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二章 張良計、過牆梯 文 / 一包黃果樹
恆山郡,土門關。
李德懋聽了李建成的話,身子不由就是一震,他不可置信地看著李建成,道:「太子,你的意思是他要圍城打援?」
「不錯,就是圍城打援。」李建成緩緩點頭,如果鮮虞城的將領是一般人,那麼在局面不利的情況下,李建成或許會放棄博陵郡,但是,在鮮虞的是大唐的秦王,這個意義就不同了。
當初父皇為了救回齊王,付出了大量的金錢、米糧,原因無他,就是因為父皇舔犢情深。李建成知道父親的心思,對於父皇來說,不管哪一個兒子,都是他的心頭肉,根本捨不得。
楚王一樣,齊王一樣,他秦王,也是一樣。
而作為大哥的李建成,所謂長兄如父,自然也不希望看見秦王出事。如果秦王出了事,作為主持河北戰事的最高指揮官李建成,如何面對父皇,如何面對其他兄弟?
而更重要的一點,是李建成心中的自尊也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如果李建成不在河北,或者是來的遲了,李建成最多傷心遺憾,但如果眼睜睜地看著兄弟戰死,他李建成的面子往哪裡擱?
李德懋聽到太子之言,頓時沉默了,片刻之後,他語氣顯得十分艱澀,道:「太子,雖然看出了楊侑的企圖是要圍城打援,可是他早有準備,如何才能破除這個死局?」
李建成負手踱步,再度來到了地圖前,目光炯炯地看著恆山郡,目光中帶著一絲得意,楊侑雖然有了良策,但他李建成也不是省油的燈。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如今趙郡是在誰的手上?」李建成問道。
「太子,趙郡太守陳叔達,如今依然歸屬大唐。」李德懋說道。
「陳叔達?」李建成一愣,他知道陳叔達這個人,他本來是隋絳郡太守,歸附大唐之後,武德二年,李淵為了鞏固河北,派經驗老道的陳叔達經營趙郡,此人上任之後,結交趙郡李氏,有效地穩定了趙郡的局勢,並多次挫敗竇建德的進攻。
聽到趙郡仍在大唐手上,李建成鬆了一口氣,他忽然笑了笑,道:「楊侑雖然想要圍城打援,但我有我的計劃。德懋,你可知道恆山郡還有多少兵馬?」
「父親那裡尚有五千人馬。」李德懋說道,此時李神符是恆山郡太守,掌管一地之軍政。
「五千人,嗯,足夠了。」李建成想著,一個完美的計劃在他腦海中浮現。他回轉頭,笑了笑,道:「如今雖然局勢艱難,但無論做什麼事情,總要吃飽肚子才是。」說著,李建成回到了案幾前,端起已經冰冷的食物吃了起來,他似乎很久沒有吃過飯,一副津津有味的模樣。
鮮虞,隋軍大營。
聽見杜如晦說陛下另有目的,眾將都拿眼去看著楊侑。楊侑咳嗽一聲,站起身來,道:「天下攘亂,已經有十餘年,田地荒蕪,百姓淒苦,朕不願意繼續動盪下去,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束中原的分裂。」
「可是如今,王世充不足為慮,唯有偽唐,方才是朕的心腹之患。李建成已經率兵趕來河北,兵馬約在兩萬,掐指算來,當是李淵所能抽調出的最後兵力,如果朕能一舉將這兩萬士兵或殲滅,或俘虜,那麼對於偽唐來說,便是致命的打擊。」
「關中、并州這幾年戰亂不小,薛舉、劉武周,都對這兩地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不僅僅是在經濟上,人口的損失也非常大。所以去歲,李淵從涼州遷入了兩萬戶人口,幾乎要將涼州抽調空了。」
「如果朕一舉將李建成、李世民殲滅在此地,偽唐必將無人可用,那個時候,就算李淵想要再戰,他也沒有足夠的兵力,足夠的資源和朕作戰。恢復關中、并州,便是舉手之勞。」
楊侑緩緩說著,諸將聽了,都恍然大悟。
裴行儼道:「陛下原來是想要圍城打援,這一招能剿滅偽唐的有生力量,的確是妙計。」
丘行恭也笑道:「陛下深思熟悉,臣等不及也。」
「諸位愛卿,可稍安勿躁,想必李建成已經抵達了土門關,不日就將抵達博陵郡。那時候,諸位愛卿可一展所長,朕一定讓你們殺個痛快!」楊侑笑道。
「多謝陛下!」眾人齊聲說著。
就在這時,門外有人走了進來,道:「陛下,有軍情。」
