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安奎利塔斯歷史

《》章 節目錄 第一卷 第五章 文 / 帕拉提利希斯

    發生在安奎利塔斯,由麥齊納家族引發的內亂雖已消除,但這四年裡為麥齊納家族與戰爭帶來的破壞的餘震仍然未能消散殆盡。()洛倫姆這座城市,首先是被麥齊納家族大肆搜刮,後來又遭到迪亞蒙的殘酷劫掠。由於屍體堆積,衛生條件下降,瘟疫開始在洛倫姆肆虐,許多人害病死了,人民都爭先恐後地逃離城市。過了一些日子,瘟疫似乎停止,人民又陸續返回城市,然而不過多久,瘟疫再次興起,又殺死了為數眾多的民眾。經歷上述一系列災難後,原本繁華的洛倫姆現在只剩一片殘破廢土,人口凋零,城市失去活力。安奎利塔斯的議會為了支持洛倫姆的重建,免除了洛倫姆市民十年的賦稅,並給予他們許多資金補助,同時議會還以同樣的條件積極鼓動其他地區的人遷往洛倫姆,因為這座城市的人口已經大為減少。除此之外,波吉特還有其他富裕人家也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私人財產援助洛倫姆以及其他一些遭到破壞的城市。但是無論如何,環繞在洛倫姆人身上一種悲傷的氣氛始終不曾消散。

    那時候,特朗西特斯的宗教大祭司格雷格三世正在四處尋覓時機,重振宗教。當他發現洛倫姆城的苦難日益加重時,他立馬組織起一個宗教使團攜帶大量金錢前往洛倫姆,一方面幫助洛倫姆人重建城市,一方面向所有居民傳達神明的意旨:因為洛倫姆人忽略宗教義務,天神才會降罰於他們以及整個特朗西特斯。不久之後,來自帕蒂略斯的宗教使徒們又從洛倫姆人的歷史中找出空當,編造出一個更加生動的傳說,那就是洛倫姆人的祖先曾經在很久以前做出過最惡劣的瀆神行為——包括焚燒神讖、鑿毀神像等等——所以他們洛倫姆人不僅要為自己,還要為他們的祖先與後代贖罪。憑借這一使團積極的活動和一種莫名其妙的情緒指引,洛倫姆這座城市的人民重新對宗教產生了極高的熱情,並從中誕生了一個出生於本地的優秀領袖——克萊斯特·加伊烏斯。他本名麥可,是一個制陶工匠,他因為自己的美貌還有虔信,在格雷格三世的使團到來前,便已經在城裡小有名氣。有關他的容貌,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只有克拉倫斯所作的《克萊斯特·加伊烏斯像》,上面的他留有大鬍鬚,彷彿神明在世,這是他四十二歲那年的樣子。至於他年輕的時候的相貌,我們知道他時常被同性戀者騷擾也許就足夠了。而克萊斯特的虔信則尤其表現在這樣的一件事情上,他經常把自己獨自關在神廟或者聖殿當中,又時常做出彷彿神明附身似的舉動,因而時間一久,大多數的洛倫姆人甚至他本人都以為自己受到了神靈的啟示與庇佑。在克萊斯特被推舉為洛倫姆宗教領袖之後,他的容貌和過往似乎是出於神靈授意的行為,就更加引起了人們的尊敬。他的外表和一舉一動都散發著一種難以言狀的威嚴與肅穆的氣質,彷彿他真的不屬於這一俗世,因此許多無知的信徒們果真便把克萊斯特當做來自上天的使者一樣尊奉著。

    格雷格三世的使團行動引起了安奎利塔斯議會的警惕,然而由於洛倫姆當時在其內部享有不可被干涉的自治權,因此即使議會並不歡迎格雷格三世的代表,他們也無權對此做些什麼。而且相比於格雷格三世的動向,這時候在凱裡尼亞發生的一些事情更讓他們關心。所以安奎利塔斯議會默許了洛倫姆人的行為,並宣稱這是尊重洛倫姆自由的決定。由於缺乏限制,洛倫姆人裡面那些狂熱教徒的行為越發大膽,他們不久之後就自發成立了一個由宗教人員組成並接受大祭司監督的統治機構,處死並且驅逐了許多不與他們合作的人士。接著,克萊斯特被剩下的人民推舉為洛倫姆的最高統治者,同時他也接受了格雷格三世賜予給他的洛倫姆主祭的職位。就這樣洛倫姆成為了一座名副其實的宗教之城。過去年代的一切祭奠還有習俗,現在都被紛紛搬上檯面,除此之外,洛倫姆人還主動為克萊斯特創造了許多歌曲、雕塑還有繪畫。那些日子裡,洛倫姆人常常在克萊斯特雕像或者畫像的注視下,圍繞在一起高聲唱著這樣的一首歌:「

    他(指克萊斯特)注意傾聽庶民的歎息,

    他用公平的法律審判所有凡人,

    他在高高的寶座上審問國王們;

