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抗戰特戰隊

第1卷 引 言 文 / 趕牛牛

    紅日映照著三湘!……

    湘江兒女在縱情歌唱!……

    來吧!……魏巍岳麓!……

    銅壁鐵牆!……

    抗戰的烽火在盡情燃燒!……

    氣焰衝上雲霄!……

    聽吧!……

    千年學府,十萬鏗鏘!……

    手挽著手走向抗日戰場!……

    紅日映照著湘江!……

    湘江兒女在縱情歌唱!……

    吼吧!……唯楚有才!……

    豪情激昂!……

    洶湧的怒濤在熱血奔放!……

    血灑三湘大地!……

    聽吧!……

    憤怒槍炮,射向胸膛!……

    昂首挺胸衝進硝煙戰場!……

    抗戰勝利70週年之即,長沙從1939年至1942年四年艱苦卓越的保衛戰中。眾志誠誠三次打退日軍大舉進犯。然而,文夕大火長沙燒了三天三夜。周恩來險葬火海;薜岳的天爐戰法;日軍飛機轟炸千年學府府岳麓書院,派特遣特夢想搶劫書院近三萬部,向大西南轉移的藏書;搶劫「岳麓書院」古牌匾。無不馨竹難書——

    我家老宅子是朝東座西,北頭又南北朝向一小三間。北屋山頭有顆300歲,三個人還圍抱不了的古樟。像把巨傘撐開54。7平方,圍徑4。96米,高19。7米。把個老宅子整整覆蓋大半棟。一年四季青綠,樟香遠飄。

    南屋山頭的護坡下有一口二百多年的」龍涎井」夏天水赤骨,冬天水暖手。冬天,每天清早至太陽升起的時候。井口會騰起騰騰水霧,真美、真是自然奇觀。

    早二三十年前,山下湘江邊還是水田的時候,農民耕田開溝總是能挖去沁心樟香的樹根……

    堂屋門口,靠禾場護坡邊有顆100多歲,一個人抱圍還差一尺的玉蘭樹。每年四五月的時候,特別是雨季裡、那玉蘭花潔白、純潔得像天山頂上的雪,那香氣走在江堤上還能聞到。它的花季就連著夏季,花榭之時就要開始起伏之季……

    禾場的南邊,也是禾場的進口生長著一顆主桿有水桶粗的石榴樹,在一米一二高處一分兩丫,然後千姿百態紛繁葉茂。九月至十一月間,那石榴紅得妖嬈……

    我是家里長孫,特別是夏天,每到下午就會搬去竹床到北屋山頭,古樟樹陰下歇涼……

    祖母就會給我嘮叨,我們老劉家是雍正年間,為躲「朝庭」迫害,一條劃子從湖北劃過來的。祖上說這是條龍形山碧綠蒼翠,就選在龍咽喉裡搭棚落戶。就在這兒習文、傳武、擺渡、打魚、也開了十多畝田地營生。轉過山口有條直達湘江的小徑,我祖上就在這兒擺渡。久而久之,二百幾十年下來,這條小徑、這條山坡人們就把它叫成了「渡船坡」……」

    到嘉慶年間,龍口裡來了姓何的地主。從施家港口子到三叉機,他家圍堤造田。到民國年間圍堤造田條達2000多畝。到北閥年間,徹底成型達3000多畝。南北長十來里,東西寬平均約700米,全成了他家的糧倉……

    他家的宅子可就老大了,南北朝向,青磚小瓦,中間走道,中間樓梯,不多不少正好40間。

    前禾場為了曬穀,整整開去個足球場大,西頭靠山坡是他家的大糧倉……

    曬穀禾場下去建了兩個天井,帶水井的土坯小院,住了二三十戶他家的佃農……

    督都制結束後,省主席來了何健。龍頭鼻子上就建成了眺望湘江的大別墅。朝東座西,紅磚紅瓦,中間樓梯,外走道,兩對稱耳房。不多不少、樓上樓下22間。住進省主席何健侄兒,軍長李槐。那可是**、剿共、殺共、急先鋒……

    兩大戶一小資後,李軍長就在何地主糧碼頭邊,施家港港口砌了個小火輪碼頭。和地主以豪基為界分了龍頭……

    地主與咱祖上也以豪基為界分了龍口和龍喉。山西面往西的樹木全是地主家的。龍嘴子到渡船坡的竹林是咱祖上的。渡船坡到三叉機的林木是李軍長家的……

    我爺爺有六兄妹,排行老三。解放後就留下一身傷疼的爺爺、奶奶和倆姑奶奶。前赴後繼死得那個慘!……

    李軍長家那麼大的房子就知道有多少姨太太了!……

    有大兒子,四公子,湘小姐……

    當然還有個侍衛長魏彪……

    地主家四十間房,姨太太吃飯是分兩間房。長輩子孫又一間房。也有個小姐……

    盤講開了!……

    願諸位大神識鑒!賦賞!

    願淵學、搏識、讀者賞鑒!粗品!票賞!

    願同硯筆友軒鑒!禮賞!

    後學:趕牛牛。轟滋轟磁!跨通、跨通!呵呵!呵呵呵!起!起起!駕!駕!先謝謝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