杜如晦伸手接過,將蠟丸遞給楊侑,楊侑捏碎了蠟丸,取出裡面的信件,匆匆一看,道:「告訴諸位愛卿一個好消息,李建成昨日已經出了井陘關,想必此刻已經到了土門關。」
「陛下,微臣願意為先鋒,先行擊破李建成。」程知節搶著立功,趕緊走出一步,說道。
這時,裴行儼卻皺了皺眉頭,道:「陛下,微臣覺得有些不妥。」
「這是為何?」楊侑問道。
裴行儼拱拱手,道:「陛下,聽聞李建成也是擅長用兵之人,陛下前幾日故意放走的那人,想必已經將情況告訴了李建成。在我軍準備完善,擺明了一副圍城打援姿態的情況下,微臣以為,李建成或許能猜透其中的要害。」
「嗯,繼續說下去。」楊侑看著他,畢竟裴行儼出身世家,有些見識。
「李建成若是猜透陛下是要圍城打援,恐怕他會圍魏救趙,沿著趙郡南下,奪取襄國郡。」裴行儼說道。
羅士信一愣,旋即道:「李建成就算想要奪取襄國郡又能如何?大勢所趨,李建成必定兵敗。」
楊侑與杜如晦相視一眼,楊侑突然快步走到了沙盤前,仔細地看著太
行山一帶的地勢,忽然他倒吸了一口冷氣,而杜如晦同樣也是臉色一變。諸將看見兩人這副表情,均是不明所以,紛紛走到了沙盤前。
「杜愛卿,你覺得李建成會不會出奇兵,走滏口陘,偷襲邯鄲?」楊侑凝聲。
杜如晦緊鎖眉頭,歎了口氣,道:「陛下,這是微臣的失誤,一直想著李建成會出兵井陘關,但卻忽略了滏口陘這個同樣重要的地方。」
「邯鄲的兵馬不多,更重要的是這幾個郡縣,如今都是牆頭草,隨時可能會兩邊倒。朕為了迅速平定河北戰事,此時不宜動他們。如果李建成以奇兵偷襲邯鄲,同時,他派兵南下,走趙郡,奪襄國郡,就能與武安郡連成一片,屆時,或出兵清河,或出兵河間,都是朕不願意看到的。」楊侑的語氣顯得有些凝重。
諸將看見陛下如此嚴肅,也就收斂了笑容,就連一向嬉皮笑臉的程知節也變得十分嚴肅,兩隻手垂在腰際,握緊了拳頭,顯得十分緊張。
「陛下,河北多是平原,如果邯鄲真的被奪下,形成如陛下所言的局面,那麼清河、信都,乃至於平原等郡都會受到唐軍的騷擾。在局勢未定的情況下,誰也說不準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作為智謀,杜如晦從來不會虛假言辭,有什麼說什麼,將事情說開了,將所有的假設都想到了,才能做出有利的部署。若是一意隱瞞,反而會壞了大事。
楊侑也是看中杜如晦這一點,才會將他引為心腹智囊。此時,聽見杜如晦之言,楊侑「嗯」了一聲,眼神在地圖上快速搜索,他猛地抬起手,目光凶狠地看著程知節。
程知節正一臉緊張,突然發現陛下死死地看著他,頓時嚇了一跳,不由後退兩步,嘴巴張得大大的,一副吃驚的模樣。
「程愛卿,朕給你三千騎兵,你要日夜馳騁,盡快抵達邯鄲。你要記住,走出了滏口陘,第一站便是邯鄲,只要守好了邯鄲,就算對方是孫武在世,也決然不敢棄邯鄲不攻而北上。」楊侑說著,語氣非常快。
程知節一愣,知道陛下這是在叮囑他,急忙收斂心神,將楊侑的話牢牢記住。
「唐軍走滏口陘,依朕的猜想,為了不引起朕的懷疑,一定兵馬不多,五千人便是極限。而邯鄲歷來是古都,雖然比不上洛陽長安,但也不是小城。所以,唐軍來到,一定不會力攻,而是智取。你抵達邯鄲,下令關閉城門,任何人只能進不能出,除非有你的手諭。」楊侑說的是斥候、傳令兵,就算是這些人,也要有程知節的許可才能出入,不然不行。
程知節不是愚笨之人,立刻明白了楊侑的想法,他點點頭,表示明白。
「另外,你要派出斥候刺探消息,若是唐軍殺來,就閉門不出!你要切記,不管唐將使用何種方法,你都不能出戰。」楊侑繼續叮囑。程知節眼光閃動,道:「陛下,微臣有一點不明白,武安才是扼守滏口陘的要道,為什麼不守武安城而是邯鄲?再者,若是唐將真的北上,微臣又當如何?」楊侑深深呼吸了一口氣,剛才說的太快,他有些喘息不過來。程知節此時能問問題,楊侑還是喜歡的,至少證明程知節是有心在想這件事情,他指著武安郡,道:「第一,武安城雖然是最好的地方,但此地一守住,唐軍就不能繼續東出,也就不能吸引李建成南下。如果李建成南下,對朕還是有利的。第二,是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因為朕怕時間來不及了,所以只要扼守住邯鄲,也一樣能達成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