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盛寵

正文 重生之盛寵第33章 文 / 容默

    第33章

    謝葭接謝瑤回去的原因很簡單,他果然升了官。

    前郡守齊斌高昇之後,想起南巡時謝葭給他的幫助,臨行前向上面舉薦了他。京裡派人下來,對謝葭考評了一番,無一不妥之處。沒過多久,任命下來,謝葭便正式走馬上任。

    從今以後,他就是陳郡的郡守,一郡百姓的父母官。

    謝葭急著叫謝瑤回來,思念女兒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他們全家都要搬進郡守府,沒有謝瑤把持著,謝葭擔心常氏一個人忙不過來。謝瑤只好又頂了上來。

    謝葭成了郡守之後,他們全家的地位又有了質的提高。不僅出入有更多的奴僕跟隨,馬車的規格提了一個檔次,出門的時候,還有專人負責為他們清路。

    謝瑤帶著謝璋體驗了一次這種「*」的感覺也就罷了,謝珩卻玩上了癮,經常擾民不說,還曾縱馬在街上行兇。被謝葭知道後,把謝珩好一頓胖揍,又關了他一陣子。元氏好說歹說,才把謝珩給放了出來。

    經過此事之後,元氏對謝珩這個不成器的兒子就放心不下。她思來想去,覺得兒子不成武不就,想要一生不愁吃不愁穿,就得像謝葭這樣,尚一位公主。

    謝珩今年已經十四歲,是到了娶親的年紀。誰知元氏和謝葭商量了一番,提起要尚公主,謝葭卻不同意。

    他自己當年便深受其害,又怎麼會希望兒子再走自己的老路,娶一個祖宗回家供著?

    元氏白了謝葭一眼,嗔道:「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心裡想的什麼。放心罷,我都琢磨好了。二公主高平公主和阿瑾同歲,溫柔貌美,只因為是個低微的才人所出,性子柔順的跟漢人一樣,斷不會委屈了咱們兒子的。」

    她這番話說得不中聽,但卻叫謝葭稍稍放了些心。女子柔順便好,起碼不會拖男人的後腿。謝葭便點了頭。

    元氏高興極了,興沖沖的寫了折子托人送上京去。

    幾個月後,京中終於來了回信,允了這門親事。只等明年開春,二公主滿了十四歲,便由六殿下送嫁到洛陽來。

    謝葭如今是一郡之主,妻子是長公主,兒子要尚一位公主,謝瑾再過幾個月又要去選秀,一時之間,謝家真是千般的富貴,羨煞了旁人。

    就連癱瘓了的高氏,都不停的從陽夏打發人來給謝葭送各種各樣的土特產示好。不但如此,她還坐在輪椅上要人推著出門,四處炫耀郡守是自己養大的兒子。相比之下,老爺子謝沛倒一直都是淡淡的,只來了一封信,告誡兒子要好好當官,不可魚肉百姓。聽說就是因為這一封不冷不熱的信,還害得高氏和謝沛吵了一架。

    除此之外,還有些亂七八糟的不熟的親戚,時不時的上門拜訪一番,可真是叫人頭疼。

    不過這些都不算什麼,最煩人的是那二房的謝菽兩口子。原本十分看不起大房的袁氏,開始三天兩頭往大房跑。堵不著元氏,她就求見常氏,誰知常氏也不肯見她。袁氏退而求其次,要見幾個姑娘,結果只有最小的五姑娘謝玥出面應付了她一次,就連非嫡非長的謝瑤都不肯露面!袁氏恨得牙根癢癢,見天的罵大房的人,第二天卻還是照樣死皮賴臉的上門拜訪,連門房的大腿都要抱。

    謝瑤聽著,心想這袁氏自己不尊重,沒得卻害的謝瑜沒臉。她想了一想,便見了袁氏一次,請她喝茶。

    袁氏欣喜若狂地進了門兒,見不到大人,能和四姑娘這個管事兒的親近親近也好啊!袁氏正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誰知道謝瑤直接叫人拿了一紅漆盤兒的銀子出來,白花花的一片,刺痛了袁氏的眼。

