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2章 :燎原之火 文 / 徐奇葩
鐵木耳在尉遲肖的「授意」下按照他的意思書寫了告全國書,以蒙古帝國大汗的名義要求所有蒙古勢力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兩國罷兵,其實就是委婉的表示如今大都已經被宋國佔領而且大汗和宰相已經落入宋國人手裡,現在大汗都被人家攥在手裡你們看著辦,如果繼續和宋國對抗那就是違背大汗的旨意至大汗的身死於不顧,如果還要保存對大汗的大義那就爽快點就近向宋**隊投降。
尉遲肖拿著這紙詔書後,讓人謄抄了數百份全部蓋上蒙古大汗大印,然後由傳令兵分發到各地戰區,首先就是給身在滄州的大宋帝國皇帝傳信,告訴他第一階段的戰事已經順利結束了,順利拿下大都和上都等蒙古重要據點,蒙古大汗和宰相等一干眾將全部都被宋軍俘獲,現在就是請示皇帝如何處置大汗和蒙古權貴。
趙是得到消息後大喜隨即在滄州對外昭告天下,在英勇的大宋帝國和聯軍勇士的捨生忘死的奮戰下,歷經十天順利拿下大都和上都等蒙古帝國首都周邊地區,並且活捉了蒙古大汗宰相和全部蒙古權貴順利完成大宋帝國國防部部署的第一階段戰事,為解放全國被異族入侵奴役的中華人民開啟了新的篇章,相信只要全國人民不遺餘力的支持帝**人的解放事業勝利的那一天將不會太遙遠。
在與此同時大宋帝國對還在垂死掙扎的蒙古殘餘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們按照蒙古大汗的旨意立即放下武器聽從蒙古大汗鐵木耳詔書旨意全部就近向宋軍投降,否則將要面對宋軍的鐵血打擊,所有參與阻礙大宋帝國收復故土的地方勢力將全部殺無赦。
其實早在大宋帝國皇帝的旗幟自從在滄州豎立起來以後宋國的輿論系統就迅速在長江兩岸和黃河兩岸發起了輿論戰,經過前幾年洪門發展的地下組織在向蒙控區內的當地官員和世家進行不間斷滲透,在付出巨大的努力後終於在這一時刻發揮了作用。
只要這些地下報紙發放到周邊各地被壓迫的老百姓手裡,在報紙的鼓吹下把大宋帝國說的天花亂墜,只要大宋帝國復辟成功將會給底層百姓以各種優惠和減免稅賦等政策,把底層老百姓忽悠的激動不已,畢竟當年在宋國人和現在蒙古人執政後的生活水平實在是差異太大了,在族長的組織下紛紛拿起手裡簡陋的武器響應大宋皇帝的號召,自發的對自己所在區域內的蒙古權貴發起進攻,一些老百姓自發組成民兵配合宋國正規軍充當嚮導和物資運輸。
在大都的周邊雖然有當地百姓指引但是宋軍還是遇到了一些蒙古的頑固勢力殊死抵抗,畢竟燕雲十六州已經陷落數百年了,再說手裡掌握一些力量的蒙古人可不甘心就這麼成為階下囚,在關乎到自己利益面前王族大義根本就沒有人當回事。
出乎宋****人意料的是原來還在愁當地漢族百姓少沒有辦法徵調足夠的民壯來為軍隊服務的時候,很多參與起義的都是生活在最底層的遼人、金人和韃靼人,他們不屬於蒙古人又不屬於色目人在蒙古的四等劃分中只是比漢人要高一點,但是他們身份特殊沒有自己的土地和牛羊又不允許像漢人那樣可以流轉到各地尋找合適的生活只能在蒙古人給他們劃定的區域內生活,只能充當一二等種族的家奴這些人始終處於壓迫的階層又沒有自己的土地,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就是為蒙古人放牧然後從蒙古人那裡獲得一點點施捨。
