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98章 計劃第一步 文 / 一包黃果樹
楊注想著時候,楊士林家中的僕人楊二狗匆匆來了。
「楊侍郎,老爺有請。」楊二狗說道。
「哦?楊太守又有什麼新奇玩意?」楊注說道。作為豬朋狗友,兩人已經惺惺相惜。他知道,這麼晚了,楊士林派人請他,一定是有什麼好玩的東西,不然不會再這個時候,請他去太守府。
「楊侍郎,老爺得到了一塊上好的美玉,據說是周朝之物,非常名貴,因此想要請楊侍郎前去鑒賞。」楊二狗說道。
楊注瞇起了眼睛,他呵呵一笑,道:「你等等,我收拾一下就出發。」
楊注回到裡屋,換了一件衣裳,又將頭髮給重新紮了起來,淨了一下面,這才走了出來。一名親兵看見,道:「老爺,天黑了,恐怕不安全。」
「能有什麼不安全的?」楊注一瞪眼,他冷笑一聲,道:「如今淮安郡路不拾遺,楊太守又是自家兄弟,能有什麼不安全的?我不過是去兄弟的府上看看美玉,不用擔心。」
親兵被楊注責罵了一頓,還是沒有放棄,道:「老爺,就讓我們保護你吧!」
「多話!」楊注怒了,這親兵究竟是怎麼回事?他狠狠地瞪了親兵一眼,道:「你們都不許跟來,我倒要看看,在這淮安郡,誰敢動我分毫!」
楊注說著,大步走了出去,楊二狗在他身後緊緊跟著。親兵想要跟上,又被楊注罵了一頓,只得鬱鬱而退。
楊注走出了軍營,抬頭望了一眼天空,夕陽已經就要落下,天邊晚霞燦爛,確是美景。楊注看的不由呆了,他覺得詩意大發,想要吟詩,卻突然發現什麼也念不出來,只得臉色一紅,道:「上馬!」
楊注和楊二狗上馬,緩緩朝著城池走去。半個時辰後,楊注到了城外,此時城門尚未關閉,兩人一前一後進入了城中,朝著太守府奔去。
楊侑沉吟著,沒有急著表態。竇建德又道:「陛下,我出身農家,家境只能是一般,線兒自小也吃了不少苦,尤其是那幾年,線兒雖然有些任性,但還算通情達理。陛下,不如我讓賤內去說一說,就在下月開春之時,將婚事給辦了?」
楊侑頷首,道:「既然夏王是這個心思,那朕就將日子定在這一天吧。至於其他,就讓我斟酌斟酌,親口告訴她吧。」
成都城。燕王楊倓和妻子裴翠雲正在給祖母和大母請安。
韋娟歎息了一聲,道:「侑兒去高句麗許久,也不知道怎樣,我這一顆心呀,總是不安。」
蕭太后也點點頭,對於這個孫兒,她還是非常喜歡的,聽見兒媳的話,她也歎息了一聲,道:「是啊,一去大半年,也不知道究竟怎樣?真是讓人擔心。」
在楊侑出征,楊侗鎮守江陵的情況下,楊倓代替了兩人,常常入宮請安。聽見祖母和大母問著,楊倓道:「祖母、母親,我想很快就會有消息了。」
韋娟聽出了楊倓的言下之意,不由問道:「倓兒,你知道些什麼?」
楊倓搖搖頭,道:「暫時並不知道,但我想,三弟他一向都是謀定而後動,這一次應該也沒有什麼意外吧。」
韋娟知道兒子狡猾,一向只有兒子佔別人便宜,哪有別人佔他便宜的事?但楊侑畢竟是他的心頭肉,心中還是無比牽掛。見燕王一副不知情的模樣,只得歎息了一聲。幾人又接著聊著一些話題,漸漸轉移到了楊倓王妃身上。
裴翠雲已經有了身孕,三個月了,小腹和平時無異,但蕭後和韋後都十分緊張,畢竟這是楊倓的第一個孩子,所以不時叮囑著。幾人聊著的時候,獨孤雁匆匆走了進來,一臉的喜悅,手中還拿著一封書信。
「祖母,娘,這是夫君快馬送來的書信。」獨孤雁說著。從河北到巴蜀,途中穿越了幾個勢力,又因戰亂,道路難行,因此,楊侑在解了樂壽之圍後的第一封書信,姍姍來遲。
韋娟心繫兒子,急忙站起身來,從獨孤雁的手中搶過書信,仔細看著,忍不住念了出來。隨著韋娟的聲音,蕭後和楊倓都是一臉興奮。楊侑已經成功擊破高句麗,並沿著遼東道抵達了河北,一戰擊潰李世民,這樣的戰績,就算不能一舉將李世民趕出河北,至少也能暫時穩定河北的局勢。
韋娟念完,蕭後和她幾乎是同時站起來身來,到了楊廣和楊昭的靈牌前,點著了一柱清香,施著禮,口中唸唸有詞。楊倓也靠近了,取過了三支清香,朝著祖父和父親磕頭,希望他們能保佑三弟趕走李唐,恢復大隋江山。
韋娟的整張臉上,帶著喜色,道:「雁兒,你腳上幾位姐妹,今日就在娘的府中吃飯。」
獨孤雁應了一聲,帶著宮女走除了太后寢宮。
韋娟又看向燕王楊倓,道:「燕王,你也留在府中吃飯吧,陛下擊潰李世民,這可是大事情。」
楊倓和裴翠雲微微欠身,道了一聲:「多謝母親。」
夕陽剛下,太后寢宮顯得無比熱鬧,獨孤雁和嫣然、陰少華三人抱著孩子,帶著宮女緩緩朝著韋娟的府上進發。陰少華的孩子不過半歲,身上穿著厚厚的衣裳,正扯開了喉嚨哭著,小臉通紅。陰少華哄著他,等到他睡了,這才將兒子遞給了宮女。
孩子還沒有名字,陰少華在生產他的時候,楊侑遠在他鄉,名字就耽擱了下來,不過韋娟給他取了一個小名,叫阿羅。平素這般叫著,小孩兒總是呵呵直笑。
獨孤雁和嫣然的孩子虛歲兩歲半,勉強會走路,也會喊娘親了,兩個小孩更是纏著母親,要見父親,讓獨孤雁和嫣然都頗為鬱悶。此時,兩人都知道丈夫平安無事,都放下
心來。
到了太后寢宮,酒食已經做好,不過是一些簡單的小菜,蕭後和韋娟都是信佛之人,不喜歡大操大辦,而且大隋連連征戰,國庫也空虛,能節約一錢也是好的。
酒席間,眾人說笑著,倒也其樂融融。酒席吃了大半。忽然,禁衛軍將領,韋娟之弟韋松趕來了,他帶來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消息,聽到這個消息,眾人都半響無語,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事先根本沒有半點消息?難道說,在大隋蒸蒸日上的時候,真的要出現這種令人吃驚的慘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