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四章 攻城(下) 文 / 一包黃果樹
「準備,拋射!」羅士信繃直的手臂猛然劃下,有力地下達了命令。
隋軍士兵的動作整齊劃一,巨石在半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朝著鮮虞城頭奔去。李世民再度如法炮製,躲在了女牆下。這一次,隋軍的局勢準確地擊中了城頭。
巨石落在女牆上,女牆發出陣陣哀鳴,旋即,無數的碎石落下,朝著四方,一些來不及躲避的士兵被碎石擊傷,臉上出現了劃痕,甚至還有幾名士兵運氣非常不好地被鋒利地石頭割破了咽喉,擊穿了太陽穴。
女牆在顫抖,彷彿是李世民的心,他趁著隋軍拋射的間歇抬起頭,茫然四顧,只見城頭上,亂石堆積,更有十幾個士兵在地上躺著,其中幾個時不時動一兩下,顯然沒有死透。
隋軍的準備相當快,在第二波的拋射之後,立刻組織了第三波。李世民還沒有將情況完全弄明白,就不得不躲在女牆下,他捲起了身體,最大程度地減少被石塊擊中的可能性。
女牆被巨石砸中,不斷出現了損壞,已經不能再掩護唐軍士兵的身體。鋒利的碎石飛濺,又有數十名唐軍倒在了地上哀鳴,有的人甚至被巨石壓住,砸成了肉餅,當場喪命。不少缺胳膊斷腿的士兵哀嚎著,他們害怕了,就算是戰死,也比這好得多。
一個人的恐懼,來自於內心,眼睜睜看著袍澤缺胳膊斷腿,甚至被砸成肉泥,這種滋味一點都不好受。不少唐兵承受不住巨大的壓力,選擇了逃走,他們趁著隋軍拋射的間歇,爭先恐後地逃下城牆,他們互相推搡,有的人措不及防,被推下了城牆,當場跌死,而有的人因為腿腳不方便,被踩到在地上,袍澤的靴子踩在他們的身上,一開始還想要掙扎,但很快就再也不動了。
隨著隋軍巨石再度拋來,來不及逃走的唐軍士兵再度被砸成肉泥。李世民眼睜睜地看著士卒逃走,只感到了無能為力。終於,在他躲避的那一片城牆,女牆即將被削平之前,李世民也選擇了逃走,他踉踉蹌蹌地跑下城牆,由於匆忙,一跤摔在了地上,臉被地面上的碎石劃破了臉龐,頓時,幾道血痕出現在他的臉上。
李世民並沒有感到疼痛,因為此時的他心中無比焦急,根本沒有注意到其他。按照時間計算,隋軍很快就會再度進行拋射,他必須要在隋軍投擲前逃下城牆,不然,有可能被巨石砸成肉醬。
李世民用腳一蹬,不料蹬在一塊圓圓的石頭上,差一點再度滑到,這時,房玄齡奔了過來,他伸出手,扶起了李世民,道:「秦王,快走!」
有了房玄齡的幫助,李世民站起身來,兩人攜手匆匆而下,剛剛奔下階梯,巨石再度轟鳴而來,砸得城牆一陣顫抖,旋即,無數碎石滾滾而來,李世民暗中慶幸,突然,一小塊石頭砸來,李世民來不及躲避,額頭被擊中,頓時紅腫一片。
「秦王,你怎樣?」房玄齡急忙問道。
李世民揉了揉額頭,一陣鑽心的疼,他咬牙忍住,目光凶狠地看向遠處,狠狠地盯著了楊侑,他在心中暗暗發誓,如果抓住楊侑,一定要親手將他殺死。不,殺死太簡單了,他一定要讓他嘗盡苦頭,這樣,才能報李道玄的仇,才能報他李世民的大仇。
楊侑在指揮台上看著這一切,他取出了望遠鏡,仔細地觀察著女牆的情況。在隋軍的持續拋射下,鮮虞城的女牆已經被削平,多處的城牆已經能看到裂縫。
楊侑看了看即將落山的太陽,揮揮手,道:「傳令下去,收兵回營。」
就在此時,李建成已經做出了決定,他迅速帶兵從正定南下,一日之間,抵達了兩郡相接的欒城,再有一日,李建成有信心殺進襄城郡,並迫使襄城郡反覆無常的太守陳君賓投降。
李建成在黃昏時分紮下大營,不久,突厥人可達志前來稟告,說大營已經造好,大營外也立下了鹿角拒馬等物。
李建成揮揮手,道:「請諸位將領前來商量事情。」
可達志領命而去,不久,東宮系將領,如竇師干、馮翊、可達志等人都來了,官如長史唐憲、率更令歐陽詢、祭酒韋挺、記室參軍事庾抱等人也接到消息,紛紛趕來。
李建成在大帳裡舉行了一場小型宴會,商議怎樣才能給楊侑致命打擊。
可達志最先說話,他是突厥人,在他的信念中,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殺」,他毫不遲疑地道:「太子,如今河北大多郡縣屬於逆隋,為了讓圍魏救趙之策更加有效,卑職建議大軍南下,接應平陽公主,然後合兵一處,攻取清河、信都等郡。同時,卑職願意率騎兵一千,對河間郡進行騷擾,卑職一定將河間的隋人殺的乾乾淨淨,一個不留。」
