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二世重生之炮灰皇后

《》章 節目錄 第80章 文 / 小蛟龍

    九九站在上官銘的身側,也抬頭去望著那四個大字,猶豫良久才張口說道:「其實沐塵不是您的親孫子。()」

    「什麼?」上官銘大驚,「那他是誰?」

    「他是前太子李德得長子,李暮。」

    九九得聲音不大卻如一塊重石砸在上官銘的心裡,上官銘眼睛瞪得比銅鈴還大上一圈,驚訝得兩腮都跟著抖動,「九兒說的可是真的?」

    「的確是真的,女兒受前太子妃所托將他救了出來,前太子妃為了掩蓋真相,引火**。」那個女子九九雖只見寥寥數面,可卻已然銘刻在心。

    上官銘喃喃道:「怪不得,怪不得啊!」邊說邊搖頭,「怪不得為父見那小兒有些眼熟,還以為是他長得跟驚濤有些相似,原來是小世子。哎,為父也只是在他週歲時見過一次,他都長這麼大了。」

    「就是他,女兒還以為您會認出來的。」九九又道:「本想著如若您認出他來,女兒再與您解釋,如若認不出,女兒就想一直瞞著您先將他養大。但恐父親懷疑女兒立場,引你我父女不合,才想著今天就跟您交代清楚,女兒一直是跟父親站在一起的."

    「我在邊塞聽聞他跟著他母親斃在太死府,可卻沒想到他會在咱們家?還成了我的孫子,九兒是怎麼救出的他,救他出來目的又是為何?」

    「此事說來話長,女兒回頭再細細與您解釋,女兒之所以告訴您他的身份,就是想告訴您,女兒選擇做公主投靠崔氏並不是貪圖榮華也不是貪戀公主的身份,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

    上官銘一臉疑惑,「難道想保住李家江山,就必須得投靠崔氏?」

    九九顧左右而言他,另起話由,轉問:「父親,您說李家嫡親三子,哪一個您認為有治國齊家平天下的才能,知人善用不畏逆言得胸襟?」

    「這……」上官銘楞了一下,仔細想了一想才回道:「前太子李德飽讀詩書廉政親民,皇嗣李智雖不如大殿下有才智,可也算中規中矩,那六殿下雖然頑劣但也不失善良。」

    九九否認一笑,「父親,您認為治國平天下這些就夠了麼?」

    「雖都不甚完美,可假以時日他們多累積些持政經驗,定也會成為好皇帝。」

    九九又搖搖頭,「前太子李德雖然飽讀詩書可心胸狹窄,廉政親民也只為了收買人心,更是剛愎自用聽信佞臣,他明明已經坐上太子位可急於握權被崔氏抓到把柄被直接趕出了長安,更害的一家老小死得死散的散。」當然九九不會對她父親說,開元帝有可能是前太子害死的,試問一個為權力弒父之人怎麼有資格當個愛民如子的好皇帝?

    見上官銘未答話,似是認可了她的話,九九繼續,「而皇嗣李智,有志卻無智,對事毫無主見,如若他當了皇帝也只會被權臣控制,他掌大晟江山跟其他人掌權有何區別,再說六殿下李隆,志不在即位,試問一個不想當皇帝的人,硬被推上皇帝之位,可能安心治理江山?」

    「……」上官銘繼續沉默,他自知九九說得雖然過於武斷可也是不爭的事實。三個嫡親皇子雖各個是人中之龍,可要他們做一個好皇帝,還差著點。

    「再說李氏黨派,遙想當初在洛陽,顧命大臣左相賀擎領數十位臣工跪與洛陽宮玄紫殿外。要求皇帝立太子,可被崔皇后攔截過後,那些臣工見賀擎回朝便被先流放後暗殺,便再無建樹,一個個做起了縮頭烏龜,李氏各黨派只支持自己擁立的皇子,並未齊心針對崔皇后弄權,如同一盤散沙,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崔氏登基為帝,怕也是他們變相一路推崇而上。」

    聽完九九一席話,上官銘長歎一聲,「九兒說的對啊,那些臣工,為父與之相談,這個要說擁立李智,那個說擁立李隆,都只為自家主子,為了今後自己的權利不肯讓步,反倒是怪我不出兵推翻崔氏。」

    果然與自己分析得吻合,「九兒明白父親,父親雖心繫李家,可卻不屬於任何黨派,父親未想過要出兵推翻崔氏,也是怕引起天下動盪,匈奴趁機作亂,到時候苦的還是天下百姓。」

    「真沒想到,才幾月不見,父親的小九兒變化這麼大,只進宮數月,竟然已學會洞察天下,哎,可惜你是個女兒身……」

    上官銘雖是疼愛自己,可到底還是覺得女兒無用,女子參政就是有礙倫常,九九知道要勸說他承認男女平等估計費一輩子勁也扳不過來。

    不打算再此多話,直接道出核心,「所以,女兒以為不如就讓崔氏做皇帝又如何,我曾也以此勸說皇嗣李智,要他稍安勿躁,最起碼崔氏只有三子,大殿下李德已被流放,六殿下李隆又明顯與女帝不合,那麼我們現在只有全力保住李智,保他已避免崔氏子弟亂政,說句大不敬的話,如若哪日女帝大病或駕崩,那這天下便可回歸李晟。」

