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旁門妖道

《》第四卷 異海奇國 第八八章 烏余之國 文 / 六如凡生

    第二天的太陽從海灣外的海平面下跳出時,平安正好結束了靜坐。本地的主官季律明是個很知趣的人,包括平安、石甘奇在內的大人物們,都被他安排到了這半山腰的一個大院子裡。根據石甘奇的推斷,這裡應該是烏余國皇家的一處行宮。這向陽津終究太小了些,寶船上的人無法全部上岸,過半的水軍兵士還是只能留在船上。

    這行宮不算大,烏余國終究還是太小了些,這個所謂的皇室行宮,在平安看來還是缺了些中正堂皇之氣。整個行宮也不過是四五個勾連在一起的小院,在國朝一般的富戶就能建起這樣的院落來。不過,這烏余的山水別有一番精緻,平安聽著院子裡鹿威敲擊在石頭上發出的「空空」聲,卻也感覺別有一番滋味。

    看向遠處,巨大的寶船停靠在海灣裡,幾乎佔住了大半的碼頭,寶船比起整個城市都要高出一大截。在晨間的陽光裡,寶船通體都放著毫光,無論氣魄還是規格都遠遠凌駕於這一城之上。昨日打靠岸起,這碼頭上就沒少過來觀賞這寶船的人。多是那些傾慕神州文化的學子,他們遠遠看著寶船吟詠讚歎者有之,嚎哭暈厥者亦是不少。

    這倒是讓平安對烏余國與國朝的關係有了個更清楚的認識,聽季律明說現在烏余國的朝堂上,有不少高官都是當年前往國朝的留學士。烏余與角趾不同,這裡與其說是異國,不如說是神州海外的一處封國。

    向陽津是處商港,港口的早晨總是來的很早,平安順著臨海的觀景窗望去,整個海灣盡收眼底。這是整個行宮裡最好的院落,石甘奇把這個院落讓給平安時,平安分明見到季律明眼裡射出一道驚奇的神色。無論烏余國還是神州,大部分時候總是重文輕武的,何況從職務上說,石甘奇是使者而平安說穿了不過是石甘奇的保鏢罷了。()

    只可惜,這次的使團有些不同,出使外邦,才不過是個幌子罷了。

    平安撩起簾子順著開闊的窗子看出去,碼頭上已經有不少賣力氣的人工人開始幹活了,大大小小的箱子被運上了商船。跟外面一些,幾艘商船遠遠的繞過寶船,向著遠方而去。白鱗鮫鯨堵住這港口大概有數月了,被堵在港口中的胡商們早就急著要出航了。

    而寶船的甲板上,沒有上岸的徐仲正帶著兵士們進行操練。平安看的分明,那些上了岸的兵士也已經回了船上。戚太師的嫡系部隊,果然是精銳中的精銳。

    靜靜看著這烏余國的的海港,不知過了多久,甲板上的兵士們已經結束了操練,太陽也完全升出了海面。平安所在的屋子外突然響起了敲門聲。

    「什麼人?」平安低聲的問了聲。

    「師叔,是我們。」門外傳來柳成的身影,平安側了側頭,聽見了三個呼吸聲,除了柳成外,另外兩個應該是石甘奇和方仲元。其他的幾個記名弟子,不是受傷未癒就是被留在了寶船上。

    「進來吧!」門被推開了,進來的果然是平安推斷中的三人。這片行宮安靜非常,只需要他願意,平安的耳力能輕鬆的聽見整個小院的聲音。

    平安靠著通明的窗子,對著三人擺了擺手,讓他們坐下。接著,平安開口道:

    「怎麼早到我這來做什麼?出了什麼事情了嗎?」方氏兄弟中的兄長被留在船上,以便平安他們和寶船之間的聯繫。畢竟,金心公這個禍害還留著船上,要是出了什麼意外,平安必須第一時間直到,所以,柳成他們一來,平安就以為是出事了。

    「怎麼了?是不是金前輩幹了什麼事情?」這是平安的推斷。

    方仲元笑著搖了搖頭道:

    「沒有,師叔多慮了,金前輩只是上了胡人的商船偷了些東西而已。來找師叔只是因為季律明派人來,說是烏余國的太子明日就到,想問問我們接下來的安排。」

    「柳成?」平安想了想,開口喊了柳成一聲,接著問道:

    「烏余國的都城是個怎麼樣的地方?」

    「嗯,烏余國的疆域包括了我們腳下的大島和周圍的數千個小島,差不多和江南道差不多大小。他們的都城叫出雲城,根據前朝的國書記載應該是在這島中間的大山裡,那山應該多雲霧。國書上說,出雲城臨湖而建,那湖是雲出之地。」柳成飛快的給平安說了自己知道的情況。樂書子看上的這個傢伙,確實稱得上博聞廣記,在平安看來怕是這傢伙是特別為了這次任務培養出來的。

