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安奎利塔斯歷史

《》章 節目錄 第三卷 第二章 文 / 帕拉提利希斯

    就在巴巴羅人同特朗西特斯人糾纏的時候,加爾馬納的大祭司,他們稱為教宗的人,派遣至特朗西特斯的使節到了。他們首先拜會了巴巴西爾三世,並在瞭解了一些情況以後,用好似帶有譏諷的口氣詢問,為何巴西爾三世在特朗西特斯的地位如此低下,甚至於還不如一個被艾爾帕度人打敗的莫加洛後裔(指斯弗裡斯·西澤)。巴西爾三世對此坦言說道,他所信奉的宗教在特朗西特斯的地位已經非常尷尬,如若不是格雷格三世的努力,現今他說不定只是一個流亡於街頭的傳教者罷了。於是,聽到這種回答的加爾馬納使者非常自豪地宣稱,他們的教宗經過一百多年不懈努力,終於在造物主神的光輝下讓所有加爾馬納人只僅尊奉自己的命令。巴西爾三世故意表示出驚訝之情,然後他向加爾馬納教宗致以祝賀,並表示希望未來的日子裡,儘管雙方信仰不同,還是能夠和睦相處。

    加爾馬納的使節拜會完巴西爾三世後,又接連會見其他國家的政要,順便前往戰爭的前線轉了一圈。在發現整個普萊比斯浸滿獻血、一片荒蕪時,這些使者似是真心,似是嘲諷地說:「你們這些異教徒,如若早些聽從造物主的教誨,也不致今日落到如此境地。」他們在特朗西特斯逗留了一年之久才返回加爾馬納,因此特朗西特斯人認為,這些人與其說是作為使者前來,不如是稱為間諜更加妥當。

    巴西爾三世在一次與斯科拉裡奧的會晤中提到了加爾馬納的教宗和宗教,他拿出這個名為羅拉什(即「救贖」)教唯一一本至高無上的典籍譯本,翻開了其中幾頁給斯科拉裡奧看,斯科拉裡奧說他通篇就看到死後世界的美妙和異教徒的罪孽。於是巴西爾三世接著說,自從加爾馬納的教宗取得足夠的權力後,他就以造物主之名掀起宗教戰爭,正是這種為神而戰的信念讓加爾馬納人瘋狂,故而使得加爾馬納的各個世俗君主相繼被教宗打敗,而不得不讓出自己的主權。因此,巴西爾三世補充道,他非常擔心加爾馬納人會以相同的手段將兵鋒指向特朗西特斯。

    不過對現在的特朗西特斯人來說,他們的首要敵人仍然是巴巴羅人。雖然巴巴羅人失去了莫多克,但他們很快就團結在莫多克的妻弟達格貝爾的領導下。達格貝爾集合起一支軍隊,向艾特蘭的軍隊奔去。當時艾特蘭正在圍攻塔普薩斯城塞,裡面聚集著被巴巴羅人安置於此的培提利亞人。這些異族人雖然人數稀少,可仍然勇敢地衝出來襲擊艾特蘭的軍隊。他們民族的女人也和男人一樣拿起武器戰鬥,焚燒艾特蘭的攻城器械,做出了許多高尚的行為。只是每一次襲擊過後,能夠作戰的培提利亞人都在減少,而且他們又同時為飢餓所困。艾特蘭覺得在一座城塞上耗費太多時間並不高明,當他聽聞達格貝爾向他的方向前來時,他就把圍困城塞的任務交給了安奎利塔斯人,自己則引誘著達格貝爾的大軍向斯科拉裡奧所帶領的聯軍方向前進。

    安奎利塔斯人當時的軍隊指揮官是阿爾瓦,可是他在艾特蘭剛剛離開後,就被培提利亞人打死了,阿爾瓦一個年輕的副將提阿薩克由此被臨時推舉為全軍統帥。這個提阿薩克的父母是來自伊普西山外的異族人,因為他們兩人在一次失敗的戰爭後,失去了同自己民族的聯絡,所以他們逃向了伊普西山的中央山路。在那裡,他們被駐守於此的伊克斯皮拉雅士兵捉住,當做奴僕使喚。當時一個名叫梅羅文加的被放逐的安奎利塔斯人碰巧經過伊克斯皮拉雅,他非常感慨提阿薩克一家的遭遇,因此就花錢把提阿薩克的父母贖了出來。在康瑟瓦提斯與波吉特回歸安奎利塔斯後,梅羅文加得到赦免回到了祖國,而提阿薩克一家也就跟著梅羅文加定居於此。

