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七章 兵進淅陽 文 / 一包黃果樹
這是李元吉第一次奪下城池,雖說在兵力佔優的情況下幾乎是板上釘釘,沒有什麼意外,但李元吉還是十分激動,他策馬上前,戰馬揚起的前蹄讓鄭恩不由大驚失色。
鄭恩雙腿一軟,「噗通」一聲跪在地上,手中依舊還捧著戶籍等小冊子,顯得十分害怕。
「齊齊王殿下,罪、罪臣鄭恩見過齊王!」鄭恩顯得有些語無倫次。
李元吉馬術精良,策馬到了鄭恩三步遠的地方,勒住了戰馬,戰馬不停地打著響鼻,李元吉瞇起了眼睛,他已經聽到了鄭恩的話,但是他還需要再問一遍。
這是一種心理上的壓制,李元吉覺得十分有必要,他冷哼一聲,道:「你就是丹水縣丞鄭恩?」
鄭恩連連磕頭,道:「罪臣便是丹水縣,縣丞鄭恩!」
李元吉斜睨著他,靜靜地打量著鄭恩,「鄭恩,在王師面前,你總算知情識趣,不過,你曾經侍奉賊人,你可知罪嗎?」
鄭恩聞言身子一抖,道:「知罪知罪!」
李元吉身子一抖,正要說話,這時,劉政會、姜謨、謝叔方等人紛紛趕來,特別是劉政會,他是臣,一路疾奔,口中喘息不已。幾人到了李元吉身邊,仔細地打量著鄭恩。
李元吉目光再度看向了鄭恩,他說這些話的目的,無非是要名正言順取得一些利益罷了。不過目前看起來,鄭恩是一個知情識趣之人,想必不會讓他失望。
這時,劉政會已經喘勻了氣,他嚥了一口口水,此時已經接近午時,就要到用飯時間了。劉政會道:「殿下,一路奔波,想必已經餓了吧,還是先去府衙,用過了飯再做計較。」
不說不要緊,劉政會這麼一說,李元吉頓時覺得有些餓了,他揮揮手,道:「進城再說吧!」
鄭恩聞言急忙爬起來,將冊子交給身邊的衙役,躬身道:「殿下,請進城!」
李元吉昂首挺胸,騎在戰馬上,環顧著四周,一臉得意之色,慕容羅睺在最前面,劉政會、姜謨、謝叔方等人緊追著李元吉身後,朝著城中奔去。
鄭恩是步行,所以速度不快,他加快了腳步,朝著城門走去,這時,吊橋早已經被放下,兩側只有幾名衙役,此外便是慕容羅睺帶來的唐軍。此時慕容羅睺的三千唐軍已經控制了整個丹水縣,沒有發現隋軍的伏兵,所以李元吉才會放心大膽的進入城中。
此時的丹水縣顯得有些凌亂不堪,整個縣城的房屋都十分破舊,劉政會看著,不由十分奇怪。他知道隋軍在佔領了丹水縣之後,曾經賣力的建設,斷然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呀!
他正要拍馬上前詢問,這時,從街道兩旁,突然出現了一群百姓。百姓們身上的衣服破破爛爛,補丁縫了一層一層又一層,不過漿洗的還算乾淨。
這群百姓足有十幾人,有男有女,有婦孺也有老人,他們一窩蜂地衝出來,頓時將最前面的慕容羅睺嚇了一跳,這些人怎麼衝過來的?若是要行刺齊王,那麼齊王豈不是非常危險?
就在慕容羅睺變了臉色的時候,那群百姓突然跪在了鄭恩的面前,「鄭縣丞,求求你,救救我們吧!」
「鄭縣丞,小人家中已經揭不開鍋了,上有老,下有小,就等著糧食救命呢!」
「鄭縣丞,你是個好人,若是救了我一家老小,生生世世願為鄭縣丞做牛做馬!」
百姓們七嘴八舌地說著,顯得十分凌亂,但鄭恩還是聽清楚了眾人的話,他有些為難地回頭,這時,慕容羅睺也策馬上來。
「鄭縣丞,齊王叫你過去。」慕容羅睺說道。
百姓們一聽,頓時幡然醒悟過來,齊聲道:「齊王殿下,救命呀!」
鄭恩回頭,怒罵一聲,道:「都給我小聲些,若是惹怒了齊王,你們都要掉頭!」
百姓們嚇得臉色蒼白,多人摀住了嘴,不敢再說,只有一些小孩還在哭鬧著。
鄭恩冷哼一聲,快步走上前去,跪在了地上,道:「齊王殿下,罪臣鄭恩在此。」
李元吉瞟了一眼前方二十步外的百姓,緩緩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鄭恩有些躊躇,他不知道該怎麼說,李元吉冷哼了一聲,心腹謝叔方策馬上前,片刻之後回來了,低聲在李元吉耳邊說著什麼。李元吉有些詫異地抬起頭,目光盯著前方。
這些百姓缺糧?這怎麼可能?淅陽郡雖然不是大郡,山地也多,但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丹水縣靠著丹水,怎麼會缺糧?再說,秋收剛剛結束不久,糧食正是最多的時候,又不是青黃不接的時節,怎麼會缺糧?
