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重生之大時代風雲

《》第一卷 第873章 盧成珂 文 / 老周小王

    江海雖然也來過新昌縣,可是也只是在縣城轉了轉,沒來過鹿尾嶺鎮,這壯觀的景象同樣也讓他目眩神馳。他笑著對左光哲道:「那我們就預祝左大導演再次拍出一部精品之作了!」

    燕良駒也下了車,他好奇的看著這些壯觀的土樓,對江海道:「這就是客家土樓嗎?真漂亮!不過為什麼會修成這種樣子呢?就跟堡壘一樣?」

    江海看向了新昌本地的幹部們,對於客家文化,他瞭解得也不多,只能讓這些本地幹部來解答這個問題了。

    羅玉章對身後一個五十多歲戴眼鏡的人道:「盧局長,你來回答一下客人的問題。」

    這位盧局長名叫盧成珂,是新昌縣的文化局副局長,他本人就是客家人,又是新昌縣本地研究客家文化的專家了,所以這樣的問題當然最適合由他來回答了,這也是為什麼今天羅玉章會把他帶來的原因。

    盧成珂扶了扶鼻樑上的眼鏡道:「各位領導,各位客人,要回答這個問題,那說來就話長了!」

    羅玉章生怕客人們等得不耐煩了,他對盧成珂道:「老盧,那你就長話短說吧!」

    倒是江海抬手止住了羅玉章的話,對盧成珂溫言道:「盧局長,你儘管說吧,說得詳細一點,不用有什麼刪節。」

    這位盧局長,江海一看便知道是個知識分子,而且看上去也不是個太會來事的人,對於這樣的知識分子,江海還是保持著尊重的。而對於這裡的客家文化,他確實也想好好聽一下來龍去脈。

    得了江海的話,盧成珂清了清嗓子,開始侃侃而談起來:「咱們虔州市是全國三大客家民系聚居地之一,新昌縣是整個虔州市客家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縣之一了,我們新昌縣全縣三十多萬人,至少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客家人。那麼什麼是客家人呢?這就要從兩千多年以前開始說起了。」

    「兩千多年前,中國戰亂紛起,每次出現大規模的戰爭,中原一帶的漢人就會進行大規模的南遷,因為只有南方還沒有經過大規模開發的深山老林裡,才能躲避戰亂,而且每一次戰爭之後,這些人都會再次往南遷移,遷移到更遠更深的山林裡面。因此,當時還屬於蠻荒之地的j省、f省、d省的山林裡,便成了這些中原漢民躲避戰亂的世外桃源了。」

    聽到這裡,燕良駒問道:「這些躲避戰亂的中原漢民,是不是就是現在的客家人?」

    盧成珂點頭道:「對,現在的客家人,就是這些躲避戰亂的中原漢民的後代。」

    燕良駒又道:「那為什麼又要叫做客家人呢?」

    盧成珂道:「因為當時這些地方也並不是沒有人居住,這裡居住著百越、苗人、瑤人等少數民族,而這些中原漢民是從北方遷移而來的,所以自稱為客,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客家人這麼一個稱呼了。」

    盧成珂的話聽得大家興致盎然的,連左光哲等攝制組的人都圍了過來,聽盧成珂講這些客家人的歷史,拍攝這樣的專題片,當然需要有這樣的民俗顧問,本來攝制組請了一個比較熟悉瞭解客家文化的民俗顧問,不過那位顧問是來自d省東南部的,那裡的風俗跟虔州這裡還是有些不一樣的,所以他們都想要聽一聽盧成珂這個本地人的話。

    盧成珂繼續道:「歷史上大規模的中原漢民南遷,發生過好幾次,其中第一次是秦末農民起義的時候,那個時候,中原處處烽火,民不聊生,許多老百姓都往南方逃難,再加上秦軍征百越,也是大規模南下,在秦朝滅亡之後,他們絕大多數都留在了南方,沒有回去;第二次是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和東晉末年五胡亂華的時候,那個年代是中原漢民歷史上最大的災難,中原漢民被胡人大量屠殺,甚至被當成了兩腳羊吃掉,中原漢人的數量從鼎盛時期的近億人,在短短數十年之間就急劇下降到了幾百萬人,中原璀璨的文明危在旦夕,在這個時候,又發生了中原漢民大規模南遷的事件,尤其是那些北方的士族,他們整個家族整個家族的南遷,他們的南遷也為中原漢文化保留了火種,不至於就此滅絕,具有存亡續絕的重大意義。」

    說到五胡亂華的時候,盧成珂的聲音裡充滿了悲愴,那確實是一段讓漢人不堪回首的歷史,也是客家人的祖先的血淚史,想想吧,客家人的祖先肩負著存續漢文化的重任,拖兒攜老,不遠萬里,跋山涉水的從北方來到當時還是荒蠻之地的南方,也許有的家族能夠活著來到南方的,十不存一,然後在這裡繁衍生息,一直到今天,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啊!

