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重生之大時代風雲

《》第一卷 第520章 商貿城項目 文 / 老周小王

    狄安民看到江海這麼看重這個項目,他激動得臉都紅了,他對江海道:「這個項目真的行?」

    江海重重點頭道:「行,太行了!安民,你真的是讓我刮目相看啊!「

    狄安民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不過就是不知道古炳信那邊的消息怎麼樣,古氏集團會不會投資這個項目,按照估算,這個項目的投資額可是很大的。「

    江海不以為意的說道:「我相信古氏集團的眼光,他們一定會同意投資這個項目的,就算他們不投資,我也會再找投資商來投資的,反正,這個項目一定要盡快啟動。」

    其實店子鄉的商品交易,古已有之,由於這裡是三省交界之地,所以古代這裡就有不少店舖,經營山貨、藥材等土特產,三省的行腳商人都會到這裡來進貨,店子鄉也就因此而得名。只不過解放之後,傳統的商品交易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再加上這裡的交通實在是不怎麼方便,所以這裡的店舖逐漸沒落了。

    特別是解放初期到十年****的這一段時間,私營店舖幾乎絕跡,行腳商人也沒有了生存之地,那都是資本主義尾巴,所以這一傳統的商品交易方式遭到了巨大的打擊,而到現在,大家都適應了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再也沒有人雇幾個夥計,花上一到幾個月時間步行到店子鄉來進貨了,店子鄉這個名稱也就成為了一個歷史的符號,再也沒有實際意義了。

    可是如果在店子鄉搞一個大型商貿城的話,店子鄉一定能夠恢復昔日的輝煌,因為現在制約它發展的最主要瓶頸—交通,反而成了它最大的優勢,古代那些行腳商人既然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在店子鄉做生意,那就說明店子鄉的位置是非常優越的,相信現代的商人們也不會看不到這一點。

    聽了江海的話,狄安民的眼睛就在放光,這個項目如果真的能夠促成的話,那可是在他手上完成的一件大事,帶給他的成就感將會多麼巨大?

    至於政績什麼的,倒還不在狄安民的考慮之中,他來當這個鄉黨委書記可不是為了政績的,他確確實實是想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狄安民道:「現在古炳信已經回香港去了,等他從香港回來,我就馬上跟他聯繫,爭取能夠促成這個項目。」

    古炳信是三天之後回到均西的,他一回來就給狄安民打了電話,約狄安民談這個項目的事情。

    狄安民一接到古炳信的電話,就知道這件事情十有**是有了眉目了,要不然古炳信不會這麼急就給他打電話,他馬上就帶著店子鄉的鄉長邢承遠一起趕到了均西縣城。

    古炳信是在江海第一次請他吃飯的那家淮揚菜館跟狄安民談事情的,當然,他也邀請了江海,在均西縣投資這麼大的事情是不可能繞開江海的,而且他知道狄安江海的關係,正希望用這件事情來向江海示好呢,怎麼可能不請他來呢?

    狄安民趕到那家淮揚菜館的時候,江海、古炳信、廖意龍等幾人已經在一間包廂裡坐著等他了,他和邢承遠進了包廂,便連連告罪:「古總,不好意思,我們來晚了!」

    古炳信站起身來滿面春風的道:「你那個地方太遠了,可不是你故意怠慢,這有什麼不好意思的?狄書記,邢鄉長,快請坐!」

    兩人坐下之後,古炳信也不著急,他叫來服務員,點了一桌菜,江海道:「古總不要這麼客氣,我們就這麼幾個人,點太多菜可是吃不完的。」

    古炳信笑道:「這還是我第一次請江縣長吃飯,以前幾次想請您吃飯您都有事,這一次不搞得隆重一些,下一次江縣長又不接受我的邀請了怎麼辦?」

    江海哈哈一笑道:「以前不接受古總的邀請,那是我真的太忙了,每天的工作忙不說,現在休息日經常都要到江城去上課,古總你說我哪有什麼多餘的時間。今天如果不是要商量商貿城的事情,估計我都抽不出時間來吃這頓飯。」

    古炳信讚賞的點頭道:「江縣長真的是太好學了,工作之餘都要抽時間來讀研究生,這樣好學的精神讓古某深感佩服啊!」

    江海擺了擺手道:「今天的主客可不是我,古總不要總是說我,還是趕快談一下在店子鄉搞商貿城的事情吧,狄書記和邢鄉長都等急了。」

    狄安民和邢承遠對視了一眼,都有點不好意思的笑了,確實,他們兩個人的心情都有一些急切,這也難怪,如果能夠在店子鄉搞成這麼大的一個項目,對他們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他們的急切就表現在了他們的臉上。