    在培提利亞人處於艱難境地的時刻,他們把已經不能戰鬥的人拋出城外,城內的人都以為這是最為幸福的事情,因為這些人不需要再去經歷更多苦難。隨著苦難進一步加深,全部的培提利亞人對著安奎利塔斯軍隊又發起了一次突襲,當有些人因為飢餓和睏倦無力跑回城市而倒在地下後,提阿薩克制止了自己軍隊的殺戮行為。他親自說服這些培提利亞人,給予他們食物,把他們安置在自己的軍營中,等到他們恢復體力後,又給他們每人足夠的糧食和水,要他們回去把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接出來。提阿薩克的幾個朋友指責他太過心軟,但提阿薩克說他相信培提利亞人。直到第二天下午,人們都沒有見到培提利亞人有出城投降的動向,因此士兵們都催促提阿薩克盡快剿滅這些異族人。就在提阿薩克盡可能拖延的時候,他們看到塔普薩斯的城門打開,從城中陸陸續續走出一個個飽受磨難、面黃肌瘦的人,這群人把武器扔在自己身前,向安奎利塔斯軍隊跪下以示臣服。提阿薩克極為熱情地款待了所有投降的人,並把他們遣送到安奎利塔斯境內。議會為這些培提利亞人找了一個新的居所,而培提利亞人就在那裡建起了一個小城市,名叫提阿薩克城。

    在特朗西特斯人收復幾座普萊比斯城市後,一些大膽的普萊比斯人回到了自己土地上居住,這時候天氣轉冷,所有聯軍士兵都進入附近的城市修整。但對來自極北之地的巴巴羅人來說,寒冷並不構成任何問題,所以他們趁著聯軍士兵分散在多處冬營地時來回進攻騷擾,給特朗西特斯人造成極大損失。而當聯軍士兵看到巴巴羅人在嚴寒之際仍然身形矯健、**著上半身大搖大擺地走來走去時,他們不禁加深了恐懼,因此不敢在整個冬天踏出城門一步。達格貝爾來來回回,四處向特朗西特斯軍隊叫戰,但沒有一處駐軍答應他的要求。於是他帶著一支騎兵隊洗劫了卡利都司的一部分區域,然後來到了凱裡尼亞。凱裡尼亞人對是否要與達格貝爾作戰分成了兩派,最後支持作戰的人佔了上風,因為他們發現達格貝爾只帶著不到一萬人的騎兵隊伍停留在陶赫蒂河旁。當凱裡尼亞的軍事指揮官烏普薩拉和卡爾特朗率領兩萬的軍隊向達格貝爾發動進攻後,達格貝爾命令自己的五百士兵除了手上的武器外,還在衣服裡藏好一把短劍,然後安排他們假意向凱裡尼亞人投降。烏普薩拉看到有人來投降,嘉獎了他們,讓他們到隊伍最後面去了。達格貝爾作戰不久,便下令所有人佯裝退卻,烏普薩拉起初並不想追擊,但卡爾特朗責罵烏普薩拉貽誤戰機,一些普通士兵也同樣責備烏普薩拉的軟弱。就在凱裡尼亞人舉棋不定時,達格貝爾重新集結好隊伍,又向凱裡尼亞人發起攻勢。這下指責烏普薩拉的人更多了,他們說就是因為烏普薩拉的猶豫讓巴巴羅人有機會重整旗鼓。而再次交戰一段時間後,達格貝爾又帶著軍隊向後逃跑。這下士兵不再考慮烏普薩拉的建議,只顧跟隨卡爾特朗一路追著敵人前進。就在這時他們突然遭到了達格貝爾提前埋伏下的士兵的伏擊,即使如此,他們還是堅守在戰線上,頑強抵抗敵人。然而這時那些偽裝投降的五百名巴巴羅士兵抽出隱藏好的短刀,突然殺死了看守他們的人,奪取了他們的盾甲和武器,然後就從背後向凱裡尼亞人殺去。被巴巴羅人三面包圍的士兵陷入到混亂當中,許多人被逼退到陶赫蒂河中,因為寒冷和盔甲的沉重淹死在裡面,卡爾特朗一看到戰況不利,先帶著隨從逃之夭夭。而勇敢的士兵們則團結在在烏普薩拉身旁,圍城一圈擊打敵人,達格貝爾時而激勵自己的士兵,時而責備他們,因為他們連敵人的殘兵都贏不了。在烏普薩死前,凱裡尼亞的士兵們還能堅定信念奮勇殺敵,而烏普薩拉光榮戰死後,剩下的士兵也就不再抵抗,他們鼓起最後的勇氣,向著多個方向發起衝鋒,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跑出了敵人的包圍並躲過了追擊,這些人四散在周圍的山林和村鎮中躲藏了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