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侍衛

正文 第九十二章 文 / 李子圓子杏子

    沈風逸將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由宋瑞執筆書信一封並附帶信物一件送往萬冷手中,到時候,若其師父想要求見,拿著信物去周秦府上自有人帶他進宮。

    兩人本以為總算覺得可以喘口氣,想著過幾日消停日子,等待所謂的「師父」出現,然而第二日早朝時何麟扔出的一個消息,又讓朝堂炸了鍋。

    當日早朝,何粼第一個出列,「啟奏聖上,南境修國戰事吃緊,驃騎將軍請旨將原先留於京中的十萬雨軍派往南境增援,同時奏請糧草加倍。」

    沈風逸一聽,表情瞬間沉了下去。此等戰事,若是急報,何粼應當先行匯報給自己,而不是這會兒才在朝堂中提出,豈不是擺明了告訴眾人,他才是掌握機密要事者?

    心裡想著,便不鹹不淡地拿話點了何粼兩句,「既然是如此重要之事,何故拖到現在才奏?」

    何粼氣定神閒地答道,「臣也是今日早間才收到的卞南急報,並未耽擱。」

    沈風逸又在心底暗罵了幾聲「老匹夫」這才淡然開口,「既是戰事,眾愛卿不妨現在就在朝上商討一下,究竟該如何增援吧。」

    於是,朝堂上的人,除了周秦,皆左右交頭接耳起來,沈風逸冷眼看著,心裡打著自己的算盤,這何照然在這個點上要兵,是好事也是壞事,好是好在,所有何照然的兵全數離開京城,整個京城就不必擔心,同時要領兵前往,就要有帶兵的將領,他正可以安排一個信得過的人過去,也算是變相監視;然而,也有壞處,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倘若何照然領著他座下全部兵馬甚至夥同沈風睿的自衛軍叛上作亂,就憑於環朗手中的十萬兵馬,恐難敵眾,更何況此十萬中有五萬常年駐守卞南邊境,真正留在京師的不過區區五萬,縱使再加上全數御林軍,也是不夠。

    宋瑞在堂下看到沈風逸的眼神就知道他根本沒聽群臣在說什麼,而在思量著自己的打算。其實宋瑞的想法跟沈風逸倒是相差不大,只不過,不同的在於,宋瑞想的是,也許可以由他領軍前往卞南,看看這個何照然到底玩的什麼把戲。

    堂中爭論聲減弱,兵部尚書出列道,「啟奏皇上,臣認為,葉恆一流已盡數伏誅,京中穩定,況且有於大人與安寧王坐鎮,可謂固若金湯,既是與修國作戰,氣勢上便不可屈人一等,何況眼下戰事緊急,此十萬軍,派得。」

    沈風逸沒有言語,只是示意其他人的意見,於是陸續有人站出來附議。一時間,朝堂之上無反對之聲,皆是贊同,沈風逸略略掃過,呵,了結了一個葉恆,何粼網羅的人倒是更多了。

    「既然眾愛卿都認為需派兵,朕似乎也不能說什麼了,只是十萬大軍,不是玩笑,由誰領軍一路前往卞南,同時隨軍糧草又該如何撥給,這都是需要商榷的。」

    話音剛落,戶部尚書出列,「啟奏皇上,今年夏季南方洪澇,所以稅收並不理想,糧草撥給,恐怕難以達到驃騎將軍的翻倍之說。」

    「哦?那最多能拿出多少?」

    「至多再多六成。」

    不待沈風逸說話,何粼搶先道,「聖上明察,卞南處本是十萬士兵,此再去十萬雨軍,人數本就是翻倍的,若糧草不翻倍,豈不是要眾將士餓著肚子打仗?」

    沈風逸冷笑,「那不妨諸位愛卿跟朕一起餓餓肚子?我們共同省出那拿不出的四成?」

    嘩啦啦,堂下全跪,「臣惶恐。」

    國庫究竟能拿多少,沈風逸其實有數,不是拿不出這麼多來,而是,他不想全拿,他想藉機從沈風睿哪兒刮蹭點下來,幸而戶部尚書是周相的門生,也有點眼力勁,自己剛剛一個眼神示意便知道該如何推唐了,「都起來吧。戶部說能出六成,自然是盡了全力了,總不能讓戶部的人變出那四成的糧食吧?但是,何太傅所言也是有理,這天底下,從來就沒有讓將士餓著肚子打仗的道理,這邊是拿不出,那邊是不能餓,你們倒是說說,可有變通之法?」

    這次出列的是戶部司長,也是當初沈風逸欽點的新科狀元馮無章,「啟奏聖上,前朝曾有先例,若朝廷國庫不夠軍糧,則可從地方封地上借調,待得來年徵稅完畢再予撥給。」

    沈風逸一看馮無章站了出來,心底已經輕笑開來,再聽其開口所言,更是說到他心裡去了,「哦?既有先例,那就遵照先例而行不就好了?由永瑞王與永康王分擔剩下的四成不是皆大歡喜了?」

    馮無章又道,「由永瑞王與永康王各擔兩成自然是最佳,只是,這樣一來,免不了需要多派一軍的壓糧軍,且永康王的封地離卞南路途遙遠,所需壓糧軍的數量恐怕更多,依臣看來,今年雖有洪災,但發生地多在前永安王的封地,永瑞王的封地並無災害,收成也好,所以,由永瑞王獨自出這四成也不是十分吃力,如此一來,遣糧之處離卞南更近,所需人手也可節約下來。」

