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安奎利塔斯歷史

《》章 節目錄 第九卷 第三十一章 文 / 帕拉提利希斯

    伯諾瓦進駐安奎利塔斯的第二天,城內一群在**獨裁統治下如魚得水的傢伙便慫恿伯諾瓦稱王。當他們發現伯諾瓦沒有這種意願時,他們發動起一群公民,團團圍住出行的伯諾瓦,跪在地上懇請伯諾瓦就任王位,稱呼他為「國父」,並說安奎利塔斯人極其需要一個賢明國王的領導才能得到救贖。然而伯諾瓦當場對所有人這樣說:

    「親愛的公民同胞們,如果你們憎恨我,你們大可以現在殺死我,我毫無怨言。但是我懇請你們,萬萬不要試圖把我推到不義的王座之上,我不想統治任何人,我想你們也不願意再去重複瓦倫丁尼安治下的恐怖生活。

    同時,我也誠摯懇請你們能夠收回我那國父的稱號。雖然在現在看來,無論如何我的性格是不會改變的。但為了穩妥起見,公民們還是不要承諾忠於任何個人的所作所為,因為它催生暴政,又因為個人常常是會因情況改變而改變的。如果你們有朝一日懷疑我的性格和我對你們的忠誠,我祈禱在你們的想法發生這樣的變化之前死掉。那麼國父的稱號對我來說也不會給我帶來任何榮譽,而對你們來說,它也只會成為你們遭人譴責的把柄。人們會據此譴責你們輕率地贈與我這一稱號,或者譴責你們對我性格的估計前後矛盾。」

    伯諾瓦才能卓著,風光無限,除了他的出身,他在任何方面看似都無可挑剔。可是包括佩利阿斯在內的許多人,已經看到了他本性中隱藏的兇惡性格。老布拉曼特曾經反覆勸誡伯諾瓦,只有適當的才是正確的。甚至於,可能伯諾瓦自己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面對公民們的請求,才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不管怎樣,伯諾瓦成功勸服了民眾不再提及稱王的事情,而是安心於在十人政府所制定的律法下生活。不久之後,十人政府的全體成員回到了安奎利塔斯城,向人民昭示安奎利塔斯已經統一,和平業已降臨。

    這個時候,洛倫姆人向十人政府要求自治,他們說自己因為百年前克萊斯特的過錯而被強行剝奪了自治權以後,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請求著哪屆政府能夠將權力重新交付給洛倫姆的人民——事實上,他們只是在三十年和平裡提出過一個十分無力的提議,並且立刻被當時的議會回絕了。但是現在,洛倫姆人出乎意料地團結,農閒又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於是他們成群結隊走在廣場之上,或者安安靜靜端坐在總督府或者士兵營地的門前,不採用任何暴力手段,無聲地發洩自己的不滿。這次運動的領導者是一個名叫昆提安的祭司,他反覆聲明,他不希望一個向政府的請求活動演變為暴力破壞,不希望他的國家因此遭受損失。與此同時,他直言說,暴力和戰爭全部是愚蠢的,他們人類被別有居心的傢伙利用了太久。或許昆提安是第一個有勇氣說出這句話的人:「甚至於為了國家而戰也是一種罪惡。」

    昆提安引領的洛倫姆人抗議在整個安奎利塔斯帶動起一股試圖爭取自治權和獨立權的風氣。因為在混亂分治的年代裡,比雷埃夫、霍齊亞分別曾被當做國都對待,布魯爾等等的城市也由於對安奎利塔斯令人失望的現狀而不斷試圖自保與獨立。更關鍵的是,無論是哪一個政府,他們對各個地區的控制力十分薄弱,他們所委派的官員通常就是由當地居民自己推舉出的那些有錢有勢的公民,這在瓦倫丁尼安和伊諾克的統治下最為普遍——他們通過賣官鬻爵聚攏了大批直到死後都無法享用的財富。所以許多城市的居民已經不習慣接受統一法律的統治,接受一個來自他們之外的管理者。尤其對那些每個城市裡有權有勢的人物而言,他們更加渴望能夠謀取一個自治的地位,這樣他們便很有可能趁勢成為一個城市主宰,至少是分享主宰的權力。

