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40章 諭令 文 / 梁弓
「陽公子,府主請您摘星殿議事。」一個金甲武士在門外恭恭敬敬的報事,張陽只好放下手頭的活兒,跟著武士走了。馬剛一個人盯著一個大大的正方形竹板發愣,張陽這是要幹什麼呢?他費勁巴力的弄這麼大一個竹板有什麼用?
「咚、咚、咚」
「進來」
朝雲和綵鳳進屋一看只有馬剛一個人在,便問道:「陽公子呢?」
「去摘星殿了,你們幹什麼去了?」
「拔草去了。」
「什麼草?我看看。」
朝雲和綵鳳拿出一堆的綠色有莖沒有葉的草,一節一節拔節像極細的小竹子似的。
「這有什麼用?」馬剛倒見過這種草,這種草名叫節節草滿山都是,就不知道有什麼作用。
「不知道,公子讓我們拔的,還說要用水泡上。」綵鳳把草拿走扔盆裡用水泡上了。
張陽到摘星殿一看五殿執事都到齊了,不知什麼事這麼隆重。他走到中間抱拳一揖:「父親」,簡單的向張振羽見了一禮。
「嗯,陽兒也來了,誰有什麼想法儘管說吧。」張振羽一指桌角,張陽沖追風笑笑走到桌角邊上,面向大家侍立。
「陽兒」張承安第一個開口說話了。
「十六叔」張陽見南殿的族長發話,心中早猜出個**分。『想是前日那婆娘回去告我的狀了,今天大概是專為議這件事的吧。』
「你前日發了一道諭令,不許旁殿非嫡女眷前去東殿。這使親族疏隔有悖倫常,侄兒,凡事要三思而後行,不可憑一時意氣用事。這道諭令你自己收回總好過廢除,你且思之。」張承安貌似很客氣的跟張陽商量,語氣又十分的不容置疑,好像只有兩條路可選,要麼你自己收回諭令,要麼就廢除你的諭令。
張陽心中暗笑,你要是有廢除我諭令的能力還會跟我商量麼?
「言出如箭,令出如山。我說過的話絕不收回,欲廢諭令先廢侄兒。」張陽堅定不移決不讓步,讓那個瘋婆娘再去東殿,東殿永無寧日了。
「二十二弟,有什麼話你自己對陽兒說吧,他那個脾氣我是沒有辦法。」張承安並不是真的要廢除張陽的諭令,只是被張承福磨的沒有辦法,只好把這個事報給府主公開議論。
張陽的這個諭令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其實各殿也都為後宮女眷的問題頭疼。正妻、妾室、通房丫頭,哪個主子都有六七個乃至十多個女人。這些女人沒事的時候聚一起除了攀比就是亂咬,再不就是各殿之間亂躥,閒言碎語無事生非都還好說,到處遊走難免生出些不見光的勾當。兄弟共妻、父子連襟、婆媳妯娌種種不肖都力壓不提,遮蓋不及便一笑視之,因此才有了侍妾可供賓客歡娛的現象,反正也是那麼回事了。只要正妻穩重端莊別的都不去計較,賢妻美妾也就成了普遍共識。
忍耐也就是無奈,但凡有辦法誰願意忍耐?誰不想管束好後宮?可這怎麼管?難道把嬌妻美妾連侍女都關起來不讓走?就算關起來,還能不讓別殿的人來嗎?有來豈能無往?來來往往怎能無事?
張陽這個諭令發的好啊,東殿不許非嫡女眷踏足,那我們四殿如果也都發一道這樣的諭令不就可以管住非嫡女眷們胡行亂走了嗎?都把她們看管在自己的院子裡,閒是非自然就少了。男人們互相來往,誰也不好去人家內宅,正妻嫡小姐自來端莊,況且她們出門僕人侍女成群從不落單。
「陽公子」張承福本身就是個庶子,雖然張陽得叫他二十二叔,但論地位莫說張陽就是張鵬、張鯤、張瑛、張霽這些子侄們都比他這個庶出的叔叔要高。若不是今天要論的事與他有關,他哪裡有資格上摘星殿?他稱呼張陽『陽公子』是為了顯示尊重,其實他就叫張陽一聲『陽兒』,張陽也不在乎,但卻會得罪在座很多的嫡兄長。「別人都好說,只是張鉞他三嬸母思兒心切憂鬱成疾。能否網開一面,一月准她見兒幾次也好。」
「二十二叔,我並沒有說不讓他們母子相見啊,鉞哥隨時可以去南殿見母,有什麼事也可以派人到東殿來。」張陽這規矩就是沖姬夫人定的,還能對她網開一面?
「這」張承福自知講理是講不過他的,張陽的辯才現在傳的六郡皆知,不知有多少人艷羨的要死要活的。「不知前日裡賤內所犯何罪,陽公子要將其杖斃?」
「她當面罵我,我一時氣極說了句不該說的氣話,並未真的行刑。」
「她怎敢罵你?想是誤會也不一定。」
「許是的吧,煩請二十二叔代我向三嬸母賠罪。」張陽不想跟他爭辯這個事,你說誤會就誤會好了,反正輕描淡寫的把這個事掀過去了。打確實是打了,罵也確實是罵了,你待怎地?反正我挺不在乎的。
「好了,關於陽兒下的這道諭令誰還有什麼異議?」張振羽召大家來摘星殿是議定規矩的大事,不是議張陽的罪過的,姬夫人不過是一個庶子的三姨太,便真的打殺了又什麼大不了?
「府主」中殿大當家的張天雷說話了。
「世叔,有話請講。」張振羽一向很尊重張天雷,畢竟人家做了三百年的府主,很多事比張振羽要有經驗。
「陽兒的這道諭令只限於東殿,我看不如立條大規矩寫進平康法典,閤府上下共同遵守。各殿非嫡女眷不受命不得擅出殿門,違令者輕則逐出平康王府,重則立斃。」張天雷說完張振羽便徵求大家的意見,這事跟東殿是沒什麼關係,東殿沒有非嫡女眷。西殿張少傑是孤家寡人一個,張少斌也就一個姨太太,西殿也沒什麼意見。北殿人也少,就南殿和中殿人丁興旺,姨太太成群。這條規矩偏又是中殿提出的,是以最大的阻力就是南殿,南殿執事張承安也是同意的。
大家議論了一會兒,同意的多,不同意的少,便最終就按張天雷所說平康法典又添了一條規矩。
大事議定,張陽騎著追風開開心心的回去研究他的竹木板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