    「出雲城?聽金心公說,這烏余國有一個大溫泉,乃是上一紀金烏隕落之處,怕就是這出雲城邊上那個了。雲出之湖?嘿嘿,不過是個溫泉罷了!」平安心裡一動,就猜出了這出雲城的來歷。

    平安聽了柳成的話,考慮了半響,才緩緩道:

    「烏余國不比角趾怕還是得正式些,而且,我們這次要找的人很可能在建余國,我們得像烏餘人打聽打聽建余國的情況。這樣吧,我們幾個人加上黑齒一起去,再讓徐副將安排一批兵士當做儀仗,這樣就差不多了!」

    石甘奇和柳成互相對視了一眼,柳成才開口道:

    「師叔,您也和我們一起去的話,這金前輩沒人管著,怕是會出事情。」

    「無妨,金前輩有分寸的。把他帶去出雲,怕是會出更大的麻煩!有什麼需要問他的事情,可以通過方氏兄弟來。」平安的話下了最後的決定。一會兒後,徐仲就挑出了大概一百人的儀仗。

    中午時,季律明帶著本地的官員宴請了平安等人,連著寶船上的人也一樣派人送去了酒菜。這烏余的官員學的也是大坤儒家的那一套,石甘奇是欽天監出身,對這些東西沒什麼研究。倒是柳成正好是這方面的行家。能在東都這種地方中秀才,排名還很不錯,拿到了烏余國這裡絕對不比狀元差。

    沒幾句話的功夫,季律明等幾個烏余國的官員就被徹底折服了。柳成在平安這一行人裡的官面身份是持書副使,一個副使的學問已經比他們這些人要高深了,何況是正使者呢?季律明等人很快把石甘奇對他們的不理不睬理解成了水平相差太多,石甘奇不願意搭理他們。

    平安對這種飲宴一直沒什麼好感,烏余國來的又都是些文官,自然沒什麼人來和平安這個武將套近乎。所以,平安有些失禮的先行離開了宴會,走出了行宮往向陽城裡而去。

    前朝的語言與大坤官話相差不大,平安很輕鬆的就學回了這種語言。烏余國用的也正是前朝的語言。走在城裡,平安一直留心聽著城裡人的閒談。烏余國的人和神州的人相差不大,不注意的話,平安看著和個本地人差不多。

    當然,他出來的時候就換了身衣服,要不然,那一身的絲綢袍子肯定會暴露他的身份。烏余國雖然盛產香料,連街上那些苦力身上也能聞到香料的味道。可是,絲綢這種東西,在烏余國確實真正的奢侈品,這次平安他們帶來的禮物裡,除了那只白虎外,最多的就是各種的絲綢了。

    走在街巷裡,除了耳邊聽到的語言外,這烏余國與大坤差別真的不大。就是文字,也已經成了如今大坤的文字。只有幾個貌似老字號的店舖還掛著前朝文字的匾額。平安聽了一路,這路上的行人大多都是在說著寶船和碼頭重新解禁的消息。

    平安聽了一正子,差不多都說的是一樣的內容,覺得有些無聊。正好看見前面路上居然有家茶館,看牌匾寫的是前朝的文字,應該是家老店了。

    這烏余國雖然國小力弱,可卻也有它的不凡之處,這烏余國從前朝到現在數百年,居然一直沒有改朝換代過。根據瞭解,這烏余公在前朝與神州建交前,就早已經被這一族人統治了。到前朝學回了神州的文化,這才正式建國。

    這烏余王族號稱太陽神的後裔,這一點平安從金心公那裡知道,肯定是不可能的了。平安邁步走進了那茶館裡,四下一看,發現窗口處正坐著幾個學士打扮的年輕人,正在討論著些什麼。

    平安眼睛一亮,就走到了那幾個學子身邊,拱手道:

    「幾位兄台游禮,在下是大坤學士,隨寶船而來,不知可否和諸位兄台同坐?」平安說白了半點經義也不懂,不過裝模作樣的本事倒是不差,加上身上的棉服確實是文士樣式的,倒是不會被人識破。

    「啊?兄台是上國學士?快請快請!」那幾個學子之前聊的正是關於寶船的事情,一聽平安說是從寶船上下來的,連忙就請平安坐在了上首。

    給平安慇勤的倒了杯茶,這幾個學士就開口問道:

    「兄台是從上國來的?我聽說那船是使節所乘,兄台莫非也是上國的天官不成?」

    「不不,在下確實是個學子,只是家裡有些關係,混了個軍中的主簿出海見見世面罷了。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下只是為了看看異域世情,才來的此處。卻稱不上天官!」平安連忙尋了托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