的樣,如果葉雲說的現象存在,這個印鑒可能真有些問題。不過向浩然的問題也說出來大家的心聲。
「折射儀,偏光鏡這些儀器對大多數造假的確很有作用。不過我估計新、古兩玉都是封門青才不能檢測出來。不過我說的這些玉上的小細節,恐怕很少人見到印鑒會去仔細研究。人們一看到王羲之真跡,估計大家琢磨的都是印鑒上的書法。這個我不得不說,雕刻者有書法造詣,印鑒雕刻足以以假亂真。」
「是啊。看玉還是要眼力,但看到這個印鑒估計大家都只會研究印鑒的書法了。想不到葉雲你如此觀察入微。」
葉雲在心裡苦笑,要不是事先知道印鑒有兩個年齡,她也是如何看不出真假的。不過面上還是要保持一種謙虛和歡喜的樣,嘴上說著因為好奇而多加觀看才發現問題的細節。
於此同時買走印鑒的西裝男正對一個魁梧男人匯報者。
「越恆,你做的很好。這次我們也許就可以研究出清代就已經失傳的玉嵌技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