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重生之寒門貴族

《》第一卷 第518章 :內憂外患 文 / 深侯

    按照馬教授給出的規劃,首期工程連養殖、屠宰場和冷庫在內,不過佔了百十畝地,其餘的大片土地就這樣任其荒蕪下去,未免顯得有些浪費。

    農村出身的邵兵就想了個主意,徵得了楊昆、徐麗婭的同意之後,以投資商也就是徐麗婭名下的鄴河市麗都餐飲公司的名義,和周邊的村民簽訂了一份免費承包協議,由其分片建起蔬菜大棚,收穫的反季節蔬菜則全部由昆朋餐飲公司包購,將大片荒地有效地利用起來,一來補充店裡食材所需,二來可以跟當地村民搞好關係。

    同時,考慮到市區主營的水煮魚、酸菜魚火鍋對鯉魚、鯰魚、河蝦之類的水產品需求較大,楊昆又授意邵兵代自己出面,到地勢低窪、多湖、水產養殖業發達的廣宗鎮一帶考察了一番,和幾家大型水產養殖戶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

    另外,雖然養殖場的基礎框架還只存在於藍圖上,不過相應的引種工作已經可以提上日程了。

    經過馬教授從中牽線搭橋,楊昆親自出面,和鄰省一家大型牧業種畜場簽訂了引種合同,準備一次性引進優種小尾寒羊400只,魯西黃牛150頭。

    作為該省唯一一家經相關部門認定的正規養殖場,該種畜場的收費比一般的育種場要高一些,不過該場可以出具正規的全國通用檢疫、運輸手續和畜禽合格證,同時提供專車運送、承擔運輸途中的傷、殘損失、以及免費的定期接種疫苗等服務,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因育種問題帶來的商業糾紛。

    對於楊昆這個門外漢來說,也樂於多花點錢買個放心。

    和正規企業打交道還有另外一點好處,就是憑借和該場合訂的引種合同,可以享受國家規定的養殖補貼政策,400隻羊的引種規模正好達到最高補貼標準,僅此一項,便可以節省近10萬元的開銷。

    以上種種舉措綜合到一起,自給自足的產業模式已初見雛形。

    緊鑼密鼓地籌建養殖配送基地的同時,楊昆也一直和胡志高保持著密切的聯繫。

    胡志高的經營理念和楊昆有些相似,就是盡可能地壓縮在產品研發、測試方面的投入,將有限的資金用到品牌的宣傳、推廣和市場運營上面來,但對於一家從零開始的新企業來說,產品研發的相關技術力量和軟硬件投入又是必不可少的。

    請陳勝試著搞了幾天編程之後,胡志高意識到,對於這門全新的技術應用來說,陳勝的水平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半個專業人士,而他自己在技校學來的那點電子理論則根本不夠看,相憑借自身的研發力量拿出樣品,沒有小半年根本不可能。

    於是,依照上次和楊昆通話時達成的共識,胡志高帶著陳勝踏上了飛往徽省廬陽市的飛機,找到萬燕公司所在地,揮舞著支票簿,開始和該公司的技術研發人員私下接觸。

    此時的萬燕,正處於憂患交加的生死關頭。

    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萬燕傾其所有財力,自行研發出了一套成型的技術,推出了一款史無前例的新產品,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市場,可謂雄心勃勃,意圖獨霸vcd市場的天下。

    然而,多達1600萬美元的前期研究開發投入、超過2000萬人民幣的廣告費用、長達一年多的熱情宣傳,除了使國內的老百姓第一次聽說了vcd這款產品之外,其附加的反面效果,就是量產化之後的單機生產成本,被攤到了超過3500元人民幣的高位,再把人力、財務、運營以及在片源等方面的費用一併折算進去的話,即使市場零售定價高達4995元,基本上也是無利可圖。

    按照楊昆的分析——其實就是後世的相關專家學者的論斷,眼下正是決定萬燕公司未來命運的關鍵轉折點,假如其能得到一定的財力作為後續支撐,迅速擴大生產規模,降低單機成本,填補正在發育的市場的每一處空白,那麼萬燕將就此一飛沖天,一家獨大,一統江湖。

    然而,世上沒有那麼多的假如,此時的萬燕,財源已經行近枯竭,民營企業的帽子,注定了其無法從更多的渠道獲得資金支持,正在跟長虹集團談判的合資控股項目,又受到由內而外、由企業到當地政府等各個層面的阻撓,雖然還沒淪落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卻也是前路渺茫,人心思動。

    楊昆和胡志高所要做的,不是挽大廈於將傾,而是踩著前人的肩膀往上爬,或者說,踩著先烈的屍體前進,甚至於像食腐的禿鷲一樣,迫不及待地從這具還沒嚥氣的軀體上撕下一大塊鮮肉來。

    胡志高選擇的時機非常巧妙。

    此時的萬燕公司內部,正在為是否要在碟片和相應的壓解碼軟件開發上投入更大的力度而進行著激烈的爭論。

    有人認為,目前制約vcd發展的主要瓶頸在於片源,在vcd市場發展的初期,軟件開發更是硬件的先決條件,等到跟風者一擁而上的時候,整機生產的利潤必將讓位於軟件開發,而另外一些人則認為,企業做的是vcd,不是軟件,在目前舉步維艱的態勢下,也分不出過多的精力和資金來開發軟件市場。

    嚴格地說,兩種看法其實都沒有錯,錯就錯在時機上,以萬燕如今的財力,別說二者兼顧了,連最起碼的擴大產能、降低成本都做不到。

    這樣一來,當胡志高主動找上門,開出比萬燕更高的薪資待遇以及許諾下相應的技術開發費用時,後者高薪聘請或是一手培養出來的軟件開發人員就再也坐不住了。

    三天之後,胡志高帶著陳勝和剛從萬燕公司挖來的三名技術開發人員飛回了粵省。

    志得意滿的他有所不知,在楊昆的慫恿下,他這次明目張膽地挖牆角的舉動,提前奏響了萬燕人才超市掛牌開張的鼓樂,比原有的歷史早了將近一年。

    有了自己的軟件開發團隊,下一步要做的,除了購置編碼、測試必須的儀器和設備之外,就要開始考慮拿出樣品之後的量產問題了。

    分別和飛利浦、索尼等主要機芯生產廠商接觸過後,胡志高發現,楊昆的「預言」——或者說他的消息來源再一次得到了證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