李元吉的腦海中轉過了無數個年頭,這時,劉政會已經感覺到不妙了。
「殿下,按理說剛剛秋收,百姓不會缺糧呀,依我看,這是隋軍的詭計,微臣建議殿下速速撤出丹水縣,以免中了隋軍詭計!」劉政會低聲說道。
李元吉一愣,劉政會說的有道理呀,剛剛秋收是不可能缺糧的,這看起來是隋軍的詭計,可是,斥候傳回來的消息,並沒有看見隋軍的伏兵啊,而且從襄陽的情況來看,那邊的兵馬也在南下之中,根本對大唐不設防呀。
就在這時,鄭恩忽然開口了,他咬牙切齒,顯得十分憤恨:「齊王殿下,該死的隋軍撤退之前,將所有的糧食全部拿走,甚至是百姓的口糧都全部搶走了,若是殿下不來,罪臣還準備帶著百姓下河摸魚,上山狩獵呢!」
鄭恩的話雖然不大,但足以讓李元吉吃驚了,聞言他驚
訝的嘴巴都合不攏了,鄭恩這話的意思雖然沒有明說,但等於是在向他討要糧食呀。如果大唐想要佔據丹水縣,肯定要收攬城中的百姓,難道不給他們吃喝,任由他們餓死?如果是這樣,必將大大折損大唐的聲威。
謝叔方靠近李元吉,做出了一個殺的動作,謝叔方的意思很明顯,這群百姓對大唐不僅沒有幫助,甚至還會消耗大唐的糧食。一旦齊王將糧食送給百姓過冬,至少要付出三萬石以上的糧食,而這樣一來,軍隊就會缺乏糧食了。
李元吉的臉色變了又變,考慮了一番之後,他最終帶著諸將和鄭恩到了府衙,在府衙,李元吉詳細地向鄭恩瞭解了情況,並且讓謝叔方抓來了一些百姓,經過一番盤問之後,兩者的說法是一致的。
隋軍在撤退前,因為缺糧,而將丹水縣所有的積存的糧食全部拉走,其中包括官糧、義倉的糧食。李元吉覺得自己做事情已經夠絕了,但他此時才覺得,隋軍才更厲害,竟然連百姓的糧食都收刮的乾乾淨淨。
除了極少數的富戶狡兔三窟,大部分的百姓家中糧食一顆不剩。整個丹水縣的百姓此時有五千多戶,有兩萬三千多人,要是都給他們糧食,可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呀。
大廳裡,眾人正在激烈地討論著,李元吉靜靜地聽著眾人說話。
劉政會認為,這一定是隋軍的詭計,為了保證不上當,必須要盡快撤退,在中計之前脫離危險區域。
謝叔方是名武將,心思比較單純,他認為丹水縣的百姓都是逆賊,最好全部殺死,這樣既免除了後患,又不必擔心糧食的問題。
慕容羅睺沒有說話,他一直靜靜地聽著,至於姜謨,他則說出了另一番話。
姜謨認為,結合前些日子的情報來看,隋軍自從在鄱陽湖的戰事吃緊之後,就十分危險,不然隋軍不會撤退。而且從隋軍殘暴的搶奪百姓糧食來看,第一,他們非常缺糧,第二,他們已經準備放棄了淅陽郡。
第一點很容易明白,不缺糧隋軍最多將官糧拖走,而不會動百姓的糧食。而第二點,和第一點是有聯繫的,正是因為隋軍準備放棄了淅陽郡,所以才會做出這等人神共憤的事情來。
奪取天下,不僅僅是佔領土地那麼簡單,更是爭取民心的一個過程,隋軍這樣的行為,是喪失了民心的行為,而在隋軍喪失民心的時候,大唐如果能爭取民心,高下立判,百姓也就很容易判斷出,究竟誰才是效忠的對象!
姜謨的話讓謝叔方有些不爽,這些話不是在針對他嗎?他怒氣沖沖地正要反駁,卻被李元吉制止了。
李元吉心中有自己的打算,他也明白哪一種辦法才是最適合自己的。這幾人的說法,都有正確的一面,但也有不利的一面。
劉政會太過於謹慎,就會喪失良機;謝叔方考慮糧食問題,就會喪失了民心。幾人之中,反而是一直不顯山不露水的姜謨說的最為有理。他清晰的思路讓李元吉更為順利地思考著。
李元吉負手思考著,拿下丹水縣讓他開心,但太順利,也讓他有些懷疑隋軍是不是有什麼詭計?李元吉雖然想要立功,但卻是一個怕死之人,不然當初他也不會從太原匆匆逃走。又想立功又害怕的中計的李元吉思考了半響,他忽然笑了,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這樣既能繼續攻城,又能保證自己的安全,至於丹水縣中的百姓,李元吉決定出糧支援,這樣,他就能博取一個好名聲。至於糧食?讓父皇和大哥考慮去吧,他只要奪下了淅陽郡,奪下了襄陽郡,他就是大唐的功臣!那個時候,他的功勳一定比秦王還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