    「那得是多遠得事情。」上官銘否認般搖了搖頭,「崔氏如今才四十有餘,而她最近就已經在驅逐李家宗族,如若再等二十年,不知李家還能剩多少人。」

    其實也不過就是兩年多的事情,沒那麼長遠,可現在九九說出來怕是也沒人會信,另言道:「所以女兒留下了李暮,他還小,只要我們保住他,就是為李家保住一根命脈。」

    「原來九兒得用心在此處。」又恍然道:「那時在邊塞不斷收到皇嗣李智送來的密函,要為父先不要回朝,朝中他自能解決,要為父先保邊塞平安,再保存實力以待他用,是否也是小九出的主意。」

    「正是。」

    「你幾位哥哥年關返家,預見崔氏要謀位,可返回邊塞也一同勸阻我回朝,也是你在家中勸說?」

    「正是。」

    「你一路阻我保崔氏,真真是為了李家江山?」上官銘再次試探。

    「父親,女兒想要說的是,如若想保住李家江山,必先保住自己,切勿輕舉妄動,不做那出頭之鳥,必須要在李家與崔家的夾縫中找尋一片安穩地帶,只有上官家能保住實力,日後才可為李家多做些事情,否則指望那些搖擺不定得佞臣,是指望不住的。如果你提前回朝,稍有反意,崔氏必然會有心誅之,父親不也是想到才聽信李智的密函哥哥的勸說,沒有回朝?」

    上官銘給自己倒滿了一杯老酒,仰頭而盡,思索了片刻才道了一聲,「好,為父就先聽你所言。」自己當初既然猶豫未歸,如今崔氏也已登基,還有何辦法。

    九九一笑,陪上官銘喝上兩盅。老酒分外辛辣,燒得九九喉嚨發麻,心卻開朗了。她相信父親會聽她所言,但卻沒想到父親會答應的這麼痛快,九九想,此次回朝,他父親怕也是沒有其他的辦法到了山窮水盡之時。

    又不能起兵造反,李氏黨派又不能聚集力量,上官銘想要在朝堂上扳倒崔皇后,靠一己之力根本沒有可能。

    一壺酒被上官銘喝得是愁上澆愁,良久又歎道:「為父是錯怪你了,被人添油加醋還真以為你是嫌棄只是將軍府一個庶女,進了皇宮見到了皇族得權勢便想要做公主,才一心向那崔氏。」

    「父親現在明白小九兒就好。」父親解除了對自己的誤會,九九並未覺出絲毫輕鬆。

    「哎,想來都後怕,為父差點錯手殺死小世子,斷了李家一根皇脈啊,還好小九你及時找到良醫,把小世子救了回來。」言辭中慶幸有餘,悔意更深。

    「既然已把他從虎口救到上官家,女兒自是要盡全力保護好他,如今已告訴您他的身份,還希望父親切莫再讓他人知道,也要利用如今上官家的實力名望教小世子治國之才,待日後李家皇族要真無治國良才,我們也好保他登上皇位。」

    上官銘一挑眉,目光深邃得看著九九,似要在九九臉上找出些什麼。

    九九飲酒一笑,「父親想說什麼儘管問好了。」

    「你告訴父親,你救他、護他,是不是也為了權力,如果日後真能保上那小世子登上皇位,你做為擁立功臣定也會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還有無尚的權力。」

    上官銘得猜測並非無緣由,即便是厭惡女子當政,可親眼見到崔皇后從一個宮女一步步爬上皇位,讓多少女子蠢蠢欲動,也有了爬上高位的夢想。

    九九哂笑,反問,「那父親一心想保李家江山,是不是也是為了立功掌權?」

    上官銘正色,「為父當然不是。」

    「那為何要問小九兒呢?」

    「希望父親是真的怨怪你了。」

    最是無情帝王家,可身在重臣之家又有多少親情?如今九九與上官銘都已投身朝堂,雖然目前看似立場一致但也免不了互相猜疑。

    九九一直用護國的借口來保家,奈何家人卻不知,這也是一種悲哀。上官銘與上官九九單純的父女之情在這爾虞我詐得政治鬥爭之中也不可能保持純粹。

    話已說完,一壺老酒飲盡,九九本要起身告辭,忽然想起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她還沒問,忙又坐回,試探得問道:「父親與那四王爺李弘關係可要好?」

    作者有話要說:昨日吾飲酒作樂,頭疼欲裂陷昏迷,斷更一日負罪深,今日加更償眾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