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重生之大時代風雲

《》第一卷 第170章 日本人插了一腳 文 / 老周小王

    在江城,這段時間「冠軍」牌電風扇的銷售熱潮絲毫未減,第一批投入市場的兩萬多台電風扇被一搶而空了,第二批的將近一萬台電風扇也很快賣完了,現在不少百貨商店和商場的經理都派人守在何小兵那裡,等著要貨,何小兵一下子成了搶手人物,他急得沒辦法,每天給張明遠打電話。

    張明遠也沒辦法啊,現在好容易每天的產量能夠提升到三百台左右了,再多他也變不出來了,他將實際情況告訴了何小兵,讓他自己跟客戶解釋。

    何小兵也知道,現在這種產量已經是綠嶺電器廠的極限了,想要再擴大生產規模,那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那需要一段時間來積累底蘊。

    無奈之下,他只能向客戶們做好解釋工作。他剛剛向這些客戶說明,每天只有三百台電風扇,客戶們就炸了鍋:「顧客的錢我都收了啊,沒電風扇給別人怎麼辦?」

    「我那裡有好幾對過幾天要結婚的青年人,一定要買那種粉紅色的落地式風扇,說這種風扇漂亮,適合結婚,原來那種笨重粗黑的風扇人家看不上了,要是沒貨我怎麼跟別人交代?別人怎麼結婚?」

    「現在我的店裡就有人守在那裡,等著提電風扇呢。」

    「要是沒貨的話,那就別怪我們不跟你做生意了,是你自己沒貨嘛。」

    ……

    等客戶們的聲音停息下來,情緒稍稍冷靜一點之後,何小兵陪著笑臉道:「各位大哥,不是我不給貨啊,實在是這種情況我也沒想到啊。本來今年這個銷售季節之前,我備了兩萬多台電風扇,想著應該可以頂一陣子,誰也沒想到這種電風扇這麼受歡迎,幾天就賣完了。接著我又調來了一萬台電風扇,又只頂了幾天。說實話,我們這個電器廠是一個新廠子,現在每天能夠生產三百台電風扇已經算是很不錯了,華生電器廠,幾十年的老牌子,現在每天的產量不也才一千多台嗎?」

    那些客戶一聽,確實是這個道理,其實每天生產三百台電風扇已經算是不錯了,只是江城這個市場太大,三百多萬人呢,所以三百這個數字才顯得少。孫躍進對何小兵道:「小兵兄弟,一天三百台確實不算少了,可是這不也說明了你們這種電風扇受歡迎嗎?這是好事啊,特別是你們是一個新牌子,能夠這麼受歡迎是很不容易的,不能砸牌子啊!所以無論如何你得想想辦法。」

    何小兵道:「其實現在這種銷售勢頭是有一些水份的,因為我們做了廣告,又正是節日之前,銷售旺季,這種電風扇才會顯得供不應求,過了這段時間,銷量應該就會趨於平穩,每天三百台應該是足夠了。」

    眾人都點了點頭,確實是這樣,過了這段時間,每天三百台應該是足夠的。

    每天三百台的產量,就相當於每年十萬台,而江城每年的電風扇銷售量也就在二十萬台左右,現在「冠軍」牌電風扇賣得這麼好,實際上是擠佔了其它品牌的銷量,其原因,一是廣告做得好,二是質量好,三是外形漂亮,等過了這段時間,其它品牌的電風扇肯定也會想出對策來,所以「冠軍」牌電風扇的銷量終究會下滑,到時候能夠佔到總市場的一半已經算是很不錯了,到那個時候,一天三百台就夠了。

    何小兵接著說道:「你們可以這樣,現在接受預訂,如果是近期要結婚的人,可以優先供給,如果不是等著結婚的,就稍微晚點供給,反正夏天不是還沒到嗎?至少要到六月之後才會用得上電風扇。如果交了定金預訂的,每台總價給他減三塊錢,反正不讓他們吃虧就是了。這每天三百台的配額,你們就商量著分一下吧,緩過這段時間應該就會好得多了。」

    眾人聽了何小兵的話,雖然還是有些不滿意,可是現在實際情況就是這樣,也只能無奈的答應了,不過侯正德又問了一個問題:「那每台電風扇減三塊錢,這錢由誰出呢?」

    一台電風扇減三塊錢,聽上去並不起眼,可是對於一般人家來說,卻是兩三天的菜錢了,而對於侯正德的江北區人民百貨商場,他一個夏天有可能賣出幾千上萬台電風扇,所以每台三塊錢對他說來更加不能輕忽視之。