    十人政府對這種和平的抗議非常警惕,雖然他們只能在口頭上讚許昆提安的話,可他們也發現如何對他們進行處置變成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在洛倫姆人抗議的第四天,一個絕食的老人死去了,這在平民之中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憤慨,但昆提安依然成功勸說所有人保持了和平的態度,而從未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動亂。在那些天裡,城市裡的商家與各式各樣的工廠只工作半天,用以保證有足夠的人群能夠參與到爭奪權力的運動中去;富人們偶爾也為靜坐的群眾提供伙食與生活津貼,並且鼓勵他們繼續堅持抗議。十人政府起初希望通過時間消磨掉洛倫姆人的熱情,但他們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止其他各地的群眾得知了洛倫姆人的消息,並且嘗試模仿;而且如薩布隆所說的,「沉默助長了人民的憤怒」。

    於是十人政府在洛倫姆人抗議的第五天,派遣了以薩布隆為首的使團前往解決此事。洛倫姆人的要求很快被薩布隆接受,他們取得了夢寐以求的自治權,但相對的是,薩布隆為洛倫姆人規定了一個相當高昂的稅額。雖然在當時沒有洛倫姆人注意到這些——他們甚至錯誤地以為這要比他們在十人政府下繳納的稅務少——可是很快,當洛倫姆人親自選舉的政權上台後,他們感受到了被施加的壓力,並且不斷遣使到安奎利塔斯去,苦苦要求十人政府能夠削減他們的賦稅。但內西克利回答他們說,薩布隆制定的稅制沒有任何問題,因為在十人政府治下的公民們繳納的稅額更加繁重。事實上在當時的稅收裡,每位非自治城市的安奎利塔斯公民確實要繳納名目繁多的賦稅,它們是頻繁更迭的政府累加之下的產物。可是由於十人政府正在改革稅制,故而他們對那些自己準備廢除的稅收不聞不問,加上國內慣有對逃稅的無能監管,所以洛倫姆人反而發覺自己要承擔更多的責任。為此,當時一些安奎利塔斯公民諷刺地說,既然洛倫姆人想要享有更加充分的自由,他們理應承擔更加重要的責任。

    很快,由於其他同樣在爭取自治權的城市居民沒有意願承擔重壓之下的賦稅,並且他們也不相信一個由自己選出來的政府會比總督更好,所以最後大多數城市重新回歸寧靜。這時候只有布魯爾人仍然在大呼小叫,他們藉著阿皮齊亞人的支持,試圖謀求獨立的地位。為此,佩利阿斯、伯諾瓦兩人親自趕赴布魯爾,嘗試著解決布魯爾的動亂。當他們發現布魯爾人依舊不依不撓的時候,伯諾瓦再次提議,希望佩利阿斯能允許他逮捕鬧事者的頭目。但佩利阿斯堅決不同意這個做法,他在隨後趕來的薩布隆等人的建議下,提出「公投」的新穎舉措,讓布魯爾人自行決定他們的去留。不過出乎布魯爾人料想的是,佩利阿斯大膽地把整個布魯爾行省納入到布魯爾人力爭自由的範圍之中,允許他們所有人進行投票表決。在當時,一些明智的布魯爾人看出了佩利阿斯的意圖,他們對同胞們說,佩利阿斯是在分散他們的選票,可是剩下的大多數布魯爾居民卻不加在意,他們或許認為自己佔了天大的便宜,或許他們根本不關心去留的問題。

    在籌備投票的兩個月的時間裡,佩利阿斯與他的九位同僚相繼趕往布魯爾的不同地區,四處向當地的居民灌輸著自己的立場和見解。而佩利阿斯對最為頑固的布魯爾城內的居民是這樣說的:「如果你們不喜歡我們十人,我們不會永遠在這裡,這屆政府隨時可以撤換;但是你們選擇獨立,那就是永遠了。」後人經常把佩利阿斯的這句話拿出來當做典範使用,不過事實上,當時佩利阿斯的這些話並沒有起到什麼至關重要的效果,因為佩利阿斯在說完話之後立刻被台下的平民所投擲的雜物驅趕下了講台,並因為他的「矯揉造作」廣受嘲諷。

    至於最終的投票結果是,布魯爾只有不到四成的居民同意脫離安奎利塔斯的統治。雖然許多布魯爾居民指責投票結果有假,但他們沒有任何證據。而且經過長時間沒有成效的抗議,平民們的熱情消減下去。當春天鄰近的時候,他們更關心的明顯是自己田地裡的作物,而不是政治上的獨立與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