    盧成珂雖然只有五十多歲,可是他由於長年埋首於故紙堆中,頭髮已經是花白了,此刻他的臉色悲愴,而花白的頭髮在風中飄動著,這副景象不由得讓人動容。

    盧成珂聲音哽咽,久久說不出話來,大家也都很理解他的心情,沒有打攪他,只是靜靜的等待著。

    良久之後,盧成珂才平復了情緒道:「中原漢民第三次大規模南遷,發生在唐末黃巢起義時期,那個時代,雖然名為起義,可是實際上也是中原漢民的一次災難,同樣也是發生過多次大屠殺,甚至把人磨成肉糜作為軍糧的事件,人口同樣急劇減少……」

    羅玉章厲聲對盧成珂道:「老盧,注意你的話,別犯政治錯誤!」

    盧成珂把黃巢起義稱為一場災難,在當時,確實是有一些大逆不道的意思,畢竟黃巢起義是寫在了教科書上,被當做正面事件來宣傳的,那些影響他形象的大屠殺和把人磨成肉糜的事件,要麼根本沒有寫進教科書,要麼就是一筆帶過語焉不詳,現在盧成珂當著江海等領導和中央電視台的記者的面,說出這樣的話,羅成章當然要制止他了,要不然牽連到他可不得了。

    羅成章暗暗後悔,不該讓這個老盧說話的,這個老盧是出了名的書獃子,不會說話的。

    江海開口道:「沒事的,玉章同志,就讓盧局長說吧,本來也就是講的稗官野史,又不是修訂教科書,不必那麼緊張。」

    聽了江海的話,羅玉章當然不敢說什麼了,不過他以目示意盧成珂,讓他不要再亂說話了。

    盧成珂雖然是個書獃子,可是他再怎麼也聽得出來江市長是在淡化他說的話,替他解圍,他向江海投去了感激的一瞥,然後繼續說了起來,不過這一次,他當然還是有所收斂了的。

    「黃巢起義的時候,同樣有大批中原漢民逃避戰亂南遷;而第四次大規模南遷則是北宋末年,靖康之恥的時候,金兵佔據了中原北方大片地區,一些不願意成為金朝順民的中原漢民,又開始了大規模南遷。我們虔州客家人的祖先,大部分都是在北宋末年遷移到虔州的,因此,虔州的客家文化保留了許多宋朝文化的特色,像這些客家土樓,就有著典型的宋朝建築的特點。」

    「雖然當時南方還是荒蠻之地,戰亂沒有波及到這裡,稱得上是南遷的中原漢民的世外桃源,避難所,可是畢竟這裡也還是有著許多危險的,比如豺狼虎豹,當地少數民族的侵襲,甚至是南遷漢民之間的械鬥,所以,在住所的設計上,採用了這種堡壘式的設計,這些客家土樓,又可以稱為圍龍屋,是用厚厚的土牆,把大家居住的房屋圍在裡面,以做保護,如果有野獸或者外敵入侵,所有人都可以躲進土樓,只用幾個孔武有力的青壯年守在大門後面,就完全可以抵禦侵襲了。這就是最初南遷漢民們把房屋設計成這種式樣的原因,不過後來大家越來越發現了這種設計的好處,比如可以讓居住在這裡面的人更有凝聚力,比如這厚達一米五以上的土牆,造價便宜,防禦力強,而且在空氣濕度大的時候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水份,在空氣乾燥的時候可以釋放出水份,可以充當天然的空氣調節器,對人體很有好處,冬暖夏涼,住得也舒服……這種種好處,也讓這種設計流傳了下來,成為了客家人獨有的一種文化。這種土樓,一般是以家族為單位,一個姓氏的人共同建造一座土樓,整個家族的人一起住在裡面,所以規模有大有小,規模小的大概二三十米見方,規模大的甚至可以達到上百米見方,形制也是有方有圓。」

    「經過幾百上千年的沉澱,這些土樓的建造工藝越來越精湛,方樓雕樑飛棟,圓樓渾圓無缺,不管哪種形制,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和科研價值,在土樓裡,往往還修建有祠堂和私塾,供全族人祭祀和孩子讀書而用,這也體現了客家人重視祖先和耕讀傳家的文化。」

    「兩千多年來不斷南遷的歷史,讓客家人遭受了巨大的磨難,這樣的磨難讓存活下來的客家人都形成了堅韌不拔的性格;而對祖先和傳承的重視,讓客家人保存了祖先璀璨的文化,到現在,客家人的語言還主要是中原的古音,對於語言學家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客家人的勞動生活也都保留著中原人的習慣,同時,他們也把中原先進的文明帶到了南方,促進了南方的大開發;艱苦的環境又讓客家人更具有開拓和創新精神,像這種土樓,就是客家人不同於祖先傳承下來的東西,而全世界幾乎各個國家都有出去。闖蕩的客家人,客家有句話叫做有太陽的地方,就有客家人,這就是這種精神的寫照;而對教育的重視,讓客家人的文化底蘊很深厚,在與當地文化相融合之後,變成了一種既有中原文化的特點,又具有自己的特色,非常有生命力的一種文化……」