    袁氏不悅道:「四姑娘這是什麼意思,這是打發叫花子不成?咱們可是正經親戚,不興這麼個做派!」

    謝瑤慢條斯理地道:「二嬸不必心急,且聽我說。如今阿瑜也長大了,無論從還是習武,都需要銀錢打點。這銀子我不是打發您的,而是要借給阿瑜。如今二叔是怎麼個情景,不必阿瑤多說。您就阿瑜這麼一個兒子,不指望他還能指望誰呢?」

    袁氏本來正要發火,見謝瑤句句為謝瑜打算,心裡酸酸的,臉上就有些掛不住了。她高高的抬起了手,卻只在自個兒臉上輕輕拍了一下,啐道:「我這老沒良心的,倒不如四姑娘你明事理。不想你當真把阿瑜當成自家兄弟,那我便不客氣了!以後阿瑜有出息了,定會記得你這個阿姐的!」

    謝瑜將來待謝瑤如何,她並不需要袁氏來作保。她只淡淡一笑,道:「二嬸,你若信我,我就說句實話。我們家太太實在不樂意見您,而且我們家裡說的算的是阿父,您也見不著他。日後若無要緊事,還是不要總來郡守府了。不為旁的,您也多為阿瑜想想。」

    袁氏忙道:「好好好,我都聽四姑娘的。」

    謝瑤滿意道:「嬸嬸這樣,我就放心了。您說的對,咱們是正經親戚,逢年過節還是要走動的。我們郡守府該遵守的禮節,一樣都不會少。」

    袁氏感激道:「我都明白!明白!不過四姑娘既然已經把話說到了這個份兒上,不如再提點你二嬸一句?你二叔這個半死不活的樣子,仕途上是再難進益了。我們家的生意,這幾年也漸漸被一個新興起的『姚氏』給搶了去,這日子過得實在是艱難。不是我天生厚臉皮,樂意到郡守府上打秋風,實在是……日子過得不易啊!」

    謝瑤心中有數,袁氏過去風光的時候,的確是個最要臉面的人,看來如今的日子的確是不好過了些。不過袁氏這個忙是個無底洞,謝瑤沒有義務也沒有那個心思去幫。她只看在謝瑜的份上,點到即止地說:「大遼以孝治國,嬸嬸明白這個道理就好。旁的,阿瑤一個小孩子,也不便多言。」

    袁氏將「以孝治國」四個字品了一品,感激地對謝瑤行了個半禮。謝瑤趕緊側身避過了。袁氏見謝瑤站了起來,再無談性,便知這是謝客的意思,只好訕訕的告退了。袁氏看著謝瑤那副氣定神閒的樣子,心想,你四姑娘若自稱小孩子,我們便枉為大人了!

    打發走了袁氏,後宅總算有了片刻的安寧。只可憐了謝葭,見天的被他那弟弟纏著抱大腿。高氏的信也跟雪花片似的,嗖嗖的送過來,無一不是為謝菽說好話。謝葭看的煩了,乾脆將這些小事都交給他信任的佐吏處理。

    眼看著謝瑾選秀在即,元氏卻因為在操心著謝珩的婚事,無瑕顧忌謝瑾。謝瑾整日被嬤嬤們收拾的苦不堪言,哪裡顧得上收拾行裝?以至於她出發去平城的時候,只臨時打包了幾卷鋪蓋,和自個兒這些年攢下的首飾。謝葭顧不上管這些小事,常氏如今管著大半個家,在旁看著不妥,就來找謝瑤商量。

    謝瑤道:「那些地契,就是給了她,她在宮裡也收不了租子,倒是白費了,不如娘自個兒收好。她親娘都不為她打算,你管她那麼多作甚?左右秀女進宮也帶不了太多東西,您就幫她打點一下路上的馬車和乾糧,從公中按份例支些銀兩給她,說得過去就得了。」

    常氏這回沒再包子,按照謝瑤說的辦了。等謝瑾收到常氏送來的銀子,才想起她還沒問元氏要嫁妝。她興沖沖的跑到元氏那裡去,誰知元氏只是冷冷橫了她一眼,打發要飯的似的,只拿出兩套頭面給她。

    謝瑾哪裡肯依,指著要元氏最好的那套點翠頭面。元氏哼道:「那是給你未來嫂子的,你大兄娶親的聘禮,你想都別想了。」

    謝瑾跺腳道:「阿母偏心!原本說好了要給我的嫁妝,怎的又給哥哥做了聘禮!」

    元氏瞪了瞪眼,呸道:「你這丫頭,眼皮子怎麼這麼淺!你若有本事,進了宮什麼好東西沒有?還貪圖你娘家這點東西!」元氏對這個女兒早已失去了耐心,她現在一門心思撲在兒子身上,哪裡顧得上謝瑾?

