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重生之大時代風雲

《》第一卷 第249章 港商來訪 文 / 老周小王

    十月份,原棉紡廠的全國勞模、三八紅旗手桑秋鳳在工商銀行貸款一萬元,在沙陽市現在最熱鬧的一條街道—北京路上開起了一家飲食店,取名三八副食店,她請的十幾名幫工全是棉紡廠的下崗工人,清一色的娘子軍,三八副食店名副其實。

    在三八副食店開業的那一天,沙陽市委書記江一帆帶領全體沙陽市委常委到場祝賀,而且《都安日報》采編部主任童軍也親臨現場進行了採訪報道。

    桑秋鳳在接受童軍的採訪的時候動情的說道:「雖然我們棉紡廠破產了,我們工人下崗了,可是市委市政府沒有忘記我們,千方百計為我們創造就業機會和創業的環境,我今天能夠開起這家副食店,最應該感謝的就是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們!我在下崗之前是全國勞模、三八紅旗手,現在下崗了我也不能讓這個稱號丟臉,我一定會帶領我的姐妹們把這個副食店開得紅紅火火,讓她們都過上好日子的!」

    三八這個詞在二十一世紀可能是個搞笑的詞,並不適合作為店舖的名字,可是在這個時代,這就代表著桑秋鳳的榮譽。

    三八副食店的經營範圍從早點到午餐、晚餐都有,桑秋鳳和她的姐妹們都能吃苦,每天起早貪黑,而且貨真價實,童叟無欺,漸漸的,她們的生意越來越好,每天都是顧客盈門。

    許多下崗工人也效仿桑秋鳳,或從銀行貸款,或者申請到了冠軍實業公司的創業基金,進行了自主創業,有的開起了商店,有的辦起了小工廠,甚至有的辦起了搬家公司,反正工人都能夠吃苦,做這一行正合適。

    縣酒廠首先響應市政府的號召,從這批下崗工人裡招了一百多人,當做工廠裡的普工,或者安排到灌裝生產線上進行灌裝工作。

    縣裡其它幾家經營狀況尚可的企業也招收了一批下崗工人,加起來也有一百人左右。

    位於綠嶺鎮的沙陽市工業園的幾家港資企業也從這些下崗工人裡錄用了幾百名工人,這些港資企業都是製造食品、服裝、玩具的,基本都是生產線作業,所以對於工人的技術要求並不是太高,而且女工對他們來說更合適,而招收這些下崗工人,他們還可以享受稅收上的優惠,何樂而不為呢?

    沙陽市環衛局從下崗工人裡招收了一批年齡在四十歲以上,又沒有什麼技術的工人,當做環衛工人,反正現在沙陽市區的面積在不斷擴大,需要的環衛工人也越來越多。

    一批年齡不算太大,有力氣但是沒技術的工人被沙陽市的幾個建築公司招進去當了建築工人,興國建築公司就招了一百多人,現在他們接的工程不少,正是需要擴大規模的時候。

    在這批下崗工人當中,一批有技術的工人,比如各廠的機修工等等,都被冠軍實業吸收了。

    經過不斷分流之後,還沒有再就業的下崗工人就只剩下一兩百人了,江海乾脆讓冠軍實業將他們全部錄用了,作為公司的後勤人員,現在他們多招了不少工人,公司規模越來越大,所以也確實需要增加一些後勤人員。

    在年底之前,沙陽市這一批下崗工人,共計三千多人,奇跡般的全部分流完畢,每個人都找到了新的崗位。

    至於這些破產企業的退休職工,沙陽市在進行破產清算之後,會將企業資產的一部分變賣款存在市勞動局的帳戶上,作為他們的退休工資基金,這些退休工人將會每個月到市勞動局領取退休工資。當然,這些資金肯定是不夠的,所以沙陽市的市財政每年還要補貼一部分。

    在這一次的企業破產當中,沙陽市沒有出現一起下崗工人上訪的事件。

    這真的是一個奇跡,都安地區其它市縣也有不少企業破產,可是無一例外的都有下崗工人上訪,因為他們得不到妥善的安置,僅僅拿到了一筆微薄的補償金,就沒人管他們了,這些工人們沒有了活路,當然就要上訪了。

    沙陽市的成功經驗也讓都安地區的領導們對他們非常讚賞,他們又在全地區對沙陽市的成功經驗進行了推廣。

    沙陽市不但妥善安置了破產企業的下崗工人,還在今年的秋糧收購中撥出了一筆專項資金,用於對農產品收購的糧價補貼,雖然一斤只補貼了幾分錢,可是對於農民來說,就是一筆不少的收入了。