在看到宋**隊來了後又大肆宣傳只要抵抗蒙古統治就會得到宋國認可就可以擁有自己的土地和牛羊,得知只要擁護宋國政府就可以被認定為宋國人將來將會分得自己家的土地和種子而且稅賦減半,既然宋國能夠給予如此好的政策反正他們現在也是一無所有與其空著肚子餓死不如跟隨宋國人拼一把****娘的。
就這麼原本這些作為蒙古帝國基石的這些雜種人也都站到宋國這一邊了,很快保定、河間、永平等地蒙古人相繼向宋**隊投降,這些地方武裝在宋軍接手後全部解散由願意忠於宋國的民間武裝組織成為防衛力量。
在得到鐵木耳的投降詔書後宋軍順著黃河一路向西接連勸降和武力威懾的雙管齊下濟南府、東昌府、大名府和開封府等地,這些周邊原來駐軍由於屢次東征日本都被抽調早已經是兵力空虛,當地官員在看到鐵木耳的投降詔書後索性就放棄抵抗,直接就交出自己的屬地反正只要州縣和平解放宋軍就不會難為他們。
事實也確實如此只要途徑地區的蒙古官員老老實實的接受招降宋軍自然是樂的清閒,進城後招募漢族百姓和願意效忠宋國政府的各族百姓組建親宋的治安隊,抄掉蒙古權貴的家產和糧食分發給窮苦老百姓,由於趙是刻意讓進攻內地都是清一色的宋國士兵,聯軍士兵的軍紀根本就談不上軍紀,再加上宋軍會說官話再加上軍紀嚴明,只要軍官不下令他們就不會禍禍老百姓,所以從來不為難窮苦百姓這麼一來就獲得了底層百姓的信任逐漸開始有人加入宋**隊,還有一個原因是宋軍能夠提供足夠的糧食和餉銀。
自從中華大地陷入蒙古人的鐵蹄下之後,處在底層的老百姓生活可謂異常艱苦,對他們來說能夠吃飽一頓飯就已經是非常奢侈的願望跟別提還有軍餉可以拿,所以就憑借這一點很多原來蒙控區的老百姓就想著辦法逃出來加入宋軍,甚至一度就連蒙古人掌握的軍隊在得到宋**隊不但能吃飽還有葷食,最可觀的是宋軍的餉銀比他們的長官都要多。
雖然這些投奔過來的人參軍後不可能直接就拿著武器上戰場但是宋軍需要轉戰戰場就需要運輸物資的民壯和站崗警戒的衛兵,以及用來肉搏戰的刀斧手和工匠,這些勞力正好被分佈到這些營中。
趙是命令讓丁謙率領五萬宋軍沿著黃河北岸一路向西進發,黃河內還有一支內河艦隊隨行,原本準備幫著火力支援和物資運輸,結果當丁謙率領著軍隊從濟南到鄭州再到大同附近的時候已經擁兵三十萬了,搞得丁謙頭疼不已這麼多人糧食補給成了他面對最大的難題。
沒辦法只得接連催促設在威海的後勤補給中轉站派出船隻運來糧食的同時把這三十萬人裡面的老弱病殘給運回去,這麼多人如果全部投入到戰場上聲勢雖然浩大如果遇到挫折將會引發大面積災難,由於丁謙為人比較樸實寧願兵力少一點也不願意帶著這些老弱外出作戰現在可好他手下的那五萬宋軍現在成了為這數十萬百姓維護治安了。
山西的守將叫肖乃台,在這個時代可謂不是一般的人物,在他的治下山西算是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山西總督一人身兼軍政兩把抓兩手都很硬,和別人不同的是人家都在自己的首府辦公而他卻在山西的太原辦公,按照他的話說如果太原淪陷了那麼山西也就不存在繼續抵抗下去的必要了,所以這個時代的山西可以說是一個另類,別的地方百姓怨聲載道他這裡卻政令清明。
