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撼唐

正文 第九十一章 攻城(上) 文 / 一包黃果樹

    兩日後,雨水漸疏,第三日上午,連綿近一個月的雨水終於停止,太陽掛在半空,時不時露出半個害羞的頭,將光和熱撒向大地。

    看見出了太陽,楊侑立刻下令,讓士兵們取出弓弦,尋了廣闊的地方,擺在太陽底下暴曬。隨著太陽的照射,弓弦的水分被蒸發,逐漸恢復了彈性。

    天空中,肉眼能看見一絲絲的水汽被蒸發,整個天地看起來霧濛濛的,宛如仙境。

    趁此機會,楊侑帶著侯君集、張鎮周、杜如晦等人趕往均陽城外巡視,數十艘戰艦浩浩蕩蕩,朝著均陽城駛去。

    楊侑站在甲板上四周瞧著,均陽城外,已經是一片汪洋。本來在均陽城西南,有一個小湖泊,此時由於河水被堵,丹江與湖泊連在了一起,方圓竟然有十幾里,成了一個人工湖泊。

    數十艘戰艦浩浩蕩蕩朝著均陽城進發,自然是瞞不過王長諧和趙慈景的耳目,兩人匆匆趕到城牆上一看,都是變了臉色。

    難道隋軍現在就要攻城嗎?如今河水暴漲,水面距離城頭已經不足兩尺,如果隋軍攻來,拿什麼來抵擋?雖然說他已經讓士兵在城中挖掘泥土,準備了沙袋,可是,他的本意是用來堵住城牆缺口的,如果要用來加高城池,恐怕整個均陽城都要被挖空了。

    而且用沙袋堆積,以城牆的寬度,若是擋住了水,就擋不住隋軍的進攻,因為上面無法站穩,防守起來,比較困難。趙慈景對此顯得憂心忡忡,他已經沒有了力氣去責怪好戰分子王長諧,正是他的愚昧,使得他也陷入了困境。

    王長諧神色凝重,看見隋軍漸漸逼近,一顆心也提了起來。這麼多戰艦,要擋住有些困難啊。戰艦在離城牆五十步外停下,楊侑走出來,頓時就看見了一臉驚慌的趙慈景和王長諧。

    這個距離實際上很危險,不過由於下雨,弓弦鬆軟,是無法使用的,所以楊侑並不擔心,這才敢向前行駛。

    「趙慈景、王長諧,爾等還不投降?」楊侑高聲說道。

    趙慈景雖然心中驚慌,但他是皇親,又有兒子,所以他絕不可能投降,至於王長諧,他的妻兒也被扣押在京城,如果投降,下場一定很慘。所以他只有死戰,以身殉國,才能避免家人受到牽連,如果幹得好,陛下念著他為國捐軀,應該會保他家人衣食無憂。

    王長諧高聲喝道:「大隋陛下,我等既然被圍困在此,便只有死戰而已,要我投降,絕不可能!」

    楊侑笑了,在絕對優勢下,楊侑還是想要收服他們,不過看來如今是枉然,他瞧了瞧城牆,城牆多處已經泛白,水面附近的地方和女牆出的顏色截然不同。

    輕輕搖頭,侯君集取下一根長矛,朝後走去,人群讓開了一條路,給侯君集一個奔跑的空間。侯君集原地踏步,活動了幾下,快步向前跑去。

    侯君集將右臂舒展開來,手中握緊了長矛,在跑了十幾步之後,他的速度已經到了巔峰,忽然他猛地手臂一甩,將長矛拋出。

    長矛在半空中滑過,一抹金色閃耀,趙慈景看見這一幕,嚇得蹬蹬後退了幾步。王長諧沒有動,因為他已經看出來,這一支長矛不是奔著他們來的。

    長矛在劃了一道優美的弧線之後,「波」的一聲,深深地釘進了城牆裡,整個矛尖沒入城牆,只留下了白蠟桿在哪裡晃悠。

    楊侑滿意地笑了,這樣的城牆已經被泡垮了,只要大水一退,整個城池就會如同爛泥。趙慈景和王長諧看到這一幕,神情更加凝重,這樣的城牆已經不能叫做城牆了,唐軍憑什麼抵擋隋軍?

    滿意的楊侑揮手退兵,留下了依舊在城牆上注視著隋軍的趙、王兩人,接下來該怎麼辦呢?就在兩人束手無策的時候,隋軍開始扒開了堤壩……

    均陽城北三十里,李大亮率兵五千人,已經趕來了這裡。在數日前,他接到太子的加急軍令,要讓無論如何想辦法要救出淅陽郡太守趙慈景。

    李大亮在接到情報之後,迅速分析了淅陽郡的形勢,他認為,隋軍已經控制了南鄉縣和丹水縣,意味著唐軍走水路會遭到隋軍的攻擊,同時,也會令他的計劃成為泡影。

    既然目標只是救出趙慈景,而不是擊退隋軍,保全整個淅陽郡,那麼李大亮採取的辦法就只有奇襲。既然是奇襲,就不能走丹水。

    所以,李大亮將路線選擇在少習山和武當山之間的那條峽谷,峽谷約長十五里,在平時路也不算很難走,如今下雨,容易打滑,但李大亮沒有了辦法,只能趁著大雨傾盆,帶著士兵急行軍。

