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魏野仙蹤

《》第一卷 青門引 第112章 ?等待見證的未來(十一) 文 / 盜泉子

    冷笑聲裡,篤篤馬蹄踏著石板的聲音,清亮而脆硬地響起。{}

    但是這聲音落在永樂宮前每個人的心頭,卻像是鼓點般不斷落下的雷霆。

    隨著這極有份量的馬蹄聲,一隊全身重鎧的甲士,踏入了永樂宮通向永樂門方向的直道,將最後的逃出生天之路堵了個嚴嚴實實。

    這支緊接著來到永樂宮前的隊伍,比起堵了永樂宮後路的孔璋那支隊伍還要凶殘些,馬上甲士,烏青兜鍪、烏青瘊子甲、烏青墨鋼靴,整個看起來就像是一座移動的烏青色的鋼鐵堡壘。

    只這一身重鎧,就是近百斤的份量,不是身材長大、營養良好的軍中精銳,根本就撐不起這一套行頭。不要說待遇相對優厚的北軍五營,就是常常與邊境上時叛時降的羌軍見仗的西北邊軍,要湊齊這樣一支精銳,也不敢拿大漢軍伍中那大醬、鹹菜、麥飯這老三樣充數。務使酒肉四季不斷,主帥時常犒勞獎慰,才得真正收為腹心,作為兩軍交戰之間的殺手鑭使用。

    面前的重甲武士,比起孔璋帶領的這些從北部尉裡抽調出的部下,更顯出一股廝殺漢的精氣神來。更不要說孔璋這邊不少人還是一身黑色吏服,只在外面套了一件用熟牛皮繩繫起、像背帶衫一樣掛在肩膀上的札甲,不論是賣相上看,還是實戰能力看,都較諸太平道洛陽分壇的精銳,差了不止一籌。

    這樣對比間,那些還在抽抽噎噎的內侍宮娥,有些眼力尖的,連哭都不敢高聲了,只噙著淚,咬著唇,顫顫巍巍地趴伏在地,連瞧都不敢抬眼去瞧。

    這也是這些天子家奴近於本能般的生存智慧,苦熬在漢宮之中,能活下來的都是再識時務不過。就算是宮變,刀要砍,劍要剁,也先朝著前三排的皇帝、十常侍身上去砍去剁,小人物的命也許不及貴人們精貴,但這個時候,小人物反而比貴人們要活得還長久些。

    就是不知道這場宮變,究竟是什麼戲碼了。若是弒君篡位,則大家最後也逃不過一個殉字,若是挾持君上,廢舊立新,則大家多少總有一條活路!

    從這兩彪人馬殺入宮中後就沒活路的,只能是張常侍、趙常侍他們!

    還被孔璋的九節杖釘在地上的張讓,一時還居然未死。也不知這位一度權傾天下的大貂璫,此刻是痛得還是驚怒之下氣得,臉上是青一陣又白一陣,額頭上黃豆大的冷汗直冒,還是強撐著吐出幾個斷斷續續的詞:「趙忠……護……護駕……」

    這和他攜手一輩子的老搭檔一張臉上都是不吉的黑氣,看了他一眼,隨即就來回盯著這兩處人馬打量,卻是像要孤注一擲般地朝著孔璋大叫了一聲:「汝輩皆虎狼之士,若能誅除亂黨,成此擎天保駕大功,又豈怕沒有公侯萬代、與大漢社稷相始終的封賞!殺,殺光了這些太平道的妖人!」

    趙忠這一聲喊,也不算走到絕路之下的無的放矢,兵法上有個名目叫驅虎吞狼。這些號稱是洛陽署中而來的黨人一派宮變隊伍,就算再如何針對閹黨,然而在維護漢家天子這事上總不敢有虧了大節。至於太平道的人馬,之前就露出反跡,現在連重甲武士都開進宮中了,要說沒有不臣之心,那真是連劉宏都不信!

    不論如何,先讓這兩彪人馬交戰起來,大家總還有一絲轉圜的餘地在!