    何小兵爽快的說道:「這錢由我出好了,只要你們拿來顧客接受預訂的單據,每台我給你們減三塊錢。」

    何小兵的話讓眾人都很高興,同時他們對何小兵的印象也更好了,這個年輕人做生意很實在,也很爽快,是個很好的合作對象。

    電風扇的事情好不容易解決了,可是磨床那邊卻又出了問題。

    4月20日,張明遠開著邊三輪又來找江海了,江海出了教室之後,張明遠臉色凝重的說:「堰州汽車廠那邊的事情有點麻煩,怕是不怎麼好解決。」

    江海再次向楊老師請了個假,兩人到了張明遠在沙陽縣城的房子,詳談這件事情。

    兩人坐定之後,江海問道:「什麼麻煩?」

    張明遠道:「你姨父去年去堰州汽車廠談磨床的事情的時候,對方的態度相當好,對於使用我們的磨床也相當有意向。可是今年我們的磨床研製成功了,他們的磨床也要上馬了,沒想到你姨父這次去了之後,對方的態度卻變得相當****了。」

    江海沉吟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張明遠回答道:「你姨父在電話裡說,他幾次去堰州,在堰州汽車廠倒是交了幾個朋友,他們說他們汽車廠的一個副廠長和書記是傾向於使用我們廠的磨床的,可是他們的廠長尤弘新和另外兩名副廠長似乎是想要用日本的磨床。正因為他們內部有分歧,所以你姨父在堰州已經呆了十多天了,對方還是沒有答覆,每次你姨父詢問情況,對方都是說在研究。」

    日本的磨床?江海雖然不是機械出身,可是也知道這個時候日本的數控機床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領先的,也許只僅次於美英等老牌工業強國吧。他問張明遠道:「是日本哪家公司的?」

    「森精工。」

    「森精工?」這對江海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他嘴裡念叨著這個名字:「他們的磨床在性能上與我們的相比有什麼優勢嗎?價格呢?」

    張明遠回答道:「段教授研製的這種磨床性能相當出色,與日本磨床相比可以說是各有所長,幾項關鍵數據絲毫不亞於日本磨床,有一些甚至超越了他們的磨床,因為我們的大筆科研資金的投入,段教授改用了性能更好的美國芯片,而日本磨床用的是日本芯片。在價格上我們的報價比對方至少要低一半,日本磨床的報價也是你姨父的朋友告訴他的。」

    江海笑了:「在各方面我們都有優勢,那個尤廠長還要用日本磨床,這其中可就真有點耐人尋味了。」

    張明遠道:「這個尤廠長似乎是跟日本人關係不錯。」

    江海搖著頭,眼睛裡閃著寒光:「跟日本人關係好,要麼是短視,要麼就是有利益關係,這事我一定要給他們攪黃了,就算我們拿不下這單合同,也不能讓日本人拿下來。」

    張明遠有些不解:「為什麼不能讓日本人拿下來呢?現在不是在說中日友好嗎?」

    確實,八十年代初期正是中日關係的蜜月期,光是82年這一年,中日之間便結成了12對友好城市,這個時期,很多中國人都把日本當成了自己的朋友,所以張明遠有這樣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江海對張明遠道:「中日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日本那麼小的一個島國,卻有那麼多人,他們怎麼養得活?所以他們是必須要向外擴張的,而他們要擴張的話,中國就是他們天然的侵略對象。從另外一方面來說,中國現在正在改革開放,是注定要崛起的,中國要崛起了,那肯定就要擠占日本的生存空間,因為他們現在也是靠出口來維持生存,如果中國崛起了,那日本的出口就要受到影響。」

    張明遠聽得似懂非懂,不過他還是點了點頭,雖然他這個時候還看不到後來日本的囂張、挑釁,可是他相信江海的眼光,到現在為止,江海做出的決定似乎還沒有錯的。

    江海接著說道:「現在中國的工業基礎還比不上日本,所以在很多領域與他們競爭都沒有競爭力,可是現在我們好容易搞出來了一個能夠與日本產品競爭的磨床,卻因為某些人的私心而被日本產品擠掉的話,那我是無論如何也嚥不下這口氣的。長此以往,我們還怎麼跟日本及至美英等工業強國競爭?這還是在我們中國的領土上嗎?這一次,我們要下定決心,跟小日本死磕!」

    張明遠的民族心也被江海激發出來了,他點頭道:「好,跟他們死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