    他為成千上萬的不幸者謀求幸福,

    到處都能見到他的善行……」

    至於我之前所說的,那件吸引安奎利塔斯議會和民眾的事情是這樣的,當時仍然居住在凱裡尼亞城(西奧斯將軍的家鄉,曾經特朗西特斯帝國的首都)中的居民極端執拗的保留著自己的傳統:他們恪守祖先的教誨,辛勤地在山地與河谷中建設自己的國家;在這個城市中,婦女、老人、小孩全部都是戰士;他們自有的一套神話體系與祭神方式也未曾丟棄——這些東西因西奧斯等諸位將軍的推舉而傳遍特朗西特斯,但後因帝國滅亡而逐漸被他人所遺忘。格雷格三世就任大祭司後,非常強硬地干涉凱裡尼亞人的宗教事務,然而因為他在敬神、祭神等許多方面與凱裡尼亞人的意見相左,所以凱裡尼亞人非常厭惡格雷格三世的行為。後來,格雷格三世轉變策略,開始在凱裡尼亞城中培植自己一派的人,但凱裡尼亞元老院成員亞歷士公開抵抗格雷格三世的做法。雖然他才剛剛三十一歲,進入元老院不滿一年,但他帶領支持自己的同夥強硬地驅逐了格雷格三世的宗教使節還有那些為格雷格三世所收買的人。因為這事,格雷格三世非常憤怒,他宣佈亞歷士為異端,以高價懸賞亞歷士的人頭。或許是為了更好的保全自己,或許也是因為期待重現西奧斯等將軍的輝煌,亞歷士煽動群眾推舉自己成為凱裡尼亞的將軍。雖然在特朗西特斯帝國解體以後,凱裡尼亞人除了短暫的時期以外,在其他的日子裡都徹底放棄了這個稱號,但亞歷士對抗格雷格三世的事跡,還有他表現出的公正嚴明的性格,以及他那巧舌如簧般的口才使他的建議得到了許多人的熱情回應——新舊凱裡尼亞城都不例外。因而凱裡尼亞人最終決定授予他這一代表著偉大的稱號。在任命儀式當天,包括新凱裡尼亞城的許多人都跑回凱裡尼亞城中參加這一許久未見的盛典:亞歷士在四十八位手執傳統儀仗的衛士和眾多歡呼的民眾的環繞下就任凱裡尼亞新一任的最高將軍。

    亞歷士剛剛就任將軍,就徵募了一支軍隊,向盤踞在山中很久的一個強盜團伙發起了猛烈的進攻。這伙強盜因為常常以僱傭軍的身份往返於特朗西特斯的各個國家,因此頗具軍事名望,然而亞歷士手下的士兵以極為頑強的作風將他們盡數剿滅。由於這次軍事行動,亞歷士被凱裡尼亞人稱呼為「偉大的」,而他自己則目似謙遜地稱呼自己為「幸運的」。這些事情再加上亞歷士本人的名望促使特朗西特斯各國,甚至於還有特朗西特斯之南的格諾裡克還有巴拉科阿人以及帕路斯的納塔萊斯都派遣使節前來晉謁。這些古老的行省,看到凱裡尼亞的新興和復生,都抬起頭來,有的是因為看到希望,有的是出於恐懼,當然我相信其中也不乏好奇之心。其中的很多小國一致尊亞歷士為王,希望他能帶領整個特朗西特斯走向一個偉大的年代。這些事情引起了格雷格三世的極端擔憂和不滿,因為他覺得亞歷士領導下的凱裡尼亞人是對自己所設計的偉大事業的一個絆腳石。

    不過亞歷士雖然在開始階段深孚眾望,但很快他就好像失去勁頭了一樣,彷彿自己無法承擔這項偉大的事業似的。在無人驅逐他的情況下,他突然跑到帕路斯地區的利德哈姆多克王哲羅姆那裡去。哲羅姆曾在格雷格三世的幫助下取得王位,因為格雷格三世所倡導的宗教理念在帕路斯的許多國家都受到廣泛的歡迎。哲羅姆為了討好或者說回報格雷格三世,就把亞歷士作為俘虜押送到他那裡。過了些時候,凱裡尼亞人看到營救亞歷士了無希望,因此巴裡特就傚法亞歷士的做法,在群眾的歡呼聲中繼任將軍的頭銜。格雷格三世為了鎮壓他,又把亞歷士從監獄放出送回凱裡尼亞,並宣佈支持亞歷士作為凱裡尼亞的將軍。亞歷士在同黨和格雷格三世的支持下,重新掌握大權並把巴裡特處死。但因為此舉惹怒了許多凱裡尼亞人,不久之後他自己也被殺死。經歷這一番毫無成績的動盪後,失望的凱裡尼亞人決定不再設立將軍,他們的元老們又恢復了自己的官職,一切就像亞歷士不曾存在過一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