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重生之大時代風雲

《》第一卷 第一百六十章 地委書記來調研(二) 文 / 老周小王

    羅顯國的養豬場最近幾年可是接待過不少人了,周東平來過,童軍和《都安日報》的記者也來過,還讓他的照片登上了《人民日報》,現在都安地區的新任地委書記和行署專員又來了。

    羅顯國一家人正在養豬場裡忙碌,一到這裡,周東平便笑著開口了:「這個養豬場的規模好像又擴大了嘛。」

    羅顯斌回答道:「是的,從去年到今年已經擴大了兩次養殖規模了,到現在,一年可以出欄生豬三四百頭了。」

    回答了周東平的話,羅顯斌大聲喊了起來:「顯國,快點出來,地區的大領導來看你的養豬場了。」

    很快,羅顯國便跑了出來,與兩年前周東平來這裡時,羅顯國臉上的惶惑相比,現在的羅顯國顯得自信多了,他的手上還拿著一個大勺子,臉上露出笑容道:「歡迎各位領導到我這裡來指導工作。」

    周東平笑道:「好啊,老羅,現在講話的水平越來越高了啊。」

    羅顯國不好意思的笑道:「哪裡哪裡。」

    湯志遠微笑著上前握住了羅顯國的手道:「是羅顯國同志吧?我們省的第一個萬元戶,了不起啊!」

    羅顯國道:「這都是各位領導關心的結果啊,特別是江縣長,如果不是他,我是不可能成為萬元戶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江一帆,江一帆連連擺手道:「老羅,我只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你能夠發家致富全靠黨的好政策啊,怎麼能把功勞都推到我身上呢。」

    顧永浩「哈哈」一笑:「一帆同志,這羅家灣果然是你的老根據地啊,這裡的老百姓對你還是有很深的感情啊。」

    周東平也笑道:「這也是因為江一帆同志確實是在這裡為人民群眾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老百姓才會對他有這麼深的感情啊,如果是尸位素餐的話,誰還會記得他?」

    說話間,眾人已經走進了養豬場裡面,現在養豬場裡面除了羅顯國一家人之外,還請了幾個工人,要不然的話,光靠他們一家人,是不可能承受如此繁重的勞動的。

    湯志遠等人向羅顯國一家以及幾位工人詢問了一些問題,比如一天吃多少飼料啊?一頭豬多少天出欄啊?出欄時的體重能夠達到多少啊?被問到的人也一一作了回答。

    湯志遠皺著眉頭看著滿地的豬糞道:「這些豬糞怎麼處理?這麼多,不會污染環境吧?」

    羅顯國回答道:「不會的,我們養豬場後面就有幾個魚塘,這些豬糞一部分可以下到魚塘裡養魚,還有一部分可以漚爛之後下到田里肥田,這是很好的有機肥料,特別是用來種菜,種出來的菜特別好吃。」

    湯志遠是城市出身,他有些驚愕的問道:「豬糞可以養魚嗎?」

    羅顯國解釋道:「豬糞經過發酵之後,裡面有很多營養成份,很多魚都愛吃,而且它還是一種很好的肥水劑,可以讓魚塘的水富營養化,長出很多蟲子和水草,這些都是魚愛吃的東西,可以有效的作為魚飼料的補充,節省不少成本呢。這些都是省農科院的專家告訴我們的。」

    湯志遠高興的說:「好啊,沒想到今天來了一趟我們還真長了見識了。這種方法好,是一舉幾得的好事啊,這種方法以後我們還要大力推廣。」

    最後,湯志遠問道:「你們家去年的純收入有多少?可以告訴我們嗎?」

    羅顯國摸著自己的腦袋回答道:「這個也不太好算啊,因為除了買的飼料,我們自己家種出來的小麥、玉米也不太好計算成本,反正去年養了近兩百頭豬,純收入應該不會低於一萬五吧。」一說到這個,他的臉上笑容十分燦爛。

    聽了羅顯國的話,湯志遠帶頭,所有人都為羅顯國鼓起了掌,周東平問道:「老羅,我看你家的房子都沒蓋新的,賺了這麼多錢,什麼時候蓋新房啊?你們家的豬都住了新房子,人可不能老住在舊房子裡啊。」

    羅顯國家的房子只是修了一下,確實還沒蓋新房,其實在紅星大隊,蓋新房的也不是一家兩家了。羅顯國憨笑著回答道:「是準備蓋了,不過這兩年忙著餵豬,蓋新豬舍,倒還沒顧得上。現在,養豬場暫時不會再擴大規模了,就這兩個月就要蓋新房了吧。」

    隨同湯志遠一行而來的《都安日報》的記者童軍將這些話全都記了下來,然後,他又讓攝影記者適時的拍下了羅顯國的燦爛笑容。

    離開了羅顯國的養豬場,一行人又去看了幾名養魚、養雞專業戶的魚塘和養雞場,然後便來到了紅星大隊磚瓦廠。

    紅星大隊磚瓦廠現在已經有了五台制磚機了,這個時候,它們都在工作,機器的轟鳴聲震耳欲聾,幾名工人在操作著這些機器,隨著機器的轟鳴,一塊塊方方正正的磚坯不停的從機器中吐出來。

    而工廠另一邊的磚窖邊,整齊的碼放著燒好的紅磚,幾台貨車和拖拉機停在旁邊,等待著發磚。

    湯志遠問羅顯斌:「這個磚瓦廠是你們大隊辦的?」

    羅顯斌點了點頭:「是的。」

    湯志遠又問道:「一年可以燒多少磚?產值和利潤有多少?」

    羅顯斌掰著指頭算道:「現在有五台制磚機,一天大約可以出將近三萬塊磚坯,一年就是一千萬磚左右,產值十來萬,除掉成本和工資,純利潤大概三萬多吧。當然,前兩年沒有這麼多機器,所以產值和利潤沒有這麼高。」

    湯志遠點頭道:「那也不少了,這些利潤怎麼分配呢?」

    「每年的利潤,大約會留下一半作為擴大再生產的資金,以後我們也想用積累的資金再辦幾個其它的工廠,磚瓦廠的市場有限,生產規模很難再擴大了。其餘一半利潤就會平均分配給全大隊的村民。」

    湯志遠高興的說:「你們的這種想法很對頭,眼光確實要放得長遠一點,多辦工廠才是發展之道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