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戰而降 文 / 一包黃果樹
大帳裡,王世充神情嚴肅,看著一臉大汗的隋軍士兵。
隋兵半跪在地上,臉上露出了焦急神色,他取出了一封書信,遞給了王世充:「大鄭陛下,如今唐軍圍攻襄陽甚急,韓總管死傷慘重,巴蜀由於山高水遠,頃刻之間不能支援襄陽。大鄭與大隋乃是同盟,還望陛下速速進兵,與韓總管共擊偽唐呀!」
王世充臉上看不出任何的表情,段達接過書信,遞給了王世充。王世充拆開書信一看,是韓世諤的手筆。韓世諤在信中說,如今襄陽損失過半,兵馬不足四千,加上樊城,防守更加吃力。而偽唐李淵已經派出江夏王李瑗,再度發兵三萬,已經同齊王李元吉回合。唐軍的兵力再度暴漲,而隋軍兵力漸漸不足,襄陽城眼看著,就要淪陷了!
如今,韓世諤已經發動了襄陽城的百姓守城,但是這些百姓沒有作戰經驗,恐怕最多也只能守住七八日,七八日後,襄陽城的兵力就將消耗殆盡,那時候,就是城破的時候了。
韓世諤在信中再三懇請王世充速速發兵,為了彌補大鄭出兵消耗的錢糧,韓世諤願意補上這個缺口。也就是說大鄭出兵的所有費用,他韓世諤一力承擔,此外,他還會做出感謝,整個南陽明年的收入,將會有三成落入大鄭的手中。
王世充看著信件,揚了揚眉,韓世諤這是被逼急了呀,他敢動用整個南陽盆地收入的三成,這和貪污沒有多大的分別了。就算事先請示了楊侑,但這絕對不是韓世諤這個南陽總管能決定的。
韓世諤連連派人請求援兵,只能證明韓世諤已經急了,南陽是他的駐地,如果不能守住,他必然被楊侑問罪,甚至可能被誅滅九族。而如果守住了襄陽,就算有所損失,也算能接受。
王世充瞇起眼睛笑了,他又仔細地問了問隋兵一些事情,見隋兵回答地滴水不漏,而且言語之間十分焦急,王世充揮揮手,示意隋兵起來:「你就放心吧,朕這就出兵趕往襄陽,去救韓總管!」
隋兵大喜,他站起身來,再度抱拳:「多謝陛下!」說著匆匆走了出去。
王世充瞇起了眼睛,捋著鬍鬚,若有所思。次子王玄恕道:「爹,莫非真的要南下襄陽,放棄南陽嗎?」
段達在一旁聞言,呵呵一笑,道:「漢王,南陽乃是重地,若是沒有拿下南陽就輕易南下,糧道被截,那可是巨大的遭難啊。」
王玄應搖搖頭,表示不明白,王世充哈哈一笑,道:「恕兒,好好在爹的身邊,多學學。陳王說的沒有錯,所以明日我決定開始攻打南陽!」
段達眼睛一轉,瞇成了一條縫,他上前一步,在王世充耳邊輕聲說了幾句,王世充哈哈一笑,道:「好計!」
當即寫了一封書信,讓人送入城中。
當日黃昏時分,一名鄭兵將王世充親筆寫就的書信送入南陽城中。
呂子臧與田瓚打開書信一看,不由都笑了。王世充在書信中告訴兩人,他已經接到韓世諤的書信,為了解救襄陽的危機,決定立刻南下。王世充在書信裡提出了要求,大鄭南下,由於路程遙遠,運輸艱難,所以他希望呂子臧能夠提供一些糧食,如果有可能,能提供一些戰馬更好。
呂子臧看著書信,將眉頭皺在一起,他輕輕敲打了一下案幾,道:「王世充此人臨走之前,還要噁心我一下,實在是可笑。」
田瓚思考片刻,凝聲道:「太守,你真的認為王世充會南下?」
「明日,就有分曉!」呂子臧長身而起,朝著屋外走去,「田將軍,走!」
襄陽城。
楊侑已經處理好了敗兵事宜,所有的糧食、軍械也已經準備妥當,不過,在臨走之前,楊侑還有一件事情要做。
此時,楊侑站在沙盤前,指著在漢水以北的李瑗大營,朗聲說道:「諸位,如今均陽、南鄉城等已經重新回到大隋懷抱,李瑗雖然有兵兩萬,但不過是無根之水。」
「如今僅李瑗幾乎無路可退,他一旦撤退,就會受到我軍追擊;而他若是困守大營不出,由於糧道被截斷,不出數日,他一定會缺乏糧食。屆時,唐軍必定軍心浮動,人心惶惶之下,兵敗是早晚的事情。」
杜如晦捋著鬍鬚,笑道:「陛下,若是李瑗四處徵糧,或許能多撐一些日子。」
楊侑點點頭,道:「不錯,這對於李瑗來說是最後的辦法,為了防止李瑗騷擾百姓,朕決定派人說服他投降。」
「投降?」楊侗奇怪地問道,在這種情況下,李瑗會投降嗎?
