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安奎利塔斯歷史

《》章 節目錄 第六卷 第十章 文 / 帕拉提利希斯

    在這次戰爭結束後,安奎利塔斯的軍隊進入了布魯爾,他們逮捕了那些反叛者,處死了其中的頭目。為了終止國內公民們因為長期戰爭或者其他原因產生的不滿,安奎利塔斯的各級官員,尤其是以赫爾普斯為首的營造官們,四處張羅著大規模的娛樂慶典活動,或許他們是希望這些事情能夠分散人們的注意力。而這時候,遠在尼格魯斯大陸的香檀人,派遣來一支使團,他們邀請世界各國參加由他們的謙正國王舉辦的體育盛會,按照他們的說法,謙正國王為這次競技賽事提供了豐厚的獎賞,所以許多對自己實力有些信心的安奎利塔斯人都想遠赴重洋參加比賽。由於他們缺乏資金,他們就找到以奇普裡安為首的富商,懇求這些富人支持他們出去為國爭光。奇普裡安考慮到這些行動將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而他也可以借此到香檀等國去做些貿易活動,所以他應允支持一百名最優秀的運動員前往香檀。除了安奎利塔斯城內的人,許多來自邊區的人民,聽說這些事情,也跑來安奎利塔斯,想要報名競爭奇普裡安提供的一百個運動員名額。但是香檀的使者對奇普裡安說,他再耽擱下去,恐怕會錯過比賽的時間,因此奇普裡安匆匆忙忙選拔了一百個人,委託他在海上經營的一支商隊把他們送到了香檀去。

    當時的香檀國王謙正,是個狂妄自大的人,他的所作所為與他的名號完全不符。他舉辦這個賽會,名義上是用來鞏固各國的友誼,實際上只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國力,滿足香檀人的虛榮心。除了安奎利塔斯人之外,特朗西特斯的國家中,還有阿皮齊亞與維薩兩國的少數人也來參加,據說很多巴克爾人也聚集起來,意圖前往香檀,不過他們被風暴耽擱了行程,放棄了。在所有國家的陣勢中,安維赫人依然是最龐大的,他們有一千多個運動員,身後還有五千多名隨從和官員們陪同著運動員,照顧運動員的起居。另外,來自諾提亞(直譯為極南之地)的諸王國,因為伊治的關係,暫時同安維赫人緩和了紛爭,所以他們也派出自己國家的代表到香檀去。可以說,這次由謙正國王主持的競技大會,單從規模上來講,一直到那個年代為止的歷史中,都是非常少見,甚至是獨一無二的。

    然而這次規模龐大的賽會的進程卻讓除香檀人以外的各國感到震驚和憤怒。其他國家的運動員們首先遇到的問題是起居上的不便,他們被按照參賽的項目分別交由不同的香檀官員管理,這些官員只分給他們惡劣的住房和食物,並且不允許他們外出,否則便要被取消參賽資格。安維赫的兩個運動員甚至在睡夢中被毒蛇咬傷,重傷殘疾。接著,到正式比賽的時候,香檀人又以各種各樣奇特的手段讓他們的運動員處於優勢佔盡的地位。在一場弓箭比賽中,安奎利塔斯人所拿到的弓連弓弦都沒有,在他們抗議過後,香檀人給他們一把好弓,但運動員們又發現他們的箭甚至都無法刺入靶子,因此他們沒有取得任何成績;於劍道比賽裡,來自香檀的評委們把他們國家那支醜態盡出的隊伍評為冠軍,而完全無視其他王國的意見;在緊接著的摔跤比賽中,一個來自諾提亞伽耶國的大力士,把面對的香檀人摔翻在地,卻因為違規的理由被剝奪了晉級資格;在一項投擲標槍的項目裡,參賽的安奎利塔斯人懷疑他們被分到的標槍太過沉重,所以要求跟香檀人調換武器,他們就因為這個原因直接被驅逐出了賽場;至於最盛大的賽馬比賽中,各國參賽者的馬匹在比賽前突然出現了昏厥和疲乏的症狀,因而,他們一致以為他們的賽馬被香檀人下了毒。各國在比賽尚處進行時,就因為如上的類似事件對香檀人大加不滿然而香檀人仍然我行我素,並且拿下了絕大多數比賽的冠軍,那些他們沒有拿到的冠軍,也都被安維赫人取得了,我想這是因為香檀人還是懼怕安維赫人的力量。由於這次「成功的賽會」,香檀的平民們狂妄地以為他們國家是世上最強大的,因為過去最強大的安維赫帝國已經被他們踩在了腳下。這種滑稽的心態比安維赫人愚民的想法還要可笑,畢竟香檀人自始至終,都只是一個弱小的國家,他們反覆被征服,被壓迫;而安維赫人,雖然它的歷史有過長久的低谷,但香檀人最強大的時候,還是要比安維赫人的低谷期弱小太多。