丁謙在被數十萬百姓的拖累下不敢輕易對大同開戰只得一邊在晉中休整一邊派出使者前去太原面見肖乃台,把鐵木耳和伯顏的書信轉交給他告訴他天下大勢已經勢不可謂,如果肖乃台能夠歸順大宋丁謙以人格保證其家族的安全,如果不同意丁謙作為大宋帝國的將領必然會率領大軍征服整個山西,到時候生靈塗炭的責任將會由他肖乃台一人承擔。
肖乃台在見到丁謙的使者後看完書信也知道大勢已去了,就算自己不投降一味的堅守下去,以一省之力對抗整個大宋帝國無疑是螳臂當車,在打聽到丁謙自從滄州一路過來從未濫殺百姓,並且想盡一切辦法為歸順的百姓提供食物和生活物資,甚至不惜動用其戰船把老弱病殘運往適合生存的南方,再加上這一路上宋軍秋毫無犯對投降的蒙古士兵也是禮遇有加所以肖乃台在思考再三後同意遵守鐵木耳的旨意向丁謙投降。
隨著山西省的順利易幟,宋國接管中華地區的速度明顯提速,越來越多的漢族百姓加入宋**隊,在經過仔細甄選後身強體壯者留下,年老體弱的和幼年的孩子全部被有秩序的運往沿海地區,宋國從金州、銀州、爪哇州、星洲、婆羅洲、呂宋州等地籌集的物資全部被運往基隆,再由這裡運往早已經易幟和奪取的福州、泰州、高密、威海、渤海縣和臨海鎮,其中尤其以威海的倉儲規模最大其次就是黃河入海口的渤海縣次之,所有從河南、河北兩地運出來的大量百姓被安置在青州大名府一帶,按照趙是的意思是先把這些沿海城市發展起來再往內地發展。
同時帝國的輿論也發揮出巨大的作用,連續報道了大宋帝國海陸軍順利拿下大都和把蒙古遠征軍給困死在日本尤其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活捉蒙古大汗和所有蒙古權貴的消息被各家報社以最快的速度傳遞到婆羅洲以後,整個大宋帝國的老百姓就沸騰了。
各地學校的學生紛紛走出學校到各地傳達勝利的消息,普通老百姓得知國家不但打了勝仗還要繼續收復全境想必就需要各種物資,所以他們也都慷慨解囊到當地衙門進行自發的募捐,由於宋國目前實行的是商業立國所以有錢人非常多,而這些有錢人在得到消息後也第一時間捐出自己的錢糧。
如此一來各地衙門的糧倉很快就全部爆倉,各地衙門立馬把糧食運輸到坤甸、古晉、星洲、棉蘭、雅加達、山打根、望加錫、巴厘巴板和金甌等地,有海軍專門的運輸船把這些物資集中到台灣的基隆,再由基隆轉運到大陸各地以支援宋軍在各地的作戰需要。
由於洪門很早就在長江以南地區進行滲透佈局所以,在趙是和張默在大都一帶發起攻勢的時候,長江以南地區如同約好的一般瞬間就到處都陷入戰火,在洪門的帶領下刺殺各個州府不願意投降的蒙漢官員,奪取各地糧倉分發給當地窮苦百姓,讓他們拿起武器去攻打各地要塞,很快華南地區就如同一夜之間全部變天了,十天後只有蘇州、九江、江寧、四川等地還在蒙古人手裡控制,其他州縣全部被洪門和親宋勢力把控。
就算這些地方暫時沒有拿下也被掐斷了和外界的聯繫,浦甘趁著這個時機從大理出兵攻打史天澤的復地四川,暹羅和真臘出兵直接攻打鎮南關一路向北攻打雲貴,由於原本駐紮在鎮南關的蒙古守軍實力非同小可,雖然在一開始遭受來自東面和南面的共同打擊慌亂過一陣,一路被迫向後撤退到貴州才穩住陣腳,並且和四川的史天澤取得聯繫利用地形的優勢和真臘與暹羅聯軍對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