    沈風逸的心裡都快樂開了花了,他打了半天太極,就等的這句話,剛想准奏,何粼匆匆出言,「皇上請三思,臣認為此舉不妥,若盡數由永瑞王來出,那若永瑞王的百姓遇特殊情況時,永瑞王拿不出賑災糧來豈不禍害了封地百姓?雲國有難,各王皆應出力。」

    沈風逸就知道何粼會提反意見,早就想好了說辭,「太傅也說了雲國有難各王出力,眼下不過是從大局考慮暫且只調用永瑞王一人的糧草,若真等永瑞王積蓄時,永康王怎可能袖手旁觀呢?就算他想,朕也決不允許!況且,兩處封地緊鄰,到時候調糧也是方便。」

    「皇上……」

    何粼還欲再說,卻被沈風逸一口打斷,「太傅,軍情為先,自然便宜行事,還是說,你存了私心,國難亦不救?」

    何粼沒想到沈風逸會這麼直白地指出來,當下也不好再說什麼,吶吶地住了口。

    「糧草一事便這麼定下了,至於說領軍的將領人選……」

    「臣願前往!」一直安靜的宋瑞就等著這茬,當即一步上前請纓道。

    沈風逸被宋瑞這一出,氣得差點沒當場飆出來,他先前思量的時候,屬意沈雲飛,一來有安寧王壓著,何粼斷不敢說什麼,二來,能讓沈雲飛藉機立功,安寧王自然也會附議。誰承想,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還是宋瑞!

    「宋愛卿有此心,朕甚感欣慰,只是此事事關重大,還需群臣共同舉薦。」

    幸而,不管理由出於什麼,何粼這事倒是跟沈風逸想到一塊兒去了,這個宋瑞跟沈風逸有多近,沒人不知道,讓他領著十萬雨軍去卞南,不就等於在何照然身邊按了個定時炸彈嘛,更何況,宋瑞這人軟硬不吃,先前比武一事,何粼就領教過了,斷不能讓他攪了自己的事。

    「臣以為不妥,宋軍衛眼下還有先前收編的八萬自衛軍急需整合操練,此時抽出,實在不是上選。」

    「那可還有其他人選?」

    「臣願前往。」沈雲飛在將眾人的話在腦子裡理了一遍後,也算是明白了沈風逸的用意,便當即出列請纓。

    「既是安寧王之子,想必虎父無犬子,倒是值得信任,其他愛卿覺得的?」

    其實,在何粼看來,最好是能他自己的人,只不過,從目前看來,沈風逸鐵了心要從他的一系出了,若是如此,派沈雲飛總比派宋瑞強,宋瑞是個油鹽不進的主,但沈雲飛不同,王室子孫,難免有軟肋,拿捏住不是不可能。

    這般想著,低頭拱手,「臣附議。」

    一見何粼都附議了,他的一派黨羽自然紛紛附議,而沈風逸的人,從沈風逸撂出來話來時,便大底知道了他的意思,早就附議,如此一來,基本算是定了。

    「既然諸位愛卿都沒意見,那朕便命沈雲飛為從三品參將,率領十萬雨軍不日出發前往卞南。而糧草部分,戶部撥出六成,隨軍行徑,剩餘四成由永瑞王派兵送達。退朝吧。」

    剛踏進御書房,便聽小冬子稟報宋軍衛求見,沈風逸微微挑眉,他就猜到宋瑞一定等不及來找自己。

    「宣他進來吧,其他人都退下吧。」

    而宋瑞得宣進來後,上來就是一個叩拜,「臣宋瑞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要說這宋瑞,四下無人時,何時行過禮?今天卻給他來這出,擺明就是心裡不痛快,再看那張繃得緊緊的臉,沈風逸一眼就知道他在折騰什麼,於是,也不拆穿,順著他道,「宋愛卿平身。剛剛下朝,愛卿這麼急著找朕所為何事?」

    宋瑞一見沈風逸半點要解釋的意思都沒,還真他打起了官腔,心底的不爽快又升了幾層,「臣斗膽,敢問皇上一句為何不肯派臣前往卞南?」

    「愛卿想多了,朕不是不肯,而是覺得殺雞焉用牛刀。宋愛卿一介良才,自然有更重要的事。」

    「不知是什麼更重要的事?」

    「這個啊,朕還沒想好,也許,與朕一起接見萬冷的師父便是一件更重要的事?」

    話落,兩人都繃不住笑了出來,宋瑞歎氣,「我怎麼就跟你生不了大氣呢?」

    「這才好,沒大氣,就沒大誤會。這麼說吧,雖然派你去比沈雲飛穩妥,但是以何麟的心性,是想盡辦法也不會讓你去的,糧草一事已經拂了他的意,領軍一事若再梗著,難免他不會有什麼舉動,這樣折中一下也是好的。另外,西饒的探子回報,西饒國主抱恙多日,未見好轉,若是到時萬炎繼位,恐怕邊境生變,到時候,不免會有另一番部署,而邊城那五萬軍一直是你姐夫總領,你還是留待後用吧。」

    其實沈風逸說了前半段,宋瑞便轉過彎來了,剛剛那點氣性,更多的是因為覺得自己也有跟沈風逸沒默契的時候,估計氣自己更多一點。

    「知道你考量得更多,能偷懶我還會不高興不成?聽你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