    不但如此,今年沙陽市政府還嚴令收購部門不許打白條,農民的賣糧款必須全額現金支付到位,並且下令各鄉、各村的提留款不得超過農民純收入的百分之三,要知道中央的規定是百分之五,這又讓農民減少了一筆開支。

    對於各鄉、各村來說,他們雖然只收百分之三的提留款,可是也比其它市縣收的錢要多,因為沙陽農民的純收入要比其它地方也高,所以這條規定他們也都執行了。

    沙陽市的種種舉措讓農民們心中備感溫暖,他們感受到了政府對他們的關懷。

    江海也跟何小兵打了個電話,提議興旺飼料廠把糧食的收購價也同步提高幾分錢,其實原來飼料廠的糧食收購價就比政府的收購價要高出幾分錢,所以再次提高之後,還是要比政府的收購價要高。何小兵毫不猶豫的答應了,雖然加幾分錢的價會讓興旺飼料廠每年的成本增加幾十萬,不過對於現在的何小兵來說,這幾十萬已經不算什麼了,何況這還是江海的請求呢,他當然要答應了。

    10月底的一個週末,江海正在張明遠的公司裡跟他談著公司如何安置下崗工人的事情,馮珊珊來報告說,隔壁港龍服裝廠的麥老闆來了,想要見張明遠。

    這個麥老闆的港龍服裝廠就在綠嶺鎮的工業園裡,是黃元良第一批招商引資來的港商之一,雖然他們的所在地跟冠軍實業很近,可是一向以來跟冠軍實業並沒有什麼交道。

    不過江海對這個麥老闆的印象還可以,當時黃元良第一批招來的幾位港商中,麥老闆是最早跟沙陽市簽訂投資協議並且第一時間將投資落實到位的,在這一次沙陽市安置下崗工人的行動中,麥老闆也是第一個響應的,他一下子招了兩百名女工,不管他的動機是什麼,在客觀上,他還是為沙陽市做了貢獻的。

    江海點頭道:「那就讓他進來吧。」

    麥老闆名叫麥子龍,馮珊珊通知他之後,他走進了張明遠的辦公室,張明遠和江海一起站了起來,迎了上去,麥子龍正準備跟張明遠握手,可是張明遠微笑著往後讓了一讓,讓江海先跟麥子龍握了手,江海笑道:「麥老闆,幸會幸會!」

    麥子龍有些被弄糊塗了,他雖然沒見過張明遠,可是也知道張明遠已經三十多歲了,眼前這兩個人,這個人很顯然不會超過二十歲,那為什麼張明遠會讓他先跟自己握手呢?難道他的地位比張明遠還要高嗎?

    雖然心中帶著疑問,可是麥子龍也算是個長袖善舞的資深商人了,他微微躬身,笑著對江海道:「這位先生,幸會幸會。」

    麥子龍的口音帶著濃重的港味,不過江海在前世的時候也算是聽慣了這種口音,他微笑著向麥子龍致意。

    這個時候張明遠才上前跟麥子龍握手、見禮。

    等麥子龍坐下之後,張明遠問道:「麥老闆有何貴幹?」

    麥子龍回答道:「我的廠子跟貴公司也算是鄰居了,可是一直都沒能上門拜會,甚為失禮,所以這次是專程上門來拜會一下張總經理的,大家鄰居,以後多多關照。當然,我這次來也是順帶著有一點小事情相求的。」

    張明遠跟江海對視了一眼,然後對麥子龍道:「麥老闆有事儘管說,你剛才說得對,我們是鄰居嘛,所以有什麼事情都應該互相關照。」

    麥子龍道:「不知道貴廠工人的工作服都是在哪裡製作?」

    張明遠道:「我們都是在江城服裝廠訂做的。」

    麥子龍道:「不知道以後能不能在我們港龍服裝廠訂製啊?」

    張明遠奇道:「這件事情問題不大,只要貴廠製作的工作服質量沒問題,我們在哪裡訂製都是一樣,畢竟我們還是鄰居嘛。不過這只是一件小事,似乎不值得麥老闆親自上門一趟吧?」

    確實,現在冠軍實業雖然有幾件工人,一年使用的工作服也有一萬多件,可是一萬多件也就是十幾萬的生意,對於麥子龍來說真算不上什麼大生意,似乎用不著他鄭重其事的親自上門一趟。

    麥子龍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原來麥子龍有幾千萬的身家,在來大陸投資的時候,以為這些資產在大陸已經算了不得了,可是沒想到,他跟黃元良一起來到沙陽的時候,竟然發現沙陽市還藏著冠軍實業總公司這樣一個巨無霸,本來他還以為冠軍實業是一家國有企業,可是再一打聽,這竟然是一家私有企業,這一下就打消了他心中的傲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