    謝瑾怎麼鬧都沒用,只得灰溜溜地回去了。

    但人要倒霉起來,真是喝涼水都塞牙縫。謝瑾這一路北上,簡直是倒霉至極。

    先是遇到陳郡百年不遇的大旱,天干物燥不說,又有流民四處逃竄,害的她這一路走得十分艱難,緊趕慢趕,好容易才趕上了秀女記名的最後期限。

    誰知到了京城才知道,這次陳郡旱災驚動了朝廷,皇帝攬罪於身,躬身自省,停了今年的選秀。謝瑾擱置在京城,留下也不是,回來也不是,當真不知如何是好。

    她在京城焦慮不安地等了三個月,終於等來平城的信件,卻是謝瑤手書:留京避難。

    謝瑾看到家裡的來信,不但沒有稍感安慰,反而更加心慌。她也算個成年人了,從皇帝齋戒沐浴,多次祈雨,到停了選秀、京中人心惶惶都可以看出,陳郡那邊的情勢十分危急。就算謝瑾留在京城,她自己的生命不會受到威脅,但謝葭是陳郡郡守,很有可能因為處理不好這場天災被上面追究,輕則以失職之罪被革職,重則……砍頭不說,還有可能連累全家!那她也不必進宮當什麼娘娘了,直接就被充為官婢,流放到荒蠻之地去了!

    她看著謝瑤的那漂亮的字跡,怎麼看怎麼可疑。她開始懷疑自己是被謝瑤坑了。話說的好聽,讓她留在京中避難,可若謝家出了什麼事,第一個被捉拿的人可不就是她?那謝瑤呢?指不定寫完這封信,人早就跑了!

    謝瑾身邊只有芷萱等幾個小丫頭跟著,真是連個拿主意的人都沒有。有好幾次,她都想趁夜逃了,可都半途而廢,無功而返。直到有一日,她終於下定決心,收拾好了行裝,只帶了芷萱一個丫頭輕裝簡行地上路,誰知卻在此時得知,京城的城門,竟然被封了!沒有京兆尹的通行令,任何人不得進出平城。

    這說明什麼?可能會有流民逃竄到京城這裡來了!京郊附近都不安全,別說封了城門,就是沒封,她一個青年女子,也不可能安然無恙地逃走。

    滿心焦慮的謝瑾卻不知,陳郡如今的情形比她所遭受的要嚴峻上百倍。

    一向和風細雨的陳郡,不知是哪裡觸怒了老天爺,天公驟然翻臉,連續數日,滴雨未降。

    為了防止流民逃竄出去,陳郡上下早已封鎖。但城門把守得住流民,卻封鎖不了人心。不知何時起,陳郡流言四起,人們開始偷偷議論起這場天災因何而起。有人說是巧合,有人說是鮮卑人壓迫漢人,連老天爺也看不下去,還有人說……是新上任的郡守無德,惹惱了老天爺。

    謝葭整日在官衙中忙得焦頭爛額,再聽到這種謠言,真是一頭撞死的心都有。雖說朝廷現在還沒摘下他的官帽子,可現在糧食顆粒無收,路有餓殍無數,流民四處流竄,城中人心惶惶……這樣下去,他遲早要成為這場天災的替罪羊。

    可就在情勢這麼糟糕的時候,還有人雪上加霜。已經癱瘓了的高氏猶不安分,她托人寫了一封信送到洛陽,說是要和謝葭斷絕母子關係!她口口聲聲稱謝葭不孝,不奉養嫡母,不友愛兄弟,為了一己之私打壓家人,無德無能,不配為陳郡郡守!這封信流傳出來之後,陳郡上下一片嘩然,要謝葭辭官謝罪之聲不絕於耳。