    無論從地緣還是人種上來講,香檀人都非常近似於他們的主人安維赫,而且事實上,自從一千三百年前,安維赫人的領土遠未有現在這樣大時,他們就已經是安維赫人的屬民了,只不過因為他們獨特的地理位置,還有並不富裕的土地,和常常遭受外族人劫掠的狀態,讓安維赫皇帝很難有興趣把他們的土地併入自己的國家。或許是因為這種自身不獨立,為宗主國所輕視,又時常受到異族人欺凌的情況,讓香檀人逐漸發展起一種獨特的文化和民族性格。這種極端自卑和狂妄的混合性格讓他們備受苦難,可是他們依然獨樂其中,他們沉迷在瘋狂的臆想中不能自拔,從出生到死亡,都是一般可笑的。

    賽會過後,謙正國王似乎從比賽中獲得了足夠的勇氣,他不顧伊治的勸阻還有安維赫人的敵視,向位於香檀西方的一個只有兩萬人口的小島國發動了進攻,可是香檀人在第一次戰爭中就失敗了,所有的士兵都被驅趕到深海中淹死,據說僅此一役,就有兩萬的香檀士兵戰死。在這之後,香檀備受重創,再度沉寂起來。

    在香檀國的賽會發生的那一年,也就是925年,安奎利塔斯與伊西多二世發生了一些糾葛。這件事的起因是這樣的,之前說過,伊西多二世相比較於祭司,他更像是一個世俗君主,而他本人也不忌諱這種說法,以下事例就是很好的證明。曾經有一天,伊西多二世的一個密友,似乎也是個虔誠的信徒,在患病之際懇請伊西多二世大發慈悲,用奇跡來治好他的疾病,但伊西多二世只是給他找來了一個醫生,並治好了他。還有一次,當帕蒂略斯的幾個宗教信徒因為宗教信條的爭吵而來找伊西多二世裁決時,伊西多二世叫侍衛們脫下他們的衣服,用木板抽打他們的脊背,並說他們想要的答案就在其中,以後他們不要為了這些小事情來煩他,因為身為楚士的使者,他有更重要的事情。

    由於這些事情,伊西多二世逐漸被人說成是不信神的人,但他在帕蒂略斯制定的法律,還有他在政治和經濟上採取的一些列措施,都備受人民的歡迎,所以他的地位不但沒有受到威脅,反而愈加穩固。不過,伊西多二世為了加強他在其他各國的地位,他並不介意用非常迷信的手段拉攏群眾。在安奎利塔斯,伊西多二世就以非常嚴格的命令,要受屬於他的祭司們到處傳播著各種加強他自身形象的神話傳說,其中不乏許多被其他宗教反覆使用的說法,例如說伊西多二世撫摸著盲人的眼睛,使他恢復光明;或者是伊西多二世每天夜裡,經常與智慧女神暢談到天明,從智慧女神的指導中,獲取無以倫比的學識。由於當時的安奎利塔斯主祭和伊西多二世在這方面的要求有所分歧,所以在923年,伊西多二世以工作不力為由撤換了原來的安奎利塔斯主祭,而任命一個叫克萊蒙的人繼任。這個克萊蒙可能是受過伊西多二世的恩惠,或者真真切切是因為自身想像力過分豐富,從而對宗教出現了非常可怕或可敬的幻想。他不僅是順從伊西多二世的意願,更是憑借自身的努力把傳教的工作滲透到安奎利塔斯人的方方面面。他自己籌資,印發大量的宗教小冊子發給群眾;或者是佔據著廣場上某個最高最顯眼的位置,在上面不斷對經過的人進行宗教演說。這些舉動,尚且可以被視為虔信宗教的表現,人們也並不因此對他產生反感。然而克萊蒙不依不撓,他尤其是想向那些不信神的人證明自己的正確和宗教的神聖,所以他每天拉著他想要說服的人,在他耳邊絮絮叨叨,用一種非常讓人厭惡的,因為宗教而自鳴得意的神態和語氣教導他人,並且除非用毆打的手段,克萊蒙一直要逼迫人們認可他的說法後,才不情願地離開。