    由於峽谷內積水太深,還是影響了唐軍的行軍速度,不得已,他讓士兵上山砍伐樹木,簡單地紮成了木筏,花費了一天的時間,這才渡過了有兩里長的水坑。

    渡過了水坑之後,天氣已經朝著晴朗好轉,每一天下雨的時辰不超過五個時辰,而且大多集中在晚上,讓李大亮行走更快。

    可是,在抵達均陽城三十里外的時候,李大亮覺得有些不對勁了。淅陽郡的地勢是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在丹水以南,還有一連串的山脈,是武當山餘脈,李大亮走的路就是這一段山脈的西麓與少習山的夾縫。

    由於這樣的地勢,使得淅陽郡湖泊不多,面積也不大。可是如今,在均陽城北三十里外的這裡,竟然有了淺淺的水痕。這樣的水痕不是因為下雨而堆積的,因為從地勢上來說,這裡比較高,囤積不了水,雨水應該會向東南流出去。

    可是,士兵們造飯的時候,挖地三尺,地面仍然帶著濕氣,這證明這一帶,曾經被水淹過,而且時間還不短。

    這讓李大亮變得格外警惕,他吩咐士兵小心謹慎

    ,一路探查。而越往東南,他發現了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

    這一帶由於丹水和漢水的沖積,所以平原開始增多,是淅陽郡的產量區,不僅有大量的農田更有許多村子,李大亮曾經來巡視過,所以他非常清楚。

    可是如今,即使是下了一個月的大雨,也不至於如此呀!農田里的小麥已經被收割,暫時看不出端倪,可是這些村子裡,竟然沒有人居住?一個人也沒有?

    李大亮派兵查詢了幾個村子,得到的是相同的答案。這不僅讓他狐疑了。究竟是什麼理由,讓百姓統統撤走?

    離均陽城二十里的時候,李大亮不敢輕易南下了,他派出了斥候,前去探查,然後再決定下一步的計劃。

    均陽城外,隋軍已經將堤壩打開,蓄積了多日的江水如萬馬奔騰,轟然朝著下游奔馳而去。楊侑考慮到下游的蓄水能力,並沒有一下子將積水放走,而是較為緩慢地洩洪。

    隋軍正在緊張地排水的時候,已經逐漸包圍了均陽城,而且首先從北邊開始包圍,這就等於截斷了均陽城的退路。大水一退,在烈日的爆曬下,城牆開始一層層的剝落。

    糯米汁在河水的浸泡下,逐漸被分解,再也沒有粘性。王長諧急忙帶著士兵用沙袋填補城牆,將缺口給堵上,可是民夫們剛剛湧上,早有準備的隋軍就已經殺奔而來。

    經過兩日的暴曬,隋軍的弓弦已經恢復了彈性,無數弓箭手衝到城外七八十步的地方,開始施放弓箭。箭羽如簧,朝著城頭上飛去,頓時射死了二十多名正在搬運沙袋的民夫。

    民夫看見這一幕,紛紛扔下沙袋,一聲吶喊,倉皇逃竄。

    隋軍的突然殺來太過於迅速,以至於讓唐軍有些措手不及,王長諧急忙帶著弓弩手衝上去,想要反擊隋軍。可是剛剛登上城頭,隋軍弓弩手距離城下只有五十步左右,又是新的一輪射擊,將唐軍壓制得抬不起頭來。

    隋軍採取的是三段射擊,並且隨著射擊漸漸向前移動,在經過十幾輪的射擊之後,隋軍逐漸靠近了城牆。侯君集身著鎧甲,一馬當先。

    隋軍的步卒舉著雲梯木板,在隋軍弓弩手的掩護下,很是順利的抵達了城下,隨後利用工具迅速過了護城河,護城河的河水已經滿了出來,一片渾濁,還帶著臭味。

    隋軍沒有片刻猶豫,蹬蹬蹬過了河,讓唐軍大驚失色。唐軍在王長諧的指揮下奮力射出箭羽,可是收效甚微。

    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區別,是因為唐軍的士兵不多,同時由於能使用的弓箭不多,所以在遠程輸出上,根本不能和隋軍相比。遠程輸出雖然比不上,但隋軍靠近了城牆,對唐軍就有利得多。

    王長諧看見隋軍要爬城,一聲令下,士兵將礌石扔下,朝著城下的隋軍砸去,巨大的石塊落下,在隋軍人群中開花,有數人被砸中,命喪當場。沙袋在這個時候也成了武器,唐軍不斷將沙袋扔下,攻擊隋軍。侯君集站在城牆下,抬出腳,使勁地踹著城牆。由於城牆已經變得極度疏鬆,隨著侯君集的猛踹,城牆隱隱震動,石頭如沙子一般嘩嘩落下。不少隋軍也隨著侯君集一起猛踹城牆,在隊正的指揮下,同時收腳,一起踹出,城牆一陣接著一陣的顫抖著,彷彿隨時就會崩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