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 第241章 二四零 權力 文 / 竹下梨

    磐石堡。

    這會兒正是上午快要中午的時分,今天天公作美,一****太陽明晃晃的掛在天上,散發著入冬以來已經很難感受到的光和熱。而且也沒風,因此給人的感覺非常暖和。

    李貴感覺還有點兒熱,額頭都滲出細密的汗來了。他今日穿了一聲青緞子面兒的棉襖,腦袋上帶著一頂皮帽,手裡拎著一根鞭子,手背在身後,面色嚴肅的在人群中走過。

    這裡是西城牆下面的工地。數以百計的百姓正在此勞作,地面上的建築物早就已經被清空了,大量的碎磚碎瓦被扔在了甘河和洢水河的河岸邊兒,有的時候修建橋墩用得著這些廢料。而可堪用的那些大磚條石,則是堆在城牆下面。

    而本來堆積如山的這些磚瓦,現在已經下去了一大截。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地面上修建的牆體,已經到了齊胸的高度。

    百姓們在工匠的指揮下,先是在地面上挖開兩尺深,三尺寬的溝,這就是地基了。然後在最低下灑下防潮的石灰,而後在上面鋪了厚厚的一層大青石,青石壘上三層,一直到快要和地面平齊為止。而後在上面在鋪設青磚,修建牆體。以大青石為地基,這樣建好的城牆,穩固而堅定,數百年也未必會坍塌。

    這些牆體論起規模大小來,自然是遠遠不如十幾米厚的外城牆的,事實上也沒必要達到那個程度,它們只是未來的百姓居住區——「坊」的坊牆,以及甲乙丙丁四個規劃出來的軍事或官府區的外牆。其主要作用,乃是依靠這些已經足夠高厚的牆體,把城內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塊兒狀,使城內的道路錯綜複雜,從而為巷戰創造良好的條件。

    未雨綢繆,便是如此。

    磐石堡城牆內側留出十五步寬的空地來,城內被高牆分成了九塊區域。四個角兒上各自被一個非常標準的直角三角形區域佔據著,分別是甲乙丙丁,按照順時針排列。東北角的甲區是糧倉、草料場,東南角的乙區是武庫,西南角的丙區是匠戶區,西北角的丁區則是馬場馬圈。

    城池的中央位置是內城,是一塊兒四方形的區域,就像是城池整個縮小了一些。裡面有董策的官邸官廳,士兵們的營房也在這裡。其格局為董策的官邸坐北朝南,兩側和南邊兒各有幾長列營房,正中間則是訓練用的大校場。

    甲乙丙丁四個區域和內城城牆以及外城城牆之間,就形成了四個等腰梯形區域,分別是子丑寅卯四個坊。『子』,在北門內;『丑』,在東門內;『寅』,在南門內;『卯』,在西門內。

    四個坊,都是用來居住百姓的。

    像是現在李貴面前這片區域,便是西門內略偏南的位置,他面前這道幾十人正在忙忙碌碌的牆體,乃是丙區的西牆。這道牆隔著留出來的十五步寬的空地和西城牆平行,丙區的南牆則是和南城牆平行,西牆的終點和南牆的終點有一端是相連的,成九十度,而另外一端,連成一條直線,就是第三堵牆。

    丙區裡面是匠戶區,而匠戶們早就已經搬了進去,後面是他們的住處,前面就是工坊。這屬於典型建起一道牆把裡面圈起來的現象。

    對於這些匠戶,百姓們都是很羨慕的——他們不用干重活兒,就能每個月領到許多糧食,甚至還有銀子。他們住的房子雖然也不大,但都是磚瓦結構,比四面透風的茅草土坯房要好太多了。而且住在城裡——這兩個字,本身就代表著一種比他們要高的身份和地位。