李建成本來想要同意可達志的建議,但他最後一句話觸動了李建成的神經。李建成是個相對仁慈之人,當年在澄城縣的所作所為,也是迫不得已。他時常會後悔,可是後悔有什麼用呢?所以李建成常常在想,如何才能彌補這個過失。
如今,可達志說要殺光河間郡的百姓,這顯然是莽夫所為。在李建成看來,平定天下,靠的不是殺,而是仁慈,為君者,只有懷著仁慈之心,才能成就霸業。當然了,一味的仁慈只能是宋襄公,這一點,李建成還是十分明白的。
歷史上李建成能平定劉黑闥的第二次起義,靠的就是恩威並施。如今的李建成也打算這樣做,他咳嗽一聲,道:「這個建議雖好,但趙郡、武安郡都在逆隋治下,各有守軍數千,孤兵力不足,恐怕難以分兵。還是全力南下的好。」
這等於變相否決了可達志的建議,可達志微微搖頭,便步說話了。
唐憲道:「太子,用兵當正奇相輔,分兵之策是個好計。太子不妨考慮。」
李建成聞言愣了愣,他默默思
考了半響,最後還是搖搖頭,道:「孤的騎兵僅僅有兩千,如果分兵一千,若是隋軍以大批騎兵殺來,恐怕難以抵擋。」
韋挺咳嗽一聲,接過話頭,道:「太子,唐長吏之言也有道理,不過,誠如太子所言,兵力不足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武安郡離趙郡並不遠,若是急行軍,一天一夜差不多能抵達武安郡。卑職認為兵貴神速,爭取在後日之前,抵達武安郡,奪下邯鄲,迎接平陽公主,合兵一處,共伐逆隋。同時,還能從上黨郡運輸糧草、兵力,以邯鄲在根基,逐步北上。」
可達志癟癟嘴,這些個人人,總喜歡穩,一點都不痛快。他覺得還不如直接殺過去。
唐憲仔細地看著李建成,發現他似乎不贊同自己的意見。他也知道太子是一個固執之人,只得心中歎息了一聲,轉而考慮韋挺的話來。從某個程度上來說,如果奪下了武安,以武安為基地,比恆山郡要好一些,因為如今逆隋的兵力尚在北方圍攻秦王,太子有足夠的時間來佈局一切。
李建成默然不語,似乎在思考著韋挺的話。
庾抱這時緩緩開口,道:「太子,卑職認為可達志的計策是上策,而韋挺的則是中策,至於下策,則是趕赴鮮虞,與隋軍決戰。」
「上中下三策啊。」李建成心中默念,上策太過於殘忍,而下策直接與楊侑對話,在這個時候,有些不合適。顯然,李建成的心中已經選定了中策。
唐憲搖搖頭,道:「太子,上策才是良策啊。」
李建成的心中也有些掙扎,他何曾不知道這三策的優劣,但綜合考慮,他還是認為中策才是良策。李建成抬起頭,做出了決定。
隋軍的撤退,李世民盡收眼底,當隋軍撤的乾乾淨淨,李世民望著鮮虞城頭,忍不住搖搖頭歎息了一聲,隋軍的投石器如此厲害,僅僅是一天,就將女牆全部摧毀,城牆也多處出現了裂縫,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城牆早晚會被隋軍轟塌。
一旦隋軍將城牆轟塌,局面就會像他當初圍攻樂壽一樣,失敗可能就注定了。到底是坐以待斃還是出兵鏖戰,與隋軍拚個你死我活?李世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心中委實難以做出決定。
房玄齡在一旁看著他,輕聲道:「秦王,不如再派人請求太子盡快趕來支援。」
李世民咬著嘴唇,大哥是他的大哥,可是他卻不想承他的清。可是,這個時候,又是大唐最為重要的時候,也是他李世民最為重要的時候。一方面,李世民覺得面子上抹不開,他是大唐的戰神,卻需要太子來替他解圍,這是何等的丟人?可是,若沒有援兵,他出城與隋軍鏖戰,有沒有必勝的信心,如果他死了,面子有用嗎?他所有的夢想,都會隨著他的死去,而變成一縷青煙,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李世民臉上露出了為難、掙扎的神色,房玄齡對他十分瞭解,知道李世民內心在糾結什麼,他再度說道:「秦王,俗話說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秦王,你可要仔細思量啊!」李世民本來就想的比較透徹,只是心中猶豫罷了,房玄齡的話猶如一塊石頭,讓他定了定心。他點點頭,做出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