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八十五章 我有一法,可解大旱 文 / 喵妖大王
「清河道友可想要一件汽車法寶?」
張帆笑瞇瞇得道。
「怎麼?難道道友這汽車法寶還要出售不成?」
清河道人有些戒備道,不知怎地,他被張帆笑的渾身發毛,有種不妙的感覺。
張帆含笑道:「實不相瞞,這汽車法寶我師門還有幾件,賣幾件也無妨。」
「仙師出售汽車法寶?」
古月王驚喜道,他也很喜歡這寶貝。
「不知道道友這件法寶價值多少靈石,太多的話,我可承擔不起。」清河皺眉道。
「不貴,只需一塊靈石即可。」張帆伸出一根食指。
「一塊靈石?」古月王愣了一下,緊跟著卻是大喜,道:「一塊靈石就能買到這汽車法寶麼?」
一旁的清河也是一陣疑惑。
法寶可要比靈石珍貴,即便是最低級的法器,一般也需要10塊靈石左右的價格。
「沒錯,只需一塊靈石。」張帆肯定的點了點頭。
「難道這汽車法寶有什麼缺陷?」清河道人懷疑道。
「缺陷倒是沒有,如果說有,就是需要一些技術,這個可以訓練。」張帆想來一下,又補充道:「還有一點,就是會受到道路的影響,崎嶇狹窄的地方可去不了。」
清河點了點頭,這個他都可以接受。
其實最嚴重的缺陷就是汽油,這個世界可沒有這種東西,但是張帆也不會說,他還指望用汽油坑人家靈石呢,不過他這方法也不是自創,而是跟地球人先輩學的。
華夏就有許多人買了車後,為高昂的油費叫苦呢。
當然了,賣車這事他也只幹一次,目的是為了搞一些靈石而已。
「那張仙師,你有多少件。」古月王喜道。
這個世界的國家國庫儲備不是黃金,而是靈石,古月國雖然因為大旱破敗了,但是底蘊還沒敗光,靈石還有幾百塊。
「哦?陛下想要多少?」張帆詢問道。
古月王大喜,聽這意思仙師師門應該有不少汽車法寶了,於是道:「那就給我來10件吧。」說完,又回頭對清河道:「清河仙師,你那件寡人送你了。」
「那就多謝陛下了。」清河連忙道謝,臉上也生出了喜意。
古月王想起來現在還在皇宮門口呢,連忙道:「仙師,皇宮裡準備了御膳,大家先去用膳吧?」
「不用了,我等身為仙師,不在意這凡俗的禮節。」張帆連忙拒絕,卻是不想太浪費系統能量。
雖然他晉陞絕頂高手後,每天可以停留異界1個小時,但也十分有限,要慎重使用。
「那仙師的意思?」古月王疑惑道。
「我還是先教給你們這家法寶的駕馭方法吧,另外,我還有一些事情與大王商議。」
「那就聽仙師的安排。」
古月王大喜,恨不得馬上坐上汽車法寶裡。
當即,張帆邀請清河、古月王上了汽車,李德忠也坐在後邊,開出了皇城。
有3位仙師跟著,皇帝的親衛也沒什麼好擔心的。
首先,張帆給2人講解了什麼叫做方向盤、油門、剎車,然後就開始試駕,看著古月王開著汽車畫蛇形,張帆摸了摸鼻子,這違和感越來越強了。
「這古月王要是出了車禍怎麼辦?」
張帆忍不住想到。
當然,張帆這個擔心有些多餘了,古月王與清河的體質,除非是汽車爆了,不然撞車了也不會受傷。
過了不久,張帆看古月王終於上手了,問道:「大王,敢問古月國還有多少人口?」
「人口麼?」古月王神色一暗,聲音低沉,道:「現在古月王都只有20萬百姓了,其它4城狀況更差,估計都快成空城了,合計下來估計也只有30萬。」
一旁的清河也一陣沉默。
古月國王都,最繁華的時候人口足有百萬,即便是大旱之前連年征戰,青壯年死傷嚴重的情況下,也有50多萬人口。現在一場大旱,卻讓大半份百姓流離失所,不是餓死,也逃難去了。
張帆好似無意道:「這樣下去的話,恐怕古月國要滅國了呀。」
古月王神色一沉,緊跟著又是默然,道:「仙師說的是,若是2年之內不下雨,古月國就要滅亡了。」
「這是天要亡我古月啊。」清河也長歎一聲,眼睛都濕潤了。
「我有一法,可解大旱。」張帆微笑道。
他的聲音很輕,但落在古月王與清河耳中,彷彿驚雷一般。
「仙師?你有何方法可解決旱情。」古月王狂喜道,隨後又拍了拍胸口,道:「只要能為古月解決旱情,保住古月國,我願拿出國庫所有靈石,甚至要了我的老命都在所不惜。」
「道友居然能解決古月旱情?」清河懷疑道:「古月國面積不小,若想解決全國旱情,最少也需要金丹大修士全力施法降雨才行。恕我見識淺薄,不知道道友有什麼法力,能夠與金丹大修士相比?」
張帆微笑如故,自信滿滿的道:「我一人法力當然不夠,但我這方法,是師門神通,是依靠舉國之力,古月所有百姓一起祭天求雨。」
「舉國之力?」清河道人神色一凝,又看著張帆自信的神色,生出了一種信心:「不知道道友如何借用這股力量?」
「仙師,不知道你要古月百姓如何做?」
古月王也急切詢問道。
「做法簡單,不過要耗費一些時間。」張帆思索了一下,繼續道:「首先,要在盤龍山建造一座大型祭壇,然後選擇一個黃道吉日,擺上牛羊牲畜祭品,由皇帝陛下親自主持,古月百姓同時祭拜,在加上我師門獨有法寶之威,引發天人感應,上天必能感應到古月國的訴求,降下大雨。」
「仙師的方法我大致記下了,只是又一點不明,為何祭天儀式要在盤龍山舉行,我古月國看而又比盤龍山更加雄奇的山峰。」古月王疑惑道。
「廢話,別的山峰又不是我的地盤。」張帆心道,嘴上卻忽悠道:「盤龍山因山勢如盤龍得名,盤龍之象,潛龍升天之意,最能與上天產生感應的地方。」
「原來如此,寡人受教了。」古月王畢恭畢敬的道。
之後,張帆把祭壇建築格局要求都講了了一下,這一套,完全按照他百度來的資料來的,最後,張帆更是把天壇的名字套在了上面。
一旁的清河也認真的聽著,完全把張帆當成了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