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女尊之天下藥香

《》第一卷 第一百九十七章 年前準備 文 / 霞飛

    「對了,母親還說起大姐的親事來,母親的意思是讓我上些心,給大姐說上一門好親事呢!」坐了一會兒,宋凌薇忽然說到。

    「是嗎?說起來,大姐的年歲也的確不小了,比你還大上兩歲呢!倒是也該說親了,只是母親怎麼會托了你?哪有妹妹給姐姐說親的。」風墨樓聽了也有些疑惑的說到。若說父母不在的人家倒也有長姐如母的說法,不過怎麼說也和沈家的情況不符吧!母親還在世,而且身子也漸漸好了起來,雖然說還不能行動自如,只是給女兒說個親事怎麼都是能做的了。就是母親是女子不好出面,那府中也還有執掌中饋的平夫柳氏呢!再怎麼說都沒有凌薇一個女子去給長姐說親的道理吧!

    「我也不知道母親是怎麼想的,忽然就把這事情托給我了,我也還不知道要怎麼辦呢!」

    「既然母親已經吩咐了,那你也不好什麼都不做,還是等著過了你,找幾個媒人上門來吧!向那些媒人打聽打聽這京裡合適的適齡男子,若是有合適的,也注意一下,我們也悄悄的派人出去打聽打聽,若當真是好的,也就和大姐說一說。不管母親是什麼意思,不過大姐的確是該成親了,若能說門好親事,也是好事,不是嗎?」

    「也是,不管母親是怎麼想的,我們該做的也要去做。給大姐說親我自然是願意的,我一直也希望大姐能過得好。」

    「那事情就這樣吧!天也不早了,我們也該歇著了。」

    烏飛兔走的,轉眼間也就到了臘月二十三小年了。也就是祭灶節,這天晚上家家戶戶均要行「祭灶神」的儀式,送灶王升天。

    沈家的大廚房裡一大早就開始包餃子做灶糖了。這樣的日子,忙碌而高興。小年算是大年的前奏,過了小年。大年也就能看到了。

    祭灶,是一項在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匯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

    沈家也是供著灶神的,自然也要祭灶。不過沈家的灶神並沒有供在大廚房之中。而是供在大廚房邊上單獨隔出的一間小屋裡,這裡也算是處小廚房,做飯的各樣家什都是齊備的。不過平日裡並不用,而是打掃的乾乾淨淨的。平日裡這處小屋是鎖著的,平日裡除了灑掃的人是不准旁人進去的。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所以黃昏的時候,沈家一家人便到了這處小屋了。沈瑜竟然也出了院子,由沈之薔推著輪椅來送灶。一家人進了屋,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後將竹篾紮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塗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

    用糖塗完灶王爺的嘴後,便在院子裡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

    過了臘月二十三,次日便是「掃房日」。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几淨。粉刷牆壁,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沈家的房屋雖然一直有下人打掃著,倒也一直乾乾淨淨的,不過這樣的日子,普通人家是家家戶戶都要掃塵的,府裡便也湊個熱鬧。一大早起來,宋凌薇和風墨樓兩人便帶著倚雲閣中的眾人開始打掃,到處都要打掃到,務必纖塵不染。

    到了這個時候,年味也就越來越濃了。街頭巷子裡,鞭炮聲也就慢慢的多了起來,熱鬧的很。

    轉眼便又到了臘月二十七,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也有年謠稱:「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是說這天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上店趕集、集中採購。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

    然後就是臘月二十八,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臘月二十六、臘月二十七準備了過年要吃的肉類,到了二十八這天,就該準備麵食了。

    當然過年要做的準備,很多在沈家是不需要主子動手的,自然有下人們打理的妥妥帖帖的。不過為了湊熱鬧,臘月二十八這一日,宋凌薇倒是也帶著風墨樓到小廚房去發面,還做些了包子饅頭。

    京城有一首關於春節的一首童謠:

    臘月二十三,糖瓜粘;

    臘月二十四,掃房子;

    臘月二十五,炸豆腐;

    臘月二十六,煮白肉;

    臘月二十七,殺公雞;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

    臘月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未完待續)

    ps:大家多多支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