    至於老太監自個的下場,不論如何都不甚美妙了,那就只能先保住天家,顧不上旁的了……

    說起來以張讓、趙忠為首的這個十常侍集團,對於大漢社稷的作用,簡直是再標準不過的蠹蟲,種種亂政之舉,說他們和這個帝國沒什麼不共戴天之仇都無人肯信。然而對於皇家,或者說對坐在那張椅子上的人而言,這伙死太監又簡直赤膽忠心得有些不科學。

    史傳皆載,袁紹宮變之時,十常侍護衛少帝出逃,遇河難渡,張讓為首的十常侍乃哭拜少帝善自珍重云云,投河而死。

    其實也沒什麼難理解的,這伙閹人權柄皆依附皇權而來,皇權穩固,閹黨便安如泰山。皇權動搖,閹黨就是頭一批的犧牲活祭。這樣格局,至李唐、至朱明,從無改易。

    趙忠喊罷,目光直盯著孔璋,就等著他下一步有什麼動作。然而出乎他種種預設的情形之外,孔璋既沒有露出什麼大忠臣一腔孤忠熱血的模樣,也沒有被什麼「公侯萬代」的賞格打動,就這麼很沒有風儀地抬起一隻手輕輕扶了扶頭上黃巾。

    這表示還算是客氣隱晦了,孔璋身後那一隊北部尉的成員,臉上的表情就是嘲諷、錯愕兼而有之,有人就直接在隊伍裡嗤笑出聲:「這老太監是他麼的在逗我?」

    重鎧甲士當中也是一片戲謔般的低語,從隊伍當中,有人一襲青色長衫,像聽到一段郭德綱不壞的單口相聲般地鼓著掌,走了出來:

    「是啊是啊,說什麼虎狼之士其實還是有愧的。對面這些北部尉的城管,充其量算是貓,我們這邊麼,也只好算個狗。而且誰說阿貓阿狗是衝著公侯萬代來的?」魏野一笑露著六顆白牙,尖銳的犬齒迎著光一閃一閃,「大漢家的王侯,能傳個百十年才除國罷爵的都算恩澤長久,這東西,只怕在場的還真沒人稀罕。」

    在肩背桃木法劍的仙術士身後,手持與孔璋同樣形制九節杖的甘晚棠朝前踏出一步,向著孔璋輕輕一頜首,算是致以問候,而她一開口,語調已經不像平時對話般那麼溫婉可親:「這些日子以來,辛苦你了,孔執委。北部尉的生活可還好?」

    對著自己原本的同事,孔璋也是公事公辦的口吻:「待得還不錯,至少用不著跟著你們到處鑽貧民窟,捏著鼻子送醫送藥。不過現在不是敘舊的時候,大家還是先清場吧。」

    甘晚棠深深望了自己這個前輩一眼,然後一點頭:

    「同意。」

    「贊成。」

    「算我一個。」

    「清洗十常侍副本,輸出、肉盾、控場全都有,不要治療,一波帶走。」

    最善於破壞氣氛的那個,不用說,就是魏野了。

    這樣的冷笑話,十常侍們沒有聽懂,內侍宮娥們沒有聽懂,然而隨著這句怪話,兩支宮變隊伍中人人臉上都帶上了一絲笑意。然而這笑意,卻讓被圍困的這些人越發地感到惶恐驚懼!

    身下殷紅一片都幾如血崩的張讓,臉色慘白地盯著面前這些亂臣賊子,全身僅剩的一點元氣全都被提起來,大吼了一聲:「救駕!」

    這一聲又悲又怒的尖聲厲吼,震盪著永樂宮上鳳藻瓦當,餘音在殿堂間幾經回轉,張讓睜著眼,死盯著一直走到他面前的青衫書吏,就此死去。

    他閉眼閉得及時,沒來得及看到,趙忠拔出佩劍欲砍,卻被何茗一棍橫打,連人帶劍倒飛了出去,頭撞在永樂宮的石階之上,眼見就不活了。也沒有看到曹節、夏惲、程曠數人,連反抗都不得,就被一班如狼似虎的武士撲上去,手起刀落,解決了性命。

    這場屠殺,比起之前的戰鬥,反而更是簡單許多,權力這種東西,離開了它所切切依存的體制,就什麼都不是。

    馬車中,劉宏靠著車廂,已經茫茫然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好了,哭是哭不出聲,只有眼淚在不停淌著。骨頭筋肉,都像是被抽了去一樣,這位大漢天子陛下,現在連以袖拭淚的力氣都沒有了。

    聽著外面刀劍斫著人體的聲音,鋒刃破開皮肉,砍斷骨頭,血順著血槽流出來也是汩汩有聲。劉宏抖著手,最後只從嗓子裡發出一陣陣走了調的嗚咽。

    倒是一直扶著他的何皇后,不知從哪裡振作起了一股雌獸護雛般的膽氣,終於忍不住拂開車簾,大叫了一聲:「夠了!不論張讓等有什麼罪過,你們解送他們下獄抄家都無礙的。君前妄動刀兵,你等是想要弒君謀反麼!」