    盧成珂的話讓大家都在連連點頭,謝晶瑤道:「是啊,我爺爺就是客家人,當年跟他一起下南洋的都是客家人,客家人真的很敢闖的。」

    江海也在點頭,他現在明白了,為什麼同為山地居多的地區,虔州市與均西縣和陽西市的教育狀況天差地別了,虔州市的中小學普及率非常高,幾乎是每個村都有學校,大學也有好幾座,有兩座還是可以授予本科學歷的,中專和高職等學校就更多了。

    這樣的情況,就算是經濟發達省份的地級市,也未必能夠做到,虔州的教育底子好,也是江海把虔州的經濟發展上去的信心之一,有教育傳統,就意味著有人才嘛,而這些客家人,家鄉觀念極強,凝聚力極強,把他們留下來建設家鄉,想必還是會有不少人響應的。

    燕良駒道:「盧局長,你講得太好了,你這樣一講啊,我對客家人的歷史,還有這些土樓的來歷,就都明白了。」

    燕良駒自己雖然不學無術,可是他有一宗好處,那就是對真正的文化人非常敬重,而這個盧成珂顯然就是這麼一位真正肚子裡有貨的文化人,所以他也很尊重盧成珂。

    而左光哲激動的對盧成珂道:「盧局長,我代表我們攝制組,聘請您來擔任我們攝制組這一次拍攝項目的民俗和歷史顧問,請您一定要答應!」

    盧成珂顯然是從來沒有這麼受過尊重,他有些手足無措的看向了自己縣裡的一干領導們,不知道該怎麼辦,剛才他在說自己熟悉的事情的時候那種侃侃而談的氣質全沒有了,現在就是一個普通的不擅言辭的老頭子。

    羅玉章也不知道這件事情應不應該答應,他求助的望向了江海,江海點頭道:「這部專題片我們一定要拍好,要一炮打響。既然盧局長對客家人的歷史文化這麼熟悉,那他擔任這個民俗和歷史顧問正合適。」

    羅玉章這才對盧成珂道:「老盧,既然江市長同意了,那你就好好當這個顧問吧!這段時間你不用去文化局上班了,就每天跟著中央電視台的同志們,一定要當好這個顧問,把咱們新昌縣的客家文化給傳揚出去!」

    盧成珂連連點頭道:「我一定把這個顧問當好。」

    左光哲大喜道:「那太好了,有您當這個顧問,這個專題片我有信心把它拍成精品。您放心,報酬方面一定讓您滿意!」

    盧成珂連忙擺手道:「這可使不得,我是奉縣委的命令來當這個顧問的,縣裡給我發著工資呢,我怎麼還能要報酬呢?真的不需要了!」

    燕良駒笑道:「盧局長,你就接著吧!老左他們可不差錢,本來就預備著這麼一份經費呢,你不拿著可不行。」

    盧成珂還是擺手推辭,江海笑道:「盧局長,你就不用推辭了,這本來就是你應得的勞動報酬嘛。再說了,你從事這客家文化的研究,不也需要資金嗎?有了這筆報酬,對您搞研究也是有點幫助的。」

    江海的話說到了點子上,盧成珂這才喃喃的道:「說得也是,我那本寫虔州客家人南遷歷史的書還沒有錢出版呢。」

    原來盧成珂這麼多年的工資收入,大都用到了他個人對虔州客家人的歷史文化的研究上面了,可是他又沒有什麼別的來錢的道,家裡也是一貧如洗,幸好家裡人也都還比較支持他的研究,這才能讓他堅持下去,畢竟他們全家都是客家人嘛,盧成珂研究祖先的歷史文化,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可是家人再支持,也支撐不了太多,尤其是出書這種事情,這樣的純學術的書籍,是沒有任何出版商感興趣,肯出錢幫他出書的,因為這樣的書根本就賣不了多少,在這樣市場經濟的時代,沒有市場的東西,就沒有人問津,要想出書,就必須自己出錢,可是出一本書是個小數目嗎?所以這本書稿盧成珂早就寫好了,卻一直都找不到人出版。

    現在有了攝制組的這份報酬,盧成珂的書稿終於可以出版了,多年的心願也要實現了,盧成珂一時間也是心神激盪。

    江海向燕良駒打了個眼色,燕良駒也是會了意,因為中央電視台的這筆報酬雖然不少,可是要想出一本書,可能還是不夠的,但是這件事情當然是不能跟盧成珂說的。所以江海示意燕良駒,意思是讓燕良駒以攝制組的名義多給盧成珂一筆錢,至少先讓盧成珂把這本書稿給出版了,以後再找機會資助一下盧成珂的研究。

    燕良駒跟江海交往多年,跟他當然是非常有默契了,一看他的眼色就知道他是什麼意思了,他便點了點頭,示意自己明白了。他辦這種事情也是非常在行的,到時候他把錢交給左光哲,讓左光哲以攝制組的報酬的名義付給盧成珂,肯定不會讓盧成珂起疑心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