楊侑負手踱了兩步,忽然笑了:「朕已經捉住了李元吉,這就是最大的勝利,有了他在,身為旁支的江夏王李瑗又算得了什麼呢?」
「可是,李瑗會同意嗎?」楊倓問道。
楊侑冷笑一聲,道:「朕許他帶走兩萬士兵,如此大的恩惠,就算他不同意,李淵也會同意!」
「如此大的優勢,陛下為何放棄?」楊倓問道。他的心中十分不解,既然李瑗已經成為甕中之鱉,那麼再等待數日,唐軍吃盡糧食,必然不戰自敗,為什麼要放走他們?
楊侑咳嗽一聲,道:「如今唐軍已經被擒三萬多人,這已經是大勝,雖然朕打算讓他們做苦力,但年年開戰,又要犒勞有功將士,無論是糧食還是錢帛,花銷都非常巨大。如今即將大雪,朕必須要在大雪降臨之前,讓百姓種下冬小麥,這樣來年開春,南陽才有足夠的糧食。」
楊侑說道這裡,歎息一聲,整個南陽盆地地理非常好,有平原有水源,如果開發得當,可以成為大隋繼成都平原、江漢平原之後的
另一個糧食基地。可惜南陽這些年來,受到朱粲的荼毒,百姓大量流失。大隋奪取了南陽之後,雖然勵精圖治,招攬流民,開墾農田,但依舊不能遠遠滿足需要。
南陽需要自給自足,更需要成為大隋貨物的轉運之地,所以楊侑寧願讓李瑗帶著兩萬士兵走,也要爭取這個時間。這個時間,不僅是為了讓襄陽百姓安心種糧,也是為了爭取北上的時間。
簡單解釋了一番之後,楊倓拱拱手,表示願意去唐營做說客。楊侑略略思考之後,同意了楊倓的要求。
楊倓略略準備,渡過漢水之後,帶著兩名侍衛趕往唐營。
此時的李瑗十分憂慮,他已經知道齊王李元吉被俘,此外還有慕容羅睺、姜謨等將領,在漢水南岸的三萬唐軍已經全軍覆沒,成為了隋軍的俘虜。
大軍已經覆滅,餘下他帶著兩萬軍隊,又有什麼用?陰縣城、谷城等城池已經被隋軍拿下,想必淅陽郡諸縣也會落入隋軍之手,退路已絕,退路已絕啊!如何能回到大唐?
而且,根據消息來說,這一次分明是中了隋軍的詭計啊,他已經得到比較可靠的消息,指揮這一戰的將領並不是韓世諤,而是大隋的皇帝楊侑。
如果是大隋的皇帝,那麼餘下的唐軍就危險了!對此,李瑗十分憂慮,就在他憂慮的時候,一名士兵匆匆而來:「王爺,隋軍派來了使者。」
「使者?」李瑗遲疑片刻,道:「帶他進來吧!」
李瑗性子比較柔弱,所以並沒有對楊倓採取強硬措施,這也楊侑為何會欣然同意燕王去唐營勸說的緣故。面對楊倓的勸說,李瑗的眼睛亮了起來。
李瑗雖然性子柔弱,但不代表他愚笨,他很清楚的明白,自己要帶著兩萬人,不是非常困難,而是不可能。當然此時的他並不知道王世充已經殺來。
楊倓很清楚地告訴他,自己是奉大隋陛下之命而來,他提出了幾個條件,第一,要唐軍投降。這一點李瑗沒有任何異議,事實上他已經想的非常清楚了。可是若是投降之後,這兩萬多的士兵包括自己,該怎麼辦?是殺還是充當苦力?
李瑗疑惑的時候,楊倓給出了答案,可以讓李瑗帶著兩萬唐軍回到關中,但前提是所有的士兵必須扔掉武器,脫掉鎧甲,並且將所有糧食留下。然後,隋軍在派出士兵密切監視著他們,直到他們步入武關,當然了,一路上隋軍會提供糧食,這個數量會讓唐軍吃不飽也餓不著。
這樣的條件非常簡單,也非常實用,對於李瑗或者說是李淵來說,能夠保住著兩萬的唐軍精銳,是一件好事,等於保存了大唐的實力。心中雖然詫異楊侑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但李瑗還是十分爽快的答應了。
他生恐楊侑反悔,這樣自己必定死無葬身之地,於是急急忙忙答應,軍令傳達下去,唐軍頓時歡聲雷動,他們也都知道被隋軍給圍住了,雖然隋軍暫時沒有攻擊,但失敗是注定的。如今能夠活命,比起那些被隋軍抓住的袍澤來說,倒是非常幸運了。唐軍在李瑗的帶領下,除了帶著幾件衣服之外,其他的東西都留在了大營之中,武器、鎧甲、金錢,他們被隋兵用繩子給拴了起來,在隋兵的一路護送之下,朝著武關方向離去。就在楊倓成功勸說了李瑗的當日,李瑗帶著唐軍北回,而接到消息的楊侑留下韓世諤率兵一萬,留守襄陽,自己在次日清晨,率兵北上,支援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