    古炳信笑道:「別急啊,等菜上來了再說,我的肚子可是餓了,下午回到均西的,到現在都還沒吃飯呢。」

    狄安民和邢承遠也只能按捺住性子,等待著服務員上菜了。

    江海不由得啞然失笑,沒想到,外表如謙謙君子的古炳信也會捉弄人啊。

    好容易等到服務員把菜上來了,古炳信又打開一瓶酒,給所有人一一倒滿,就是不開口說商貿城項目的事情,把所有人的酒杯都倒滿之後,古炳信端起酒杯道:「來,一起喝一杯。」

    狄安民和邢承遠耐著性子喝了一杯,他們正準備開口,可是古炳信又拿起一雙公筷,慇勤的給大家布起菜來:「來,這幾個菜都不錯,大家嘗一下。」

    江海終於哈哈大笑起來:「古總,你就別捉弄他們了,沒看到安民急得筷子都拿錯了嗎?」

    果然,狄安民手上的筷子都拿反了,他低頭一看,自己都笑了起來,連忙把筷子調了一個頭。

    古炳信這才哈哈一笑道:「那我就不賣關子了,這次我回香港,跟家父說了這個商貿城項目的事情,家父是很傾向於支持這個項目的,不過你們也知道,古氏集團是屬於整個古氏家族的,而這個項目需要的投資額是非常大的,這麼大的一件事情需要整個古氏家族的成員認同,才有可能啟決定,所以過兩天,家父會親自率領一個考察團,到店子鄉來考察一下投資環境以及其它的一些情況,從而決定是否投資這個項目。」

    狄安民和邢承遠對視了一眼,他們的眼神裡都放射出了一種興奮的神采,雖然古氏集團還要對店子鄉進行考察,可是他們都知道,既然古炳信的父親傾向於支持這個項目,那麼古氏集團投資這個項目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狄安民和邢承遠一起端起酒杯對古炳信道:「古總,來,我們敬您一杯,希望我們能夠在這個項目上合作愉快!」

    古炳信爽快的跟他們喝了一杯道:「其實我也很希望我們能夠合作愉快,對於這個項目,我真的是非常看好的,店子鄉的位置太好了,基本上就是在三省交界的那個交點上,沒有什麼地方比這裡更適合搞這種項目了。」

    江海點頭道:「古總真的很有眼光,店子鄉真的是一塊風水寶地,你知道店子鄉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嗎?因為那裡古代有不少店舖,幾個省的行腳商人都會到那裡去交易,那裡曾經是均西縣最繁華的地方,只不過到了現代,由於交通的瓶頸制約,這個繁華之地開始沒落了,現在既然交通已經不再是店子鄉的瓶頸,那麼店子鄉重新繁華起來,也只是時間問題了。古氏集團能夠在這個時候提前介入,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古炳信道:「原來店子鄉還有這樣一段歷史啊,我一直都不怎麼明白店子鄉名稱的來歷,也不知道它曾經輝煌過,我還說這樣一塊三省交界的風水寶地怎麼會這麼冷清呢?原來古代的商人們眼光並不比我們差啊!既然古代的行腳商人靠一雙腳都能把生意做好,現在我們要是在這裡做不好生意的話,那還真是愧對古代的前輩了。」

    狄安民興奮的對古炳信道:「只要古氏集團決定在店子鄉投資這個項目,我們店子鄉黨委、鄉政府一定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古氏集團提供方便!」

    邢承遠是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平時他還是非常沉穩的,可是在這個時候,他同樣興奮得不能自持,他連連點著頭,表示贊同狄安民的話。

    江海問古炳信道:「如果古氏集團決定投資這個項目的話,古總對具體的項目有什麼思路嗎?大概需要投資多少?古總估算過沒有?」

    古炳信沉吟道:「我到店子鄉去過兩次了,對店子鄉的情況也瞭解了不少,在那裡,我準備建設一個集交易、展示、倉儲、配送、貨運、信息交流、住宿、休閒娛樂於一體的商貿城,在周邊還要開發房地產,第一期工程佔地面積不低於五十萬平方米,一期投資應該不低於五億元,第一期工程開發完畢之後,還要進行第二期、第三期工程,總投資不會低於十億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