    不過讓他們略微找到一些平衡的是——那些工匠們幹活兒的時間似乎很長。每日他們上工的時候,裡面叮叮噹噹的打鐵聲就已經響了很久,而等到他們下工的時候,聲音還沒結束。

    這會兒工坊裡也正幹活兒,煙火繚繞,時不時的一陣白氣升騰起來。

    董策佈置的任務很繁重,這讓他們不得不夜以繼日的幹活兒,但是同時給出的果實也很甜美誘人。只要是打造出一定數目的合格兵器就能升級為一級工匠,升級之後帶來的地位改變和實實在在能拿到手的銀子使得他們的效率和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磐石堡的百姓,可能有不認識董策的,但是卻沒有不認識李貴的。他是保長,又有具體分管的差事,經常在下面跑,跟這些百姓接觸的最多,因此這些百姓們也最是能感覺到,這位李大人手中握持著何等樣讓人敬畏的權力!

    見到他負著手緩緩的走過來,正在幹活兒的百姓都是紛紛避開行禮,表達他們的謙卑和尊敬。有的甚至跪在地上磕頭,等他走過去了,才爬起來。

    李貴這段時間的日子過得很不錯,以前那個總是為生計為兒女發愁,似乎永遠都是一副苦瓜臉的窮困老軍,早就是消失不見了。他的腰板兒也挺直了,整個人變得沉穩而自信,似乎連臉上那溝壑一般深深的皺紋都綻開了,身上透著一股大人物的威儀。

    這是權力帶來的改變。

    幹活兒的不僅僅是男人,女人也有很多,基本上是一半兒一半兒的比例。實際上,只要是能吃飽飯,還能見到點兒油水葷腥,這些二十歲到五十歲之間的婦女們,其勞動能力絲毫不弱於男人。可能力氣差一些,但是也有不少不用太大力氣的活計。

    分工也比較明確。推著小車來來回回運送大磚,粘泥的,多半是男的,這是須得出大力氣的。而在牆下遞磚,和泥的,則多半都是女人。甚至不少在砌牆的也是女的。她們都把頭髮紮在後面,用一塊兒青布抱住腦袋,一個個健步如飛,看上去也是利索的緊。

    明季末期本來就民風開放,再說窮苦人家,也不大在乎這個,而且基本上是一個甲負責一段牆體,都是夫妻在一塊兒幹活兒,這就少了許多的顧忌。

    有一個三十來歲的漢子則是大聲的吆喝著,指揮著他們幹著幹那,他顯然就比這些百姓要專業一些,還會指導一下技術環節。

    這就是負責這一段牆體的那一甲的甲長。泥水匠只有兩個,一個高大年,一個孫武木,雖然董策又委託趙大會從孤店弄了幾個來,但還是遠遠不夠用的。於是這每一甲的甲長都被高大年兩人給招過去,一共做了三期的短暫培訓,交給他們一些基本的東西。雖然這些甲長迷迷糊糊的也不大懂,但是吆五喝六的指揮一下卻是沒問題了。

    李貴走過去,那負責這一甲的甲長趕緊點頭哈腰的過來說話,李貴也不搭話,只是微微點頭。他走到那牆體邊兒上,一段一段仔細打量著,看看是否有偷工減料的現象存在。

    看了好一會兒,他才滿意的向那甲長點點頭,道:「老胡,你這活計做的不錯。」

    那老胡趕緊道謝:「大人給咱們吃,給咱們穿,哪裡敢欺瞞大人?小的這個甲負責這段牆體,從開始挖溝奠基,可是一直都小心謹慎,不敢出一點兒岔子!」

    李貴淡淡一笑:「反正這牆,一段段都是分出去的,就算是現在查不出來,到時候出了岔子,也能尋出是誰建的來。」

    他甩了甩手中的鞭子,似笑非笑道:「到時候,可就要好生處置處置了。」

    那甲長打了個哆嗦,趕緊連說不敢。

    李貴目光從這些百姓身上一一掃過去,然後滿意的點點頭。

    城外的澡堂子已經建起來了,男女各一個,很簡陋,但是裡面有熱水,空間也很大,能容納百人同時洗浴。有這兩點,就已經足夠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