    由於克萊蒙這些行為,他招惹的有權勢的人非常多,其中既有安奎利塔斯最著名的商人,也有最知名的政治家,還有其他各個領域的佼佼者。這些人在奇普裡安舉辦的一場宴會中,聚集起來,彼此在酒後公開表達著對克萊蒙的惡感。克萊蒙不知從何處聽說這事之後,雖然沒人邀請,他主動跑到宴會當中,站在高台上面,用既虔敬又傲慢的口吻試圖勸說著台下的人。雖然克萊蒙用心良苦,可是他的到來,還有他那誇誇自談的語氣,引起了台下人群的憤怒,人們把他抓起來痛打一頓,然後把他拖到法庭上,說要以破壞安奎利塔斯和平的理由控告他。當時正在值勤的**官莫倫特斯也痛恨克萊蒙,他在成為**官之前,還曾命令自己的僕從們毆打過在他耳邊喋喋不休的克萊蒙,所以他看到當下情況,馬上把手頭上的其他工作推開,親自作為當庭法官,審判克萊蒙。

    由於無從找到指控克萊蒙的確實罪名,原告們就在莫倫特斯的暗示下,起訴克萊蒙為國家公敵。隨後莫倫特斯要求在場的三百名陪審員進行投票表決,結果是克萊蒙以絕大多數票被冠以公敵的罪名。接著,莫倫特斯又以**官的權力,宣佈不將克萊蒙的罪名交給公民大會審判,直接命令克萊蒙離開安奎利塔斯。這個判決讓大部分城市居民歡呼雀躍,卻令安奎利塔斯那些住在鄉村和迷信的人大感不快,他們覺得,莫倫特斯犯下了瀆神的罪惡。所以鄉鎮的居民公開求助於伊西多二世,請求他為安奎利塔斯主持公道;相對的是,城市居民則痛罵鄉巴佬們的迷信和愚昧。議員們覺得這是個廢止大祭司把控他們國家宗教事務權力的機會,於是也大聲支援著莫倫特斯,並宣佈廢黜大祭司在安奎利塔斯的一切宗教權力。

    伊西多二世因為克萊蒙的遭遇,以及自己的被冒犯,他寫下公開信譴責安奎利塔斯人,尤其是莫倫特斯和議會的做法。也正是在這封信被轉交給安奎利塔斯人的前幾天,加爾佈雷斯發生了地震,地震又引發了河道阻塞、洪水還有其他一系列的災害。雖然地震發生的地方人煙稀少,後續的災害也沒有造成太多的破壞,但城市居民因為上述兩個事情,慢慢轉變了自己的態度。他們也開始相信信中的話,覺得自己可能會因為莫倫特斯和議員的錯誤而遭受懲罰,加爾佈雷斯的禍難就是前兆,所以他們也變得愚蠢起來——當然歸根到底,他們本質就是愚昧無知的。莫倫特斯因此而遭受到巨大的壓力,於是他辭去了**官的職務,在朋友們的幫助下跑到阿皮齊亞;在那裡,他又受到當地多神教信徒的攻擊,因此他直接離開特朗西特斯,跑到巴克爾一個安維赫人聚居的島嶼上生活。與此同時,議員們迫於平民百姓施加的壓力,被迫承認自己犯下了過錯,並恢復了大祭司在自己國家的權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