    謝葭原本還親自四處巡視災情,可現在他連府衙都不敢出了!有一些不要命的老百姓,不知是受了誰的蠱惑,只要是看到謝葭,要麼衝上去打罵,要麼亂丟石子,害的謝葭灰頭土臉,卻不敢輕易還手,生怕在這個關鍵時刻惹起民怨。

    就在謝葭束手無策的時候,郡丞龔聖傑進來通傳,倒是郡守府來了人,求見郡守大人。

    謝葭正心煩著呢,隨口就說不見。龔聖傑應了一聲,正要去回話,誰知謝葭忽然叫住了他,「且慢,是誰來了?」

    />

    郡丞答道:「是府上的二郎君和四姑娘。」

    謝葭一聽是謝瑤兄妹,想了一想,或許一向聰慧的女兒能有什麼主意也說不定,就道:「請他們進來吧。」

    謝琅和謝瑤並肩入內,還不及行禮,謝葭便急忙道:「不必多禮了,你們來找我所為何事?」

    兄妹二人對視一眼,謝瑤上前一步,也不賣關子,直截了當地說:「自然是為阿父獻策而來。」

    謝葭聞言大喜過望,忙道:「快上前來,細說與我聽!」

    郡丞龔聖傑在旁看的嘖嘖稱奇,郡守大人的四姑娘今年不過十一歲,可看郡守的樣子,卻似對她深信不疑,就不怕被一個小姑娘給耍了?

    但他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有多麼愚蠢。因為這位四姑娘說話間有理有據,的確非尋常女子可及。等到謝瑤將計劃全盤托出,龔聖傑情不自禁之下,竟忍不住撫掌讚歎!

    「大善!」

    謝葭大喜之下,也顧不得郡丞的失態。他連忙叫人過來,按照謝瑤所言一一施行。

    自古遇到旱災,無非通過封城門、輕徭薄賦、緩刑、開倉濟民這幾樣方式解決。可謝葭非常倒霉的是,他剛剛升任郡守不久,官老爺的椅子還沒坐熱呢,就出了這檔子事情,以至於原本順利成章的封城門都搞得人心惶惶。

    除此之外,賑災需要大量的糧食儲備和銀錢,可兩年前皇帝南巡,說是一切從簡,還是花了不少白花花的銀子。謝葭從齊斌手中接過郡守一職之後才發現,官府早就窮的一窮二白,光剩個面子,裡子早就空了。如果按照如今的施粥速度繼續下去,不出半月,倉儲就要空了。

    雖說甫一發現受災,謝葭就把災情上報了朝廷,可一來平城氣候嚴寒,本就無多少糧食儲備,二來遠水解不了近渴,從京中運糧過來少說也得一個月。中間這半個月的時間差,要謝葭如何餵飽陳郡數十萬眼巴巴的等著官府賑濟的老百姓?

    謝葭本是抱著病急亂投醫的心態聽聽女兒的主意,心想著或許會從中受到啟發。卻沒想到謝瑤給他出的主意,不是單一的一個小點子,而是十分全面的一套計劃。可以說只要謝葭按照她的計劃施行下去,這場天災不但可以妥善解決,謝葭還會就此名聲大振,仕途也很有可能更進一步!

    首先,目前陳郡最要緊的問題就是安定人心、減少傷亡。為了減少人們心中的恐慌,謝瑤認為,與其堵住城門,倒不如疏。但這個疏散也是有條件的。要出城門,可以,必須拿來戶籍,並說出明確的目的地,和要投奔的親戚。等拿來親戚和他本人畫押的信件證明,才可以出城。但若出了城,一經發現沒有去往所批之處,成了流民,即會被充入奴籍,全家淪為官婢。不但如此,出城之前需要清點財產,房產地契充公不說,還要根據財產多少捐上一筆銀子或者糧食,才能放行。

