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 技術偵察情報中心(上) 文 / 旋律陽光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從野外生存訓練場回到總部大院內,稍作休息,陳少傑帶領大家來到不遠處的一塊高台上面。登高望遠,幾十座乳白色大型拋物面天線聳立在山坡之上,蔚為壯觀。
「這裡就是雷霆總部技術偵察情報中心所在地,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情報中心的天線陣地,下面由非通科的伊萬斯科長給大家作介紹。」張少傑向大家說道。
「右邊部分為通信信號偵察天線陣,主要偵控政治、軍事、外交等通信線路;左邊部分為非通信信號偵察天線陣,主要偵控在空間運行的飛行目標,包括衛星、導彈、火箭、宇宙飛船、空間站等。通過分析破譯空間目標的遙測信號,可以獲取到相關的技術情報和現實情報。」非通科科長伊萬斯給大家簡要介紹了天線陣地情況。
看完天線陣地後,大家首先來到通信情報偵察機房中參觀。通信情報偵察機房,佔地1000多平米,十幾套大型偵收、分析、處理系統正處於繁忙的工作狀態之中。
通信情報偵察科科長林志國向大家介紹道:「通信偵察方面,我們重點守控米軍、北約的軍事通信幹線和歐美多國的外交通信幹線以及國際電信聯盟的通信線路等,同時偵控歐盟、非洲、中西亞、日本、印度、華夏國、蘇聯等30多國和地區的軍事網、外交網和能源網等,每天截獲的通信情報素材有幾百萬份。」
作為情報界的同行,霍山、黃敏等人,從參觀天線陣地開始,已對tb總部偵察裝備的規模歎為觀止了。作為技術監聽部司令部的副參謀長和作訓科長,二人對國內技術偵察領域裝備的熟悉程度可謂瞭如指掌,與tb總部的設備比較,無論規模和性能都差的太遠了。
然而,讓他們不可理解的是,這麼大規模的情報系統往往都是由國家所建立,是為國家的政治、軍事、外交、經濟和安全服務的。一個僱傭兵公司,建立這麼龐大的偵察體系,獲取這麼多情報幹什麼用,為誰服務?
「請問林先生,你們配備了這麼龐大先進的技術偵察設備,獲取的情報是為誰服務的呢?」黃敏早已憋不住了,開門見山的問道。
「沒有特定目標,我們可以為任何人,任何國家,任何組織提供服務,說白了就是出賣情報,情報交易是我們公司的產業之一。」林志國說道。
「將情報作為產業來經營,我還是第一次聽說,真夠新鮮的。」在她的心目中,情報工作可不是這麼做的,出賣情報往往是和犯罪聯繫在一起的。
「我們是僱傭兵公司,公司的行事原則就是為了錢,在我們這裡情報就是商品,而這種商品的價值是非常可觀的,就像這次扎國政變的情報,可以說是價值連城的,因為它關係到一個政府的生死存亡。」張少傑補充說道。
「那你們從這次情報交易中獲得了什麼利益?」黃敏問道。
「我們獲得了一個省的鑽石黃金採礦權,每年會有十幾億美元的收入。」張少傑說道「聽你這麼說,張先生可是獲利頗豐呀。」
「應該說華夏代表團獲取的利益更大。這次會談,華夏國在能源合作、礦山開採等方面所獲得的利益將非常可觀,我想幾位國企大老闆是最清楚的。我們雖然每年有一百多億美元收入,但這點錢與傅大哥、江大哥、劉大哥、嚴大哥和張大哥的這些國有大企業相比可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張先生,不能這樣比,我們這些企業,可都是幾萬人或幾十萬人的企業,從人均產出效益比,我們就大大不如你了。這次與扎國所簽協議,使我們這些企業獲得了很大的利益,全賴於張老弟從中發揮的巨大作用,有機會我們一定得好好感謝你才對!」華夏石油總公司老總傅成說道。
「客氣了,我也是華夏一分子,為自己的祖國做點事是應該的!」張少傑客氣的說道。
聽到雷霆每年有百億多美元收入的時候,在場眾人無不動容,1978年華夏國的外匯儲備才167億美元。1979年初,華夏和米國建交時,通過多輪談判,華夏國才獲得米方20億美元低息貸款。一個小小的僱傭兵公司,每年有這麼多美元進賬,怪不得人家張大官人的腰桿總是挺得那麼直直的,『財大氣粗』還是很有道理的。
丁副總理聽了倒很理解,能夠網羅這麼多能人幹才,建立這麼宏偉的訓練基地,配置了這麼多先進的武器裝備,沒有巨大的財富作支撐是不可能辦得到的。自己作為10億人口的泱泱大國高層領導,面對經費問題,有時也會陷入捉襟見肘的困境,沒有足夠的經費,很多建設就無法開展,改革開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進、吸收、利用國際資本來發展國內經濟。
一個小小的僱傭兵公司每年就有百億多美元收入,不得不說,陳少傑這個年輕人在經營方面是個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