    這一聲大叫,倒讓兩支宮變隊伍不由得高看了這位天家少婦一眼。

    孔璋、甘晚棠,還有實際上已經成了這場宮變中,太平道洛陽分壇方面總指揮兼話事人的魏野,都是相視一笑。

    謀逆,君臣大義?不要說這種東西,對大家有什麼約束力,客寓這個時代的大漢帝國,對於車中那位皇帝的種種行徑再清楚不過。今日大家不分派系,同樣攙和進這看似將為天下公敵的宮廷政變當中,也就只是將數十年處處風雨飄搖,處處生煙起火的這個大漢帝國的種種痼疾,提前引爆了而已。

    要不是劉宏這個天縱奇才的昏君那一樁樁、一件件的倒行逆施,強行以各種冤獄高壓下去,眼瞅著就到了爆發的臨界點,只怕大家還找不到這樣上下其手的機會。

    魏野朝前踏出一步,躬身抱拳:「陛下、太后及皇后殿下莫怕,微臣等豈有這樣喪心病狂?大漢奄有天下四百載,人心歸漢之勢,三年五載之間還難以消解。臣等既然清了君側,就要奉陛下以正名位,豈敢隨便棄了這張好牌?難不成臣等是天生的賤皮子,怕四方守臣不起兵勤王怎的?」

    這話說得,孔璋、甘晚棠以下,人人側目,就差沒有比出中指,以抗議魏野的隨便代表了。

    何皇后看著這神情憊懶的仙術士,那一副長身而立派頭,隱隱有幾分名士灑脫味道,然而形容之間,自有一股諸事都在掌握中的氣度。

    倘若不是一身吏員青衫,肩背木劍又有些方士氣象,只這賣相,就有風標過人的漢官威儀在。

    何皇后在打量魏野的時候,魏野也在打量何皇后這一大家子。

    那就快哭得背過氣去的劉宏可以不論,生母董太后一臉驚懼戒備神色,也就是個尋常老太太罷了。倒是日後的少帝劉辯、獻帝劉協,兩位大漢末代皇帝,一對身世顛沛流離的難兄難弟,此刻年紀都不算大。見著陌生人,都把頭縮在董太后身邊,年紀小一些的那個,還偷偷露出眼睛來瞧他。

    魏野想起這兄弟倆原本的日後際遇,也是微微慨然。

    史侯劉辯本不受劉宏所喜,藉著何皇后與何進之力,勉強登基,卻先遇袁紹宮變,後遇董卓入洛,被廢帝號之後,董卓猶不放心,鴆酒一壺,斷送了這少年人與初完婚妻室的性命。

    劉協比兄長際遇更顯坎坷,為董卓挾持入長安後,呂布董卓相殺反目,王允忌刻又逼反了董卓餘部。劉協身處期間,今日被劫持,明日被軟禁,窘迫時候,求一副牛骨充飢猶不可得。待到曹操迎駕於許,殺皇后妻以自己女兒,便在曹營做了一輩子的吉祥物。最後只能禪位於曹丕,以山陽公之身被曹魏禁錮到死。

    龍子鳳孫都是如此下場,洛陽城中數萬戶民人,下場就更不堪問。董卓遷都,抄盡洛陽資財,盡遷子女玉帛入長安,京畿數十萬人口,沿途哭號於道,及至長安舊都,已十不存一。

    待到董卓及所部盡敗,百死餘生之人艱難返鄉,可這洛水東都,已早在董卓離去時放的那把火裡,化為錦繡灰堆。放眼所見,只有空墳荒草,無處就食,不要說小民多餓死,就是公卿士大夫,也都化為了洛陽廢墟之中的餓殍、路倒。

    今日宮變,毫無疑問給未來天下兵燹烽煙埋下了引子。然而未來再亂,能亂成那個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征衣生蟣虱,念之斷人腸的地步麼?

    魏野自嘲一笑,再行一禮:「臣請陛下先在車中少待片刻,陛下奇貨也,究竟落在誰手,終究還要大家分贓議一議。若是陛下有什麼磕著碰著,將來青史之上,臣等的名聲可就好說不好聽了也。」

    有人在他身後大笑鼓掌:「魏大仙兒說得不錯,這一回,咱們幾家是要議一議,你說是不是,秦部尉?」

    北部尉秦風的聲音生硬地響起:「趙府主也是明知故問,這一件事關係著我們的未來大計,要我們退讓,那是斷不可能!」

    魏野身後,一隊大紅戰襖的西園禁軍,一隊黑衫持弩的北部尉屬吏,隨著兩人的聲音,開入了永樂宮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