    這政策雖嚴苛,但仍有當地的家族畏懼天災,留下大半家財後匆忙離去。這筆錢財,自然又被投入到賑災之中。

    城門大開幾日後,原本人心惶惶的洛陽城奇跡般了逐漸安定了下來。本來也是,那些整日抱怨的平頭百姓,就算城門開著也不可能離開家鄉,不過是糧食顆粒無收,日子過得苦,所以就以罵官老爺無德無能來發洩。等發現那些有錢有勢的都跑了,就將火力轉向了那些數典忘祖之人。

    除了這種自行投奔親戚的可以出城,還有一種由官府組織受災民眾到其他地區開荒的方式。謝瑤記得歷史上曾經有過「移民就食」的舊例,只不過在大遼還未曾有過先例。

    通過這兩種方式,不但緩解了城內的糧食壓力,還平息了眾怒,可謂一舉兩得。

    說起把守城門,只有官府出面是遠遠不夠的。一旦在城中無事可做的閒人過多,閒人聚集起來,就容易聚眾鬧事,衝出城去。所以謝瑤提議請聶懷義從軍中抽出一支隊伍,和官衙的代表一起專門負責此事。

    聶懷義手握軍權,原本並非郡守的附庸之臣。但他心懷天下黎明百姓,又是謝葭至交好友,沒有不幫忙的道理。只是笑罵了謝葭一句,說他總算不惦記著聶懷義那點兒軍糧了。

    謝葭嘿嘿一笑,倒也不怪他惦記著,全郡上下,糧食儲備最豐盈的就屬聶懷義的軍隊了。可是若不是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軍餉絕不可動,謝葭也只能瞅著眼饞,若不是謝瑤提起,倒沒想到可以物盡其用,發揮那些士兵的作用。他們吃的最飽,不幹點兒活說得過去嗎?

    在這個兵荒馬亂的時代,武將擁有的權力極大。只要不出郡,郡守又支持,朝廷不會管軍隊內部做些什麼。謝葭便如謝瑤所言,可著勁折騰這些士兵。除了留下必要的守備外,大部分士兵都投入到抗旱澆麥中去。

    大遼的國土大部分位於北方,氣候嚴寒,陳郡算是其中較為溫暖的地域,糧食產量佔據全國的四分之一左右。如果保證不了糧食的供給,耽誤了朝廷興兵南下的大計,謝葭的救災就不算成功。

    這個時候或許有人會問,要給農作物澆水,那水從何而來?

    這就要說起謝瑤給謝葭出的第二個主意了。

    謝瑤前生這個時候雖然不在洛陽,但當時京城的出入都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她隱約記得,當時陳郡發生了百年難得一遇的大旱。

    所以今生,從她在謝葭手中拿到管家權開始,她就在暗中為這場大旱做準備。藉著檢查莊子裡的收成,她老早便派人四處尋找水源地和適合鑿井取水的地方。等到大旱真正來臨之時,沒有耽誤一刻,在官府和軍隊的幫助下,在早已勘探好的地方挖井,從最近的水源地開拓引水,供給給災民,盡量緩解災情。

    但真正令謝葭吃驚的

    ,還是謝瑤的財力和對洛陽本地商業的影響力。她一個小姑娘,就算管了幾年家,又怎麼會有那麼多銀子和糧食,還有控制洛陽糧價的能力呢?

    屏退閒雜人等後,謝葭終於從謝瑤兄妹中得到一個令他震驚不已的答案——洛陽近幾年興起的商行姚氏,竟是由謝瑤出資,謝琅出力,兩個半大的孩子一手操辦而成!

    作者有話要說:作者智商實在捉急,查了好多資料,和幾個智商略高(?)於默默的基友探討了一下治理旱災的辦法,在友盡了好幾個不靠譜的基友之後,終於……寫完了這章大家或許不愛看的內容==……

    qaq不要吐槽人家蘇……穿越+重生不蘇一把,簡直對不起這歲數……

    推薦一個基友的現言~品質有保證

    書名:美人計中計

    內容簡介:

    不管沈怡心怎麼想,陸冬元這輩子偏生和她死磕到底了。

    啊,什麼?她不樂意?

    太陽你先人,我管你樂意不樂意,你生來就是老子的妞!

    敢有二意,呵呵,別怪他不客氣!

    地址鏈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